陈珊琴
为探讨控制医院感染与加强护理管理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文章分析和总结了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与措施,包括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强化感染防控意识、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督与管理、落实感染监测与控制措施等.而护理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落实和规范护理措施、强化病房和病区管理、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等.通过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厉芝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作者尝试将三风一训的思想精髓引入中医护理课堂中,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作者:曹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未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30例,女190例.对该组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高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并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该组患者中男226例,女194例.这两组患者均为1年的观察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87.8%,实验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6.4%.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增加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范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和临床效果,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在骨科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护理服务理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投诉率亦大大降低.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但可提高骨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还可促进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家长参与绘制婴儿生长曲线的效果,以及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趋势的影响.方法:从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500名婴儿,指导家长定期绘制婴儿生长曲线,分别于首次和末次的评价填报参与绘制婴儿生长曲线图评估表.结果:①末次评价显示,3条生长曲线图的画点、末点及连线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18次、0.36次和3.04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家长认为婴儿生长发育好的比例、曲线图有助于评估婴儿发育的比例以及采用曲线图便捷的比例,末次评价显著高于首次评价(P<0.001);③医护人员对于家长更有效的接受发育指导的比例,末次评价高于首次评价(P<0.001);④第3、4、6次评价显示,3种生长曲线图的末点和画点的百分比随评价次数而逐次递减,连线的百分比则逐渐递增(P<0.001);⑤出生、首评和末评三者显示,年龄测体重、年龄测身高生长曲线的比例逐渐上升,而年龄测体重和身高测体重生长曲线的比例逐步下降(P<0.001).结论:家长接受指导,并参与到绘制婴儿生长曲线及评估的内容中,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婴儿的体重身高生长规律,还能更好地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俞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结合近代中医所遭受的曲折命运,以西方舶来的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分析探讨了中医自身的劣势及未来发展道路中的不利因素,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中医学早日摆脱弱势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作者:陈林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通过进行风险评估,了解不同类型疾病的重性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危险行为(攻击或自杀行为)风险发生率,探讨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否有利于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在住院第3天、第2周、第4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情感障碍患者危险行为风险逐步下降.住院第3天、第2周,两组不同疾病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无明显区别,而在住院第4周,情感障碍患者的危险行为风险较精神分裂症患者高.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住院精神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卢婉波;徐银儿;史尧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普通高等院校的使命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精英型人才,也就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壮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壮医学实践性强的学科性质特点,我们提出要着力于培养壮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其策略有这几个方面:端正学生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态度,开设与学生从事实践相关的基础课程,正确选定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作者:曾学文;罗伟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外科工作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三基”理论与“三基”操作考核情况,采取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患者发生意外的情况.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水平与“三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明显(t=5.111、15.694,P均<0.01),医生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x2=16.552,P<0.05).结论:对外科护理人员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郁葱;傅淑萍;蒋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设计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从年龄、病史、活动能力、创伤、医源性因素5方面系统评价神经外科患者的风险.将患者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患者制定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与实施评估表前神经外科发生DVT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评估表后,DVT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将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对预防DVT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尚旭丽;吴芳;赵明红;吴益芬;包玉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4年6月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观察组)及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照组),每组各25人,进行压力调查,并对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轻度、中度、重度压力分别为8.0%、32.0%、32.0%,而对照组的40.0%、52.0%、8.0%,显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重度压力高于对照组,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总分为(158.6±4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3.8±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紧张、患者护理危险、护理专业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量、工作环境、护理专业、患者护理等因素均会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压力.
作者:蒋娟妹;蔡静;付翠;陈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社会对专业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医皮肤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虽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但学生来源、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因素使得部分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型研究生)存在培养目标与实际能力脱节的问题,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如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作者结合多年来的研究生指导工作经验,对中医皮肤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吴元胜;梁碧欣;李红毅;禤国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分析了高等中医药院校督导工作现状,从督导队伍结构改变、督导内容改变、信息反馈形式、途径改变等方面进行督导工作改进完善,并建议以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稳定专职督导员队伍,发挥督导团作用,提高中医院校教学质量水平.
作者:常学辉;张仲博;丁虹;杜凤丽;许培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阐释了病、证、方的含义,对病与证、证与方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握辨治“病、证、方三位一体”的诊疗思路,病证互参,以法遣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郑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临床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成为一种有效提高见检验结果准确度的有效途径.现如今许多中大型医院实验室正在加强对临床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使得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逐步向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临床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医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检验结果是否科学有效.在检验的全过程中加强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提出切实有效地管理措施.加强临床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等方面抓起,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严格控制试剂的配制、检验后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编写规范报告.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加强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合作,共同保证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严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诊病人的就诊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护理资源的分配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台州市8所三级医院2013年的9411例急诊病人资料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患者的疾病种类、就诊时间等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患者疾病类型前三分别为创伤、头颈损伤、脑梗死,占25.4%、10.5%和9.2%;患者就诊高峰期为8:00~12:00和16:00~20:00,且休息日、节假日的就诊率均高于工作日.结论:要根据急诊科病人的疾病类型及就诊时段进行护理资源的分配,加强护士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作者:陈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医德观正遇到冲击,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发展,使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如何培养新形势下的医务人员医德观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诊疗秩序,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赖云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将6S管理用于老年病房护理管理实践中,探讨其对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6S管理法从人、物、时间、信息4个管理对象着手整改,不断发现、分析、改进问题,周而复始.比较6S开展前(2012年度)和开展后(2013年度)老年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S开展后患者满意度由87.96%上升至96.00%(P<0.01),差错事故发生率由12.69%下降至5.75% (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6S,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安全意识,规避护理风险,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和加强.
作者:潘燕萍;余兰仙;陈敏尔;王超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房颤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74例房颤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房颤患者的确诊以及心律失常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完整的反应出患者的心电活动,为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为加强房颤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贾雅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为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个性化组为45例,行个性化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个性化组患者焦虑度、疼痛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个性化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 =21.352,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肝胆外科,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