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丽
门诊病案是患者重要的健康档案,蕴含丰富的医学资源,同住院病案一样作为基本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不仅担负着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而且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具有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服务的职能.
作者:魏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中医药传统知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的瑰宝,如何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尤其是实现国际保护,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医护理培训教师担负着培养优秀的临床中医护理人才的任务,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势必影响中医护理培训质量.为此,中医药院校和中医院应合作规范师资遴选程序,建立培训教师数据库,进行师资培训,以期建立一支科学、可持续、优秀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
作者:杨莉莉;孙秋华;沈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12月之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采用内镜微创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环境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围产期产妇心理复杂,往往多种心理混合,且情绪变化快,常常表现出期待、喜悦、兴奋等积极心理和焦虑、恐惧、急躁、抑郁等消极心理,导致围产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对分娩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出现宫缩乏力、难产、产后出血等.因此,加强围产期护理,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产程进展,使其顺利自然分娩,预防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厉珍;程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麻醉医生每天都要对大量的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存在着巨大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身体方面的危害,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会对自身健康带来巨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麻醉医生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加以论述,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麻醉医生的职业性危害.
作者:程佳佳;潘学文;朱卫东;王新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安全用药一直都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保证.但是随着临床用药数量的逐渐增多,用药不安全情况频繁发生.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始探索更加有效地安全用药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用药中应经成为一种可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安全用药的各个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既减少了药物使用差错情况的发生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数字化医院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研究出的软件能够对医嘱内容、用药流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在数字化医院中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用药的水平.
作者:何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早产儿管饲喂养的安全护理措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0例管饲喂养早产儿进行研究.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管饲喂养效果以及体重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在这些早产儿中有2例患儿死亡,3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康复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4~60天,平均(36.3±2.5)天.平均鼻饲时间为(6.3±0.3)天,出院时体重平均(1785.6±15.2)g.结论:对早产儿患者进行管饲喂养时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开展管饲喂养工作,将有效地促进早产儿的快速发育,保证早产儿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陈钰欣;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县级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流通量需求较大,其管理制度可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采用持续质量(CQI)改进对县级医院内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有效管理具有良好效果.文章从目前县级医院所使用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流程和现状出发,分析发现影响其管理的主要因素是物流、清洗灭菌因素、操作人员行为和各医院的流程管理方法等有所差异,并针对该情况予以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吴文雪;杜爱秋;陈秀女;刘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就诊编号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综合组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常规组实施临床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综合组心理现状、工作现状、身体状况、病情、日常生活等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综合组护理满意率为98.0%,高于常规组的80.0% (P<0.05).结论: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忠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药特色优势技术是保障中药产业全链条、全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文章首先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继而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工作进行了分析,后对这一工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全国开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打好基础.
作者:袁盼;吴厚新;刘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5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214例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实施新的镇痛和镇静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后,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238例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统计镇痛镇静不足情况发生率与镇痛镇静过度情况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情况发生率及镇痛镇静过度情况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后,在加强化后的评估与监测模式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提示在重症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过程中,完善的镇痛镇静评估与监测规范拥有极为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16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压疮护理实施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3.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为77.50%.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西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对骨科围术期病人实施疼痛规范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近期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手术的24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例病人在围术期间均实施了疼痛规范化管理,病人疼痛情况得到了明显控制,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对骨科围术期病人实施疼痛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情况,利于疾病治疗.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快速康复理念配合中医治疗在胃癌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理念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为3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结合中医治疗,包括术前心理辅导,术前2小时进食糖水,术前不常规插胃管,术后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以及配合生大黄贴敷和耳穴压豆中医治疗.两组其他治疗一样.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胃肠道反应、舒适度、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快速康复理念配合中医治疗可明显加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在胃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枝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较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近期在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98例,调查分析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较多,产妇的消毒制度不完善、护士经验不足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安全事故.结论:在利用母婴同室加强母乳喂养,增强母婴交流中,可采取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等防御措施,保障产妇及婴儿健康.
作者:潘佩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开放性实验教学恰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性实验的引入,实验教学对实验室的要求,尤其是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管理好、使用好这些实验仪器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妍;张董喆;朱艳琴;李淑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临床护理带教的因素,以及相应解决的对策.方法:选取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实习的护士实习生60名作为研究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因素的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临床护理带教的教学模式,分析临床护理带教管理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根据护士实习生的学历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护士实习生考核综合评分逐渐升高.根据带教老师的职称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护士实习生的考核综合评分也逐渐升高.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护士实习生学历越高,临床带教老师职称越高,护士实习生的综合评分就越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
作者:徐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减压增效管理对护士工作效率与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1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全部为女性,采用减压增效管理,在实施减压增效岗位管理前及实施后6个月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表进行调查.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标准,对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实施后,护士的成就感、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排班安排与工作条件、工资与津贴、被认可和表扬、职业本身特点、人际关系、管理与医院政策、家庭工作间平衡和总体满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管理实施后,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出现差错缺陷护理次数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减压增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加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周子花;陈森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6月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骨科行留置针静脉输液200例患者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2014年1~3月的同类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对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管理,比较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前置针的留置时间显著延长(P<0.05);敷贴固定不规范与管道维护不规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外渗、堵管、意外脱管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能有效提高留置针护理质量.
作者:郑小娟;刘彩虹;马丽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