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PE)是临床的常见病,但临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都很高.目前对于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较少[1].我们通过在叶肺动脉释放金属栓塞装置,建立慢性的选择性肺动脉栓塞模型,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病理生理特征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关节假体的设计、制作工艺和材料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髋关节置换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426个病例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功能疗效和骨溶解松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以4种不同载体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培养,观察不同载体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密度为2×10~5个/ml的BMSC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可注射性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INHAC)、非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HAC)、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体外与BMSC复合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扫描电镜观察,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 细胞活度A值所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BMSC的活性未受到NHAC、INHAC、CHA的影响,HAC组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逐渐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CHA组为2.207±0.079、NHAC组为2.225±0.059、INHAC组为2.194±0.088、HAC组为0.981±0.210、空白对照组为2.231±0.087,NHAC、INHAC、CHA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HAC组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能在NHAC、INHAC、CHA材料上良好地增殖、生长,而HAC不利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结论 3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骨替代材料,HAC不适合做细胞载体材料.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探讨E2F-1小分子干扰RNA(E2F-1-siRNA)影响胃癌细胞MGC803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抽取E2F-1-siRNA转染组和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iRNA)的细胞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cDNA探针,与含有21522条人类22k基因表达潜芯片进行杂交.采用LuxScan 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信号,应用LuxScan3.0图像分析软件对芯片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在21522条基因中,两组胃癌细胞间差异性表达基因为18条,其中上调基因8条,下调基因10条,下调的基因中有1条功能信息不明.结论 体外干扰E2F-1基因表达后,胃癌MGC80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是多基因相互作用、多种信号通路相互调节的结果,其中的关键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干预后,采用~3H-TdR掺入试验比较了膀胱癌BIU-87和E-J细胞的生长曲线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丁酸钠对膀胱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 mmol/L浓度组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未显示出对E-J细胞的抑制;5、10mmol/L在各观察点显示出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丁酸钠浓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BIU-87和E-J细胞细胞被阻滞在G_0/G_1期.结论 丁酸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这种作用是通过G_0/G_1期阻滞实现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短发夹RNA(shRNA)对裸鼠人脑胶质瘤中VEGF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将成功造模的30只裸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观察肿瘤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改变.结果 治疗5周后,VEGF shRNA组(A组)的肿瘤体积为654.0 mm~3、抑瘤率达65.2%,与空质粒组(B组)1790.4 mm~3、4.7%或PBS组(C组)1880.3 mm~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荷瘤组织中VEGF和MVD分别为9.52、22.02,与B组17.18、43.58或C组17.82、45.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表达与MVD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1,P<0.01).结论 应用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赫赛汀(Herceptin,HER)联合丝裂霉素C(MMC)对HER-2/neu基因高表达人膀胱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膀胱癌T24细胞株HER-2/neu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HER(10、20、40、80、160μg/L)、MMC(4、8、16、32、64μg/L)及联合用药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RT-PCR法检测证实HER-2/neu在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株高表达;单用HER于72 h出现细胞抑制(72 h时各浓度组分别与48 h时比较,均P<0.05);HER和MMC联用在24、48、72 h基本上均表现为协同作用(q值1.264~3.473),在96 h呈相加作用(q值0.913~1.138).结论 HER-2/neu在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株高表达;HER单药对T24细胞有轻度抑制作用,且起效慢(72 h);与MMC联合应用能协同抑制T24细胞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聚乙二醇(PEG)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缓释微球左细胞瓣复合支架,观察生物学性能.方法 制备聚乙二醇微球,电镜观察粒径.去细胞瓣与PEG微球耦联,吸附TGF-β1,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种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7 d,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PEG微球粒径(42.72±3.48)nm.ELISA检测示TGF-β1包封率82.01%,7 d TGF-β1释放率67.22%.与去细胞瓣支架比较,复合支架组细胞紧密联合且细胞外基质丰富,羟脯氨酸含量和DNA含量增高.结论 PEG-TGF-β1缓释微球去细胞瓣复合支架,利于细胞生长,胶原的分泌及TEHV的构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TRPV5是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P)vanilloid受体亚类成员之一,主要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是介导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主动重吸收的主要蛋白,在调控尿钙水平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表达下降或活性降低可能导致尿钙水平增高[1].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尿钙增高是形成含钙尿路结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TRPV5 mRNA及蛋白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中的表达,探讨TRPV5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两种去神经支配压力性尿失禁(SUI)模型的效果.方法 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测漏尿点压力(LPP),3组分别切断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只游离不切断,术后2周测LPP,行喷嚏试验.术后1月行尿道组织学检查.解剖坐骨、阴部神经.结果 3组术前L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LPP分别为(27.567 70±5.434 89)、(30.132 20±5.790 94)cm 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组为(30.911 00±5.467 62)、(30.400 80±5.515 54)cm 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部神经组为(27.84930±5.23036)、(9.588 30±2.342 55)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部神经组术后喷嚏时漏尿,镜检尿道括约肌萎缩.解剖证明坐骨、阴部神经各自独立,支配尿道括约肌的是阴部神经.结论 切断阴部神经可以建立大鼠去神经支配SUI模型,切断坐骨神经则不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方法 健康3~7 d雄性新生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n=5)和模型组(HI n=12),采用全身缺氧40 min、空气5 min、窒息7min后复氧、心肺复苏再灌注法制作新生猪HIE模型,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第4天取脑,观察缺血缺氧后小猪体质量增长情况,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两组各参数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组在40 min缺氧过程中,氧分压降至(22±3)mm Hg,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动脉氧饱和度降低,血糖升高;吸入空气时上述参数略有恢复;在7 min窒息期间,表现更严重的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高血糖以及显著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窒息5 min时MABP降至(30±18)mm Hg;HI组体质量增长明显慢于Sham组(P<0.05).Sham组除第1天因麻醉残留造成较高的NDS评分外,后期未见明显异常行为改变,HI组ROSC后第1、2和3天NDS评分明显升高(P<0.05).Sham组脑神经元形态正常,HI组壳核、尾状核和感觉运动皮层存活神经元密度分别降低至Sham组的(12.6±10.1)%、(51.5±8.4)%和(49.1±23.4)%(P<0.01).结论 制作新生猪HIE模型成功,该模型符合新生儿围产期全身缺氧、窒息继发缺血,复氧、CPR后再灌注致HIE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纹状体和感觉运动皮层HE染色可见以核固缩为典型特征的神经元缺血性改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冠脉灌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联合FTY720对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FTY720组、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TY720组.心脏移植8 h后切取移植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GF-β1、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TGF-β1 mRNA转录强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mTGF-β1成功转到心肌细胞,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IY720组mTGF-β1的表达强度分别是(1.08±0.24)和(1.16±0.22),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而两组ICAM-1的表达积分分别是(2.43±0.46)和(1.90±0.20),NF-κB的表达积分分别是(9.80±1.85)和(10.10±2.27),较其他3组显著下调(P<0.01);FRY720组、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TY720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9.20±1.12)、(5.90±1.09)和(5.40±0.77),显著减少(P<0.01);FTY720组、转基因组和转基因+FTY720组SOD活性分别是(51.03±5.54)、(55.91±6.66)和(73.42±6.42)U/mg,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10.90±1.93)、(11.02±2.45)和(9.28±1.64)U/g,明显下降(P<0.01);而MPO活性分别是(4.38±1.43)、(4.63±1.04)和(3.16±0.64)U/g,亦明显下降(P<0.01);转基因和FTY720两因素对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对SOD、MDA和MPO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TGF-β1和FTY720均具有减轻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ICAM-1、NF-κB表达、增高SOD活性等因素有关;两者联合应用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协同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转染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导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HIT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奥沙利铂作用于3组细胞,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处理前后各组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SW480-FHIT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经奥沙利铂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SW480细胞的凋亡水平与空质粒转染组及结肠癌细胞株组比较明显增高(第2、3、4天A值比较P<0.05),并且FHIT基因与奥沙利铂有轻度的协同促进凋亡作用;同时奥沙利铂处理前后实验组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较对照组均出现了明显的G_0/G_1期阻滞,且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奥沙利铂协同促进SW480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FHIT基因可增加结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60例新疆哈族样本(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109例对照)的MGMT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基因型.结果 Promoter 485C>A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经Logistic模型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SNPs联合分析,0突变等位基因和1~10突变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MT基因Promoter 485C>A与新疆哈族食管癌相关;5个SNPs的联合作用与新疆哈族食管癌相关,突变等位基因增加了患食管癌的病风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体外获得唾液酸化路易斯抗原X(SLeX)ssDNA适配子(aptamers)的方法.方法 构建长度为70 nt的初始随机单链DNA库,其中含30个随机序列,以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小球为筛选介质,运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SELEX技术)获得SLeX的ssDNA适配子.将适配子库克隆、测序,采用DNAMAN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系统测定适配子与SLeX的亲和力.结果 经逐轮筛选,所得富集库与SLeX的亲和力逐步提高(A值从0.145增加到了0.460),大部分适配子克隆测序后与预期相符.结论 经9轮筛选获得的ssDNA适配子与SLeX的体外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及亲和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中HER2基因扩增与HER2蛋白过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手术切除的80例脑膜瘤石蜡标本进行HER2状态的检测.结果 80例中,26例HER2蛋白(+)(32.50%),其中HER2基因扩增7例(8.75%);10例HER2蛋白(+++/++)(12.50%),HER2基因扩增7例(8.75%),占高表达组的100.00%;70例HER2蛋白(+/0)(87.50%)中,无HER2基因扩增.结果 HER2蛋白(+++/++)与HER2基因扩增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2两亚基(IL-12p35、IL-12p40)干扰RNA(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树突状细胞(DC)后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载体(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阴性对照HKsiRNA)感染DC,之后与同种小鼠T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测定上清液中IL-4和干扰素(IFN)-γ浓度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感染树突状细胞后,只有IL-12p35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DC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并导致混合培养上清液中IL-4的上升和IFN-γ的下降.结论 IL-12p35亚基特异性siRNA抑制DC的共刺激活动,导致在体外TH2偏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仍不少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旨在观察兔脑微空气栓塞对缺血脑组织bcl-2表达和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对两者干预作用,探讨药物干预对脑组织的保护机制,为体外循环脑保护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含人PAX8/PPARγ/融合基因(PPFP)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性能.方法 从已构建好的含PPFP的质粒克降模板PEGFP-C-PPFP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钓取目的 基因PPFP,将该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Flag基因)中,得到重组的pGC-FU-PPFP,通过PCR、酶切、测序和分析比对验证PPFP基因后,将pGC-FU-PPFP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株293T细胞,获得携带PPFP基因和Flag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收集并浓缩病毒上清液,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通过Western blot鉴定PPFP-Flag融合蛋白在靶细胞内的表达进一步验证目的 基因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经PCR扩增获得2591 bp的目的 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和分析比对鉴定正确;该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取的慢病毒滴度达3.5×10~7转导单位TU/ml;感染的293T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条带大小为90 KDr,可判断目的 基因PPFP在293T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PPFP基因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PPFP,并建立慢病毒过表达系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长期存活模型.方法 将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肺缺血再灌注组(每组n=42只).两组分别于开胸后、缺血1 h后再灌注0、2、4h、1、3、7 d取肺组织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比(W/D ratio)检测和肺泡Ⅱ型细胞(ATⅡ)的电镜超微结构评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肺通透性指数(LPI).结果 手术成功率达100%.Ⅱ组与Ⅰ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2、4 h、1 d的MPO、LPI、W/D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胸后、再灌注后0 h、3、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Ⅱ的超微结构显示,再灌注4 h后损伤严重,再灌注1 d即出现明显的修复过程,再灌注7 d基本恢复正常结构水平.结论 本模型简单、可靠,LIRI后相关肺损伤指标和ATⅡ超微结构损伤变化特点吻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