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组合作管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

金妹;朱美红;陈峤鹦;傅建明;李岩

关键词:脑卒中, 跌倒, 预防, 小组合作, 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小组合作管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组负责防跌倒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即由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共同参与防跌倒管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调查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及两组跌倒发生率.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组合作管理能更专业、更全面地帮助脑卒中患者或陪护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提高执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小组合作管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组合作管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组负责防跌倒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即由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共同参与防跌倒管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调查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及两组跌倒发生率.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组合作管理能更专业、更全面地帮助脑卒中患者或陪护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提高执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金妹;朱美红;陈峤鹦;傅建明;李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麻醉复苏期间双腔支气管导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3例的护理体会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不但有利于开胸手术时充分暴露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防止分泌物交互流布,有效避免炎症扩散和肿瘤细胞的播散.国外已有相关报道[1-3],由于DLT本身的因素,如导管的弹性、导管插人深浅不当,导管在气管内扭曲、变形或对位不准,导致供气不畅和CO2排出困难,而CO2蓄积极易引起高碳酸血症[4].

    作者:吕凯;张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温州市20名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市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现状.方法 从温州市三个区随机抽取5周岁留守儿童120人,同时选相应年龄段非留守儿童120人,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的儿童问卷并结合温州的特点,制定调查问卷,请照料者自行填写.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州市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差,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社区应重视这一问题.

    作者:郭君怡;钱淑艳;徐爱华;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水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结30例颅内动脉瘤应用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分析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及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30例中,栓塞成功27例,发生动脉瘤破裂3例.

    作者:刘扣英;尤锦;方红艳;王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出院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结5例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出院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根据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注重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加强出院指导,促进康复.5例患者中1例因血栓过大,行外科静脉取栓术,4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

    作者:金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生专业承诺的研究进展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临床护理队伍中.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护生不喜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1],这种态度和行为与个人的专业认同与承诺有关.国外研究发现,学生时期的专业承诺对其成为护理人员后的专业承诺有很强的预测性[2].

    作者:王薇;施欢欢;程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拟定

    提出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的初步构想.在护士的核心能力、国际护士协会对通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美国手术室专业护士认证对围手术期认证护士的要求等理论基础上,拟定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模型,包括专业素质、交流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9个模块.为手术室专业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肖敏;童彬;徐欣;马彦玲;朱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男性同性恋抑郁症26例的心理干预

    总结26例男性同性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同性恋抑症患者心理表现为病耻感、缺乏生活信心、期待情感支持.通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和认知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25.54±5.46)分、干预后(14.42±6.49)分.

    作者:曹林凤;胡有君;黄金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康体检者弃检大便常规的原因与对策

    探讨体检人群弃检大便常规检查的主要原因,为实施针对性改进提供依据.2011年1月至3月,健康体检人员中1 950人弃检大便常规.通过对弃检者电话回访或现场调查,得出主要原因为弃检者自身健康意识薄弱,轻视大便常规检查,认为留大便标本麻烦,部分弃检者便秘或女性月经期,亦有弃检者害怕泄露隐私等体检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优化细节服务、对体检人员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保护隐私、改善卫生间环境等措施,以促进体检人员完成健康体检.

    作者:孙婷;洪九菊;沈国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AMI后坏死心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1~3个月时间,此时心肌的重构及电生理均处于不稳定期,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1],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再梗死和猝死.为防止AMI患者发生再梗死和猝死,应对患者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2].

    作者:沈丽芳;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10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重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气胸、出血、血气胸、胸痛和发热等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06例中出现并发症26例,均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

    作者:杨在英;吴宝妹;芮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

    总结20例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产前监测母体凝血功能及存活儿宫内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产后预防大出血和感染,指导母乳喂养.20例中无孕产妇及存活儿死亡.

    作者:蒋丹凤;孙慧连;石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属应激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杭州市部分社区的12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亲属应激量表测评总分男性(8.71±5.92)分、女性(12.6±6.47)分,一般健康问卷测评有18人≥4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20人>50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30人>53分,亲属应激量表的3个因子分及总分与一般健康问卷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吴惠娟;王翔;沈鉴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间断切口引流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切口引流对减少血液流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手术日单双号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行间断切口引流、对照组行持续非负压引流,引流时间均48 h.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 h、48 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康复评分.结果 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功能康复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采用间断切口引流.

    作者:黄红芳;孙启才;金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信息平台在提高护士识别不合理医嘱能力中的应用体会

    护士对不合理医嘱的识别能力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必须加强护士对医嘱审核环节的管理.建立并共享不合理医嘱信息库、药品信息查询平台、临床药学信息平台,作为护士查询平台、培训基地,能有效提高护士识别不合理医嘱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诸葛英;吴丽仙;吕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总结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一般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控制流速,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并做好拔管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7例,生活自理9例,需人照顾3例,自动出院1例.

    作者:沈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氧气通气管抗浮消毒袋的制作及应用

    鼻导管吸氧是呼吸系统常用的医疗操作,但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必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和消毒湿化瓶、氧气通气管等湿化器材[2].目前湿化器材的消毒多采用含氯消毒剂500 mg/L浸泡30 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3].

    作者:周桂英;应香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职业稳定的现实困境与感恩心态的培养

    近些年来,护理职业的稳定性出现了滑坡趋势,不少文献报道了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状况[1-3],这一现象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及临床护理质量.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护士缺乏感恩之心是导致职业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本文从护理职业稳定的现实困境及护士感恩心态的培养两方面作论述.

    作者:姚梅琪;胡斌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前镇痛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有效呼吸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超前镇痛对有效呼吸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在手术切皮前予帕瑞西布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超前镇痛.两组入麻醉复苏室后行疼痛程度评分,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有效呼吸.

    作者:易晓青;刘鸿芹;屠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吞咽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将100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比较,x2=9.0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x2=8.51,P<0.01.结论 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能促进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钦晓英;裴利珍;章慧玲;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