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民;兰军;涂昌;刘瑞杰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作用。方法中晚期鼻咽癌患者38例,应用多西紫杉醇、DDP、5-Fu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尼妥珠单抗针100mg自放疗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1次/周,共6~8次;放疗采用6MV X线照射,全程应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DT66-70.4Gy/30~32次,6~7周完成。观察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CR 84.2%,PR 15.8%;颈部淋巴结CR 86.8%,PR 13.2%。1、2、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3%、85.4%和80.2%、74.9%和64.2%。早期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和脱发;晚期主要是口干和颈部肌肉纤维化。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作者:徐正阳;任瑞平;袁祖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35.1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怀远;金永南;吕嫔果;林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术前检测Lp-PLA2水平,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9例(Lp-PLA2≥200ng/ml)和对照组81例(Lp-PLA2<200ng/ml)。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78.6±68.3)vs(178.2±36.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再狭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非致死脑卒中比例明显升高[(9.24%vs6.17%),(5.88%vs3.70%),(4.20%vs2.47%),(5.04%vs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升高提示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增加,术前检测Lp-PLA2有预测价值。
作者:陈杰民;兰军;涂昌;刘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饥饿、缺氧和能量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膜结构降解胞质细胞器和大分子的动态过程,自噬通过清除功能异常或已受损伤的细胞器,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互补,共同调控机体的稳态[1]。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 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体架构并首先提出“自噬”[2],而在酵母中发现 Atg 蛋白则把对自噬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3]。自噬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4]。大自噬,即由内质网来源的膜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并降解其内容物;?小自噬指溶酶体或液泡内膜直接内陷将底物包裹并降解的过程;?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指胞质内蛋白先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然后被溶酶体酶消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大自噬,以下简称自噬。
作者:许红玲;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ERG)监测指标。方法比较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28眼和正常30眼的常规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眼底尚未出现改变时,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已明显延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在眼底尚未出现病变前,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及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经出现明显异常,因此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依据。
作者:邹美波;邱明忠;吕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便<3次/周,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下肢植皮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术后患者体弱、疼痛、排便环境与姿势改变,饮食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患者功能性便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除此类患者的便秘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在常规护理上,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1]。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郗玉芝;彭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胬肉收缩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均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护理的领域提出了舒适护理这个理念[2]。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敏;方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时代各种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139例,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LC及开腹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13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128例成功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行个体化微创治疗。2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选择性插管不成功转LCBDE治疗,ERCP治疗者术后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7例、高淀粉酶血症12例、胆道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LCBDE治疗者并发胆漏3例、腹腔感染1例,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净结石,术后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化治疗是趋势,针对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结合术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正辉;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趋势[1],随病情进展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Maslow 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作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 COPD 患者应用 Maslow 理论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趋势[1],随病情进展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Maslow 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作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 COPD 患者应用 Maslow 理论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娟;武秋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94例,未实施延续护理前47例为对照组,实施延续护理后47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41±5.51)分、(38.43±5.73)分;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4.65±5.73)分、(35.47±5.81)分,心理状态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2.38~4.37,P<0.01);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分别为(40.38±1.85)、(26.42±0.84),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分别为(44.31±1.12)、(29.35±0.87),生活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12.30~16.64, 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劭泱;林云琴;郑锦辉;郑贞苍;杨江明;管敏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HF)发病过程中可能机制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合并心力衰竭组3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及相关代谢指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采用NT-proBNP及EF值反映心脏功能,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采用相关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HOMA-IR、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过高水平的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和途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从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形成。
作者:杨伟;李耘;马淑;刘川;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采用成人尸体股骨标本9具,制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具,对照组制成股骨外侧壁损伤,观察1组行PF-LCP内固定并保留外侧壁完整,观察2组行PF-LCP内固定但制成外侧壁损伤,三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承载试验,比较骨折断端压缩时的间隔位移情况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大承载力。结果在压缩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断端间隔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大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骨折端的间距压缩位移显著小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骨折远、近端滑动位移均小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1组小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大载荷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PF-LCP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并且保留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完整能够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提高固定治疗效果。
作者:余作取;许兵;戴寿旺;王锋;童培建;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胆囊壶腹入路法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13年7月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壶腹入路法7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壶腹入路法均顺利完成,术中胆囊壶腹、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多能顺利显露,无一例胆管损伤,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法,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是关键的解剖学标志,该移行区的后三角区完全分离是重点,操作精准、完整显露是成功进行胆囊切除的保证,可有效避免术中胆管损伤。
作者:董海泉;吴金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R在脊柱侧弯患者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像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CR和DR站立位全脊柱X摄像各74例,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成像方式等。结果148例患者中,CR摄像和DR摄像正侧位图像各148幅。CR摄像中,图像评分为3分50幅(33.78%);评为“2~3分”或评为2分75幅,约占50.68%;评为“1~2分”或评为1分23幅(15.54%)。DR摄像中,图像评为3分的有107幅,约占72.3%;评为“2分-3分”或评为2分38幅(25.68%);评为“1~2分”或评为1分3幅(2.02%)。两种摄像方法获得正位及侧位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图像的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位图像平均质量评分DR比CR增加(0.53±0.38),约22.65%。侧位图像平均质量评分DR比CR增加(0.47±0.1),约21.96%。结论 DR站立位全脊柱摄像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自动无缝拼接,获得图像清晰、细腻,对脊柱侧弯的临床诊断、支架或手术矫形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与CR站立位全脊柱摄像比较有明显优势。
作者:栾炜;余正贤;王坤;马一鸣;朱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内皮功能因子(ET-1)、炎症因子(hs-RCP)的相关性。方法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n=25例)和非ISR组(n=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hs-CRP、ET-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O表达水平,分析APN表达水平与ET-1、NO、hs-RCP的相关性。结果 ISR组治疗后hs-RCP、E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治疗后AP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ISR组治疗后(P<0.05);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RCP、ET-1呈负相关性(r=-572,r=-0.468,P<0.05),与NO呈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与内皮功能因子、炎症因子相关,可能在ISR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铭;王芳;彭艳;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2月全甲状腺切除术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癌74例,巨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切除术后对侧复发12例,顽固性结节性桥本氏病25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经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17例有一过性低钙血症表现,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伴有远处转移;良性病变但已失去正常甲状腺组织者;顽固性桥本氏病伴有压迫症状,为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指征。术中细致精准的解剖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林加宝;徐小盛;张霄鹏;李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5月98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12d是否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强的松进行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32.4±6.3)个月,记录复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中VCAM-1和HSP60水平下降。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31.91%。结论 PAU患者TEVAR术后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江磊;李贞福;吴玉辉;张平;高洪波;杨苏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与健侧比较。结果48例周围神经病变中32例为神经源性肿瘤,其中24例为神经鞘瘤(颈部6例、上肢8例、下肢5例、背部3例、后腹膜2例),均为单发,图像特征以椭圆形低回声为主,界清,有包膜;神经纤维瘤8例(上肢5例、下肢3例),7例单发,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尚均,呈梭形为主,两端与神经相连,1例多发,呈串珠状;16例为神经损伤患者,其中4例为尺神经炎,表现为局部神经增粗、回声减低,横断面呈低回声,“筛网状”结构消失,CDFI血流信号较丰富;12例为闭合伤伴神经受损,图像为局部神经受压、形态失常、其周围可见不规则异常回声区。结论周围神经病变声像图各有其特征性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杨晴;张典;张超;查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当病原体侵入宿主导致全身性感染后,炎症等防御机制被激活,部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完全清除病原微生物,不留后遗症,但部分患者因持续存在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的产生[1]。
作者:徐前程;查磊;陈尚华;刘小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