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生;全仁夫;毕大卫;韩雷;李强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筛查质量的措施。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出生行听力筛查的643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听力筛查的632例新生儿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筛查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筛查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提高筛查率和质量的相应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初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率、复筛通过率,并统计两组新生儿听力障碍确诊率及接受干预治疗率。结果干预组初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率、复筛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两组听力障碍确诊率分别为2.49%、3.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接受干预治疗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筛查质量,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新生儿家长对听力筛查工作的认识及依从性,从而使听力障碍患儿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张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荟萃分析(Meta分析)美皮康敷料在我国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主题为美皮康敷料防治压疮;对纳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确定,文献检索、Meta分析中产生的分歧,由第三方予以裁定。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研究性质均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药疗与护理比较,美皮康敷料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病率。结论美皮康敷料对压疮有显著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琼燕;王翠娟;俞霞;陈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研究其与DPN的关系。方法17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DPN分为DPN组(106例)和对照组(71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清NSE水平,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E与DPN的关系。结果 DPN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性别、年龄、糖代谢指标、病程等混杂因素影响后,NSE水平仍与DPN密切相关(OR值:1.194[1.031~1.383],P值:0.018)。结论2型糖尿病DPN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NSE水平与DPN密切相关,可能是DPN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叶晓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科有护理人员47名,设护士长1名,在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护士的执行力多不够统一。因此,需要适当进行“授权”改变现状。“授权”指领导者通过各种方式将职权授予下属,给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的自由权,并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权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责任,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1]。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合并症多、免疫功能低下及所接受侵袭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ICU 亦成为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高发场所,而严重感染会直接影响ICU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
作者:唐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直肠黏膜弥漫性炎性改变,甚至糜烂、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表现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UC在欧洲和北美发病率约0.01%,患病率约0.2%[1],在我国UC患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2]。多数UC患者可通过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或激素(CS)等治疗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甚至外科手术才能得到缓解[3],称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RUC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的难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沈凯;薛猛;曹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损伤后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5%的CHF患者血清损伤正常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用不同浓度的TanⅡA(10、20、40μg/ml)作用于损伤后的细胞24 h,检测VEC的活性及细胞 DNA 的损伤;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C损伤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数(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EC细胞活性下降(P<0.05),尾部DNA%、彗星长及尾矩均上升(P<0.05),CEC、vWF及TM水平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20μg/ml和40μg/ml的TanⅡA能增加内皮细胞的活性(P<0.05);减轻DNA的损伤(P<0.01);3个浓度的TanⅡA均可以减少CEC数(P<0.05);20μg/ml和40μg/ml的TanⅡA可降低 vWF水平(P<0.05);40μg/ml的TanⅡA可降低TM水平(P<0.05)。结论 TanⅡA能通过减轻CHF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的DNA损伤保护VEC,这可能是TanⅡA治疗CHF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彭环庆;彭志允;谢维宁;张志坚;唐钟祥;林辉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羟乙基淀粉对保护肠黏膜控制内毒素(ET)通过通透性增强的肠壁进入循环血液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n=5)、重度休克组(Ⅱ组,n=40)、羟乙基淀粉乌司他丁干预重度休克复苏组(Ⅲ组,n=40),后两组又分为5个时相点,即1h、2h、4h、8h、16h,各时间点8只大鼠。采用比色法检测二胺氧化酶(DAO)表达变化。采用光度法检测ET表达变化。结果Ⅲ组从复苏开始DAO含量即较Ⅱ组低近1倍,而且8hⅡ组达到了高峰,而Ⅲ组却急速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血清ET于1h时虽然较正常含量仍高出34倍之多,但较Ⅱ组要低近1倍,至16h时几乎接近了正常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DAO含量测定是判断小肠通透性改变的敏感性指标。羟乙基淀粉乌司它丁对于降低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血中ET、DAO含量具有显著性效果。
作者:李宝永;蒲国华;许景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方法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19例,术后1、3、6、12个月分别摄X线片、3个月时行颈椎CT三维重建了解内固定在位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16个月的随访(平均10.6个月);19例患者术前J0A评分为(10.40±1.09)分,末次随访评分为(15.4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9例,良7例,有效3例,优良率为84.2%;术后3~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松动、钛网或Cage移位、椎体塌陷、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声音嘶哑,2~3周后自愈。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疗效满意、操作安全、减压彻底及植骨融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颜程;唐步顺;胡汉祥;张小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D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分为ODPLC组(50例)和LC组(50例)。结果 ODP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与L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PLC较传统LC更能显著提升对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治疗的疗效,同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CNSL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短,病情进展快。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42例中单纯手术7例,术后全脑放疗26例,联合放疗、化疗9例,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PCNSL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病理诊断仍是确诊的金标准。PCNSL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采用包括手术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黄永芬;孟成杰;张日;王中;陈罡;马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2 mapping序列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有慢性炎性下腰痛症状的患者5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AS的36例,另14例诊断为单纯慢性下腰痛(LBP)。所有患者均进行骶髂关节常规序列及8回波T2 mapping 序列的扫描,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双侧骶髂骨骨性关节面下骨髓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组左、右侧及双侧骶骨T2值与L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组左、右侧及双侧髂骨T2值均大于LB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例AS患者中的26例中共发现60处病灶,病灶与其周围相对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 T2 mapping 序列可早期发现骶髂关节骨髓T2值的改变,可对AS早期骨髓病变与单纯的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鉴别,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甄涛;胡大成;陈文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切除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诊治方案。方法采用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30例,回顾分析术后并发出血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患者中早期出血11例,术后10d迟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7例,经尿道电切镜止血、冲洗好转4例,1例改为开放性手术。结论术后出血为TUPK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及时发现,采取正确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及治疗时间。
作者:宋立德;吕艳婷;徐琦;詹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能量平台与传统手术方法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优点。方法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开放甲状腺手术的21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能量平台组113例,传统手术组98例。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切口出血)。结果能量平台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或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有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量平台组无喉返神经损伤,传统手术组有2例损伤。传统手术组3例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及3例术后切口内出血。两组间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能量平台组开放甲状腺手术要优于传统组,符合现代微创理念,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伟强;沈强;薛秀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新型参数—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等在临床各种常见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病例选择和分组:临产(高凝)孕妇组30例;各类心血管疾病组30例;各类型糖尿病组30例;各类肝病组30例;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MPC、MPM、L-PLT、PLT、PDW、PCT值。结果临产(高凝)孕妇组MPC、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L-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无显著变化;心血管组除MP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变化;糖尿病组除MPC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参数无显著变化;肝病组MPC、PC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DW和MP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新型参数MPC、MPM、L-PLT联合血小板原有参数PDW、PCT在辅助诊断肝病等各类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德君;汪金辉;虞丹丹;周碧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腹腔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87例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MP-2、MMP-9、TIMP-1和TIMP-2水平与对照组30例子宫肌瘤患者比较。结果血清和腹腔液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EM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IMP-1和TIMP-2表达水平EM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血清和腹腔液中MMP-2和MMP-9水平在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TIMP-1和TIMP-2水平在Ⅲ~Ⅳ期显著低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MMP-9水平血清显著高于腹腔液,TIMP-1和TIMP-2水平血清显著低于腹腔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和MMP-9水平高表达,TIMP-1和TIMP-2水平低表达可能与EMs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陈子松;周杭杰;李磊;应玲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直视下双头环形泪道引流管在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及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39例(39眼)通过鼻内窥镜下环形植入泪道引流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3~9个月,并对患者疗效及舒适度进行调查。结果39例(39眼)泪小管断裂吻合成功,泪道冲洗通畅,拔管顺利,且无溢泪。所有患者对外观满意,舒适度良好。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头环形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因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医源性损伤,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生活,可供临床借鉴。
作者:赵佳威;董楠楠;赵光明;张伯伟;傅杰;方焕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毛细胞白血病(HCL)临床表现及骨髓、外周血形态特点及克拉屈滨对HCL疗效。方法2例患者应用克拉屈滨0.09mg/(kg?d),7d一个疗程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随访至今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2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结论克拉屈滨治疗毛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作者:马金凤;李彩霞;叶璐;顾彩红;陈晓晨;吴德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148例。观察组72例,在宫腔镜术后子宫内即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对照组76例,术后不予放置。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EMP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9例EMP复发,观察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明显,能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徐萍;吴晓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妊娠中晚期甲状腺功能变化以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孕早期为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孕妇100例,分成两组。糖尿病组34例,对照组66例,分别在孕32~34周及住院分娩时测定T3、FT3、T4、FT4、TSH、TGAb、TPOAb,同时进行两组间数据和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结果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否合并GDM,对于其甲状腺功能变化以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孕期常规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同时对于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合并GDM孕妇,孕期需更加注意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做到早期诊断,以便及时干预。
作者:赵坚;方敏;吴朝勇;丁金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TDP照射联合自制紫草油外敷治疗慢性下肢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TDP照射联合自制紫草油外敷,2次/d,对照组31例采用贝复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换药治疗,1次/d,2周为1疗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有效时间平均3.6d,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7.42%,治疗有效时间平均7.3d,两组疗效及有效时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紫草油外敷治疗,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安全有效;TDP 仪器操作简便,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丹;张孝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