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冲;杨传民;朱光连
我院1990~1995年共收治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4例,均采用胸腔引流、控制饮食及间断胸腔内灌注粘连剂等方法,4例全部治愈,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张灿斌;赵元锰;王建立;徐中一;王晓东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预充组术后早期血小板和血浆蛋白明显下降,但术后7天内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24小时和总的纵隔引流量分别减少26.7%和22.2%,70%患儿术后无需输血,表明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约用血的作用.
作者:胡型锑;施霖;王胜利;苏尔瞻;杨美高;陈燕燕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例1 男,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低热22小时入院.体检:T 37.2℃,精神好,咽无充血,腹平,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109/L,中性0.70,淋巴0.20.
作者:张廷冲;董蒨;江布先;国世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氧合成酶(NOS)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肠神经系统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还原型辅酶Ⅱ二磷酸酶组织化学及NOS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3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及6例对照组远端食管、贲门、胃底及幽门部NOS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食管、贲门、胃底及幽门部肌层内含有丰富的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肌间神经节细胞呈NOS染色阳性.患儿组贲门部肌层中缺乏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肌间神经节细胞呈NOS染色阴性,远端食管及胃底部偶可见散在的NOS染色阳性神经节细胞,幽门部NOS的分布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远端食管、贲门及胃底部缺乏NOS可能与功能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的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刘浩;J.M.Vanderwinden;M.H.De Laet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儿童外伤评分(pediatric trauma score,PTS)判断外伤严重度及病死率的可信度.方法:对76例外伤儿童作PTS测定.结果;PTS>8的58例患儿无死亡,PTS≤8的18例患儿中有4例死亡.年龄≤3岁(体重≤14 kg)者的平均PTS(8.0±2.7)与年龄>3岁(体重>14kg)者的平均PTS(9.7±2.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剖腹探查术有脏器受损的14例患儿中13例PTS>8.结论:PTS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外伤严重度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陈戟;张弛;王俊;施诚仁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9例小儿垂体微腺瘤采用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女性5例,男性4例,年龄8~15岁,平均10.5岁.其中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H)6例,催乳素细胞腺瘤(PRL)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1例.方法:本组均经血清激素检查、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无死亡.7例获长期随访(平均2.2年),有6例恢复良好;1例血清激素水平又有增高,且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有复发,需行再次手术.结论:小儿垂体微腺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章翔;刘卫平;费舟;傅相平;傅洛安;张建宁;张志文;李安民;易声禹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3个月,1994年11月17日入院.其母妊娠8个月进行产前B超检查,发现胎儿心包积液.足月产,生后3天复查心脏,B超仍提示心包积液,因新生儿期无症状,未予处理.满月后,因呼吸急促、喘憋、口周发绀收住小儿内科.
作者:江布先;朱光连;张虹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小儿阴茎短小,在其完全断裂后,背侧动、静脉断端易回缩寻找困难,本例在断裂7小时后再植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百胜;李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出生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因为多数病例有臀位产及其他难产史,出生10天以后在患侧颈部出现纤维瘤样硬结,因此,历来的讨论中都提及与产伤有关.以往的学者在早期及晚期的病变肌肉中均未发现出血的痕迹,肌肉切片中也无创伤表现.因此,对是否是正常肌肉被产伤撕裂造成肌组织纤维化,都持否定态度.
作者:刘润玑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我院自1992年2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14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育肠尿道瘘,在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e(n)a 术)的过程中,13例采取经直肠腔内暴露瘘口,保留部分直肠前壁瓣修补直肠尿道痿,疗效满意.
作者:陈明;吴江;黄庆荣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11岁.以右腰部肿物生长4个月入院.患儿家长4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右腰部有一儿头大小肿物,近来肿物增大并伴右腰部胀痛,追问病史患儿曾出现肉眼血尿2次.
作者:马乐;任继宽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本院近年共收治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8例,均采用激素局部注射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珊;陈美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近年我院骨科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下,开展了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以Harringtion和Luque联合手术施术10例,结果显示儿童病例术中亦能清晰地记录出SEP.特别是SEP监测下术中能够及时发现椎板下穿钢丝对脊髓后索的直接刺激或损害、哈氏棒撑开矫正脊柱侧弯过程对脊髓组织牵张造成的缺血损伤等,术者完全能在不改变麻醉深度的情况下了解脊髓的生理状况,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刘正全;肖龙;覃均昌;张德文;刘传康;李明;唐盛平;覃佳强;陈权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女,4岁.反复呕吐、发热2年余,腹痛1年,近2天呕吐频繁,阵发性腹痛加剧,于1995年9月12日收入院.体检:营养不良,面色苍黄,气稍促.心率180次/分,心尖搏动点在胸骨右缘,胸骨下端明显内陷,左肺呼吸音减低,腹稍隆,右中上腹部可扪及12cm×8cm肿块,质中等,触痛,活动欠佳,表面不平,移动性浊音(一).
作者:金惠铭;竺胜伟;张兆荣;俞承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微小型脑肉芽肿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所见,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完整切除病灶.结果:9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将病灶完整切除,7例随访8个月~9年,并经CT复查证实无复发,癫痫消失.结论:对儿童癫痫,尤其是来自疫区农村,均应行颅脑CT扫描检查,必要时强化.对此类小占位病灶采用显微手术下切除病灶具有创伤小,保护脑重要功能区及减轻脑水肿等优点.
作者:聂振明;赵长地;朱广廷;程启龙;李洛;刘学宽;王守军;吴汝胜;郝明珠;陈中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自1987年11月至1995年11月,我们对小儿纵隔肿瘤3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现就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康;陈汉章;吴哲凡;杨运有;林道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肌性斜颈在婴儿很常见,治疗观点基本一致,所以也就习以为常的临诊处理.但文献上有时持不同的观点,在此提出可供讨论和思考.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小肠广泛切除后,由于胰胆分泌物、内分泌激素和食糜的作用,残留肠管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出现结构性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改变食糜的组成成分或加入某些特殊物质可以促进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nydrome,SBS)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缩短SKS患儿完全代偿所需的时间而达到治疗SBS的目的.这些特殊物质对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可改善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代谢,促进细胞的增殖,故统称为肠营养素.本文对近年来肠营养素的研究情况及其在SB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伍烽;金先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为了避免小儿阑尾脓肿手术及伤口换药的痛苦.方法:本组32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20例,经直肠脓肿穿刺抽脓1例,开腹引流2例,与同期行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相比较.结果: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的21例阑尾脓肿,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腹痛消失时间减少5.2天,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减少7.1天,退烧时间减少4.9天,住院时间减少3.3天.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有见效快、简便、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作者:项超美;孙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6例小儿烧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探讨用手术治疗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方法.方法:6例3~7岁患儿,伤后4~10天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失效后,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术中见溃疡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出血活跃,手术均采用毕Ⅱ氏胃大部切除空肠吻合术;对溃疡面大者,切除十二指肠溃疡的同时,结扎出血区上一级供血动脉,并反折十二指肠前壁关闭十二指肠残端.结果:经早期手术治疗,治愈5例,死亡1例,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Curling's溃疡和上消化道大出血与休克、感染密切相关.早期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积极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锐;王春艳 刊期: 199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