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乳糜胸的治疗

张灿斌;赵元锰;王建立;徐中一;王晓东

关键词:婴幼儿, 乳糜胸, 胸腔内灌注, 治疗方法, 胸腔引流, 控制饮食, 自发性, 粘连剂, 治愈, 间断
摘要:我院1990~1995年共收治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4例,均采用胸腔引流、控制饮食及间断胸腔内灌注粘连剂等方法,4例全部治愈,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卡-梅综合征

    本院近年共收治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8例,均采用激素局部注射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珊;陈美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小儿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小儿髌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并总结其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本文报道14例小儿髌骨骨折,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9~14岁,平均11.4岁.横形骨折4例,袖套骨折8例,粉碎骨折2例.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部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及活动受限,均行开放复位治疗.结果:随访5个月~8年,骨折均获愈合,膝关节无疼痛不适感觉,其中13例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结论:小儿髌骨骨折多见于髌骨下极,而袖套骨折又是小儿髌骨骨折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损伤范围常累及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壳.对小儿髌骨骨折尤其是袖套骨折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保持软骨壳的完整.手术治疗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戴力扬;张文明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小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1例

    患儿:女,6岁.发现颈前无痛性肿物5个月,于1996年5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颈前部偏左侧,舌骨下缘有一肿块,约4cm×3cm大小,局部无红肿,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有囊性感,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检查:甲状腺以外有一囊性占位性病变.

    作者:梁廷华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儿童输尿管乳头状瘤1例

    患儿:男,11岁.以右腰部肿物生长4个月入院.患儿家长4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右腰部有一儿头大小肿物,近来肿物增大并伴右腰部胀痛,追问病史患儿曾出现肉眼血尿2次.

    作者:马乐;任继宽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技术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预充组术后早期血小板和血浆蛋白明显下降,但术后7天内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24小时和总的纵隔引流量分别减少26.7%和22.2%,70%患儿术后无需输血,表明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约用血的作用.

    作者:胡型锑;施霖;王胜利;苏尔瞻;杨美高;陈燕燕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腹膜后异位肝母细胞瘤1例

    患儿:男,8个月.因发现左上腹肿块,于1996年7月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心肺未见异常.上腹中线偏左可触及10cm×6cm×6cm肿块,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左右可以活动,无压痛,实体感.肝脏肋下2cm,质韧,脾脏未触及.

    作者:董志行;王绪洲;张文同;崔新海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膈膨升合并胃扭转、游走脾扭转坏死1例

    患儿:女,4岁.反复呕吐、发热2年余,腹痛1年,近2天呕吐频繁,阵发性腹痛加剧,于1995年9月12日收入院.体检:营养不良,面色苍黄,气稍促.心率180次/分,心尖搏动点在胸骨右缘,胸骨下端明显内陷,左肺呼吸音减低,腹稍隆,右中上腹部可扪及12cm×8cm肿块,质中等,触痛,活动欠佳,表面不平,移动性浊音(一).

    作者:金惠铭;竺胜伟;张兆荣;俞承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ESWL治疗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体会

    目的:总结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的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38例儿童泌尿系结石患儿应用国产ZL-502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KV10~11.5,震波次数:500~1500,治疗次数:1~3次.结果:21例肾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6例膀胱结石,全部碎石成功,结石排净,无并发症.随访1年半到7年无复发.结论: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效果良好,如果治疗条件选择得当,并发症很少.但治疗时应取得患儿的合作.

    作者:孙雅军;林荣禧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小儿阴茎断裂再植成功1例

    小儿阴茎短小,在其完全断裂后,背侧动、静脉断端易回缩寻找困难,本例在断裂7小时后再植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百胜;李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婴幼儿乳糜胸的治疗

    我院1990~1995年共收治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4例,均采用胸腔引流、控制饮食及间断胸腔内灌注粘连剂等方法,4例全部治愈,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张灿斌;赵元锰;王建立;徐中一;王晓东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儿童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微小型脑肉芽肿

    目的:探讨儿童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微小型脑肉芽肿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所见,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完整切除病灶.结果:9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将病灶完整切除,7例随访8个月~9年,并经CT复查证实无复发,癫痫消失.结论:对儿童癫痫,尤其是来自疫区农村,均应行颅脑CT扫描检查,必要时强化.对此类小占位病灶采用显微手术下切除病灶具有创伤小,保护脑重要功能区及减轻脑水肿等优点.

    作者:聂振明;赵长地;朱广廷;程启龙;李洛;刘学宽;王守军;吴汝胜;郝明珠;陈中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用股骨头中心至身体中心线距离之差比辅助判断DDH预后的新指标

    正常的髋关节是一个杵臼关节,它的稳定性依赖干臼的形态、方向、臼对头的包含,以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V型韧带、圆韧带和关节囊.而臼对头的包含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生儿髋臼相对浅,股骨头呈半球形,臼对头的包含很大程度上依赖软骨性的臼盂,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臼的深度相对加深,股骨头渐渐发育至近似于球的三分之二,这个过程要到3岁以后才能完成.因此,从X线片卜测量髋臼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髋臼指数减少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范丁安;张建立;王承武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3271例儿童骨折的统计分析

    1989年8月至199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71例儿童新鲜骨折,年龄1~12岁,发病均在72小时以内,有明确的外伤史.同期,各种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复诊骨折和产伤骨折均未被统计在内.重点讨论儿童骨折发病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季节和部位分类.

    作者:陈博昌;蔡奇勋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胎儿期心包积液1例

    患儿:男,3个月,1994年11月17日入院.其母妊娠8个月进行产前B超检查,发现胎儿心包积液.足月产,生后3天复查心脏,B超仍提示心包积液,因新生儿期无症状,未予处理.满月后,因呼吸急促、喘憋、口周发绀收住小儿内科.

    作者:江布先;朱光连;张虹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

    目的:通过16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作进一步探讨.方法:本组共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1个半月~8岁,其中12例≤2岁,临床分型:滑疝11例(合并短食管畸形3例).旁疝3例,混合型2例.除完成裂孔疝修补外,滑疝、混合型疝均附加抗返流手术,其中2例又加幽门成形术,8例加幽门浆肌层切开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1例滑疝术后因吞咽困难再手术治愈,3例轻度胃胀气,1~2月症状消失,15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重症小儿食管裂孔疝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滑疝,混合型疝除完成疝修补外须附加抗返流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钱龙宝;谷兴琳;戴约;任振;夏建海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幽门肌的病理观察

    临床资料:标本取自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FtPS)行幽门肌切开术后4个月及2年,其幽门排空功能均正常.再次手术原因,例1为内镜及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胃出血,例2为胃食道返流行Nissen防返流术.

    作者:刘浩;高亚利;J.M.Vanderwinden;M.H.De Laet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骨内压监测在小儿急性骨髓炎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测定小儿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变化,探索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早期小儿急性骨髓炎进行了病灶骨内压和健侧骨内压的对照测定.结果:18例病灶骨内压均显著升高(5.5±0.9 kPa,1cmH_2O=0.098 kPa),与对照侧骨内压(2.6±0.5 kPa)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显著升高.骨内压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术中骨内压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减压钻孔是否准确有效的客观标准,对保证手术效果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阚金庆;夏传江;栗向明;张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小儿血管瘤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瘤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小儿血管瘤标本的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另取10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30例血管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皆为阴性.结论:小儿血管瘤可能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对血管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途径起作用的.

    作者:李林;聂小妹;张大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原发性大网膜扭转误诊为阑尾炎2例

    例1 男,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低热22小时入院.体检:T 37.2℃,精神好,咽无充血,腹平,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109/L,中性0.70,淋巴0.20.

    作者:张廷冲;董蒨;江布先;国世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 包皮帽瓣法修复冠状沟型尿道下裂

    自1988年6月至1994年7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包皮帽瓣法对7例冠状沟型尿道下裂患儿施行尿道成形,年龄小5岁,大12岁,均为初治病例.其中,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下弯畸形和尿道外口狭窄.皮瓣设计大4 cm×2 cm,小2.0 cm×1.5 cm.术后尿道外口均位于龟头顶端,阴茎形态自然,达到了预期的疗效.

    作者:李新庆;李式瀛;李森恺;李养群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