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任继宽
目的:评估儿童外伤评分(pediatric trauma score,PTS)判断外伤严重度及病死率的可信度.方法:对76例外伤儿童作PTS测定.结果;PTS>8的58例患儿无死亡,PTS≤8的18例患儿中有4例死亡.年龄≤3岁(体重≤14 kg)者的平均PTS(8.0±2.7)与年龄>3岁(体重>14kg)者的平均PTS(9.7±2.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剖腹探查术有脏器受损的14例患儿中13例PTS>8.结论:PTS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外伤严重度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陈戟;张弛;王俊;施诚仁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我院1990~1995年共收治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4例,均采用胸腔引流、控制饮食及间断胸腔内灌注粘连剂等方法,4例全部治愈,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张灿斌;赵元锰;王建立;徐中一;王晓东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为了避免小儿阑尾脓肿手术及伤口换药的痛苦.方法:本组32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20例,经直肠脓肿穿刺抽脓1例,开腹引流2例,与同期行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相比较.结果: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的21例阑尾脓肿,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腹痛消失时间减少5.2天,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减少7.1天,退烧时间减少4.9天,住院时间减少3.3天.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有见效快、简便、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作者:项超美;孙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微小型脑肉芽肿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所见,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完整切除病灶.结果:9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将病灶完整切除,7例随访8个月~9年,并经CT复查证实无复发,癫痫消失.结论:对儿童癫痫,尤其是来自疫区农村,均应行颅脑CT扫描检查,必要时强化.对此类小占位病灶采用显微手术下切除病灶具有创伤小,保护脑重要功能区及减轻脑水肿等优点.
作者:聂振明;赵长地;朱广廷;程启龙;李洛;刘学宽;王守军;吴汝胜;郝明珠;陈中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确诊后应尽早开始治疗.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1岁以内的婴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可分为直接按摩和牵拉矫正.新生儿阶段可直接按摩推拿胸锁乳突肌肿块,用拇指对肿块施以适当压力进行,每次30~50下,每天4~6次,切忌动作粗暴.
作者:柯金清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P_(53)基因突变与其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方法和NWTS-Ⅱ组织分型标准,对56例手术切除肿瘤,辅以化疗的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试验.结果:14例间变型肾母细胞瘤中,10例发生了P_(53)基因突变,其中5例位于第5~6外显子,3例位于第7外显子,2例位于第8外显子.随访9例,7例P_(53)基因突变,其3年存活率44.4%(4/9);42例无间变型肾母细胞瘤均未发现P_(53)基因突变,随访24例,3年存活率83.3%(20/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_(53)基因突变可作为肾母细胞瘤间变的分子标记,对估价患儿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步星耀;金百祥;沈兆忠;罗建民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2岁.因呼吸困难逐渐加重4个月,颈部肿块10天于1993年3月26日入院.第1胎,足月顺产.近4个月来咳嗽、喘憋,曾在某医院按支气管哮喘治疗无效.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无发热.平卧时呼吸困难伴喘鸣.右侧颈前三角区隆起,触及肿块8 cm×7 cm大小,质中等,边界尚清,其下缘伸入胸内,不随吞嚥移动.气管左移,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哮鸣音.
作者:罗亨卿;史海安;郑科炎;黄晓玲;尹玉春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氧合成酶(NOS)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肠神经系统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还原型辅酶Ⅱ二磷酸酶组织化学及NOS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3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及6例对照组远端食管、贲门、胃底及幽门部NOS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食管、贲门、胃底及幽门部肌层内含有丰富的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肌间神经节细胞呈NOS染色阳性.患儿组贲门部肌层中缺乏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肌间神经节细胞呈NOS染色阴性,远端食管及胃底部偶可见散在的NOS染色阳性神经节细胞,幽门部NOS的分布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远端食管、贲门及胃底部缺乏NOS可能与功能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的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刘浩;J.M.Vanderwinden;M.H.De Laet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16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作进一步探讨.方法:本组共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1个半月~8岁,其中12例≤2岁,临床分型:滑疝11例(合并短食管畸形3例).旁疝3例,混合型2例.除完成裂孔疝修补外,滑疝、混合型疝均附加抗返流手术,其中2例又加幽门成形术,8例加幽门浆肌层切开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1例滑疝术后因吞咽困难再手术治愈,3例轻度胃胀气,1~2月症状消失,15例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重症小儿食管裂孔疝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滑疝,混合型疝除完成疝修补外须附加抗返流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钱龙宝;谷兴琳;戴约;任振;夏建海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瘤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小儿血管瘤标本的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另取10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30例血管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皆为阴性.结论:小儿血管瘤可能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对血管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途径起作用的.
作者:李林;聂小妹;张大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报道7例小儿胰腺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1981年来治疗7例胰腺损伤,4例单纯损伤中3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外引流;2例分别伴有脾破裂及胃穿孔,行脾切除及胃穿孔修补;1例胰腺颈体部横断伴十二指肠断裂行胰腺远、近端与空肠端端、端侧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结果:随访3个月至14年,疗效满意.行保守治疗中有1例发生假性胰腺囊肿,6个月时自行消失;2例胰瘘在引流及应用TPN后33天及49夭痊愈.结论:对腹部外伤,腹痛伴持续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患儿需行腹部B超及CT检查,根据胰腺损伤的范围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以明;肖现民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所导致的斜颈,表现为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在我国并不少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对患儿的心理、生理、学习和生活均有影响.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宜尽早治疗.我院近10年来行肌性斜颈手术163例,在治疗中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作者:张锡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小儿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变化,探索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早期小儿急性骨髓炎进行了病灶骨内压和健侧骨内压的对照测定.结果:18例病灶骨内压均显著升高(5.5±0.9 kPa,1cmH_2O=0.098 kPa),与对照侧骨内压(2.6±0.5 kPa)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显著升高.骨内压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术中骨内压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减压钻孔是否准确有效的客观标准,对保证手术效果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阚金庆;夏传江;栗向明;张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1989年8月至199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71例儿童新鲜骨折,年龄1~12岁,发病均在72小时以内,有明确的外伤史.同期,各种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复诊骨折和产伤骨折均未被统计在内.重点讨论儿童骨折发病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季节和部位分类.
作者:陈博昌;蔡奇勋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预充组术后早期血小板和血浆蛋白明显下降,但术后7天内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24小时和总的纵隔引流量分别减少26.7%和22.2%,70%患儿术后无需输血,表明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约用血的作用.
作者:胡型锑;施霖;王胜利;苏尔瞻;杨美高;陈燕燕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的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38例儿童泌尿系结石患儿应用国产ZL-502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KV10~11.5,震波次数:500~1500,治疗次数:1~3次.结果:21例肾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6例膀胱结石,全部碎石成功,结石排净,无并发症.随访1年半到7年无复发.结论: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效果良好,如果治疗条件选择得当,并发症很少.但治疗时应取得患儿的合作.
作者:孙雅军;林荣禧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出生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因为多数病例有臀位产及其他难产史,出生10天以后在患侧颈部出现纤维瘤样硬结,因此,历来的讨论中都提及与产伤有关.以往的学者在早期及晚期的病变肌肉中均未发现出血的痕迹,肌肉切片中也无创伤表现.因此,对是否是正常肌肉被产伤撕裂造成肌组织纤维化,都持否定态度.
作者:刘润玑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小肠联合移植中肝保护小肠的作用.方法:用封闭群大鼠建立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实验分组:肝小肠联合移植组9例(SD→SD).单独小肠移植组21例,其中SD→SD13例,SD→Wistar 8例.术后不用免疫抑制药自然生存,濒死或术后14天时处死作病检.结果:术后14天供肠排斥率在单独小肠移植组为100%,肝小肠联合移植组为55.6%(P<0.01).结论:封闭群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中肝对小肠保护作用,使供肠避免或推迟被排斥.
作者:孙晓毅;王果;魏明发;夏谷良;史慧芬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髌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并总结其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本文报道14例小儿髌骨骨折,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9~14岁,平均11.4岁.横形骨折4例,袖套骨折8例,粉碎骨折2例.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部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及活动受限,均行开放复位治疗.结果:随访5个月~8年,骨折均获愈合,膝关节无疼痛不适感觉,其中13例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结论:小儿髌骨骨折多见于髌骨下极,而袖套骨折又是小儿髌骨骨折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损伤范围常累及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壳.对小儿髌骨骨折尤其是袖套骨折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保持软骨壳的完整.手术治疗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戴力扬;张文明 刊期: 199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