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庆
患儿:女,6岁.因下腹部红色肿物并漏尿6年入院.患儿足月顺产,生后即被发现右下腹部有一红色肿物,肿物右上方有小孔漏尿,随年龄增长,漏尿现象无好转,但患儿有正常排尿过程,每天4~5次,每次量约100 ml,尿流成线,无尿频、尿急,无腹痛,无发热等症状.
作者:张廷冲;杨传民;朱光连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髌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并总结其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本文报道14例小儿髌骨骨折,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9~14岁,平均11.4岁.横形骨折4例,袖套骨折8例,粉碎骨折2例.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部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及活动受限,均行开放复位治疗.结果:随访5个月~8年,骨折均获愈合,膝关节无疼痛不适感觉,其中13例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结论:小儿髌骨骨折多见于髌骨下极,而袖套骨折又是小儿髌骨骨折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损伤范围常累及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壳.对小儿髌骨骨折尤其是袖套骨折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保持软骨壳的完整.手术治疗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戴力扬;张文明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11岁.以右腰部肿物生长4个月入院.患儿家长4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右腰部有一儿头大小肿物,近来肿物增大并伴右腰部胀痛,追问病史患儿曾出现肉眼血尿2次.
作者:马乐;任继宽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小肠广泛切除后,由于胰胆分泌物、内分泌激素和食糜的作用,残留肠管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出现结构性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改变食糜的组成成分或加入某些特殊物质可以促进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nydrome,SBS)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缩短SKS患儿完全代偿所需的时间而达到治疗SBS的目的.这些特殊物质对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可改善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代谢,促进细胞的增殖,故统称为肠营养素.本文对近年来肠营养素的研究情况及其在SB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伍烽;金先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45例小儿可治性晚期脑肿瘤(髓母细胞瘤,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及30例小儿难治性晚期恶性脑肿瘤(生殖细胞瘤,脑干肿瘤)的治疗转归.方法:可治性肿瘤中30例采用自身骨髓移植方案,15例采用强化疗方案;难治性肿瘤中13例采用自身骨髓移植方案,17例采用强化疗方案.结果:可治性肿瘤中30例采用自身骨髓移植方案,5年生存率达43.33%;15例采用强化疗方案仅能提高中位生存期,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难治性肿瘤中13例采用自身骨髓移植方案,17例采用强化疗方案,均于20个月内死亡.结论:小儿晚期恶性脑肿瘤可治性组,采用自身骨髓移植方案优于强化疗方案,更优于其他化疗方案.对小儿难治性晚期恶性脑肿瘤采用自身骨髓移植方案及强化疗方案均能延长中位生存期.
作者:沈玉成;陈若平;应大明;王耀平;汤静燕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预充组术后早期血小板和血浆蛋白明显下降,但术后7天内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24小时和总的纵隔引流量分别减少26.7%和22.2%,70%患儿术后无需输血,表明无血预充体外循环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约用血的作用.
作者:胡型锑;施霖;王胜利;苏尔瞻;杨美高;陈燕燕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所导致的斜颈,表现为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在我国并不少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对患儿的心理、生理、学习和生活均有影响.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宜尽早治疗.我院近10年来行肌性斜颈手术163例,在治疗中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作者:张锡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小肠联合移植中肝保护小肠的作用.方法:用封闭群大鼠建立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实验分组:肝小肠联合移植组9例(SD→SD).单独小肠移植组21例,其中SD→SD13例,SD→Wistar 8例.术后不用免疫抑制药自然生存,濒死或术后14天时处死作病检.结果:术后14天供肠排斥率在单独小肠移植组为100%,肝小肠联合移植组为55.6%(P<0.01).结论:封闭群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中肝对小肠保护作用,使供肠避免或推迟被排斥.
作者:孙晓毅;王果;魏明发;夏谷良;史慧芬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肌性斜颈在婴儿很常见,治疗观点基本一致,所以也就习以为常的临诊处理.但文献上有时持不同的观点,在此提出可供讨论和思考.
作者:金百祥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我院自1992年2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14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育肠尿道瘘,在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e(n)a 术)的过程中,13例采取经直肠腔内暴露瘘口,保留部分直肠前壁瓣修补直肠尿道痿,疗效满意.
作者:陈明;吴江;黄庆荣 刊期: 1997年第04期
1989年8月至199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71例儿童新鲜骨折,年龄1~12岁,发病均在72小时以内,有明确的外伤史.同期,各种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复诊骨折和产伤骨折均未被统计在内.重点讨论儿童骨折发病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季节和部位分类.
作者:陈博昌;蔡奇勋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正常的髋关节是一个杵臼关节,它的稳定性依赖干臼的形态、方向、臼对头的包含,以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V型韧带、圆韧带和关节囊.而臼对头的包含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生儿髋臼相对浅,股骨头呈半球形,臼对头的包含很大程度上依赖软骨性的臼盂,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臼的深度相对加深,股骨头渐渐发育至近似于球的三分之二,这个过程要到3岁以后才能完成.因此,从X线片卜测量髋臼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髋臼指数减少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范丁安;张建立;王承武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小儿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变化,探索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早期小儿急性骨髓炎进行了病灶骨内压和健侧骨内压的对照测定.结果:18例病灶骨内压均显著升高(5.5±0.9 kPa,1cmH_2O=0.098 kPa),与对照侧骨内压(2.6±0.5 kPa)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骨髓炎早期病灶骨内压显著升高.骨内压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术中骨内压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减压钻孔是否准确有效的客观标准,对保证手术效果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阚金庆;夏传江;栗向明;张昆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的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38例儿童泌尿系结石患儿应用国产ZL-502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KV10~11.5,震波次数:500~1500,治疗次数:1~3次.结果:21例肾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6例膀胱结石,全部碎石成功,结石排净,无并发症.随访1年半到7年无复发.结论: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效果良好,如果治疗条件选择得当,并发症很少.但治疗时应取得患儿的合作.
作者:孙雅军;林荣禧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瘤与雌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小儿血管瘤标本的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另取10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30例血管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皆为阴性.结论:小儿血管瘤可能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对血管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途径起作用的.
作者:李林;聂小妹;张大文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女,6岁.发现颈前无痛性肿物5个月,于1996年5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颈前部偏左侧,舌骨下缘有一肿块,约4cm×3cm大小,局部无红肿,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有囊性感,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检查:甲状腺以外有一囊性占位性病变.
作者:梁廷华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3个月,1994年11月17日入院.其母妊娠8个月进行产前B超检查,发现胎儿心包积液.足月产,生后3天复查心脏,B超仍提示心包积液,因新生儿期无症状,未予处理.满月后,因呼吸急促、喘憋、口周发绀收住小儿内科.
作者:江布先;朱光连;张虹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男,8个月.因发现左上腹肿块,于1996年7月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心肺未见异常.上腹中线偏左可触及10cm×6cm×6cm肿块,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左右可以活动,无压痛,实体感.肝脏肋下2cm,质韧,脾脏未触及.
作者:董志行;王绪洲;张文同;崔新海 刊期: 199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6例小儿烧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探讨用手术治疗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方法.方法:6例3~7岁患儿,伤后4~10天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失效后,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术中见溃疡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出血活跃,手术均采用毕Ⅱ氏胃大部切除空肠吻合术;对溃疡面大者,切除十二指肠溃疡的同时,结扎出血区上一级供血动脉,并反折十二指肠前壁关闭十二指肠残端.结果:经早期手术治疗,治愈5例,死亡1例,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Curling's溃疡和上消化道大出血与休克、感染密切相关.早期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积极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锐;王春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自1987年11月至1995年11月,我们对小儿纵隔肿瘤3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现就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康;陈汉章;吴哲凡;杨运有;林道平 刊期: 199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