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卵黄管瘘合并脐尿管瘘1例

祁永波

关键词:小儿, 卵黄管瘘, 脐部, 湿疹样, 粘膜, 液流, 息肉, 体检, 皮肤, 排尿, 尿液, 瘘口, 咳嗽, 间断, 患儿, 粪臭, 大便
摘要:患儿,男,8个月.出生后20天发现脐部间断有尿液和粪臭肠液流出,于咳嗽、哭闹、大便和排尿时明显.脐部体检:脐部呈粘膜息肉状,中央有瘘口,脐周皮肤呈湿疹样改变.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阑尾阴囊瘘1例

    患儿:男,2个月.因右侧阴囊红肿渐加重,伴发热40天入院.患儿生后20天因哭闹、发热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右侧阴囊红肿,疑为睾丸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此后阴囊红肿时轻时重,持续发热,体温在38℃左右,能正常吃奶,排便排尿正常.

    作者:孔燕;王翔;魏华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闭合穿针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我院1985年8月~1995年8月,对48例儿童肱骨近端骨折采用X线监视下手法整复闭合经皮穿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树民;周传凯;任中元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术中造影用于小儿胆系疾病的诊断

    目的:探讨术中造影对进一步了解胆系疾病的病理状态及术式选择价值.方法:应用术中胆系造影对28例胆系疾病进行检查.其中胆总管囊肿24例、先天性胆道闭锁2例、胆道发育不良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结果:24例胆总管囊肿均明确了诊断,有7例胆管远端显示不清,其余17例中13例(76.4%)有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2例胆道闭锁分别属Ⅰ、Ⅰ型,未见胆胰管合流异常.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和硬化性胆管炎均有AJPBD.结论:术中造影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一般医院均可施行.

    作者:李振东;赵莉;杨连全;张道荣;李洁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多根三棱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

    1988~1994年,笔者采用多根三棱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5.6岁.新鲜骨折2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3例.骨折部位:中段17例,上段8例,粗隆下3例.

    作者:何慕舜;何汉京;吴彪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神经纤维瘤病1例家系报告

    先证者(Ⅳ_1):男,10岁,因颈椎半脱位收住院,2年前曾行颈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体检:全身皮肤有散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牛奶咖啡样斑,尤以颈部皮肤居多,成片状,可扪及硬性皮下结节,胸式呼吸减弱,X线片示颈推半脱位,MRI示C2~C3椎管内有瘤体占位,脊髓受压变扁向前移位.

    作者:孙琳;于凤章;邓京城;张学军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提高临床医学论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制度的恢复,使我国医学杂志刊登的论文水平有很大提高.然而由于研究生论文多为实验研究性质,所以杂志上的实验研究论文水平提高明显,相形之下,临床论文水平显得落后.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国际上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已形成一个新的模式,科学性有所提高,而我国不少则仍停留在一般病例分析、经验总结、病案报告和试探性技术改进上,以介绍具体实践为主,很少讲来源根据,随诊对比的客观标准也多不完善.我们杂志收到的临床论文投稿很多,好的也刊登了不少,但多数是一般工作报道,几条主观观点,缺少论据与研究.

    作者:张金哲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提高对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诊治水平.临床资料:42例中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7.3岁,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者36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均有明显颅内压增高,39例伴重度梗阻性脑积水,31例出现小脑功能障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除3例死于术后呼吸循环衰竭外,其余39例恢复良好,术后即行颅脊柱放疗及化疗,随访至今,尚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应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颅脊柱低剂量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作者:毛伯镛;雷町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全国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研讨会》纪要

    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胸心学组,于1997年4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112篇,出席会议代表96人,来自全国15个省市,38个单位,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潘少川教授、顾问张金哲教授、中华胸心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朱晓东教授到会讲话表示祝贺,全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汪曾伟教授、丁文祥教授参加大会作了专题报告和参加了讨论.

    作者:李仲智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防止小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复发措施的探讨

    目的:对小儿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复发原因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对防止术后复发的措施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收治小儿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4例,均经病理证实.该病术后复发率颇高,12例因复发而再次或多次手术,复发率达36%.其中胫骨为常见的复发部位,占67%.结果:35例行刮除病灶植骨术,术后11例复发.其中胫骨13例,复发7例.对9例胫骨以前方破坏为丰的病变,手术方法由刮除病灶植骨术改进为蝶形切除病灶植骨术,术后1例复发.结论:蝶形切除病灶植骨术是防止小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术后复发的较好方法.

    作者:万树斌;马书进;张质彬;张学军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大鼠小肠移植后肠壁内在神经活性的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肠壁内在神经变化及其与小肠功能和免疫排斥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13例,术后定期测肠壁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一氧化氮(NO)神经(组织化学法)活性反应.5例正常大鼠对照研究.结果:术后早期各种神经活性下降,短期恢复,排斥期前VIP和SP活性再次明显下降,但NO神经反应性仍可维持.结论:小肠移植后肠壁内在神经成分和活性可保存,其变化特点可用于判断移植小肠功能和监测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孙晓毅;王果;魏明发;胡道松;茹立强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失败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89例111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首次术后畸形复发(66例87足)或继发外翻(23例24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单纯软组织松解手术34足,转移肌肉发育差9足,肌力平衡手术中解剖定位错误、转移肌腱附丽点选择不当51足,术后石膏松脱致附丽点脱落17足.结论:在彻底软组织松解、纠正畸形的同时,肌腱转移应选择发育良好的肌肉、正确的肌腱附丽点位置(第3楔状骨为宜)及合适的张力以建立有效的肌力平衡并注意加强术后石膏管理是预防手术失败的主要措施.术后应定期复查,对手术失败病例早发现、早期正确再次手术处理,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耀添;许龙顺;雷伟;殷琦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儿童肛门失禁力敏检测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肛门失禁及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肛门失禁的机制.方法:采用一种半导体力敏式测压仪对正常儿童、各种原因的肛门失禁及肛门失禁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患儿进行静态、动态及模拟状态下的测压.结果:失禁者肛管大拖出力明显降低(P<0.005);反映横纹肌功能的球海绵体肌反射、肛皮反射及主动收缩均明显降低或缺乏(P<0.05);低感觉气量明显升高,尤其是在骶脊膜膨出失禁组(P<0.001);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提示不同原因所致的肛门失禁机制不完全相同,臀大肌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改善肛门控制在于增加肛管长度、恢复了肛管感觉、建立了主动意识控制.

    作者:杨刚;赖炳耀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神经母细胞瘤的遗传特征与预后相关性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简称NB)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可达1/10~6.近年来对NB的广泛研究已显示出NB的某些遗传学特征,如N-myc基因的扩增与表达、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Trk基因及bcl-2基因的表达均与NB的预后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对NB预后的判断及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宏伟;李心元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性别畸形37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性别畸形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性染色体、尿17-羟类固醇及17-酮类同醇、选择性尿道或尿生殖窦造影、性腺活检,对1984~1995年收治37例性别畸形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分成四类:女性假两性畸形17例、男性假两性畸形13例、真两性畸形3例、混合性腺发育不全2例.另有Turner综合征1例、Klinefeher综合征1例.结论:不能单凭外牛殖器的形态或性染色体来诊断性别畸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希圣;陈美章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药物致精索损害——注射治疗小儿斜疝的严重并发症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鞘膜突未闭畸形的先天性疾病,一般均不能自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效果可靠的方法.但因不少家长惧怕手术和某些非专业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使相当数量的患儿接受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导致其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索损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理贤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阑尾切除术切口的改进

    在1995年,我们对30例阑尾炎患儿采用右下腹横纹切口皮内缝合的方法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作者:李龙;张金哲;潘云港;李晓军;徐延波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增殖活性在NB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NB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NA表达指数(PEI)与肿瘤重量、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4和0.903;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919;年龄<1岁、临床早期(Ⅰ、Ⅱ期)及ⅣS期、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NB)、Shimada病理分型F型及肿瘤切除者,其PEI均低于相应组别,P值分别为>0.05、<0.05、<0.05、<0.01、<0.05.结论:PCNA的表达与NB的恶性增殖、生长及浸润密切相关,是NB细胞增殖活性增高的分子标志,PEI对判断NB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福年;袁继炎;周蓉儿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新生儿幽门前瓣膜并胃瓣膜1例

    患儿:男,2天,因其母产前B超检查时发现患儿胃呈两个连通的球形,生后出现腹胀、无胆汁的呕吐入院.体检: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轻度脱水征.腹软,可见胃型.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少量钡剂转动体位见胃部出现双球征,远侧球内钡剂不能再流入近侧,有少量钡剂进入小肠,12小时后观察胃仍旱双球形,有钡剂残留.拟诊为胃输出道梗阻.

    作者:曲修水;张中广;信明君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小儿卵黄管瘘合并脐尿管瘘1例

    患儿,男,8个月.出生后20天发现脐部间断有尿液和粪臭肠液流出,于咳嗽、哭闹、大便和排尿时明显.脐部体检:脐部呈粘膜息肉状,中央有瘘口,脐周皮肤呈湿疹样改变.

    作者:祁永波 刊期: 1997年第05期

  •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儿童手足瘢痕挛缩

    1993年以来我科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儿童手、足瘢痕挛缩19例,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4.9岁.手部瘢痕挛缩7例,足部瘢痕挛缩12例.

    作者:汪广嘉;周启星 刊期: 1997年第05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