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鼎
小儿食管良性狭窄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属气管软骨迷入型16例(61.5%),胃粘膜异位型2例(7.7%),肌层增生肥厚型3例(11.5%),Allison-Johnston狭窄合并食管裂孔疝及返流者4例(15.4%),Schatzki纤维环性狭窄1例(3.9%).由于病因和狭窄程度不同,诊治方法各异.结合本组病例特点,就诊断与外科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贺延儒;孙国强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手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13例.年龄5个月~14岁.贲门狭窄短2 cm,长4 cm.行Heller术.切开贲门肌层4~5 cm,胃底浆肌层1.5~2.0 cm,3例加胃底折叠术.12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并发食管胸膜瘘.均治愈.术后近期吞咽困难和呕吐消失.获随访11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9例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症状改善,进生冷食物或进食快时仍有呕吐.食管吞钡X线检查9例,7例通过顺利,无返流,1例有返流,1例贲门口仍有狭窄.Heller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启政;王贵宪;周从田;陈琦;张继学;徐尚恩 刊期: 1995年第04期
对24个脑瘫痉挛性马蹄足经手术治疗后的腓肠肌标本进行肌球蛋白ATP酶组化研究和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的主要改变是Ⅰ型肌纤维(慢缩纤维)比例增多和Ⅰ型肌纤维的聚集,全部标本均可见到超微结构异常.结果表明,脑瘫痉挛性马蹄足外科手术治疗远期效果不佳,除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外,还与腓肠肌肌纤维型转变有关.
作者:胡月光;唐彦萍;陈华军;薛黔;胡雪梅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根据近年来建立的肌肉超神经支配理论,进行动物实验,证明:暂时性失神经状态的骨骼肌可以通过周围肌肉神经再生和自家神经恢复而获双重神经支配;又从平滑肌和骨骼肌肌电相互影响效应,指出重建括约控制功能时两类肌肉直接接触愈着的重要性,从而确立神经压榨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成形的理论依据.介绍手术重点注意事项.临床上对大便失禁患儿施行该手术治疗12例,效果明显.
作者:陈雨历;姜志娥;张学衡;郭其莲;崔新海;赵国壮 刊期: 1995年第04期
调查对象和内容:受检者均为无慢性疾病,经体检合格入学的健康学生.市城区A小学10~12岁男性学生404名,B中学13~15岁男性学生537名,C中学16~18岁男性学生300名.共1241名.检查内容包括:①身高、体重;②双侧睾丸容积;③阴茎长度和直径;④阴毛、腋毛、胡须;⑤喉结;⑥外生殖器伴发疾病.
作者:段振海;赵杰;乔庆东;郭国营;胡新生 刊期: 1995年第04期
小儿门脉高压症中50%~60%为肝外型,主要并发症为胃底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病死率较高,我们认为应有选择地争取作分流术.1979~1992年以来共收治肝外型门脉高压症16例,其中6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一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肠-腔侧侧分流术)及脾动脉结扎术.本组小年龄5岁,平均9.5岁.术中全部吻合成功.吻合口控制在1cm左右,吻合前后门静脉压下降6.67~25.30kPa(50~190mmHg),平均下降15.6kPa(117mmHg),手术后全部患儿获得随访,短1年,长13年.除1例于分流术后3年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5例均未再出血.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3例,明显减轻2例.脾功能亢进得到明显改善,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暴发性感染出现.
作者:刘贵麟;高艳华;彭少林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患儿,女,10个月.生后4月反复出现咳嗽、气喘.体格检查:体重7 kg,生长发育正常,双眼睑无下垂,右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弱,第2肋以下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减低,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右纵隔旁孤立块状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膈面及心影消失;侧位X线片示前中纵隔肿块,拟诊为纵隔肿瘤.入院后13天行右侧剖胸探查.术中发现前中下纵隔有12.5 cm×7.5 cm×4 cm大小的肿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分叶状,上缘达第2前肋水平,下缘紧贴膈肌,占据右侧大部胸腔.右肺受压萎陷被推向后上方.术中于包膜下完整切除肿块,肿块重233 g.术后患儿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病理诊断:胸腺增生.
作者:潘征夏;杨杰先;吴春;夏静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患儿:男,11岁,因头部受伤5 h入院.体检:昏迷,右瞳孔5mm,对光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深、浅反射消失.即送手术室行右额颞部开颅,清除硬膜下血肿80g,术后按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术后6天,患儿出现腹肌紧张,腹穿吸出黄绿色液体,X线片膈下有游离气体.
作者:谭沛南 刊期: 1995年第04期
对100例儿童的306张正常肱骨下端X线片进行Baumann角、肱骺角的测量、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投照时屈肘程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阎连元;马松立;赵晓山;曲家富 刊期: 1995年第04期
单纯性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SBC),又称孤立性骨囊肿(solitatly bone cyst)或单房性骨囊肿(unicameral bone cyst),是一种比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囊性病变.近年来有关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和诊治方法又取得一些进展,为治愈SBC提供了诸多手段和理论依据.
作者:程建华;邵宣 刊期: 1995年第04期
11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病死率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无后遗症发生.本文重点讨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手术方法,术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处理原则.
作者:温定国;沈宗林;王志伟;陈长春;计乐群;梁鹏;谭敏;徐根兴 刊期: 1995年第04期
1989年以来本科采用经肛门直肠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D)16例,男13例,女3例.手术年龄27天~7岁(3个月内9例).全组病例均有典型病史.钡灌肠示痉挛段距肛门6 cm以下(相当于骶1、2水平以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阴性.组织化学检查14例,11例阳性,3例阴性.阴性中超短段型1例,新生儿2例.本组诊断为HD常见型1例,短段型11例,超短段型4例.
作者:翁一珍;王果;郭先娥 刊期: 1995年第04期
对30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DDH)患儿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测量,以自身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离(CHDD)和髋臼指数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患髋CHDD不超过5%者,闭合复位后2年,其优良率达95%.而CHDD大于6%者.则67%的髋脱位治疗效果欠佳;髋臼指数明显改善发生在闭合复位后3~6个月.这些发现对DDH的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许瑞江;赫荣国;房论光;马承宣;张喜恩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收治脊髓纵裂46例,其中29例作神经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非手术组随访后神经功能缺陷无改善(P>0.05);20例手术组神经功能的临床评分明显增加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明显改善(P<0.05).表明手术不仅可阻止神经功能缺陷的发展,而且可使其得到改善,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程斌;崔宽龙;兰斌尚;李恭才 刊期: 1995年第04期
脐膨出是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中多见的一种.由于近年来新的治疗方法应用,疗效有所提高,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是巨型脐膨出.我们采用二期皮瓣修补改良术治疗巨型脐膨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波;傅金祥;杨健;冯家钧 刊期: 1995年第04期
6例患儿均为钝性撞击伤,上腹部受伤4例,右上腹受伤2例.6例均有腹膜刺激征,其中4例伴有创伤性休克.腹腔穿刺6例,4例抽出不凝固血液,2例未抽出液体.腹部X线检查5例,4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1例口服碘剂造影,见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受压征.B超检查2例,均可见肝下少量积液.强调腹腔穿刺、X线腹部透视及平片、口服碘剂造影以及辅以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上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正确的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和加强术后护理对预后甚为重要.
作者:于鼎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报告16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非手术治疗、钻孔减压、髋关节滑膜切除、开窗减压松质骨植骨、缝匠肌骨瓣移植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等治疗,对其中111例经过1~15年的系统随访观察.表明;各种方法总优良率为82.8%.依据Catterall X线分期,以髋关节功能恢复和X线片改变为评定标准,探索对不同分期患儿的不同治疗方式.
作者:王坤正;陈君长;毛履真;王春生;杨万石;党效谦;蒋赞利 刊期: 1995年第04期
一、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2~3岁12例,5岁8例,5岁以上2例.阴茎体型8例,阴茎阴囊型14例.本组阴茎下弯纠正及尿道成形术一期完成.
作者:王计文;成守礼;任红霞 刊期: 1995年第04期
患儿:男,9岁.因阑尾炎术后反复泌尿系感染9年入院.患儿生后8个月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有大量脓液,肠管广泛粘连,找不到阑尾,即置管腹腔引流.术后抗炎治疗痊愈出院.出院后8年间反复发生数次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尿中有气泡及粪便样物质,尿培养示大肠杆菌.对症治疗好转.当地医院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而来我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腹平坦,脐右侧有一8cm长纵行手术瘢痕,余检查阴性.尿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有粪渣样物质.肝、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肾及膀胱未见异常改变.VCU:阑尾膀胱瘘形成.
作者:马军;白继武;张潍平 刊期: 1995年第04期
婴儿发生外伤性手指离断时若对循环问题处理不当,不但能导致断指再植的失败,而且可能危及患儿的牛命安全.现结合为1例婴儿再植2~d指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进;蔡锦方;张应鹏 刊期: 199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