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贲门痉挛的外科治疗

杨启政;王贵宪;周从田;陈琦;张继学;徐尚恩

关键词:贲门痉挛, 胃食管返流
摘要:手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13例.年龄5个月~14岁.贲门狭窄短2 cm,长4 cm.行Heller术.切开贲门肌层4~5 cm,胃底浆肌层1.5~2.0 cm,3例加胃底折叠术.12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并发食管胸膜瘘.均治愈.术后近期吞咽困难和呕吐消失.获随访11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9例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症状改善,进生冷食物或进食快时仍有呕吐.食管吞钡X线检查9例,7例通过顺利,无返流,1例有返流,1例贲门口仍有狭窄.Heller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有较好的效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巨大纵隔肿瘤误诊三例报告

    我院1987年2月~1992年8月共收治16例小儿纵隔肿瘤,其中3例反复误诊,直至瘤体长至巨大,接近充填一侧胸腔始确诊而行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徐振海;徐振忠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230例小儿脓胸的治疗体会

    本院1989年2月~1992年4月收治小儿脓胸230例,96.5%来自农村,肺炎后脓胸为多(226例).病史短于1周者占19.1%,大于2周者38.7%,长1年.

    作者:徐振海;傅松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6例患儿均为钝性撞击伤,上腹部受伤4例,右上腹受伤2例.6例均有腹膜刺激征,其中4例伴有创伤性休克.腹腔穿刺6例,4例抽出不凝固血液,2例未抽出液体.腹部X线检查5例,4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1例口服碘剂造影,见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受压征.B超检查2例,均可见肝下少量积液.强调腹腔穿刺、X线腹部透视及平片、口服碘剂造影以及辅以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上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正确的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和加强术后护理对预后甚为重要.

    作者:于鼎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11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病死率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无后遗症发生.本文重点讨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手术方法,术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处理原则.

    作者:温定国;沈宗林;王志伟;陈长春;计乐群;梁鹏;谭敏;徐根兴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实验性脊柱侧弯脊柱形态变化与生物力学

    脊柱侧弯是脊柱正常中心线的侧向弯曲伴椎体旋转.弯曲和旋转使椎骨变形.脊柱既在冠状面有侧向弯曲,又绕垂直轴异常旋转[1],故其病变是在整个脊柱及与之相连的肋骨、椎旁肌肉等共同构成的三维空间上的变化[2],它既有节段的因素,也有整体因素.脊柱在这种病变的情况下仍设法保持人体的正常活动.

    作者:顾耀明;吉士俊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胃息肉并幽门粘膜脱垂一例

    患儿:男,2岁.间歇性呕吐3个月,呕吐物为食物,严重时吐咖啡渣样物,3个月中反复发作5~6次.经禁食、补液等治疗可好转.无腹痛、腹胀,食欲、精神差.

    作者:徐泉;李恭才;张宪生;高亚;段怡涛;郭正团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小儿贲门痉挛的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13例.年龄5个月~14岁.贲门狭窄短2 cm,长4 cm.行Heller术.切开贲门肌层4~5 cm,胃底浆肌层1.5~2.0 cm,3例加胃底折叠术.12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并发食管胸膜瘘.均治愈.术后近期吞咽困难和呕吐消失.获随访11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9例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症状改善,进生冷食物或进食快时仍有呕吐.食管吞钡X线检查9例,7例通过顺利,无返流,1例有返流,1例贲门口仍有狭窄.Heller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启政;王贵宪;周从田;陈琦;张继学;徐尚恩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加宽右心室流出道方法的改进

    本院1991年4月~1993年10月连续对1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在根治术中改变了以往用同一种材料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的方法,而根据肺动脉和右心室不同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分别采用自体心包加宽肺动脉,用Gore-tex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将两者十肺动脉瓣环处缝合连接,使右心流出道重建更符合生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仲智;高国庆;李晓峰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唇粘连术在先天性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

    唇粘连术(lip adhesion procedure)是修复唇腭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科早期整形手段.它可使唇部畸形暂时封闭,限制上颌骨及鼻的畸形发育,将严重复杂的完全唇裂变成了不完全唇裂,为唇裂修复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傅豫川;李祖兵;胡松柏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研究

    报告16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非手术治疗、钻孔减压、髋关节滑膜切除、开窗减压松质骨植骨、缝匠肌骨瓣移植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等治疗,对其中111例经过1~15年的系统随访观察.表明;各种方法总优良率为82.8%.依据Catterall X线分期,以髋关节功能恢复和X线片改变为评定标准,探索对不同分期患儿的不同治疗方式.

    作者:王坤正;陈君长;毛履真;王春生;杨万石;党效谦;蒋赞利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婴儿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分析了婴儿颅内血肿的原因并总结了8例婴儿颅内血肿清除术获得成功的体会.提出婴儿颅内血肿病情多危重,病死率高,故要重视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对已确诊有手术指征者,及早手术,有利于挽救患儿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慧玲;张源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神经压榨的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动物实验与临床

    根据近年来建立的肌肉超神经支配理论,进行动物实验,证明:暂时性失神经状态的骨骼肌可以通过周围肌肉神经再生和自家神经恢复而获双重神经支配;又从平滑肌和骨骼肌肌电相互影响效应,指出重建括约控制功能时两类肌肉直接接触愈着的重要性,从而确立神经压榨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成形的理论依据.介绍手术重点注意事项.临床上对大便失禁患儿施行该手术治疗12例,效果明显.

    作者:陈雨历;姜志娥;张学衡;郭其莲;崔新海;赵国壮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Baumann角、肱骺角应用中的问题

    对100例儿童的306张正常肱骨下端X线片进行Baumann角、肱骺角的测量、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投照时屈肘程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阎连元;马松立;赵晓山;曲家富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阑尾炎所致阑尾膀胱瘘一例报告

    患儿:男,9岁.因阑尾炎术后反复泌尿系感染9年入院.患儿生后8个月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有大量脓液,肠管广泛粘连,找不到阑尾,即置管腹腔引流.术后抗炎治疗痊愈出院.出院后8年间反复发生数次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尿中有气泡及粪便样物质,尿培养示大肠杆菌.对症治疗好转.当地医院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而来我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腹平坦,脐右侧有一8cm长纵行手术瘢痕,余检查阴性.尿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有粪渣样物质.肝、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肾及膀胱未见异常改变.VCU:阑尾膀胱瘘形成.

    作者:马军;白继武;张潍平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巨型脐膨出二期皮瓣修补改良术

    脐膨出是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中多见的一种.由于近年来新的治疗方法应用,疗效有所提高,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是巨型脐膨出.我们采用二期皮瓣修补改良术治疗巨型脐膨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波;傅金祥;杨健;冯家钧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小儿食管良性狭窄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小儿食管良性狭窄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属气管软骨迷入型16例(61.5%),胃粘膜异位型2例(7.7%),肌层增生肥厚型3例(11.5%),Allison-Johnston狭窄合并食管裂孔疝及返流者4例(15.4%),Schatzki纤维环性狭窄1例(3.9%).由于病因和狭窄程度不同,诊治方法各异.结合本组病例特点,就诊断与外科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贺延儒;孙国强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

    小儿门脉高压症中50%~60%为肝外型,主要并发症为胃底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病死率较高,我们认为应有选择地争取作分流术.1979~1992年以来共收治肝外型门脉高压症16例,其中6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一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肠-腔侧侧分流术)及脾动脉结扎术.本组小年龄5岁,平均9.5岁.术中全部吻合成功.吻合口控制在1cm左右,吻合前后门静脉压下降6.67~25.30kPa(50~190mmHg),平均下降15.6kPa(117mmHg),手术后全部患儿获得随访,短1年,长13年.除1例于分流术后3年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5例均未再出血.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3例,明显减轻2例.脾功能亢进得到明显改善,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暴发性感染出现.

    作者:刘贵麟;高艳华;彭少林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压力和张力对骨骺板软骨细胞的影响

    新西兰幼兔19只,在其右股骨下端安装带有拉力和压力传感器的外固定装置,向骺板近端分别施压力和张力,左侧股骨作为对照.4周后两侧股骨作长度测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压力使骺板厚度全层变薄,肥大细胞数减少,骨生长表现为抑制状态.张力使骺板增殖层和肥大层厚度增加,肥大细胞数增多,骨生长活跃.机械力使骺板软骨细胞在组织学上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菁;吴守义;沈金根;杨根兴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早期肌力平衡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本组27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男18例,女9例.年龄3~6个月8例,1岁6例,2岁9例,3.5岁4例.左侧6例,右侧7例,双侧14例,共41足.全部患儿采用跖筋膜切断、跟腱切断滑动延长加胫骨前肌外移3种固定术式,另对17只畸形较严重的足作足内侧软组织松解.跟腱切断滑动延长与内松解术式和传统术式大致相同.胫骨前肌外移方法与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该术式相仿.

    作者:李维汉;张彬;张跃云;刘修云;周志鹏 刊期: 1995年第04期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治疗

    10年来,共收治小儿腹部闭合损伤患儿55例,手术治疗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7.6岁;非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8.9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6例,交通事故伤17例,牛撞伤及其他外伤12例.损伤部位:脾破裂28例,肝破裂7例,肾挫伤14例,空腔脏器损伤4例,胰腺损伤2例,其中肝脾合并损伤仅3例,无其他腹部闭合性多发损伤病例.

    作者:周晓初;汤绍涛;阮庆兰 刊期: 1995年第04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