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报告

姚桂爱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 神经源性, 肺水肿, 诊治, 临床, 报告
摘要:临床上急性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少见。本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会-医学-心理模式对血吸虫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社会-医学-心理治疗模式对血吸虫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影响。方法63例血吸虫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5例随访期间死亡)接受社会-医学-心理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及MNA-SF评分、SF-36评分、MELD-N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血白蛋白、血清钠浓度、腹水程度和肝性脑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营养不良发生率、MNA-SF评分、MELD-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医学-心理治疗模式有助于延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无助于改变疾病的预后。

    作者:江永平;吴慧超;李雅娟;张勇;杨佐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促进LEEP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比较理想的方法,主要的近期并发症是阴道出血,据报道有9.6%的大出血,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愈合过程[1]。本院于2010年1月开始对LEEP术后创面使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术后阴道出血、创面愈合等均有明显改善。报告如下。

    作者:沈斌仙;王雅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技术的应用进展

    全乳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标准辅助放疗,使每年的局部复发率仅增长0.5%~1%,且副反应较轻,外形改变不大[1,2]。EBCTCG试验显示全乳放疗减少了约75%的复发风险[2];EORTC 22881-10882试验显示小于50岁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瘤床加量16Gy/8Fx照射后局部复发风险明显降低[3]。但常规分割的全乳放疗疗程长,存在往返不便、高额的医疗费用等负面因素。近十年来,一种与全乳放疗相比,在5d内完成照射部分乳腺靶区的部分乳腺加速照射技术(APBI)逐渐被应用。现就相关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王升晔;方美玉;杜向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图文式健康教育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3亿,每10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但对这一新技术患者尚缺乏了解,以往健康宣教普遍采用的是文字式教育,患者和家属不容易记忆。为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科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患者采用图文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作玲;刘海凤;王艳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急性期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重症者可引发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而且病变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所以,发现小儿感染EB病毒时,特别是近期感染,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质子泵抑制剂对急诊PCI术后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72例,随机分成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干预组(A组)、雷贝拉唑口服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住院7d内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26%(5/54)、12.07%(7/58)、21.67%(13/60),C组中出现2例消化道大出血,A组、B组未出现,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0%(2/54)、3.45%(2/58)、3.33%(2/6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有效且安全,而静脉与口服二种给药方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小武;惠杰;刘丹;杨向军;蒋文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分析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以缺少确切对象和特定内容的担心和紧张不安为主的神经症,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等临床表现。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而艾司西酞普兰是剂量依赖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迅速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1,2]。为观察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本资料以阿普唑仑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本健;陈菊凤;袁国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需否应用利尿药的探讨

    输尿管结石经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通常需要一些辅助治疗来促进结石排出,对是否应用利尿药物尚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用补液利尿可促进和加快排石,一般采用呋塞米(速尿)及静脉大量补液的较多[1],也有认为在结石梗阻的情况下利尿会造成肾盂压力增高、反流,而损害肾功能,且利尿并不会提高结石排出率[2]。本文通过二种方法对结石排出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旨在探讨ESWL后有无必要使用利尿药物。

    作者: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谭公祥;陈亚梅;郑慧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报告

    临床上急性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少见。本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姚桂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爱肤治疗乳腺癌Ⅲ°放射性皮损疗效观察

    乳腺癌是目前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患者需要行术后胸壁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乳腺癌患者放疗结束时只有4%~5%的患者无明显皮肤反应[1]。严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可引起疼痛,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瘢痕,导致放疗暂时中断或长期不能放疗。以往临床沿用的贯新克(复方维生素B12溶液)外喷,效果不够理想,本科对乳腺癌放疗中Ⅲ°皮肤破损采用多爱肤敷料(美国百时美施贵宝Conva Tec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菊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ysC及4种尿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M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是DM患者死亡原因之一[1]。从诊断DM到临床上出现蛋白尿一般5~10年,这段时间的肾脏有比较明显的病理改变,且很难恢复,因此,DN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IgG)5项指标在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蔡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癌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认知干预在改善癌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性。方法对晚期癌症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联合认知干预组(观察组)33例和单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组(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观察组在给予美施康定的同时配合认知干预。14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减轻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配合认知干预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减轻癌性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夏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脊柱的骨性强直,韧带、纤维环及椎间盘的钙化以及椎体的骨质疏松,即使在较轻外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导致骨折、脱位[1]。位于相对固定的胸椎与活动度大的颈椎交界处的椎体更容易发生骨折,非AS约占AS脊柱骨折的73%[2]。AS合并下颈椎骨折需要手术,以尽快稳定脊柱,避免脊髓损伤加重[3]。但AS骨折与非AS下颈椎骨折不同,难点在内固定方式的选择[4]。本文对6例AS合并下颈椎骨折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邵伟伟;韩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暴发型心肌炎的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指将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氧合器后通过动静脉再输回体内,让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恢复功能[1]。暴发型心肌炎早期常会出现血管活性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功能衰竭,此时ECMO能有效地支持心肺功能,满足机体各重要脏器的氧合需求,使心脏得到有效休息并恢复功能[2]。本科2008年12月至2013年5月应用ECMO治疗7例暴发型心肌炎患者7例,现对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静;姚惠萍;陈娟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由于患者夜间反复出现咽气道阻塞、呼吸暂停,导致睡眠紊乱,深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质量下降,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对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通过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治疗打鼾和OSAS的主要手术方法[1]。近年来本科采用UPPP术治疗OSAS患者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薛林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894例HIV、TP、HCV、RPR检测结果分析

    手术、输血、创伤性检查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也有可能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血液途径的传染病[1]。为了解本地区手术前、产前、输血前和有创检查操作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情况,本院开展了抗-HIV、抗-TP、抗-HCV和RPR检查。现将20894例患者检测的结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艳双;李维旸;高秀文;刘铁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特征及肝纤维化进展原因探讨

    慢性肝病产生肝纤维化,终形成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的肝纤维化以汇管区为主,形成网络样肝纤维化特征,导致严重门脉高压。为探索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特征及肝纤维化进展原因,本文对48例晚期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肝穿刺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一鸣;徐晓菲;邬万新;朱文军;高树兴;乌文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产后切口感染严重影响到创口愈合,另外如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导致产妇全身性感染,严重影响预后。对剖宫产产后切口感染的防范、控制是临床研究重点,其中预防是研究的热点[1]。而要做到有效预防,对其影响因素分析非常重要,可为预防提供依据。现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本院剖宫产2425例产妇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杜志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镜下高频电切灼除胃息肉术中的护理配合

    胃息肉是常见的胃部良性肿瘤,可引起出血,甚至癌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息肉可在内镜下摘除。为提高内镜治疗胃息肉的成功率,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细腻护理。现将有关胃镜下高频电切灼除息肉的主要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翁敏娜;黎美娟;冯敏萍;章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髋关节置换术常见于老年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大,由于大多数老年患者各系统功能生理性退变,且常伴随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机体代偿功能有限,由于椎管内麻醉固有的扩血管效应,麻醉风险较大[1],如何在提高麻醉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的基础上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值得探讨。本文旨在探讨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麻醉疗效。

    作者:骆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