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筱勇;赵占吉;李轩
胆管损伤是肝胆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处理困难,为难治性胆道疾病.1995年至2005年,本科作肝胆手术1956例,发生胆管损伤27例,其中术中即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20例.现着重分析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探讨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44岁).手术病种:急性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17例;合并胆囊结石18例,胆囊息肉2例.手术方法:开腹胆囊切除术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胆管损伤部位和类型:肝总管和胆总管交界处10例(50%),肝总管4例(20%),胆总管3例(15%),左、右肝管汇合部2例(10%),右肝管1例(5%);胆管横断伤10例,胆管壁损伤8例,胆总管下端贯通伤1例,胆管钛夹夹闭1例.
作者:牟莉;金晓波;钟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CO2气腹期间胃黏膜CO2分压及pH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在麻醉诱导后予以乌司他丁0.5万U·kg-1静滴,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P(g-a)CO2和pHi值.结果 两组气腹中P(g-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和停气腹后30 min(P<0.05),气腹中pHi明显低于气腹前和停气腹后30 min(P<0.05);与A组相比,B组气腹中P(g-a)CO2显著降低、pHi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可以减轻CO2气腹对胃黏膜的损害,改善胃肠微循环,保护胃黏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预防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
作者:胡昉;邓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因其安全方便有效,近年来已在临床开展应用.本院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Seldnger法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45例,现着重就护理心得作一报告.1 临床资料
作者:张小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15%[1],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由于其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有较大影响,在临床上为妇产科医师所重视.为探讨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早破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现将本院312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芬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Lutembacher's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少有的先天性心脏病.国内文献对本病少有报道.本科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诊断此病5例,并行房缺损修补和二尖瓣置换,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付云;谢德耀;林超西;郑亮承;蒋成榜;孙成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NV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LC术后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
作者:郑旺福;雷李培;樊理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探讨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对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无效的脓毒血症休克患者改用特利加压素2 μg/(kg·h),并分别观察用药后6、12、24 h心率、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和尿量变化.结果 特利加压素使用6 h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休克指数明显下降,使用12 h后心率、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严重脓毒血症难治性休克,特利加压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永科;刘长文;朱克毅;陆俊;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瘢痕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机体应激反应小等优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推广,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对本院经腹腔镜手术的1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欧阳远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药物流产逐渐被孕妇所接受,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已广泛用于临床,但是有不全流产率高、出血量多和出血时间长的缺点.近几年,作者在用米非司酮和索米前列醇流产时配伍紫草、益母草等(以下简称中西药结合流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芙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罗格列酮属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也有降低作用,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1].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本科应用罗格列酮治疗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68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饶高峰;陈恩福;林海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1].本科采用美国产专用气切人工鼻(Humid-Vent Filter)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应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肿瘤病人放化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口腔并发症比较常见.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科收治放化疗病人458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并发症1310例,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83例,其中男2650例,女1933例,年龄7~82岁(平均49岁),病种为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脑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3420例,放疗1163例.出现口腔并发症有1310例,其中放疗病人422例、化疗病人888例;口腔出血508例,口腔干燥症300例,口腔溃疡或伴感染502例.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除1例白血病病人因年老体弱,死于严重感染,其余1309例口腔并发症均在1~7 d内愈合.
作者:章哲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甚至其他系统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转归.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心衰患者肾功能损害和贫血较为常见,微量蛋白(MA)和血红蛋白(Hb)是反映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本文研究心衰患者MA及Hb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孙峰华;方铁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表达以及乌司他丁(UTI)对PAF表达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ALI 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 d后评价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测定血清PAF水平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改善、PAF水平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均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呼吸支持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TI能够减少ALI患者PAF的表达,从而作为非特异性PAF抑制剂能减轻ALI患者症状、缩短病程,为临床早期治疗ALI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赵仁国;林海;张鸣华;慈晓;刘凌云;胡永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它与无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直接影响降压效果[1~3].作者采用降压药联合抗焦虑的综合疗法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吉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和后遗症多,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科于2005年1月起将赏识(包含信任、鼓励、表扬)理论引用到低学历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丁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盐酸氯普卡因为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酯类局部麻醉药.本文以盐酸利多卡因作为对照(理论应与普鲁卡因对照,但普鲁卡因不用于硬膜外麻醉),就其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能和安全性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无心肺疾患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40例,年龄20~3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盐酸氯普卡因组(A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B组),各20例.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夏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若整复方法不当或固定不良,将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及肩关节功能障碍.自1995年以来,本科采用矫枉过正贴胸固定治疗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治疗1.1 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其中男83例,女53例,年龄11~88岁(平均64岁);右侧79例,左侧57例;均有跌倒后手掌或肘部着地的外伤史;病程短15 min,长9 d;骨折端移位>1.0 cm并向外成角>45°34例,移位<1.0 cm、成角<45°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外或向前成角畸形.
作者:沈朝忠;金海兵;潘则昂;章友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在吞咽时LES不能正常地松弛,以致食物不能顺利地进入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食物反流.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以使食物能够在不完全切断括约肌的情况下易于从食管进入胃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进,内镜下治疗AC的方法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1 扩张治疗术
作者:陈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不同深度NRT阈值的检测,探讨耳蜗不同部位螺旋神经节对NRT反应阈值的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Nucleus CI 24M型人工耳蜗植入的15例患者,选择位蜗内浅5个电极和深5个电极区间,分别在蜗内3.20~7.05 mm深(A组)和20.20~23.28 mm深(B组)两个组,进行NRT阈值的检测.结果:A组NRT阈值为195.667±10.506,B组NRT阈值为182.200±14.3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位于蜗顶的NRT阈值比蜗底部低.
作者:王海英;胡宝华;张道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