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唯;周菊英;吴琼;赵奇;陈龙;郭建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孕激素(progesterone,P)对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JEC细胞体外培养,加入含不同浓度P的培养液,采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观察JEC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同时用FCM检测加入P前后JEC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检测加入P前后JEC细胞内Cyclin A的表达.结果 (1)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显示,P可使JEC细胞数明显减少;(2)1× 10-5 mol/L的P作用72 h,可使JEC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S期及G2/M比例减少;(3)P对JEC细胞内p21蛋白的表达无影响.(4)P可明显抑制JEC细胞内Cyclin A蛋白的表达.结论 PR阴性的JEC细胞生长可受到孕激素的调控,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这种调控可能与CyclinA有关,但与P21蛋白无关.
作者:蒋荩芳;王美丽;敖弟书;吴中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侵袭转移能力.方法 收集43例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新鲜手术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包括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17例、肺腺癌22例和癌旁肺组织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VEGF-C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和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P<0.01),但与肺腺癌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P<0.01),但与肺腺癌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20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及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P<0.01),但显著低于肺腺癌组织(P<0.01).结论 VEGF-C蛋白表达上调提示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可能具有与肺腺癌相同的侵袭转移特性;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较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作者:邹亮;雷浪;石丹;汪庆余;邬黎青;冯琼;廖首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0 引言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在1840年由DurandFardel报道,90%以上表现为腺癌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该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晚,早期诊断困难,除外科手术治疗外,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较差.虽然相对少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贾海珍;卢筱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EK/ERK在结肠癌细胞NDRG1基因表达调控和体外侵袭、迁移中的作用;分析ERK通路、NDRG1基因、肿瘤侵袭及迁移三者间的潜在联系.方法 将MEK/ERK抑制剂与HT-29结肠癌细胞共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24孔-小室法检测癌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NDRG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抑制剂共培养后,HT-29结肠癌细胞及胞核形态、大小趋于一致,排列多呈腺样结构.细胞表面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增多,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质内微腺腔常见,同时可见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加抑制剂组在侵袭迁移实验中穿过微孔膜的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HT-29组与DMSO组NDRG1表达较少,加抑制剂组表达显著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抑制剂各组均出现NDRG1蛋白表达条带,而HT-29组与DMSO组则未见有NDRG1蛋白的表达.结论 阻断ERK通路可诱导HT-29结肠癌细胞发生分化且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可抑制其体外侵袭及迁移能力并明显上调其NDRG1蛋白的表达.
作者:季语祝;王芳;高倩;宋精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0 引言核黄素是一种重要的黄素类物质,在体内形成两种主要衍生物——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黄素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一系列生化代谢过程.近年来,机体内核黄素缺乏与肿瘤的发生,尤其是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食管鳞癌高发区河北磁县居民20世纪90年代膳食营养调查和生化分析表明,核黄素水平为健康者群水平的53.3%[1].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是世界上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地区,男性和女性食管鳞癌发病率分别为161/10万和103/10万[2].因此,研究本地区食管鳞癌患者、健康对照人群血浆中及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核黄素的水平及其差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核黄素缺乏与食管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纪爱芳;魏武;王金胜;魏子白;连长红;马良;马莉;秦小琪;王立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71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脂联素受体在大肠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和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肿瘤的Dukes分期越晚、淋巴结发生转移者及分化程度越低,其脂联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越低,表达程度越差.健康对照组、腺瘤组中脂联素受体均匀表达于大肠黏膜组织腺管的腺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腺癌组中脂联素受体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少量表达,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腺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健康对照组与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脂联素受体在健康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组(98.59% vs.74.65%脂联素受体1和97.18% vs.70.42%脂联素受体2),在Dukes分期、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降低与大肠癌及其分化水平、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它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和监测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张建良;谭志军;郭雪西;陈玥;姜伟;谷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4与卵巢癌铂美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情况;采用Weatem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顺铂化疗敏感度的卵巢癌细胞A2780及CP70中S100A4的差异表达,MTT法测定顺铂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1)S100A4在卵巢癌组织中呈胞核表达、单纯胞质表达及核浆共同表达.铂类化疗耐药组中S100A4阳性表达率为66.67%(16/24),高于敏感组33.33% (12/36) (P<0.05).(2)耐药株CP70中S100A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敏感株A2780.(3)顺铂对A2780和CP70细胞的IC50分别为20.54μmol/ml和56.23 μmol/ml.结论 S100A4的高表达参与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过程.
作者:高静;辛晓燕;张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0 引言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患者往往合并恶性肿瘤,但合并食管癌的病例极其少见[1].我科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亮;王建军;赵峰;刘全;张群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B7-H3对Lewis肺癌(LLC)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40只C57BL/6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悬液,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在瘤体附近皮下围绕瘤体分别注射多西他赛、B7- H3及多西他赛+B7-H3,以注射空质粒作为对照.注射后第1、3、7、14天测量肿瘤的大小,计算肿瘤的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B7-H3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1L-12的水平.结果 多西他赛和B7-H3均能分别抑制肿瘤的生长,两者联合则抑制作用增强,多西他赛组、B7-H3组及多西他赛+B7-H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98%、28.59%和45.95%,上述处理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B7- H3组及多西他赛+B7-H3组肿瘤组织中B7-H3的表达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血清中IL-12的表达在B7-H3组及多西他赛+ B7-H3组均较对照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 B7-H3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通过IL-12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而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有关.
作者:徐跃华;张光波;汪家敏;胡华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0 引言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间质中的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具有抗肿瘤和促进肿瘤的双向作用,其密度与多数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相关[1].目前,中医药对TAM表型及功能调节、逆转TAM促肿瘤生长作用等方面研究尚缺乏相关资料,但依据TAM来源及不同活化表型转换的内在机制,中医药对其的免疫重塑过程可能是免疫调节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刘瑞;张玉人;李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HP-1和SH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鼻咽癌组织和21例正常鼻咽组织中SHP-1、SHP-2蛋白的表达,分析他们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SHP-1表达率(64.2%)明显高于对照组(28.6%)(P<0.01).SHP-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SHP-2在鼻咽癌及正常鼻咽组织中表达无差异.结论 SHP-1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SHP-1可作为鼻咽癌转移的预测指标.
作者:彭纲;曹如波;李跃华;黄晶;丁乾;伍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1992年福州分期和2008年分期差异、CT和MRI对鼻咽癌病变的检出率和原发肿瘤靶区(GTV)勾画和体积计算的影响.方法 收集89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CT和MRI图像,分别按1992年福州分期和2008年分期标准进行,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各解剖部位的检出差异,挑选出CT与MRI检出有差异的39例,在TPS下进行GTV勾画及体积计算.结果 MRI在1992年福州分期中的参与使早期(T1+ T2)构成比降低,晚期(T3+ T4)构成比升高.鼻咽癌2008年分期使T3、T4期患者增多.两种分期标准对T2、T3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8);在N1、N2的判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较CT对头长肌、咽旁间隙、海绵窦、副鼻窦及颅神经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在对咽后淋巴结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包膜、坏死、融合的显示方面明显优于CT.对39例CT和MRI成像有差异的病例进行靶区勾画,结果显示GTVMRI> GTVCT.结论 根据MRI图像进行1992年福州分期发现了更多的晚期病例,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的患者增多,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以MRI为基础的2008年分期是指导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标准.按照MRI图像进行肿瘤靶区勾画能有效避免CT图像对肿瘤组织的漏诊以及对正常组织的误诊,既能加强局部控制,又能保护正常组织,对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有利无弊.
作者:龚唯;周菊英;吴琼;赵奇;陈龙;郭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1例发生于子宫的腺瘤样瘤的临床信息、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多为生育期女性,常伴发的疾病为子宫平滑肌瘤(36.7%).肿瘤镜下形态多样,可见印戒样细胞、裂隙样腔隙、多囊网状或不规则大囊状结构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nCK( 100%)、calretinin( 100%)及HBME-1 (82%)强阳性,CK5/6弱阳性(27.3%),而CD31(0)为阴性.主要应与腺癌、平滑肌瘤等相鉴别.结论 仔细取材,准确把握其镜下形态及鉴别诊断要点,合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助于正确诊断该疾病,避免临床的误诊及误治.
作者:岳君秋;王行富;王明伟;夏和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0 引言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细胞中的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来源于内源转录本,为单链RNA分子,主要作用于靶基因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其功能为调节内源基因的表达,几乎参与了调控细胞活动的各个环节.迄今已经发现并命名的miRNA超过了9 500个.在人类,有关miRNA的大规模研究已经开始,并成为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miRNA-200家族在多种肿瘤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其家族的主要特点、分子机制和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常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6例大肠腺瘤组织和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LN的表达水平及MVD计数,并分析他们与大肠癌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从大肠正常黏膜逐步发展为大肠癌的过程中,VEGF的表达水平、MVD计数及基底膜明显缺损率均逐渐增加,LN表达减少,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基底膜缺损程度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 肿瘤的血管形成和L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EGF、MVD和LN的表达对判断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倾向,进而估计患者的恶性程度.
作者:胡大为;王助新;李稳霞;赵宝忠;敖亚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肖宇;李惠平;雷玉涛;赵红梅;王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早期黑色素瘤行截肢或截指手术与病灶扩大切除术两者的疗效.方法 收治四肢黑色素瘤患者32例,手术治疗29例.行截指或截肢术15例,应用病灶扩大切除加皮瓣转移覆盖术或植皮术14例,将其分为截肢组和保肢组.结果 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60月,平均42月,截肢组15例中有2例复发,保肢组14例中有5例复发,截肢组与保肢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与57 1%.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比较(P=0.318),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黑色素瘤行截肢或截指手术相对于保守的病灶扩大切除术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的局部复发率,但两者术后5年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并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焱;邢丹谋;任东;赵志明;冯伟;吴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 quercetin,Que)对乳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Que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单用阿霉素(adriamycin,ADR)或ADR联合无毒剂量Que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高于 0.7μM Que对细胞生长无影响.与单用ADR组相比较,0.7μM Que与ADR联用可提高ADR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诱导其细胞凋亡、降低其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下调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Que能够增强人乳腺癌MCF-7细胞化疗敏感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世正;李昆;张俊华;董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3例既往接受过多方案化疗的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接受尼妥珠单抗每周200 mg,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d1、d8,每3周重复,每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13例中,CR 2例(15.2%),PR 6例(46.2%),CR+ PR 61.5%,1年生存率76.9%.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作者:陆颖;黄海欣;李桂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sp27基因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P460(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株)、CNE2(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及S18(CNE2的高转移亚克隆)的hsp27转录水平,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hsp27转录水平较低的CNE2中过表达hsp27,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抑制S18细胞内的hsp27,用MTT技术检测过表达或抑制hsp27后细胞增殖速率的变化,同时检测转录因子NF-ΚB的转录水平的变化,分析hsp27影响鼻咽癌细胞增殖速率的可能机制.结果 (1)三种细胞株中的内源性hsp27水平为S18>CNE2>NP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CNE2细胞中过表达hsp27基因后,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加快,NF-ΚB转录水平明显上调.(3)抑制S18细胞内的hsp27基因后,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减缓,NF-ΚB转录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hsp27基因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而对鼻咽癌细胞发挥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可设计针对hsp27基因的抗鼻咽癌分子治疗策略.
作者:李国萍;陈绍春;李晓江;武要洪;何晓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