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郭江凤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 GABAA 受体γ2亚单位在海马各区的动态表达以及氯硝西泮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致痫组15只,干预组15只,干预对照组5只。大鼠海马 CA3区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干预组大鼠在致痫前予以氯硝西泮灌胃。于致痫后6 h、12 h和1 d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 CA1及 CA3区 γ-氨基丁酸 A 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致痫组在海人酸给药后6 h、12 h 及1 d,海马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1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也下降,注射后1 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在海人酸注射后1 d CA1和 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海人酸注射后6 h、12 h 及1 d,CA3区 GABAARγ2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5),CA1区于海人酸注射后1 d ,GABAARγ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时间点致痫组(P<0.01)。结论:海人酸诱导的颞叶癫痫模型中,海马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氯硝西泮可缓解颞叶癫痫导致的 GABAARγ2蛋白表达减少。
作者:戚月凤;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皮质注射氯化亚铁(FeCl2)致外伤性癫痫(PTE)动物模型,探讨 FeCl2致痫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 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2只。通过注射 FeCl2制作 PTE 模型,观察各组癫痫发作的行为、脑电图及病理表现,RT-PCR 法检测海马及额叶 c-fos,c-jun 及 c-myc mRNA 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在行为学及脑电图表现均接近临床癫痫发作;模型组中 c-fos、c-jun mRNA 转录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 c-myc mRNA 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FeCl2皮质注射制作 PTE 的机制可能与 c-myc mRNA 转录水平的升高有关。
作者:郭燕春;李沐;谢泽宇;林岚;许梓璧;王英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 B1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PSD 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 B1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8周时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第2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末联合组的 HAMD、SDS 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TE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 B1联合帕罗西汀治疗 PSD 较单用帕罗西汀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杰;冯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焦虑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躯体焦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联用越鞠丸。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 HAMD 总分和躯体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观察组的 HAMD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8周末躯体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还可能减轻度洛西汀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明鉴;姚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老年 MG 危象患者11例的病例资料、治疗情况;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以下2种分组:①无创通气组(使用过无创正压通气)与非无创通气组(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②丙球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组(进行血浆置换),比较2组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91%)合并基础病变,治疗中均并发肺部感染。无创通气组患者5例,无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总插管时间平均(8.2±2.9)d;非无创通气组患者6例,气管切开2例(33%),死亡 2例(33%),总插管时间平均(12.3±3.0)d;无创通气组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及总插管时间均低于非无创通气组(均 P<0.05)。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 2例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病死率18%。结论:老年 MG 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创通气可减少患者插管时间,丙种球蛋白对比血浆置换疗法对老年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袁江;王云甫;卢祖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舞蹈病- 棘状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 ChAc)主要的临床特点是不自主舞蹈样运动,以口唇咀嚼样动作、下颌不自主运动、舌唇自咬为典型特点,伴有外周血棘状红细胞增多,属于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 例舞蹈病- 棘状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
作者:陈艳红;杨凤翔;薛霜;袁野;孙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显著增长、增粗及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一般认为其与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VBD 患者临床表现各异:①无症状及体征;②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常见梗死部位为脑干);③慢性进展性症状,与颅神经、脑干、或第三脑室受压有关;④血管破裂引起致死性症状[1,2]。以进展性脑干梗死及颅神经、脑干受压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朱灿敏;张弦;张媚;唐志敏;李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车祸、高空坠落伤的频频发生,颅脑损伤成为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中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5分的危重患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短时间发生恶化、患者死亡率高、救治难度较大等特点[1,2]。目前积极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方式,选取较早期的正确术式有助于对危重患者进行救治及降低其死亡率的作用,并应根据对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促进患者顺利恢复,预防二次颅脑损伤[3]。
作者:王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三叉神经痛(TN)是严格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针刺样或电击样疼痛,疼痛可由面部轻微的刺激诱发。近年来对经典三叉神经痛(CTN)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 CTN 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吴川杰;陈晨;谢南昌;连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 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它可被定义为面神经功能的减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影响面部上、下部区域[2],表现为单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不能皱额蹙眉,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我院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过湘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轴突受损后很难修复,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神经环路功能性的缺损。前期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受损环境的抑制性因素,而对细胞内再生相关基因的调控很少涉及。本文从低等脊椎动物促进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谈起,总结了近年来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枢轴突损伤后再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作者:汪晶;朱青;胡波;曹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针对小鼠 cyclinD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转染小鼠神经干细胞,检测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 cyclinD1基因信息,采用 DNA 重组技术将 Nestin promoter-Ccnd1基因插入 plenti6慢病毒表达载体,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 plenti-D1;经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 细胞生产病毒液,并检测病毒滴度。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病毒对照组及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组。将病毒转染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western blot 法分析转染前后3组 cyclinD1表达情况,MTT 法检测不同 MOI 值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证实 cyclinD1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小鼠 cyclinD1基因过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组 cyclinD1 mRNA 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 Western Blot 鉴定 cyclinD1蛋白表达成功。 plenti-D1的 MOI 值为10、20、50时均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结论:cyclinD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感染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外源基因稳定表达。 cyclinD1基因过表达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马俊芳;崔博;沈东超;崔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一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神经及相关专业期刊,现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合理运用下肢矫形器是改善患儿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运用下肢矫形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作者:《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静息性脑梗死(SB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 SBI 患者(A 组)44例及第1次缺血性卒中患者(B 组)70例,B 组中经头颅 DWI 成像发现只有急性期梗死病灶的,设为纯缺血性卒中(B1亚组)19例,合并有 SBI(多为陈旧性腔梗)的为 B2亚组51例。收集2组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及 B2亚组患者年龄大于 B1亚组(均 P<0.05)。SBI 患者 MRI 影像上表现为腔隙性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多分布在双侧额顶叶、基底核区及侧脑室旁。结论:年龄可能是 SBI 的危险因素。
作者:连勇军;郭毅;欧艺;古坤意;唐冰杉;马可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在组织损伤及炎性疾病的修复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 MicroRNA 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 RNA 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免疫系统应答。 MSCs 中的 MicroRNA 分子可直接改变免疫调节因子分泌量,或间接作用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来改变 MSCs 的免疫调节功能。本综述对MicroRNA 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做一概述。
作者:胡洋;唐洲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