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诱发心律失常的分析

陈浩;朱良枫;汪世军;韩炳江;唐关敏;孙小平

关键词:冠心病, 运动平板, 心律失常
摘要:运动平板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并进行临床评估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而在运动试验中,可以诱发心肌缺血及各种心律失常.在常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判读时常以ST段改变作为判读标准,但除了常规ST段作为判读标准外,非ST段改变标准是否也具有明显临床意义一直也是广大临床医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回顾我院2007年到2010年期间73例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以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中所诱发心律失常在冠心病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作用.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诱发心律失常的分析

    运动平板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并进行临床评估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而在运动试验中,可以诱发心肌缺血及各种心律失常.在常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判读时常以ST段改变作为判读标准,但除了常规ST段作为判读标准外,非ST段改变标准是否也具有明显临床意义一直也是广大临床医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回顾我院2007年到2010年期间73例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以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中所诱发心律失常在冠心病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陈浩;朱良枫;汪世军;韩炳江;唐关敏;孙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2010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吸引了多学科学者的关注,专家们结合5年来的新证据对指南进行了更新,全文共17章.本刊转发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李春盛教授等,对<指南>的解读,以飨读者.

    作者:李春盛;季宪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年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市医学会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于2010年12月17~19日在杭州举行.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常务委员王宁夫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作者:杨俊;徐海鹰;童国新;王宁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研究近况

    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得以延长,许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病构成比正在显著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正以大幅度升高的发病率引起临床心脏病学家的关注.根据对21世纪心脏病学走向的预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将成为老年临床心脏病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在临床心血管病的诊治中不应忽视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作者: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随之增多.在心脏介入术过程中,术中及术后,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表现,谓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应(cardiovascularvagal reactions,CVVRS).迷走神经反射发生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后果极为严重.

    作者:沈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分析复杂的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A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房性心律失常.通常心电图(ECG)可以明确诊断,但对某些少见复杂的AF,ECG常因记录时间短,信息少而极易漏谬误诊.本文报道4例少见复杂的AF,并结合动态心电图(DCG),通过大量增加的记录信息,推理并分析,建立诊断依据,为复杂心律失常提供合理解释和诊断.

    作者:丁怡;易宏达;吴国英;孙希希;田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跌倒是老年患者发生损伤性疾病的重要单一因素和公共卫生问题[1],可能导致永久性活动度丧失.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风险的因素,增加护患预防跌倒的共识,从而采取积极的护理防范措施,以有效地防止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一平;诸葛毅;郑迎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心脏肿瘤发病率低,体检发生率不超过3%,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12%没有症状[1],但有猝死可能[2,3].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14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d一13y,体重3.5-45kg.50%患儿有心脏杂音.其中接受手术治疗10例(<l岁6例),男3例,女7例.

    作者:马月星;马良龙;何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心室电风暴的急救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性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VF)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VT)在24h内反复发作≥20次或每小时≥4次,为致命性心律失常,通常需要电除颤或电复律终止VP或VT[1].及时发现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成功救治ACS合并心室电风暴患者7例.

    作者:吴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发心房颤动自动复律后房室传导功能临床观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常有长R-R间期出现,如何评价该特定心律条件下的房室传导功能在学术界争论已久,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尚无法检测房颤时患者房室传导的情况[1].本文通过观察新发房颤患者自动复律后的房室传导功能,对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临床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作者:肖滨;沈亚云;俞海风;陈爱民;吕仲兰;俞子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台州97名出租车司机血脂异常分析

    2008年10月我院会同浙江省<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对台州市椒江、黄岩、路桥三区154名出租车司机进行健康体检,重点了解血脂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08年10月20曰至21日对154名出租车司机进行免费体检,其中男139名,女15名;年龄24~57(39.50±7.70)岁.

    作者:郑蔚;何志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36例降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每日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吲达帕胺片2.5mg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治疗8周血压仍未达控制目标的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2例,每日A组加服吡格列酮片l5mg和非诺贝特缓释片250mg,B组单加吡格列酮片15mg,C组单加非诺贝特缓释片250mg,加强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及腰围的变化.结果加强治疗8周后,3组的血压、血清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组的血压目标控制率的升高、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比B组或C组有显著差异(P<0.01),但各组的腰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诺贝特能显著的改善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吲达帕胺对顽固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血压水平控制.

    作者:戈成立;高仲雷;黄旭才;余献丹;叶青青;张姎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社区应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培训效果浅析

    目的:分析社区开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以下简称基层<指南>)培训促进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的效果.方法 实施四级培训方式,并对实施基层<指南>社区和未实施社区进行高血压随访管理效果评估.结果:2010年全市举办123期基层<指南>培训班,培训师资259名,培训社区医生3528名,培训率99.58%,考试合格率99.72%.实施基层<指南>以后,社区医生的血压测量尾数偏爱发生率由2009年的35%下降至12%,门诊≥35岁首诊测压率由2009年的90.52%上升至93.18%.全市高血压检出率7.53%,其中52个乡镇发现率≥8%,分别比2009年上升12.05%和85.71%.44个实施<指南>社区的规范管理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9.74%、74.61%、66.58%,与未实施指南社区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基层<指南>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实用、可行的技术指导,成为规范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保障.

    作者:章一丰;祝彩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82Ser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21例,阴性者208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三种基因型Ser/Ser、Gly/Ser及Gly/Gly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

    作者:侯绪伟;金建芬;韩树利;宋亚微;何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糖类抗原125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级别的关系

    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近年来受关注的心血管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对于诊断和监测心力衰竭不仅是有益的手段,同时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有益信息.而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已广泛用于临床卵巢癌、肺癌、乳腺癌、胃肠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作者:王红娜;寇雪莲;袁国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OT MR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3.OT MR心肌灌注成像(MR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RMPI)检查技术应用及方法.方法 对25例冠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1例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21例受检者狭窄度≥50%的冠脉共34支中,29支显示首过灌注减低,9支显示延迟增强,其中心肌透壁增强4例,非透壁增强5例.4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在控制好受检者心率及呼吸,掌控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MR心肌灌注成像完全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有效评价心肌缺血情况及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伟峰;张建军;章文叙;葛焕祥;丁辉;管卫;刘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35名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和33名健康对照者(B组),应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应用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分别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期运动速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两组间LVEF、FS、LV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明显高于B组,等容舒张时间(IVRT)较B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VE/VA比值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本文高血压无左室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有异常改变;(2)TDI技术比PWD技术准确,二者结合,可以为评估左心室功能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作者:刘生祥;蔡劲;杨金娟;杨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TP-e/QT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量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入院24h内心电图QTd、TP-e、QIc,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患者QTd、TP-e及QTc均明显延长[(35.58±15.86)ms vs(56.31±33.18)ms,(88.48±13.17)ms s(139.36±41.12)ms 和(427.58±32.21)ms vs(485.23±49.63)ms,P<0.01),且Tp-e/QT比值显著增加[(0.21±0.05)vs(0.294±0.09),P<0.01)].

    作者:卢海燕;施振华;陈礼平;吴雅琴;叶科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的降压疗效观察

    高血压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不同种类抗高血压病药物作用机制各异,正确的联合用药能够起到优化的结果,即采用尽可能少量的药物取得佳疗效.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具有协同作用,本文主要评价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林飞;黄丹红;方燕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m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确诊的]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碧磊;胡子民;孙冲;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