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情Hunt-Hess 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超早期治疗

杨大为;冯继;杨新建;于俊华;周益民;詹美玉;李宝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早期EDC栓塞, 疗效,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颅内动脉瘤21例,均在出血后24 h内采用EDC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病人按Hunt-Hess分级,Ⅲ级9例,Ⅳ级12例.随访3~6个月.结果21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100%)4例,次全栓塞(>95%)11例,部分栓塞(<90%)6例.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治疗后1例遗留轻偏瘫,2例恢复;1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死亡3例.结论EDC栓塞治疗病情危律师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超早期开窗脑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晓滨;丁常云;胡泽军;李德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与血清镁离子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Mg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按Elliott等的方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Mg2+浓度.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短期内就增加,伤后6 h达较高水平,约130 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损伤后336 h仍然高于正常水平(P<0.05);损伤后的血清中的Mg2+含量迅速下降,约60 h达到低,虽然以后有所恢复,但伤后336 h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短期内脑组织含水量快速增加,伤后6 h就达到较高水平.②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清中Mg2+含量约伤后60 h降到低,以后逐渐回升.③弥漫性脑损伤后补充镁剂应从伤6 h就开始,补充时间应不低于两周.

    作者:李玉;赵甲山;朱贤立;李金星;王翀;陈登;杨兵;苏良平;王世灏;张择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额叶囊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发作性抽搐一周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MRI示左侧额叶有一异常信号影,23cm×2.0 cm×2.0 cm,为长T1、长T2信号,有一瘤结节明显增强,囊壁边缘轻度环形强化的病变,周围无水肿带.边界清楚,脑室无受压,中线结构居中.入院诊断为胶质瘤.

    作者:吴海;张云东;许民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105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D105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58例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5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与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表达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①正常脑组织CD105蛋白表达阴性,而各级胶质瘤组织均有CD105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200)下Ⅰ~Ⅳ级胶质瘤组织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分别为(6.33±2.97)个/视野、(10.69±2.88)个/视野、(19.13±5.14)个/视野和(25.13±5.51)个/视野,随病理分级提高逐渐增高(r=0.834,P<0.01),且不同级别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1).②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均有CD34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200)下Ⅰ~Ⅳ级胶质瘤组织CD34标染的MVD(CD34-MVD)分别为(10.60±4.72)个/视野、(16.65±4.40)个/视野、(28.53±7.72)个/视野和(38.95±7.98)个/视野,随病理分级升高逐渐增高(r=0.571,P<0.05),除Ⅰ级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9.80±3.52)个/视野]及Ⅱ级胶质瘤间CD34-MVD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不同级别胶质瘤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③CD105-MVD较CD34-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具有更紧密的联系(u>1.96,P<0.05).结论CD105优于CD34,可作为胶质瘤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并用于测定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姚东晓;陈剑;姜晓兵;赵洪洋;张方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源性IFN-β基因稳定转染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干扰素-β(IFN-β)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诱导凋亡作用,探索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IFN-β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导入人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FN-β基因的稳定转染及表达,利用Hoechst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FN-β基因成功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并得以表达,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结论IFN-β能够诱导人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本实验为IFN-β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作者:郭衍;章翔;蒋晓帆;张剑宁;付洛安;林伟;王西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室出血继发脑梗塞的临床救治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并发脑梗塞的救治方法,以期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方法脑室出血早期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和其他综合治疗,并发脑梗塞后有手术指征者急诊去骨瓣减压.结果7例患者死亡3例,4例存活良好.结论疏通脑室梗阻及使用其他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脑梗塞.急诊手术减压可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

    作者:熊国田;杨立富;袁先厚;周何生;陶康;曾文良;张定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56例经颅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手术全切140例,大部分切除16例;术后死亡3例,尿崩症36例,血电解质紊乱28例,癫痫8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后脑出血3例,无1例高热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结论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其并发症的护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全程心理护理,并发症可基本恢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吕小春;杜淑华;田建华;郭小云;冯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期使用纳洛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分为早期治疗组(伤后12 h内足量或大剂量使用纳洛酮)12例,晚期治疗组(伤后7~10 d使用纳洛酮)14例,对照组15例,比较观察各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较晚期治疗组、对照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肺部感染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或大剂量使用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洛酮能明显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损伤,缩短意识复苏时间及气管导管滞留时间.

    作者:刘子彪;惠旭辉;陈春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完成191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并对其平均注册误差,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正常结构的保护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1例平均注册误差为(1.2±0.4)mm,术中病灶定位准确;全切除154例,次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朱建坤;舒江红;杨宏;王进钢;何伟文;曾白云;方泽鲁;朱世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致双侧枕叶梗塞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双下肢乏力3 d而入院.入院时头颅CT检查显示双侧额颞顶类新月形略高密度灶,脑池、脑沟各结构基本消失,各脑室较纤细,中线结构尚居中,诊断为双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 d前有跌伤史,当时未予明确诊治.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双下肢肌力Ⅳ级.

    作者:黄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早期创面大出血3例

    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我院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36例,其中3例术后早期创面大出血,由于引流管合理留置,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子聪;黄国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内镜手术治疗各种颅内病变22例,其中透明隔囊肿3例,脑积水2例,鞍上囊肿1例,单侧室间孔阻塞1例,垂体瘤13例,脑脊液鼻漏1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结果用单纯内镜手术治疗7例颅内囊性病变及脑积水,6例症状改善,1例脑积水改行分流手术.用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垂体瘤13例,全切10例,次全切3例;脑脊鼻漏修补1例,效果良好.用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全切1例桥小脑胆脂瘤.22例病人中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出现视力恶化,经治疗后均愈.结论内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手术副损伤小,疗效确切;内镜下经鼻腔切除垂体瘤,微创、安全、有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秦军;李新建;王辉;黄宽明;雷军荣;何跃;涂汉军;王伦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报告

    1临床资料男性,20岁,学生,既往身体健康.因双眼视力下降一年,加重2周入院,MRI示巨大垂体腺瘤.于2004年2月10日在全麻下经右翼点入路手术全切肿瘤.术后24 h内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2天出现尿量增多,达9000 ml(24 h),使用垂体后叶素和长效尿崩停控制,尿崩一直持续至2月19日,每日查2次血电解质,酌情补液,电解质紊乱逐渐好转.

    作者:熊南翔;赵洪洋;林敏华;陈晓斌;朱贤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CT或MRI证实的65例垂体腺瘤,采用经蝶入路或经翼点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经蝶手术44例,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15例;无1例死亡.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1例,全切除13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提高垂体腺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真保;徐善水;潘先文;陶进;许安定;江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脑AVM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表达;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AV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36例脑AVM及其周围脑组织,8例正常脑血管及脑组织中的VEGF、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在脑AVM及其周围脑组织标本中VEGF、iNOS均呈阳性表达,与其在正常脑血管标本及脑组织中的低表达相比相差显著(P<0.01).②VEGF和iNOS在脑AVM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NO在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中起作用,iNOS可能和VEGF一起参与了AVM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晓辉;陈劲草;王胜;雷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总结我科于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体会.结果9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的29例,中残的13例,重残的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5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应在伤后根据受伤机制、临床体征及头颅CT表现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冬眠以及对脑积水和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救治均具有确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房文峰;蔡学见;陈铮立;王玉海;董吉荣;时忠华;刘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床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床血肿和鞍上残留肿瘤采用经额开颅手术,单纯的瘤床血肿行再次经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作者:杨义;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马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导航在颅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在神经导航指引下微创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术中实时导航,小皮瓣锁孔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33例颅内病变显微镜下全切26例,次全切6例,大部切除1例.28例术后功能有所好转或无变化,5例出现功能障碍.本组未出现术中、术后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能精确的定位、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在神经导航指引的锁孔微创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副损伤.

    作者:廖晓灵;黄光富;袁利民;冯海龙;唐健;谭海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动脉瘤破裂合并低钠血症的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动脉瘤破裂后SAH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治疗.结果SAH后低钠血症以前交通动脉瘤多见,其常见有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性耗盐综合征两种类型.结论准确认识和及时、正确的处理SAH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王明海;龚坚;杨劲松;王有刚;黄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4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体会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较常见的问题,术中处理棘手,患者预后差.我科近几年来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者46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钟宝;刘万明;杨宜洲;全中平;周波;罗心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