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徐伦山;许民辉;邹咏文;陈广鑫

关键词: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技术改进, 并发症
摘要:目的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84例次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2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脑室端梗阻4例,腹腔端梗阻3例,过度分流3例,感染2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有关,提高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分流阀,避免脑室端位置不当,缩短腹腔内分流管长度,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现代认识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早在1886年就已有学者对其开始研究,尽管迄今对其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诊断技术(如从内分泌微量激素检测的放射免疫技术到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影像学从CT的筛查到MRI的确切定位等)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临床上对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力争全切肿瘤,又要保留正常垂体功能.

    作者:雷霆;薛德麟;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实验二: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化预处理(每组6只).预处理组动物于缺血前24 h用微量泵1 h内静脉内缓慢泵入3%的双氧水1ml.动物再灌注后24 h,对实验一两组动物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取实验二的所有动物的脑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双氧化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SOD含量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P<0.05).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降低自由基对大脑的损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明春;张燕辉;桑韩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环钻在额部颅内血肿开颅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钻在额部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应用环钻开颅与普通(传统)开颅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①应用环钻开颅手术时间平均为1.2 h,普通开颅时间平均为2 h.②应用环钻开颅术中一般不需要输血,而普通开颅术中常需要输血.③环钻开颅切口小,损伤小,多采用沿额纹切口;普通开颅切口大,术后外观欠佳.结论应用环钻开颅手术所需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外观皮肤切口美观、并发症少.

    作者:刘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室冲洗清除第四脑室脑囊虫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牧民.因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3 d入院.体位变换时疼痛可消失,无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查体:血压120/70 mmHg,脉搏82次/min,神清,皮肤肌肉未见囊虫结节;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颅神经功能正常,肢体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颈抵抗明显.头颅CT提示:大脑半球广泛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影,侧脑室及中脑导水管扩大.腰穿脑脊液压力为150 mm H2O,脑脊液无色透明,脑脊液引流不通畅.诊断:第四脑室脑囊虫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先行右侧侧脑室穿刺,成功后见脑脊液喷出,说明侧脑室内压力很高;夹闭脑室引流管,再行枕部后正中直切口,双侧枕下小骨窗开颅并咬除第1、2颈椎后弓,Y形切开硬脑膜,暴露小脑扁桃体及小脑延髓池,抬起小脑扁桃体,暴露第四脑室正中孔;助手自脑室引流管缓慢加压注入生理盐水,见白色透明囊泡自正中孔排出,在取瘤钳协助下取出3个完整囊泡,内有虫体,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失,予吡喹酮驱虫治疗,治愈出院.

    作者:梅小龙;姚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

    目的总结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的经验.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枕下旁正中入路和经中线的弧形入路对97例颅后窝肿瘤进行锁孔手术治疗.结果 97例中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1例.无1例死亡.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薛洪利;于春泳;关靖宇;魏学忠;赵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老年CSDH病人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118例中有106例病人首次手术均采用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12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本组118例中,治俞108例,好转6例,死亡4例(均死于伴发疾病).结论应重视老年CSDH的早期诊断,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老年CSDH的首选方法,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适用于壁厚、分隔的血肿.

    作者:蒋光明;陈大兰;姚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检测,探讨乙酰肝素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7例各级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VD)情况,分析HPA mRNA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及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HPA表达值随肿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不同级别组胶质瘤HPA mRNA相对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胶质瘤中HPA mRNA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979,P<0.01).结论脑胶质瘤HPA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HPA的高表达反映了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桂志勇;赵洪洋;赵沃华;鲁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卒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55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5例垂体腺瘤中,48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肿瘤全切率为87.3%.51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患者中46例术后恢复正常(90.2%),5例恢复欠佳;32例伴有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中29例明显缓解(90.6%),3例无明显变化.术后一过性尿崩症7例,脑脊液漏5例.无死亡病例5例.结论根据突发头痛及视路症状等相关症状、体征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一般可确诊垂体卒中;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和/或内窥镜手术可做为治疗垂体卒中的首选方法.

    作者:姜曙;唐建建;程永忠;毛伯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

    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angiopathy,CAA)在本世纪初被提出,但与脑出血的关系直到70年代才被重视.CAA好发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65~74岁人群发生率约2%,75~84岁约8%,而85岁以上则高达12%.国内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仿,但脑中分布范围较广[2].CAA相关性脑出血约占自发性脑出血的10%,是高龄老年人群自发性脑出血,尤其是复发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3].

    作者:商建军;张国庆;朱先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良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5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总结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我科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50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鼻蝶入路,手术全切肿瘤450例,次全切除43例,部分切除7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97.9%术后视力得以改善;功能性腺瘤手术后86.2%以上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无病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具不需剃头、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雷霆;舒凯;张华楸;董芳永;陈坚;陈劲草;杨正明;王玉平;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11例囊性肿瘤行瘤结节全切,1例实体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CT及MRI对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瘤结节和瘤体的完整切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邓民强;谭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颅底肿瘤术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组(治疗组n=20)和不用止血药组(对照组n=20),术后2~7 d行CT复查,测定术后24 h硬膜外引流量,统计术后腰穿使血性脑脊液颜色变为淡黄半透明所需腰穿次数及放出血性脑脊液量,术后颅内出血及脑梗塞并发症例数.结果术后CT复查均无颅内血肿,两组硬膜外引流量、腰穿次数、放出血性脑脊液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两例.结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颅底肿瘤术后止血药可免用.

    作者:呼其图;赵刚;别黎;姚兴军;李毅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137例患者中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17例.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和寰枢椎CT扫描,必要时加做寰枢椎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均予以颈围固定制动、颌枕吊带或颅环弓牵引治疗.结果 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经治疗后12例神志转清,5例植物生存.2例有脊髓损伤者完全恢复.无1例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呼吸骤停或猝死,CT复查寰枢椎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伤诊治的同时,应常规行寰枢椎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伍军;王君宇;邓永文;陈风华;霍雷;刘劲芳;侯永宏;方加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神经导航辅助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在18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MRI三维影像重建,术中运用导航引导手术入路并监测鞍底开窗的范围、进入鞍内的深度及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其中8例后用神经内镜辅助,随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果 18例经导航下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1.4 mm以内.肿瘤全切除者12例,次全切除者6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有赖于医生的技术与经验,必要时须用神经内镜辅助.

    作者:胡军民;薛德麟;马廉亭;秦尚振;徐国政;龚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研究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20例成人髓母细胞瘤,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6.6岁,平均病程5.5月.所有病人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5例病人术后接受放疗,4例行术后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复发6例,中枢神经系统种植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90%,术后5年生存率75%.结论通过手术全切除肿瘤和术后全中枢轴放疗可使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彭玉平;方陆雄;张喜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机制及其促进因素.方法对我科过去3年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1例,年龄40~78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均于伤后3 h内CT证实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约10~35ml.保守治疗,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于伤后8 h内消散者5例,8~24 h者2例,24~72 h者2例.结论血液的重新分布及脑脊液的冲洗致血液的稀释扩散共同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有助于血肿快速消散的因素有脑萎缩、单纯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撕裂、脑组织的弹性及适当增高的颅内压、颅骨或颅底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等.

    作者:刘占军;杨瑞;李元柱;张开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巨大下丘脑错构瘤致性早熟1例

    下丘脑错构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外迄今报道约200余例.我院近期收治首例下丘脑错构瘤,经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

    作者:杜喜峰;江春燕;镇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侧脑室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31例,其中颅内感染10例(5.7%),脑内或脑室内出血8例(4.5%);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2.2%);脑脊液漏9例(5.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时间及引流速度可以防治脑室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超;张怡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84例次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2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脑室端梗阻4例,腹腔端梗阻3例,过度分流3例,感染2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与手术本身有关,提高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分流阀,避免脑室端位置不当,缩短腹腔内分流管长度,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伦山;许民辉;邹咏文;陈广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对26例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听神经的功能.结果本组大型听神经瘤26例,其中21例(80.8%)全切除,5例(19.2%)次全切除.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73.1%(19/26).对23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18例(78.3%).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听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明显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志武;白茫茫;衣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