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飞;戴尧鑫
目的 探讨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抽号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通过行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改善程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好,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整体操作较为简单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祝应平;邓红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频电波刀(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的2年随访结果,分析TCT、HPV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普通电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深度、切除组织面积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HPV阳性率、TCT异常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和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组织深度和面积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PV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TCT异常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用时短、术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术后进行TCT、HPV检测对于监测病情转归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明翠;张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措施在减少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后皮肤感染、坏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2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预防组(n=63例)和常规组(n=60例),常规组给予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预防组术后引流量和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皮肤感染、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常规组足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促进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患者的创面愈合,有利于减少皮肤感染、坏死,且不影响患者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叶慧;郑荣琴;叶勇;徐胜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SAPB,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前开启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QoR-40评分、VAS评分、手术总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苏醒时间和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亦显著缩短(P<0.05),术后24小时的QoR-40评分、VAS评分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与对照组(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APB)麻醉手法能够显著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聪颖;周春莲;林峰;王均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4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分别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诊断标准终以手术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对两组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对照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7%、72.0%、84.6%,研究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9%、100.0%、95.2%,研究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对甲状腺结节恶变情况进行及早发现与诊断,可作为甲状腺结节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作者:徐文浩;余文杰;孟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正畸矫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矫治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隐形组(27例)、传统组(37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隐形组患者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及炎症状况.结果 矫治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矫治后6个月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患者的IL-1β、TNF-α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传统组(21.6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矫治期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宣建平;李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单侧联合峡部切除治疗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PTC)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mPTC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每组45例患者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单侧腺叶全切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手术,观察组实施甲状腺单侧联合峡部切除手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切口尺寸、术中出血量、术后服药量、住院时间以及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更短,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尺寸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服药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2.22%,对照组未出现复发,两组患者存活率均为100%,两组间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两组间出现显著差别(P<0.05).结论 甲状腺单侧联合峡部切除手术对于治疗mPTC患者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且能够使并发症概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mPTC治疗过程中实施推广.
作者:夏龙飞;张军民;吴其肯;郭新海;刘玉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6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年龄不同分组为对照组(40~65岁)与观察组(>65岁),各31例.两组患者均行12导联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两组患者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率为25.81%(8/31),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16/31),χ2=4.350,P=0.036;除差值均方根(rMSSD)外,观察组DC及HRV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DC与HRV的rMSSD、SDNN、HF及pNN50呈正相关性,而与HR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分析DC可较好的判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晔;鲁敏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即改良式剖宫产术组(改良式组,n=40)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子宫下段组,n=40).子宫下段组产妇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改良式组产妇接受改良式剖宫产术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改良式组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后1天排气比例40.0%(16/40)显著高于子宫下段组17.5%(7/40)(P<0.05),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5.0%(2/40)、12.5%(5/40)均显著低于子宫下段组25.0%(10/40)、37.5%(15/40)(P<0.05).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更能有效缩短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排气,减少产妇并发症,减轻产妇疼痛.
作者:赵红花;黄丽君;卢欢欢;胡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术后自愿行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入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μg/kg组(SD1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5μg/kg组(SD2组)和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2μg/kg组(SD3组),每组各25例.于手术结束即刻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采用VAS评分法,监测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各组患者术后PCA的按压次数,患者出复苏室的时间,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1、SD2、SD3组患者术后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出复苏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SD1、SD2、SD3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SD3组嗜睡、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D1、SD2、SD3组POD发生率分别为28.00%、16.00%、4.00%、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和术后72小时内POD发生率.
作者:俞丽君;陈忠华;陈念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急性阑尾炎患儿80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炎性反应标志物变化情况、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围术期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CT、CRP、NEU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止痛药使用率、肠梗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较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等特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罗欢;韩莹毅;袁乐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 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吕晓俊;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6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286)与对照组(n=280).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手术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该方式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
作者:孙运明;施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 8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模型组(K)、富血小板血浆组(P),每组16只,每个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建立术后1、2、4、6周,每个时间点各4只大鼠.采用去卵巢大鼠胫骨开放性骨折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富血小板血浆组于骨折造模术中将预先制备好的PRP凝胶注入骨折端.骨折术后第1、2、4、6周分批取出标本.观察骨折端影像学、组织学变化,比较两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①X线观察:术后4周,K组骨折线模糊,P组非常模糊,术后6周,K组骨折线非常模糊,隐约可见,P组基本消失.②Micro-CT观察:从Micro-CT的骨痂图可见P组大鼠在骨折后同一时间段骨痂骨量较K组高,第4周时P组骨痂骨量明显高于K组.定量分析得出,P组BV和BV/TV在术后第1、2、4周都比K组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③ABH染色结果:两组均在骨折术2周时出现大量的软骨细胞,P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K组多.术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减少,网织骨不断增多.术后6周可见大量类似皮质骨的新生骨和网织骨共同存在,P组较K组网织骨塑形较好.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且能显著提高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缩短骨折愈合周期.
作者:赵立来;童培建;许斌;颜茂华;朱求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的手术治疗及对光感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巩膜扣带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与对照组(76.6%)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对数视力(LogMAR)、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FT)及黄斑区平均厚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与对照组(16.7%)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黄斑区中心凹厚度及平均厚度,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涛;王彦;章征;池其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拟于本院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共计210例.年龄66~73岁,ASA分级Ⅰ~Ⅲ级.使用随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T0.25组)、0.375%罗哌卡因组(T0.375组)、0.5%罗哌卡因组(T0.5组),每组各70例.记录3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局麻药毒性反应等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有效性方面,T0.25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长于T0.375、T0.5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375、T0.5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T0.25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375组与T0.5组之间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不良反应方面,T0.5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T0.25组和T0.375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5组中有1名患者发生局麻药物毒性反应.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患者不仅能够显著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镇痛维持时间,同时不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作为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推荐浓度.
作者:闻飞;戴尧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剂量组(0.25μg/kg,n=30)、中剂量组(0.5μg/kg,n=30)和高剂量组(1.0μg/kg,n=30)3组,以较慢的速度给予低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2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中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高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1.0μg/kg右美托咪定,然后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血管系统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时3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T2、T3时低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高剂量组(P<0.05),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低剂量较中剂量、高剂量右美托咪啶更能使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保持稳定,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涡轮机法与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96例(137颗牙)就诊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研究组(48例,67颗牙)和对照组(48例,70颗牙).对照组采取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研究组则采用涡轮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颊面部肿胀程度、肿胀消退时间、术后3天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18.65±2.49分钟vs 28.43±4.17分钟,t=16.766,P=0.001),张口受限值较对照组低(1.08±0.14cm vs1.87±0.24cm,t=23.654,P=0.001),颊面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低(1.27±0.22cm vs 2.02±0.37cm,t=14.493,P=0.001),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4.50±0.58天vs 6.88±0.75天,t=20.829,P=0.001),术后3天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3.18±0.39 vs 4.45±0.52,t=13.537,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vs 37.50%,χ2=8.000,P=0.005).结论 与锤凿劈冠法相比较,采用涡轮机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种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琳韵;应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n=30)和传统麻醉方法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宫颈松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T2时的HR显著低于T0时(P<0.05),传统麻醉方法组患者T1时的HR、MAP、SpO2均显著低于T0时(P<0.05);T1时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的HR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2时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1时SpO2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86.7%(26/30)(P<0.05),宫颈松弛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3.3%(1/30)(P<0.05).结论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较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刘劼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