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蕴良;徐晓娟;李宛静;姚莉娟
目的:了解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以下简称盆腔炎模型)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盆腔炎模型组、康妇炎组、妇炎宁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L-4、IL-8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结果:盆腔炎模型组血清IL-8水平较正常组大鼠升高,血清IL-4水平较正常组大鼠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8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4含量均较盆腔炎模型组升高(P<0.01或P<0.05);各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较盆腔炎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其中妇炎宁高剂量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子宫组织中ICAM-1mRNA、TGF-βmRNA的表达均已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妇炎宁汤可以通过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及粘连相关指标TGF-β、ICAM-1的表达,提高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模型中抗炎症细胞因子TL-4的表达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有效抑制盆腔炎症,缓解盆腔粘连.
作者:孙晶;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比较PCOS非痰湿证与痰湿证患者在临床及内分泌代谢指标方面的差异,总结PCOS痰湿证的临床指标特征,为PCOS痰湿证的辨证和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入组100例PCOS患者,辨证分型分为非痰湿证组53例,痰湿证组4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测定性激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情况:痰湿证组患者BMI、WHR、SBP、DBP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组(P<0.01);血脂水平:痰湿证组的TC、TG、LDL、Apo-B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5);血糖、胰岛素水平:痰湿组FBG、FINS、PBG、PINS、HOMA-IR、HbA1 c均显著高于非痰湿组(P<0.01);性激素水平:痰湿证组的DHEA-S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LH/FSH、SHBG水平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1);痰湿证组IR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1).结论:痰湿证PCOS患者较非痰湿证PCOS患者更具有脂代谢紊乱、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特点,痰湿证与IR的发生呈强正相关,PCOS痰湿证更具有IR特征,血清DHEA-S、SHBG、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等可作为其特征性指标.
作者:李晓倩;沈山梅;顾勇清;任丽红;朱大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雷火灸结合眼针疗法和单纯雷火灸、单纯眼针疗法对眼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价针灸并用疗法的治疗优势.方法:将60例眼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组2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结合眼针治疗,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纯雷火灸和单纯眼针治疗.3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3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痉挛级别变化及复发率等.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1和对照组2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5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3组患者痉挛级别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痉挛级别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随访过程中治疗组复发率为15%,对照组1和对照组2复发率分别为30%和4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眼针疗法治疗眼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雷火灸和单纯眼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野;白一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文献梳理,阐明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不足,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近年来菊苣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的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和整合,分析研究的进展与不足.结果:菊苣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菊苣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还涉及其对钙吸收、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涉及范围较广,但不够专.结论:菊苣在治疗代谢性疾病、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博喻;张冰;林志健;黄胜男;王红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穴位贴敷疗法作为“内病外治”之法,其治疗慢性复杂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已经在诸多方面得到肯定.然而,对于其作用机制的阐述仍不够详尽.故试将穴位贴敷、慢性复杂性肺病以及络病三者加以联系,找到三者之间潜在的关联性,并从络病学说角度,试阐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复杂性肺病的相关理论.以期使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复杂性肺病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中医防治慢性复杂性肺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忱;赵强;徐伊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提取工艺对九香虫中脂肪油和氨基酸成分的影响,为九香虫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石油醚溶剂回流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九香虫脂肪油;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GC-MS对脂肪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两种工艺提取后的残渣用盐酸水解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所含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溶剂回流提取脂肪油的得率为43.39%,从中鉴定出14个成分,已鉴定成分含量占总量的58.49%,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9.03%.超临界流体CO2提取脂肪油的得率是42.23%,并从中鉴定出17种成分,已鉴定成分含量占总量的95.26%,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4.58%.超临界流体提取后残渣中的总氨基酸含量为48.7%,粗蛋白含量为56.1%;而溶剂回流提取处理后残渣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是55.5%,粗蛋白是61.1%.结论:不同提取工艺所得九香虫中脂肪油和氨基酸不仅存在量的差异,其内在成分也明显不同,因此还应结合药效学考察确定九香虫的提取工艺.
作者:李会芳;程生辉;喻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阳虚质存在肠道菌群失衡,及代谢、免疫功能紊乱.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宿主代谢,二者有着共变化特征.提出“阳虚质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影响其代谢功能,并存在与代谢相关的特征功能菌群”这一假说,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对于开展基于肠道菌群的个体化诊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英帅;黄腾杰;李玲孺;王济;张惠敏;郑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心肺复苏成功的42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行常规心肺复苏救治,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针静滴及中药汤药救治,观察记录两组救治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检测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Ⅰ、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含量,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生理健康评分.结果:两组救治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5天后的上述两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心肌肌钙蛋白Ⅰ、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APACHE-Ⅱ评分(21.6±2.6)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3.8±3.2)分.结论:中药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肌功能形成有效的保护,以预防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作者:沈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体外观察黄芩苷、芍药苷及其联合用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诱导HSC-T6细胞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黄芩苷、芍药苷及其联合用药对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黄芩苷高(0.981±0.081)、低剂量组(1.046±0.073)和芍药苷高(1.019±0.111)、低剂量组(0.983±0.064)对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中,高剂量黄芩苷+低剂量芍药苷(0.921±0.076)和高剂量黄芩苷+高剂量芍药苷(0.893±0.087)与模型组(1.108±0.098)相比,OD值明显降低(P<0.05).倒置显微镜显示,各组药物除了引起部分细胞死亡外,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芩苷、芍药苷对TGFβ1的促诱导HSC-T6细胞活化作用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黄芩苷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对TGFβ1诱导HSC-T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郑婷;付玲珠;屠珏;汤晗霄;盛云杰;鲍逸舒;陈聪聪;张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负荷训练期间男子摔跤运动员IFN-γmRNA和IL-4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针灸预处理方法防治运动性免疫失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例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实验组(10例),在8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实验,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调整训练后采取外周静脉血共5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结果:摔跤运动员IFN-γmRNA表达变化,对照组W8与同组W2和W5相比明显降低(P<0.05),调整后W9明显高于W8(P <0.01);实验组W9高于同组W2和W5(P <0.05),实验组W8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IL-4 mRNA表达对照组W4、W5、W8、W9均高于同组W2(P <0.05,P<0.01);实验组W5与同组W2、W4相比明显升高(P<0.01),W8、W9与同组W5相比明显恢复(P<0.05),实验组W4、W8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IFN-γmRNA/IL-4mRNA比值变化,对照组W4、W5、W8均低于同组W2(P<0.05,P<0.01);实验组W5明显低于同组W2(P <0.05),W8、W9与W5相比明显恢复(P<0.05),实验组W8和W9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通过针灸预处理方法调节IFN-γ和IL-4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进而维持运动员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这可能是针灸延缓或防止运动员免疫机能下降或失衡的机制之一.
作者:高明;戴学名;吴瑛;盛泽田;徐刚;唐文超;曹志超;李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为深入实验研究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以及运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文献,按照该病中西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等进行分类、总结.结论:综述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各种疗法,提示中西药结合治疗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不良反应的优势.肥胖在本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肥胖型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临床治疗中有效药物较少,多针对单一症状治疗,疗效有限.因此该病发病机制、中西医疗法的相关机理和作用环节是未来实验研究的重点.
作者:何蕴良;徐晓娟;李宛静;姚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中药血清对骨质疏松症大鼠BMSC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实验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血清组、血清+TGF组、血清+BMP组、TGF+ BMP组、综合诱导组,检测补肾中药含药血清对BMP-2、TGF-β1、Smad4、Cbfal mRNA表达,探讨补肾益髓中药含药血清在诱导BMSC骨向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综合诱导组能明显促进ALP、Coll、BGP、TGF-β1、、BMP-2的表达量;血清+TGF、TGF+ BMP、血清+BMP联合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各诱导在促进BMSC向OB分化过程中,通过上调TGF-β超家族/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中Smad4以及Cbfa1 mRNA水平,对骨向分化起到了启动和促进作用.结论:各诱导组在诱导BMSC骨向分化的过程中,上调Smad4、Cbfa1 mRNA水平可能是诱导各组促进BMSC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邓悦宁;周达岸;陈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系统总结治疗糖尿病合并痈的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合并痈相当于中医的消渴并有头疽,对其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内外合治,防治结合,尤其注重扶正托毒,调补气血在整个病情发展中的应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东;陈宏伟;李敬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其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中医药治疗GIO具有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从中医角度对GIO的病因病机、治疗经验、现代客观化研究等方面对中医治疗GIO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规范GIO提供依据.
作者:姚曼;林玩福;程彬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CTGF、FN的表达,探讨肾衰饮抗肾纤维化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肾病模型,与尿毒清作对照,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TGF-β1刺激的下游因子CTGF及FN、TNF-a、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GF、FN表达明显增强,TNF-a、IL-6、SCr、BUN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饮组CTGF、FN表达明显减少,TNF-a、IL-6、SCr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尿毒清组(P<0.05).结论:肾衰饮抑制TGF-β1诱导的下游因子CTGF表达,降低FN、TNF-a、IL-6含量,有效抑制肾纤维化.
作者:马晓燕;闫渊;崔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胃癌前病变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胃癌的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日趋一致.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中成药,中医外治法.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医药优势得到发挥.
作者:谢晶日;孙涛;张杨;李贺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后肌痉挛的治疗进展,以期总结合理的综合康复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及其他这4个方面对肌痉挛的治疗概况进行说明,并总结现阶段已进行的肌痉挛的综合康复研究.结论:肌痉挛的治疗在脑卒中后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治疗研究,西药、康复训练、中医中药民族医药、针灸等治疗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关于肌痉挛的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化方案仍未能制定、推广并实施,还需要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震震;胡军;徐亭亭;陶然;李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4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糖蛋白沉积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的SD大鼠DN模型72只,分成6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参芪地黄汤20 g·kg-)组、滋补肝肾方(杞菊地黄汤20g·kg-1)组、补气养血方(当归补血汤20 g·kg-1)组、温肾健脾方(附子理中丸20 g·kg-1)组和阳性对照(缬沙坦25 mg· 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肾脏组织HE、PAS染色病理切片和电镜肾脏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肾脏重量、肾重/体质量比值均有一定的降低趋势(P>0.05),肾小球截面积和肾小球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滋补肝肾组、补气养血组和温肾健脾组大鼠肾小球囊腔面积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肾小球囊腔面积/肾小球截面积比值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肾小球PAS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减轻,电子致密物沉积和足细胞足突融合、变平的现象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改善.结论:4种中药复方均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糖蛋白的沉积,4种中药复方之间比较,当归补血汤对抑制肾小球糖蛋白沉积的效果较佳.
作者:陈霞波;寿旗扬;龚文波;张利棕;周开;周卫民;张业;陈民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4R基因的rs12925861和rs3024613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rs12925861和rs3024613两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在掌纹阴性组与掌纹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R基因rs12925861和rs3024613多态性与大鱼际掌纹特应征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梁文华;周兆山;吉中强;王燕青;朱习军;薛卫林;李莉莎;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72只SD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按0.1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按0.19 g/(kg·d)、0.39 g/(kg·d)、0.77 g/(kg·d)给予脑泰方煎液灌胃,阳性对照组按0.72 g/(kg·d)给予复方血栓通片灌胃,连续灌胃3d.末次给药1h后,开始造模取血,观察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四项.结果:脑泰方各剂量组可使大鼠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各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且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脑泰方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周瑜;方锐;王国佐;宋帧彦;苏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