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童晔玲;戴关海;任泽明;竹剑平;王波波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儿清肺化痰颗粒中的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7 cm ×75 μm,有效长度50 cm)为分离通道,以20 mmol·L-1硼砂-甲醇(95∶5)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07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盐酸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在20 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分别在0.0410 ~0.8200 mg·mL-1、0.1070 ~2.1400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熊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溺毒清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溺毒清低剂量组(简称溺低组)、溺毒清高剂量组(简称溺高组)、厄贝沙坦对照组(简称厄贝组).对各组进行干预治疗,然后观察其肾功能变化.并对贤组织经行IV胶原、FN(纤维连接蛋白)、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等免疫组化检测,后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肾功能,改善肾功能方面与厄贝沙坦相当.免疫组化显示溺毒清高剂量组比模型组IV胶原、FN、TGF-β表达减少.结论: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通过降解Ⅳ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而抑制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与厄贝沙坦有相近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玉卿;张忠贤;费德升;张雪峰;丁伟伟;周富明;韦先进;成信法;陈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关注.随着实验针灸学的发展,针灸治疗癌症的实验研究的文献也见报道,但相对较少.对针灸治疗癌症的基础研究的部分文献进行回顾,加以总结,以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证据.
作者:陈永;乐毅敏;龚安;杨宗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和灸小肠募穴“关元”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清IgA、IgM、IgG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170±10)g,造模7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通过力竭游泳加慢性束缚法制备CF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和温和灸“关元”穴治疗,21 d后,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A、IgM、IgG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艾灸组可使大鼠血清中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增高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艾灸组可使大鼠血清中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增高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温和灸小肠募穴“关元”穴能增高血清IgA、IgM、IgG的含量至正常水平,维持免疫功能的稳定,这可能是其抗疲劳的机制之一.
作者:成泽东;赵奕;陈以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比较水蛭不同品种(水蛭、蚂蝗)、规格(生品、制品)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灰关联度模型,在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水蛭药材6类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其质量评价模型.结果:通过该模型对20批水蛭药商品材(10批水蛭、10批蚂蝗)的质量评价,与水蛭药材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结论:该方法及模型可用于水蛭商品药材质量评价.
作者:李峰;张振秋;丁冠华;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与口服吡拉西坦片对照来评价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向华;陈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气虚证大鼠COX-2、EGFR的影响,探讨仁术健胃颗粒预防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以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训练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将CAG脾气虚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和仁术健胃颗粒3个剂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治疗5周,正常组给予等量NS.实验末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COX-2和EGFR的表达.结果:CAG脾气虚模型组的COX-2在胃腺体细胞胞浆中表达明显,EGFR从基底部到胃黏膜表层表达明显且范围广,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仁术健胃颗粒干预后COX-2,和EGFR表达明显减弱(P <0.01;P<0.05).结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CAG脾气虚证与降低胃组织中COX-2和EGFR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CAG脾气虚证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朱萱萱;史淋峰;倪文澎;巢蕾;吴旭彤;王海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确定拳参总蒽醌的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拳参总蒽醌含量并以总蒽醌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因素对拳参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拳参总蒽醌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3%,提取时间30 min,料水比1∶35(W∶V).在佳工艺条件下,拳参总蒽醌的实际提取率可达3.03%.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操作简便,可为拳参总蒽醌的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杨仙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脑钠素(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灌服卡托普利50 mg/(kg·d),中药组灌服益气活血化瘀汤9g/(kg·d);其它两组分别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测定血清中AngⅡ及BNP的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BNP和AngⅡ的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以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其水平均明显降低,其治疗效果与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复制实验性慢性心衰模型;益气活血化瘀汤能够降低血清BNP、AngⅡ水平,这可能是其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志会;李国辉;石占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体质的分布特点,为中医药及时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例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根据《慢性HBV携带者证候规律研究的病例报告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以平和质为主,在异常体质中以肾虚质为主.结论:肾虚体质是慢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致病的重要基础.
作者:张建生;倪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探讨太旨黄特型绍兴黄酒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维甲酸灌胃建骨质疏松模型,7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普通黄酒对照组、太旨黄纯药物组、太旨黄低剂量组、太旨黄中剂量组和太旨黄高剂量组7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灌胃90d.酶比色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检测大鼠双侧股骨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与普通黄酒组比较,太旨黄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太旨黄特型绍兴黄酒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叶新苗;刘志浩;毛水龙;蒋立勤;杨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退黄汤(THT)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大鼠肝损过程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 (SD)大鼠84只,设立空白组6只,对剩余78只在0h时间点均以ANIT 100 mg/kg予以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在肝损后24 h取6只处死留取标本(肝损24h组),然后分为生理盐水组(18只,9 mL/kg体重的生理盐水灌胃)、UDCA组(18只,20 mg/kg体重的UDCA溶液灌胃)、THT组(18只,20 mL/kg体重的THT灌胃)、UDCA/THT组(18只,20 mg/kg体重的UDCA和20 mL/kg体重的THT联合灌胃),各组分别在肝损造模后48 h、72 h、96 h处死6只大鼠.所有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和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总胆汁酸(TBA),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N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结果:UDCA和THT在降低血清ALT、AST、TBI、TBA、IL-6、TNF-α和提升血清IL-10及肝组织Mrp2 mRNA均存在明显的主效应(P<0.01),两药在调控血清TBI、IL-6、TNF-α、IL-10及肝脏Mrp2mRNA均存在明显交互协同作用(P<0.01或P<0.05).HE染色显示联合用药组96 h肝组织炎性程度轻于单药组及生理盐水组.结论:UDCA和THT联合降低了ANIT诱导的肝损作用可能和两药联合作用调控血清细胞因子及肝脏Mrp2表达有关.
作者:薛川;李绍民;徐方明;丁贤君;黎运呈;张国梁;林志益;李绍佐;张浙恩;曾芳;李世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蜂胶西洋参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蜂胶西洋参软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0.17、0.33、1.00 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5、10、30倍),另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溶剂对照组(大豆油),分别观察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值(P<0.05);中、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P<0.05);3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蜂胶西洋参软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作者:杨锋;童晔玲;戴关海;任泽明;竹剑平;王波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总结了吉中强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包括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独特见解,常用方药及经验自拟方,并例举临床典型病例,较好地总结了吉中强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经验.
作者:安佰海;吉中强;纪文岩;韩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角药是3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知识,谨遵经旨,将其分为同类相须、异类相使、阴阳配伍、气血配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开阖并施、散敛兼顾、润燥相随、攻补同施、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表里兼顾、气味配伍等14个方面,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深入挖掘经方配伍规律,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梁永宣;刘敏;王庆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IL-1β及C-IV、F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黄芪水蛭制剂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组)、雷公藤治疗组(雷公藤组)、中西药治疗组(黄芪水蛭制剂+洛汀新组),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β1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中的C-IV、FN表达.结果:经黄芪水蛭制剂治疗2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IL-1β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模型组的C-IV、FN分别呈现高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肾纤维化的进展,与抑制了C-IV、FN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作者:傅晓骏;熊荣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常见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方法:对CNKI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规范名词术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描述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痰阻、心肾不交;证候要素17个,其中病性类证素11个,病位类证素6个,见表2.证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4种,其中二证组合和三证组合常见.结论: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证-症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下一步抑郁症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尹冬青;田金洲;时晶;马辛;苗迎春;贾竑晓;冯秀杰;汪卫东;李那永;徐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定位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法将是今后主要的人体腧穴定位方法;人体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动物腧穴定位的研究今后需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作者:李春华;刘玉祁;张鹏;李静;辛思源;程凯;马良宵;朱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对清代眼科名著《目经大成》现存版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书版本系统提出看法,发现该书初刊本达道堂本刊刻年代跨越了清嘉庆丁丑、戊寅两年,认为嘉庆戊寅年为刊刻完成年代.并指出了现代《目经大成》整理本存在的底本校本选择不当,对疑难字词、典故、章句注释较少,存在错字及校点不当等问题.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整理研究后出版通行本.
作者:汪剑;和中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之一,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但有毒,甘草味甘、性平,能缓能解,故附子甘草临床多配伍应用.张仲景及历代各医家使用附子甘草配伍剂量各有特点,即用附子同时多配伍足量炙甘草.甘草对附子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各成分间,即附子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与甘草主要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新技术使附子甘草有效成分合理配伍,达到佳药效,发挥佳药理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周天梅;张宇燕;杨洁红;杨雯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