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卢建喜;杨涛

关键词:胰腺炎, 丙泊酚, 肺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重症胰腺炎组(SAP组)、丙泊酚组(P组).以4%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制作SAP模型.丙泊酚组(P组)在制作SAP模型前30分钟经股静脉注射5mg·kg-1,随后以10mg·kg-1·h-1继续持续输注.各组均于造模12小时后取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湿干重比及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SAP组相比,P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湿/干重比、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以及血清TNF-α和ICAM-1 mRNA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可减轻大鼠SAP相关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积聚,抑制过氧化损伤有关.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有限切除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陈旧性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并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21例陈旧性损伤半月板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再应用Fast-Fix系统修复.患者术前McMurray征、研磨试验均阳性,磁共振检查显示半月板破裂或退变.治疗前后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疗效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后3个月MRI复查,半月板愈合率92%.检查膝关节无肿胀、积液,关节间隙无压痛.术后大部分患者能够从事正常的劳动,无关节活动障碍.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的优良率为88%.结论 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经过部分切除修整,再结合Fast-Fix系统对破裂处进行缝合,大限度地保留了半月板组织,相比传统的半月板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章智伟;廖乐明;刘雪龙;屠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研究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方法 建立住院患者防跌工作计划,成立院防跌管理小组,分层次施行防跌工作知识培训,实施规范防跌护理程序,防跌干预措施启用和评定标准及指标以达到干预措施防跌的实效.结果 全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7.55 /万人下降到2.82/万人,严重伤害率由82.98%下降到63.42%;患者由宣教前平均掌握人次8.1%提高到76.6%,未掌握人次由51.9%下降到6.5%.护理人员能掌握相关知识由培训前30%提高到培训后82%,未掌握下降到0,陪护人员掌握防跌相关知识与年龄无关,但与学历和工龄有关联,培训前后有明显关联.结论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防跌采用干预措施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严重伤害率,宣教和指导是住院患者防跌回报率高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跌意识和技能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关键,加强陪护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是住院患者防跌的保证.

    作者:王谊;林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的预后不良因素.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挫伤并发急性脑肿胀手术病人51例中的老年16例作为分析对象,了解处理与预后的关系,并将GOS作为生存指标与35例非老年人比较.结果 Ⅰ~Ⅲ级为预后不佳,Ⅳ~Ⅴ级为治疗有效,将其进行组间比较,老年人与17~40岁预后比价χ2=4.69,P<0.05,有显著差异;40~60岁与17~40岁比较χ2=3.38,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脑挫伤致急性脑肿胀手术后患者死亡率高,预后不佳,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手术后处理全面及时,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贾丛林;张斌;管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计算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3例 (28.1%) 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盛;郑旭东;季宪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直肠肛门异物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肛门异物产生原因、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接诊的78例直肠肛门异物临床资料.结果 按不同异物形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直肠肛门异物治疗重点在于明确异物性质、形状,处置合理,并发症处理及时,应加大宣教,重在预防.

    作者:沈福兴;吴庆平;冯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8岁.所有患者均先试闭合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闭合复位失败再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采用前路或后路或联合入路先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再复位固定髋臼骨折.术后按照Matta标准和Haidukewych标准分别评价髋臼复位和股骨颈复位.结果 术后随访18~74个月,平均35个月.髋臼骨折4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复位优,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2例患者伴脱位,进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对功能满意,余3例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对术后功能满意.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髋臼的解剖复位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起很大作用.

    作者:周明弟;茅国军;沈建明;汪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78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8例TNB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32~73岁),发病年龄≤35岁者9例(11.5%);绝经前患者47例(60.3%);有乳腺癌家族史(≥1个Ⅰ级亲属患乳腺癌)6例(7.7%),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62.8%),肿瘤大径≥5cm者12例(15.4%),浸润性导管癌66例(85%);病理分级Ⅰ级12例(15.4%),Ⅱ级48例(61.5%),Ⅲ级18例(23.15%);病理分期Ⅰ期11例(14.1%),Ⅱ期40例(51.3%),Ⅲ期22例(28.2%),Ⅳ期5例(6.4%).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者37例(78.7%),3年总生存率69.4%,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48.6%.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确诊时原发肿瘤较大、病理分期较晚、病理分级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高等特征,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任伟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时机的选择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取放射治疗的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本院进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术后5周内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13周后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后,分别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 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5.71%,5年生存率为75.51%,胸壁复发率为2.04%,远处转移率为12.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后的患者,放射治疗时间越早,乳腺癌术后生存率越高,复发及转移率越低,因此应当在临床上及早进行放疗.

    作者:李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观察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拟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E、F组,每组90例.E组采用肌间沟、外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F组为对照组,行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有无局麻药毒性反应,麻醉效果评定(按完全、基本完全、部分阻滞和失败4级标准评定).结果 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F组(P<0.05),局麻药毒性反应E组少于F组(P<0.01),E组阻滞效果完全率高于F组(P<0.01).结论 肌间沟阻滞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迅速,效果完全,局麻药毒性反应少,是手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郦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瞳孔散大、急诊手术、首次CT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3例(37.5%)脑外伤患者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21,95%CI=1.263~42.715,P=0.001)和首次CT时间(OR=0.421,95%CI=0.263~0.715,P=0.002)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时间内完成首次CT检查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良军;章国海;黄杭斌;吕庆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43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变化,及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者明显增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Ⅲ期、Ⅳ期比Ⅰ期明显增高,而Ⅱ期与Ⅰ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降低,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降低尤为明显;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G2、G3期比G1期明显增高,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在手术后血清中MMP-2和CA125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变化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判定、评价预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V6/11、HPV16/18与HPVL1蛋白检测在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调查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确定病理诊断应用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30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30例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病例,尖锐湿疣、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鳞癌分别占64.6%、16.9%、10.8%、7.7%.尖锐湿疣中HPV6/11、HPV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9%和97.6%,高于其他三组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病变HPV16/18表达阳性率为81.8%,高于其他3组病变.结论 对于HPVL1表达阴性的男性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应该严格随访.

    作者:钱萍;马祯一;徐广涛;胡泊;沈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例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高处坠落伤致主动脉瓣撕裂、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主动脉瓣左冠瓣叶撕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予以剪除瓣叶,置换Carbomedics机械瓣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膜撕裂非常罕见,需要积极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对于严重的瓣膜撕裂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雷伟;李伟栋;马量;倪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本院收治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4~35天,平均21天,1例术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余8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膈疝病死率高,但只要从疾病的本质入手,做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多的患者必将能得到挽救.

    作者:俞晓军;郑武俊;姜正科;冯侃;陆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的58例中治愈57例,1 例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伤口感染4例,经换药治愈4例,两次出现梗阻者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窄发生之前.

    作者:季剑芳;潘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122例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5000IU,对照组采取下肢主被动活动等常规预防方法.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无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7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15例出现,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APTT、PT、INR、PLT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静脉置管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荆山;董燕;胡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型Airtraq 喉镜(氧瞬得)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6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Airtraq喉镜插管过程中患者声门显露率、气管插管总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Airtraq喉镜组患者声门显露均为Ⅰ级,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100%),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未出现声音嘶哑、牙齿损伤或松动的病例,插管后出现口腔粘膜出血1例,术后咽喉痛1例,分别占总例数的3.3%.结论 Airtraq喉镜对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理及临床抢救插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磊;李世文;李清平;王忠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0~65天,平均54天.拆除外固定器时间平均为78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时间平均为86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1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5.7%.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术后效果优良.

    作者:祝小敏;邵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额骨瓣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目的 探讨全额骨瓣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共32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全额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清除对侧脑内血肿的术式,并随访6个月~9年(平均56个月).结果 28例恢复良好且无精神及行为异常,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合并血肿病人选择全额骨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等改良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威;周跃;潘旭炎;邱晟;王建华;李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Angio-seal封堵器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10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VCD组)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对部分使用Angio-seal封堵器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有无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结果 VCD组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的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使用Angio-seal封堵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Angio-seal封堵器在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有更强的适应征.

    作者:陈献东;孙军;巴华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