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笥凤;吴挺前;钱瑜;王丰;徐强;孙孟坊
随着颈椎内固定及手术技术的发展,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颈椎损伤或颈椎病的治疗,但对于部分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单纯前或后方减压固定难以完全解除压迫,致术后临床效果不佳.
作者:徐来元;徐华生;刘文军;欧阳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995年5月至2006年5月,本院共收治精神分裂症伴发肠系膜裂孔疝病人5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发智;周志权;陈焕林;陈德海;陈文明;吴义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骨科较难处理的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对于大多数简单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获的较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关节内骨折,往往导致畸形,骨关节炎,握力下降,肌萎缩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1].
作者:费自威;周富根;曹武;邵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脂肪栓塞综合症(Fat embolism svndrome,FES)指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创伤骨科的严重并发症,平均发病率为7%[1].本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诊治不及时,死亡率可达20%[1].
作者:楼高杰;何荣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埋线法重睑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通常选择眼皮紧.眼睑薄者为适应征,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线结外露,术后重睑线易变浅或消失等.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运用力学关系观察其适应征,运用单线连续回折埋线,或加一针小切口行重睑术,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庄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2003~2004年笔者应用百优(BIOFIX)自身增强可吸收全螺纹螺钉做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刘奕锋;高建共;柴绍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是有胆总管结石或疑有胆总管结石疾病的常规手术,但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可导致较多并发症,特别是年老患者的胆汁流失,可导致较多并发症.
作者:王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德升;江枫林;赵美剑;朱旭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特殊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现分析本院自2000年至2006年共收治的32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高龄患者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鹏;章伟丽;李于红;范华平;朱正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死亡率在40%~60%左右,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率在27%~35%[1],该方法由于创伤较大,目前已很少采用.本院自2001至2006年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6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吾太华;余国锋;范晓峰;周荣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颅脑损伤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外伤后早期症状容易被掩盖,其临床症状体征多于伤后48小时内出现,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使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CT或MRI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病人有38例,分析其病因及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院自1999年12月至2007年1月,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改良Bastiani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6例,由于重视术后护理,故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藕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附关节损伤临床少见多为直接暴力致伤.骨折移位明显或软组织损伤严重者,若早期治疗不当常致患肢功能障碍.自1997年以来本科治疗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军;孙建森;章中良;范天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指征.方法 将6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颅内压显著增高组和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增高组两组.根据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大小、血肿量、手术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瞳孔进行性散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时间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颅内压增高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脑水肿;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术后脑水肿越严重;及时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对术后发生颅内压显著增高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作者:张国哲;曹德晨;姚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CT测量、MRI上影像学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来鉴别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区别.方法 取98例患者资料,经手术证实为RLDH 57例、LDH 41例,选取CT中椎间盘突出的大层面作为测量层.测量包括:突出物的大矢状径(h)、相应层面的椎管矢状径(H)、参照Bernkardt的研究计算髓核脱出率(NPR)、突出物的后突角(α)、椎间盘突出的层距(D).同时对MRI矢状位上形态学分型,在临床起病方式、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肌力感觉改变、反射改变以及大小便改变等方面进行对比,后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CT上RLDH组h值为8.47±0.92 mm,平均8.5 mm,NPR值为58.62%±5.95%(大于50%),α值为70.47±12.70(小于90°),D值至少3层;LDH组h值为5.61±0.85 mm,平均5.6 mm,NPR值为40.09%±5.26%(小于50%),α值为105.44±6.12(大于90°),D值不超过3层,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矢状位上的形态学分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以及肌力改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LDH术前根据病史、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改变、肌力下降,并结合影像学中CT测量h>8.5mm,NPR>50%,α<90°,且D在3层以上,可以诊断;MRI示髓核巨大脱出入椎管或向上、下游离者,可以诊断.
作者:谢垒;池永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982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axonalinjury,DAI)的概念由Gennarelli等成功地制作了动物模型而得到肯定后,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但由于DAI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的复杂性,使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外伤中,有32例被确诊为DAI,占33.3%.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以皮肤粘膜、消化道或颅内出血起病,以颅内出血起病者来势凶险,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本院1997~2005年共收治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4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邵启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在现代急诊危重症的护理工作中,患者家属的配合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及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有效缓解医患(护患)矛盾.鉴于此,笔者对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家属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然后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陈海莲;王钰炜;洪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有2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选择性采用微创钻颅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以颅骨钻孔流术为首选,也有报道采用微创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微小等优点[1].2003年9月至2007年2月,本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0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蒋永进;杜朝亮;陈敢峰;王跃胜;方军康;袁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