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椎弓根三维形态测量实施个体化置钉技术

乔国勇;关凤英;耿瑞鹏;杨海平;陈欣志

关键词:胸腰段, 椎弓根, CT, 三维重建
摘要:目的:观察胸腰段椎弓根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作用,寻找一种个体化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方法:选择1999-02/2006-0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T12和/或L1段骨折患者59例,行螺旋CT检查及图像三维重建,重建结束后,得到胸腰段标本的三维图像,通过旋转和切割进行图像处理并测量,模拟出T11~L2的椎弓根形态,根据CT测量椎弓根的实际投照点进行调整,即横断面上椎弓根轴线与矢状位上椎弓根轴线的交点,在确定进钉点时选择下关节突为参照物,选用合适直径的螺钉进行植钉,植入螺钉后,连接棒或板系统.结果:262个椎弓根行植钉术,242个完全在椎弓根内,仅有20个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术后平均随访16.1个月,均无临床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平均增加1.4级.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断钉(3枚),1例患者出现断棒,所植入的螺钉与机体生物相容性好,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严格按照个体化的椎弓根的轴线方向植钉,在置钉时应考虑到螺钉本身直径的因素,可以提高植钉的成功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椎弓根三维形态测量实施个体化置钉技术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弓根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作用,寻找一种个体化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方法:选择1999-02/2006-0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T12和/或L1段骨折患者59例,行螺旋CT检查及图像三维重建,重建结束后,得到胸腰段标本的三维图像,通过旋转和切割进行图像处理并测量,模拟出T11~L2的椎弓根形态,根据CT测量椎弓根的实际投照点进行调整,即横断面上椎弓根轴线与矢状位上椎弓根轴线的交点,在确定进钉点时选择下关节突为参照物,选用合适直径的螺钉进行植钉,植入螺钉后,连接棒或板系统.结果:262个椎弓根行植钉术,242个完全在椎弓根内,仅有20个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术后平均随访16.1个月,均无临床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平均增加1.4级.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断钉(3枚),1例患者出现断棒,所植入的螺钉与机体生物相容性好,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严格按照个体化的椎弓根的轴线方向植钉,在置钉时应考虑到螺钉本身直径的因素,可以提高植钉的成功率.

    作者:乔国勇;关凤英;耿瑞鹏;杨海平;陈欣志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生物黏附材料壳聚糖的黏附性能

    目的:考察壳聚糖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评价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6-07/12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壳聚糖溶液与黏蛋白溶液混合,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混合前后紫外吸收值的变化,表征壳聚糖的黏附性能.①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1.0,3.0,5.0),考察环境pH对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②改变反应温度(4,25,37℃),考察环境温度对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③选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48 000,124 000,230 000)的壳聚糖,考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其黏附性能的影响.④选择不同脱乙酰度(56%,67%,97%)的壳聚糖,考察壳聚糖脱乙酰度对其黏附性能的影响.⑤使用不同种类(I-S型及Ⅲ型)黏蛋白,考察黏蛋白中唾液酸含量对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①环境介质pH由1.2升至5.0时,壳聚糖黏附性能随之显著升高.②壳聚糖黏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③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于壳聚糖黏附无显著影响.④壳聚糖脱乙酰度增加,其黏附性能显著增强.⑤I-S型黏蛋白与壳聚糖的作用较之Ⅲ型黏蛋白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壳聚糖的黏附受环境pH、温度、壳聚糖及黏蛋白两种分子电荷密度的显著影响;在酸性环境下增大环境pH值、升高环境温度、增加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增加黏蛋白中唾液酸的含量,均有利于壳聚糖的黏附.

    作者:王媛珍;郑建华;包德才;林军章;孙志杰;刘袖洞;马小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体外冲击波改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两种治疗方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6-09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28例和关节松动术组35例.①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组采用骨科冲击波机(深圳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60次/min、强度6~11 W/cm2,时间约25 min,2次/周,共6次.关节松动术组选用澳式手法和CPM仪治疗,45 min/次,6次/周,共治疗18次,治疗部位均为患侧膝关节.②评估指标:同时采用测角器评估患者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时的关节活动范围变化,并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估疗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活动时疼痛强度;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活动范围变化: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73.8°,关节松动术组平均增加为35.6°,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26.645 P<0.01).②疼痛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疼痛减轻47.96%,关节松动术组疼痛减轻23.7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疗效:体外冲击波组总有效率100%,关节松动术组总有效率90%.④副反应: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关节松动术组治疗时和后膝关节局部有疼痛剧烈,有6例因此脱落. 结论: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关节松动术组,且膝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疗效持久,治疗时患者痛苦少.

    作者:杨杰华;张盘德;冼晓琪;张自茂;彭小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后继发鼻畸形的分析与处理

    目的: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后鼻畸形成因,固体硅胶假体替代植入后效果.方法:于2004-09/2006-09选择武汉市武昌铁路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后继发鼻畸形患者11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全部病例采用适量刮除和抽吸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放入质地柔软的固体硅胶假体,一期完成鼻畸形矫治.结果:11例患者术后4周鼻畸形完全矫正,皮肤发红消失,外观自然美观,除1例患者自觉鼻根处高度略低,余对鼻形满意.11例患者中的9例得到随访,2例术后1个月失访.其中术后6个月随访4例,术后1年随访3例,术后2年随访2例,康复效果满意,未出现继发病变和并发症.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不适于注射隆鼻,注射后形成的鼻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宽鼻、鼻背团块、皮肤发红等,取出水凝胶后植入固体硅胶假体作为替代物,效果良好.

    作者:杨蓉;黄星;吴小蔚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冷循环射频消融输出功率及作用时间与凝固灶大小的关系

    目的:分析冷循环射频消融输出功率及作用时间与牛肝组织凝固灶大小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治疗室完成.对新鲜离体牛肝组织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测量在不同作用时间(6,8,10,12,14 min)和输出功率(50,60,70,80,90 W)组合条件下凝固灶纵径(Dv)及横径(Dt)大小,并分析凝固灶大小与作用时间、输出功率的关系.结果:在作用时间(14 min)和输出功率(90 W)范围内,凝固灶大小与作用时间和输出功率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凝固灶纵径与作用时间、输出功率的相关系数r=0.951,P<0.001,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Dv=11.986+0.833T+0.172P(T为消融时间,P为输出功率);凝固灶横径与作用时间、输出功率的相关系数r=0.977,P<0.001,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Dt=9.246+0.907T+0.102P.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输出功率及作用时间与牛肝组织凝固灶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杨焰;罗葆明;智慧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改性羟基磷灰石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醇酸骨修复材料,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2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动物实验.将低聚乳酸的羧基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原子用化学键连接,得到表面接枝聚左旋乳酸的羟基磷灰石,将其与聚乳酸聚乙醇酸共混,得到复合材料PLLA-g-HA/PLGA.溶于氯仿后铺膜(厚0.2 mm),用DMEM培养液浸泡材料膜制备浸提液.首先,进行材料生物安全性实验:①细胞毒性实验:将浸提液与培养液混合,接种兔成骨细胞,培养24 h,MT 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级(细胞毒性级0或1级为合格).②全身毒性实验:小鼠以50 mL/kg的剂量静脉注射浸提液,观察72 h内小鼠中毒症状.③皮肤刺激实验:兔脊柱两侧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72 h内皮肤有无异常反应.④热原实验:白兔耳缘静脉注入浸提液(10 mL/kg).注射后每0.5 h测肛温1次,共6次,以6次中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计为升高度数.其次,对复合材料进行细胞黏附性检测:将复合材料制成1%氯仿溶液,涂于硅化的盖玻片上,置于6孔板,每孔接种1×105个成骨细胞,培养3 d,在2,24,72 h行FITC荧光染色,数码摄像系统拍摄细胞荧光照片.结果:制备了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①生物安全性实验结果:MTT实验检测复合材料细胞增殖率为94.8%,细胞毒性级为1级;全身毒性实验中动物无死亡、惊厥、瘫痪、呼吸抑制、腹泻和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热原实验中兔体温大的变化值是0.25℃(国家标准为<0.6℃);皮肤刺激实验中未见任何刺激反应,无红斑、焦痂、水肿表现.②细胞黏附性实验结果:细胞接种后2 h可见少量细胞开始贴壁;24 h时可见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并呈聚集生长;培养3 d后可见细胞逐渐融合,细胞状态良好.结论: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

    作者:崔阳;刘一;陈学思;贺珍俊;章培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利用激光扫描与CAD-CAM技术进行面部三维重建

    目的:为临床医学个体化三维建模需要,提出用激光扫描仪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反求面部表面轮廓的方法.方法:采用激光扫描系统对人体面部石膏模型进行扫描,通过获得的点云文件建立面部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同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偏差分析.结果:对由不同数量曲面片重建的模型与原始点云进行比较分析,精度可达0.01~0.20 mm,大误差主要集中在面部曲率较大处,结果满足整形设计的临床需求.结论:利用激光扫描与CAD/CAM技术进行面部三维模型重建,可以满足整形设计的临床需求.

    作者:王殊轶;钱省三;葛斌;张敏燕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热塑矫形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及材料和宿主反应随访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01/2005-12在解放军第211医院骨科收治的106例未做过治疗的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给予热塑矫形支具治疗.男21例,女85例;年龄8~19岁,平均(13.1±3.6)岁.单胸凸49例,双胸凸8例,胸和腰双凸37例,胸腰段或腰凸12例.原发Cobb角20°~42°,平均(29.5±6.4)°.Risser征0度51例,Ⅰ度33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50%的柔软性侧凸57例,<50%的僵硬性侧凸49例.每3~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结果:①全部病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79例(74.5%)治疗有效(原发性侧凸Cobb角增加≤5°,或是胸腰双主弯中继发侧凸超过原发侧凸≤5°),27例(25.5%)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②柔软性侧凸57例,支具矫正有效是48例;僵硬性侧凸49例,有效是37例,柔软性侧凸的矫正效果优于僵硬性侧凸.③脊柱侧凸Cobb角在20°~29°者63例,有效是54例,30~40°者43例,有效是25例,Cobb角20°~29°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40°组.③未出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的明显不良反应和负性事件,但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结论:①热塑矫形支具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良好疗效.②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者,侧凸柔软性好者,Cobb角较小者,矫正效果好.③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可以预测支具矫正效果.④随访中发现应用支具后患者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

    作者:陈庆贺;卢淼;高吉昌;张承敏;王正雷;王仑;张文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检测系统的研制

    采用了一种以反射式和透射式红外光光电传感器和单片机为基础,用同步检测心电信号、桡动脉脉搏波、手指脉搏波信号来测定桡动脉和外周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的方法,研制一种无创的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检测系统.在软件编程中脉搏波周期信号的识别是以心电R波峰值为基准,同时再根据它们之间的时延关系进一步确定脉搏波的波峰与波谷的范围,提高检测准确性及精度.该系统通过检测心电、桡动脉脉搏波和手指脉搏波信号可获得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参数,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杜晓兰;张永军;陈林;冯正权;吴宝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齿科充填材料氢氧化钙及樟脑酚根管内封药治疗急性牙髓炎:3年随访效果比较

    选择急性牙髓炎患者130例,患牙150颗,松动不超过Ⅰ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氧化钙组和樟脑酚组,每组75颗患牙.氢氧化钙组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糊剂,樟脑酚组将丁香油置入根管内开放,治疗2 d后复诊,置入樟脑酚棉捻.氢氧化钙组治疗2周后复诊,去除氢氧化钙糊剂,清理根管后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进行常规根管充填.樟脑酚组治疗1周后复诊,取出根管内棉捻,丁香油氧化锌根充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进行常规根管充填.结果表明,氢氧化钙组复诊次数低于樟脑酚组.氢氧化钙组治疗后0.5,1,3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4.6%(71/75),90.6%(68/75),89.3%(67/75).樟脑酚组治疗后0.5,1,3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3%(70/75),92.0%(69/75),89.3%(67/75).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长期随访可见氢氧化钙充填材料治疗急性牙髓炎与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但操作比传统药物简单,复诊次数减少.

    作者:晏海玲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5分钟短时心率变异性自回归模型频域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基于自回归模型5 min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的临床价值,检验糖尿病患者5 min短时心率变异性自回归模型分析频域指标的变化.方法:实验对象为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9例和正常人7例,糖尿病史>6年7例,糖尿病史<3年2例.被试者采用坐姿,静息状态,测试30 min的ECG信号,采样率为1 000 Hz.对每个样本取第10~15分钟的时长5 min的RR间期作为心率变异性信号,进行基于自回归模型的频域分析.依据功率谱估计计算16例受试者的总能量,低频段能量,高频段能量,低频段高频段能量比值等指标参数.结果:通过对5min心率变异性自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得出,糖尿病史>6年患者总能量、低频段能量、高频段能量低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95 2,2.702 7,1.729 9,P<0.05).糖尿病史<3年患者总能量、低频段能量、高频段能量与正常人差异不明显.两类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低频段高频段能量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5 min短时心率变异性自回归模型分析能够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的病变,可能成为检测自主神经病变的方法.

    作者:党艳军;杨林;官金安;舒位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包膜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清除人血浆中毒鼠强的实验

    目的:观察包膜活性炭对血浆中毒鼠强的清除率及吸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05/2006-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包膜活性炭灌流器对毒鼠强血浆样进行血液灌流吸附,在灌流的1,2,3 h分别取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GC/NPD)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活性炭对毒鼠强的吸附作用在血液灌流1 h高,灌流2 h后毒鼠强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400,200 μg/L毒鼠强血液灌流1 h清除率分别为(57.83±1.85)%,(48.18±1.81)%.结论:用包膜活性炭吸附剂进行血浆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浆中毒鼠强的质量浓度.

    作者:杜云波;王彦庆;王汉斌;王浩春;赵英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钛表面粗糙度对牙周韧带细胞早期附着的影响

    目的:观察牙周韧带细胞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纯钛表面早期附着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7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实验分组:24个纯钛片分别按100,280,400,800目水砂纸顺序打磨.根据对钛片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样品6个.单纯机械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酸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65%硝酸(100℃,1 h)处理;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100μm的Al2O3喷砂处理;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100μm的Al2O3喷砂+65%硝酸(100℃,1 h)处理.处理后采用TR240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测定表面粗糙度.实验方法:将传至第3代的牙周韧带细胞,以2×108 L-1的浓度分别接种于4组样品表面,MTT比色法测定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早期附着0.5,1,2,4 h的情况.实验评估:①各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②牙周韧带细胞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纯钛表面早期附着情况.结果:①各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单纯机械处理+酸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低于单纯机械处理组[分别为(0.406 5±0.004 6),(0.358 8±0.011 8),(0.008 7±0.002 2),(0.599 5±0.008 3)μ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61.7,76.9,188.8,P<0.001);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低于单纯机械处理+酸处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15.2,127.1,P<0.001);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低于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111.9,P<0.001).4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 190,P<0.000 1).②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附着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光度值(A)增高,各组早期附着在纯钛表面的牙周韧带细胞增多.单纯机械处理+酸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附着量(A)高于单纯机械处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1);单纯机械处理+酸处理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附着量(A)低于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钛表面粗糙度越小,牙周韧带细胞早期覆辙越多,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

    作者:高振;罗晓婷;邓炜;陈水亲;刘新征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超薄型水胶敷料在头部供皮区创面中的应用

    观察应用超薄型水胶敷料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效果.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住院的烧伤患者65例,均进行植皮手术并采取头部供皮,均为首次头部供皮,且供皮区未有烧伤.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采用超薄型水胶敷料,适当剪裁后密闭敷贴创面,再予大棉垫、弹力帽适当加压包扎;对照组30例,采用单层凡士林纱布敷贴创面,再予大棉垫、弹力帽适当加压包扎.术后观察创面愈合进程和愈合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0.7),(9.5±2.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27,P<0.05).实验组在整个过程中,更换敷料操作简便,敷料与创面无粘连,患者诉创面疼痛轻微;未出现有局部过敏反应病例.对照组凡士林纱布黏附创面渗出液干燥后与创基及毛发敷贴紧密,不便于对创面的观察,创面愈合后揭除时常造成新生表皮破损,疼痛较剧.有6例患者创面感染.可见超薄型水胶敷料能显著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

    作者:徐华;文杏珠;邹志强;李新强;胡检;陈武鹏;张显文;厉玉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高功率激光-血管-组织相互作用的红外试验

    目的:通过一系列活体和体外实验来考察激光诱导间质热疗过程中血管及器官受高功率激光作用时的温度场发展规律.方法:实验性家兔1只,麻醉状态下应用波长为10.6 mm的KD-Ⅲ型CO2激光器(北京科电微波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在不同功率激光照射其耳部不同部位,观察血管稀疏区与丰富区在激光照射下的反应.隔2 d,将其麻醉处死,取出胃、肝、肺、肾、心等不同器官,进行激光照射.实验中引入红外成像仪来定量刻画被测对象表面的瞬态温度分布图像.结果:①当激光热量不足以完全切断血管时,血管丰富组织区的复温能力强于血管稀疏区;当激光准确作用于主血管并且达到一定能量时,不仅下游供血及加热可被切断,且上游供血也会受到影响.②在相同的激光频率、功率及作用时间下,胃部的穿透深,肾部温度变化率大.结论:①组织局部的血液灌注率会影响激光作用的效果.②不同器官由于热容量不同,且对激光的反射和吸收率存在差异,导致激光穿透厚度及组织温度变化的幅度不同.

    作者:饶伟;刘静;周一欣;邓中山;闫井夫;张素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锁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全程数字化构建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构建锁骨三维模型,以期为锁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内固定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2在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完成.采用西门子SOMATOM Volume Zoom CT机对一健康成年男性自愿者(26岁)的锁骨进行CT断层成像,得到锁骨横截面图,将所得CT扫描图象以DICOM格式存入DELL个人计算机并按扫描顺序逐张扫描图片中骨骼周围的软组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7.0建立锁骨三维模型,采用三维十结点四面体实体单元对模型进行网络划分及计算.结果:获得了精确的锁骨多排螺旋CT扫描数据,断层间距为1 mm.利用数据建立了58 111个结点,26 930个单元的锁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整个建模过程的全数字化.结论:全程数字化构建锁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客观反映了锁骨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

    作者:阮国模;苏佳灿;张春才;苏忠良;郑银旺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1998-05/2006-04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美容者1 056例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的并发症出现及治疗情况.所有病历均有术后3个月内的随访记录,946例患者有术后3~12个月的随访记录,其中隆乳519例,面部注射美容427例;术后随访>1年数为788例,其中隆乳481例,面部注射美容307例.结果:①并发症发生率:1 056例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的受术者中出现并发症6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3%.并发症为:硬结38例(3.6%),血肿7例(0.66%),感染6例(0.57%),不对称12例(1.14%),水凝胶移位5例(0.47%).有58例发生于注射隆乳术后,发生率为10.84%;另外10例发生于面部注射美容术后,发生率为1.95%.②并发症治疗:除3例隆乳术后填充物移位的患者采用手术直视下取出水凝胶后行假体置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采用不开刀局部注射及抽吸方法治疗.55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13例患者经二次注射水凝胶后终也满意.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面部注射;不开刀抽吸法是目前治疗术后硬结、感染和血肿较好的方法.

    作者:郑泉洲;杨立新;赵鸿儒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D,L-聚乳酸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实验

    目的:观察D,L-聚乳酸体外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四川大学细胞相容性研究室完成.将D,L-聚乳酸膜在生理盐水中体外无菌降解120 d.①计算失质量率:失质量率(%)=(降解前本体的质量-降解后本体的质量)/降解前本体的质量×100%.②测定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用乌氏黏度计外推法测降解后本体的特性黏度,特性黏度与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式为:η=2.21×104 M.77.③测定降解液的pH值.④乳酸标准曲线的制备:将乳酸稀释为0.16,0.08,0.048,0.032,0.016,0.008 g/mL,于262 r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对乳酸质量浓度做标准曲线.⑤将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降解时间的未经稀释的降解液100 μL和新鲜培养基100 μL,阴性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100 μL和培养基100 μL,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基100 μL,各组分别培养1,2,3,4,5,6 d.采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①失质量率:在初2周内,失质量率增大较快.在20-70 d失质量率变化不大.在80~120 d失质量率快速增加.②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从开始降解到70 d,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之后随时间延长而趋于平缓,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小.③pH值:前30 d pH值下降很快,从6.32降到4.56;在30~70 d pH值反而有所上升,上升到5.39;之后急剧下降,在120 d时达到2.29.④乳酸的质量浓度: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大,前20 d达到5.8 g/L,70 d为16.7 g/L,120 d时达到24.4 g/L.⑤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作用下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前70 d的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70 d后的降解液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到120 d时降解液使内皮细胞表现显著的细胞毒性,细胞出现凋亡.结论:D,L-聚乳酸膜降解后,70 d前降解液促进内皮细胞生长,70 d后至120 d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从抑制作用到细胞毒性逐渐增强.本实验表明D,L-聚乳酸的降解产物在局部积累达一定浓度后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变,将导致细胞毒性增强,甚至细胞凋亡.

    作者:史国齐;陈元维;秦滢杰;丁玉龙;余喜讯;张小华;万昌秀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词汇识别中汉字正字法的作用

    目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人脑在视觉通道下汉语词汇识别中汉字正字法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对象及分组:选择16名大学生(8女,8男,18~22岁)经书面同意后进行词汇判断实验.单音节词汇判断为测试组,双音节词汇判断为对照组.②实验语料:选自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日常生活常用语部分,选词包括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单音节假词通过调换真字相应位置的一个部件得到,双音节假词通过调换真词中一个音节得到.真词和假词的笔划数无显著差异.刺激词共264个,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200 Ts,刺激间隔在2.0~2.5 s.③实验过程:分两个序列,受试者被要求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迅速地进行按键操作.④实验评估:采用NeuroScan公司64导电极帽10/20系统记录脑电,离线分析处理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14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数据结果:真词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假词(P<0.05),真词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假词(P<0.05).②脑电数据结果:N400的波峰值假词显著低于真词(P<0.05),但只有测试组中N400的波峰单音节假词迟于真词出现;测试组中,560~660 ms时间窗口内P600的平均幅值单音节假词显著高于真词(P<0.05),对照组中600~700 ms时间窗口内P600的平均幅值双音节假词显著高于真词(P<0.05).③假词减真词的差异波分析结果:测试组和对照组中均出现Nd400,Pd600,但Pd250却只在前者出现,且主要在额中央区、中央顶区分布;对照组中Nd400波幅值较小,脑区分布范围也较大,主要分布在双侧顶中央区、右半球颞顶区,测试组的Nd400主要在右半球颞顶枕区分布;测试组Pd600波幅值较大,脑区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右半球中央及顶枕区,对照组则主要在右半球顶枕区分布.结论:①在视觉通道的汉语词汇判断实验中,差异波分析可观察人脑在词汇识别中正字法的作用.②Pd250是视觉词汇识别中汉字正字法作用的特异性成分,表明汉字正字法作用在刺激词呈现约250 ms后开始体现,该成分可能反映了视觉词汇识别中人脑对汉字部件组合规则和汉字拼读规则的加工过程.③双音节词汇判断中Nd400可能反映了视觉词汇识别中人脑对汉字部件语义组配的加工过程;Pd600则可能反映了人脑重新分析汉字部件语义组配的加工过程.

    作者:顾介鑫;赵仑;刘涛;杨亦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钛制空心螺纹钉经皮内固定置入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宿主反应57例随访

    目的:观察钛制空心螺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02/2005-12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医院骨科收治的闭合性新鲜骨折57例患者.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经皮穿刺置直径2.5 mm骨圆针4~6根预固定,选用股骨颈轴线上下的3枚骨针作为导针,引导旋入直径为5 mm钛制空心螺纹钉3枚(上海群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行肌肉的自主舒缩活动和关节的生理活动.疗效评定标准:优:骨折术后6个月完全愈合,患髋无疼痛,关节活动正常,术后半年能正常行走.良:骨折术后9个月延迟愈合或愈合欠佳.患髋稍痛,关节活动受限,术后10~12个月才能行走,恢复轻的工作.差:骨折未愈合,早期出现骨折端吸收、移位、疼痛、需持拐行走.结果:术后9个月随访55例,18个月随访51例,42个月随访57例.①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评定结果:优27例,良20例,差10例.②宿主反应:螺钉位置不当6例,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6例,骨折处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2例.57例未发生感染和排异反应.结论:闭合复位下AO钝钛中空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临床随访中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特殊反应.

    作者:韩进成;朱文忠;许静;陈春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