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77例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柳忠美;王文娜

关键词:直肠癌, 病理分型, Dukes分期,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的病理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及Dukes分期标准,回顾性研究了577例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溃疡型335例,隆起型228例,浸润型14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04例,大多数为Dukes A期。中分化腺癌309例,与分期无明显差异。低分化腺癌71例,粘液腺癌78例,印戒细胞癌10例,均多数为C期。未分化癌,鳞癌各2例,均为C期。1例类癌为A期。结论: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与Dukes分期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在多数人类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少见,本文对3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0例甲状腺瘤的P53蛋白进行检测,以探讨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肖宝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恙虫病暴发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

    2000-08-2509-04,某部发生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23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恙虫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该部驻地为非恙虫病流行区;住房为3层平顶砖制楼房,采光通风、环境卫生好,未见明显鼠迹、鼠粪。于2000-08-1518,为期4d野外江河游泳训练,参加人数215人,发病23人,发病率为10.7%。

    作者:谈忠永;连小珂;涂智;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粤西地区3274例乙肝标志物分析及临床意义

    本文对1996-031997-0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的3274例血清样本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俗称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1 方法与试剂 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作者:王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院233篇论文统计分析

    医学论文是医院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其数质量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情况。本文对我院233篇论文进行多因素分析,旨在了解论文的各层次分布,为学术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 采用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光盘检索,选择了自1994年至2000年上半年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发表的233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论文从其等级、专科分布、作者年龄及职称分布、专业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加以说明。

    作者:龙仕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

    1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早发现于1893年,Bizzozero曾首先报道在狗的胃内发现一种螺旋状微生物,几年后,又有人在大鼠和猫的胃内发现了这种微生物。1906年,kreinez首先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以后,又有人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发现了这种螺旋体,直至1989年,Goodwiu等提出应将该菌命名为新的菌属,即称为幽门螺杆菌(Hclicobactr pylori,HP)。HP感染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与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发展中国家人群中HP的带菌率一般为50%70%,在儿童期存在感染率聚增现象。

    作者:赵凌杰;吴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耗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时异氟醚的耗用量。方法:35例ASA ⅠⅢ级需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均在2 h以上,术中均无大失血。麻醉诱导后,在吸入端螺纹管与麻醉机的连接处插入5号细针头,接上三通,通过此途径经微量泵持续气道内给异氟醚。记录病人每 h 异氟醚的耗用量及各时段的CI、CE并计算异氟醚的CI-CE及CI-CE/CE。结果与结论:异氟醚的耗用量,第1 h耗用量(9.68±1.78)ml多,和其它各时段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2 h耗用量(7.49±1.59)ml多于第3 h (5.79±1.16)ml和第4 h (5.72±1.28)ml (P<0.01);第3 h与第4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为麻醉医师于术毕准确、客观地估计病人围术期异氟醚的耗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作者:余剑波;陈利民;刘海军;黎笔熙;沈七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型猪及医学实验应用概述

    猪和人在解剖学、生理学方面极其相似。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老年病学、血液学、营养学、内分泌系统、皮肤、牙科、眼科、放射生物及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猪作为实验动物。近年来异种组织器官移植已受到医学界广泛重视,猪作为组织器官供体已显示出诱人的美好前景。因此,实验猪越来越受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但是普通猪体型大,饲育费用高,不便于实验操作和术后管理。小型猪体型小,饲料消耗低,操作管理方便,成为更理想的实验动物材料。在国外,二次大战以后已将猪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且已培育出多种品系实验用小型猪。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开发小型猪资源,开展了小型猪实验动物化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培育出几个品系,有些品系仍在纯化培育过程中。

    作者:詹纯列;徐本法;白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二件式人工肛门袋在肠外瘘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在肠外瘘病人的护理中,皮肤护理是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瘘口的有效引流可除去大部分溢出的肠液,但瘘口周围皮肤仍受到一些肠液的侵蚀,引起糜烂、疼痛或感染[1]。以往的皮肤护理主要采用油膏涂搽保护法和敞开瘘口法,虽能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我们于1998-062000-06月,应用二件式人工肛门袋对6例肠外瘘病人进行皮肤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肠外瘘病人6例,男5例,女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6岁;均为手术后高位肠瘘。高流量瘘5例,低流量瘘1例。肠瘘持续时间1581天,平均43天。肠瘘液量高达每日2200ml(其中经瘘口皮肤溢出量高达每日650ml)。

    作者:石英;康慧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海水浸泡结肠创伤一期手术经肛双管引流的实验研究

    在海战及登陆作战中,常见开放性结肠创伤并海水浸泡[1]。探讨经肛吻合修补口上下腔内双管引流在海水浸泡结肠创伤一期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战伤的救治水平。本实验在南海某海域以狗乙状结肠火器伤、刀刺伤并海水浸泡为实验模型,探讨结肠创伤并海水浸泡后,经肛吻合修补口上、下置管腔内引流结肠切结除一期吻合或修补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吴印爱;谢尚奎;刘献棠;王志伟;胡莹;李捷;蒋邦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0例脑部战伤死亡分析

    现代战争高射武器和爆震武器的杀伤力增强,损伤严重,并发症增多,给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1979年23月收治了10例脑穿透伤伤员,经积极救治无效死亡。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0例伤员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2.3岁,由卫生列车送入我院4例,直升飞机送入6例。

    作者:何富强;李春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34例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收集本院自19901999年共收治215例肾衰患者,选其中34例经检查明确诊断为梗阻性肾衰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岁,以急性肾衰收入29例,以慢性肾衰收入5例,平均梗阻时间为45.7天。梗阻原因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部分经相关科室协助明确,27例手术病人得到手术证实。梗阻性肾衰实验室诊断标准:①Scr>442 μmol/L;②持续少尿或无尿3天;③排除肾前性、肾性因素导致肾衰的可能。

    作者:王湘川;左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剂量纳酪酮抢救海洛因中毒昏迷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5-062000-06月,采用大剂量纳酪酮静脉注射及滴注抢救海洛因中毒昏迷病人36例,其中34例抢救成功。现就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谈些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小的17岁,大的45岁,平均年龄24.2岁±5.1岁;海洛因依赖4个月至6岁,平均1.8岁±0.9岁;每日使用海洛因量大为2g,小为0.5g,平均0.8g±0.5g;使用方式均为静脉注射。

    作者:黄丹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泌素受体颉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泌素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38例常规化疗;治疗组46例常规化疗同时服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1200mg/d。两组病人每月定期随访1次。结果:对照组患者1年内肝脏转移癌增加(8.1±2.2)cm,死亡率55.3%(21/38);治疗组患者肝脏转移癌1年内增加(3.5±1.2)cm,死亡率21.7%(10/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陈明珠;谢尚奎;吴印爱;刘献棠;戴贤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对新入伍女兵妇科复检的体会

    新入伍女兵经过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在即将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工作前一个月,需对她们进行体格复检。笔者负责某集团军19891999年新入伍女兵妇科复检工作,受检人数728人,十年来无一差错,现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1 充分认识妇检是女兵体格复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入伍女兵均为未婚女性,并已经过当地医院检查合格,本应在妇科方面没有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其过程有疏忽的地方,而且有些情况一时也未必能检查出来,如早孕的检测,需要停经40天以上才能触及子宫增大,尿妊娠试验阳性等,故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邱文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4-04月引进第一军医大学王铁丹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的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疗法,治疗脑梗塞3O例,并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ILIB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184岁,平均66岁。其中腔隙性脑梗塞12例,局限性脑梗塞18例。急性期14例,后遗症期16例。肢体肌力0级6例,Ⅰ级14例,Ⅱ级12例,Ⅲ级8例。8例伴运动性失语,1例四肢瘫痪,1例昏迷。红细胞变形指数值0.33以下15例;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080岁,平均64岁。其中腔隙性脑梗塞8例,局限性脑梗塞12例。急性期8例,后遗症期12例。肢体肌力0级3例,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8例。4例伴运动性失语,1例昏迷。红细胞变形指数值0.33以下者14例。

    作者:曹罗生;何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神经移植治疗臂丛撕脱损伤21例报告

    我院从1984-042000-08月,采用神经移植治疗臂丛撕脱伤共21例,并同18例同类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性别:男19例,女2例;年龄:小6岁,大48岁,平均28.5岁;职业:工人5人,农民8人,干部、学生各3人,小儿2人;伤因:车祸伤15人,跌伤及机器伤各3人;伤型: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5例,其中3例合并有灼性神经痛;臂丛损伤类型:全臂丛撕脱伤9例,颈5、6神经根撕脱3例,颈5、6、7根性撕脱3例,颈8胸1根性撕脱4例,颈7、8胸1根性撕脱2例。神经移植方式:颈5、6损伤采用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腋神经。颈5、6、7损伤采用膈神经移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桡神经。颈8胸1损伤采用膈神经移位于正中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尺神经。副神经移位于前臂内侧皮神经。颈7、8胸1损伤采用膈神经移位于正中神经,副神经移位于前臂内侧皮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尺神经。全臂丛撕脱采用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腋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正中、桡、尺神经。

    作者:孔禄生;欧阳向华;叶建华;杨南生;曾周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食道超声心动图及血浆纤溶活性检测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栓塞危险性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血栓前状态(PTS)及血栓形成机制。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TEE)检查风心病患者203例,确定心腔内云雾状回声、血栓形成、左心房增大情况,同时检测15例风心病房颤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血液血浆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激活标记物一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血浆纤维蛋白D-二聚体(D-D)水平。评实PTS的存在并探讨其在血栓栓塞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风心病患者90.1%发现云雾状回声、血栓形成30.5%,其中心房纤颤者与窦性心律者比较血栓形成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液学指标:VWF:AG、GMP-140、FPA和D-D血浆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风心病房颤患者存在血栓栓塞的基础-PTS,凝血系统异常尤为显著,且TEE检测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LASEC)是存在血栓栓塞危险性的有力预测因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琴;张端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部队传染病紧急疫情处理要点之我见

    对于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部队发生传染病紧急疫情后的处理要点,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处理部队传染病紧急疫情必须紧紧把握以下五个方面。1 准确判断疫情 首先,判定是否属于紧急疫情。紧急疫情系指某部队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或发生大批原因不明的病人时,以及某部队从未有过或发生了已消灭的某种疾病时,均为紧急疫情。其次,判定流行强度及形式,区分暴发或流行。暴发:某病在某部队短时间内特别是在该病长潜伏期内,集中地发生了一些病例。流行:某部队在某期间(月、年等)内某病发病率超过了一般发病率的水平。再次,判定可能发生的疾病和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的疾病。根据疫情资料分析,部队可能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4类14种:即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脑等;肠道传染病:霍乱、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虫媒传染病: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钩体病、恙虫病等。

    作者: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白介素-2受体监测在肾移植术后的作用

    1979年Bonnard等[1]发现激活的T淋巴细胞均能吸收白介素-2(IL-2),从而提出IL-2受体(IL-2R)的假设;1981年Robb等[2]用同位素标记重组IL-2证实了IL-2R的存在,不久Uchiyama[3]成功制备了抗人IL-2R的单克隆抗体(抗 TacMcAb)。随着对IL-2和IL-2R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近几年人们注意到IL-2R在肾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监测、急性排异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仲明远;辛华雯;吴笑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两种念珠菌培养鉴定方法的比较

    我科购买博塞科技公司提供的法国科码嘉公司生产的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并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与常规培养方法的优劣情况,我们将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酵母菌,用科码嘉显色基和沙保培养基常规方法同时进行培养鉴定,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刘伟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