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王洁;陈宏伟;方向明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点.结果 14例病灶大小平均为(41.3 ±28.5)mm(23.8 ~74.3 mm),境界清楚,呈椭圆形(7/14)、水滴形(3/14)、不规则形(4/14);瘤内钙化(3/14),包膜钙化(1/14),压迫血管但无狭窄(4/14).肿瘤平扫为均匀的低密度[(28.3±9.8)HU],增强扫描主要有3种类型:(1)动、静脉期均为均匀轻度强化,强化幅度均<20 HU(5/14).(2)动、静脉期为不均匀轻度强化,不均匀区呈曲线状、片絮状中度强化,强化幅度20 ~50 HU(8/14).第(1)、(2)两种类型的轻度强化区(增值<20 HU)占瘤体总容积80%以上.(3)动、静脉期呈中度以上渐进性强化(1/14).结论 肿瘤呈较低密度[(28.3±9.8)HU]表现,轻度强化区在瘤体总容积的高占比(>80%)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表现.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Menkes病一家系三例头颅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Menkes病患者的头颅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一家系3例Menkes病患儿的头颅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儿均可见脑白质异常信号及颈动脉、椎-基底动脉血管迂曲、增多;2例脑萎缩、硬膜下血肿;2例行1H-MRS检查,其中1例右侧丘脑于1.4 ppm可见高大的脂质峰,左侧丘脑、右侧基底节胆碱峰升高,另一患儿双侧放射冠前部胆碱峰升高.结论 Menkes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Menkes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婧;王显龙;朱俭;冯翠莲;肖莉;温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皮质的320排CT灌注研究

    目的 应用320排容积CT体部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脏皮质的灌注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肾癌患者的320排CT灌注图像,其中43例肾癌直径<4 cm(<4 cm组),7例肾癌伴静脉癌栓(癌栓组);统计分析肾皮质灌注参数,包括等效血容量、清除率、血流量.结果 <4 cm组健患侧肾皮质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栓组健患侧肾皮质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cm组与癌栓组健侧肾皮质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肾脏皮质的生理功能特点,在肾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超;贺佳;刘崎;陆建平;郝强;魏强;许兵;常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3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E组)和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扫描.对照组选取C2/3~ C5/6椎间盘层面颈髓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不同颈髓层面间、不同年龄组间颈髓ADC、FA、λ1、λ2、λ3值的差异.根据受压严重层面颈髓改变情况,将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析对照组、实验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对各组进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 男女间同一层面、不同层面间、不同年龄组间颈髓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λ1与λ2、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01),λ2与λ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获得正常成人颈髓各参数值.E组与A组间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B、C两组间、各实验组间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A组到C组,ADC、λ2、λ3值呈升高趋势,FA、λ1值呈降低趋势.DTT图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颈髓及受压颈髓纤维束改变情况.结论 DTI能反映常规MRI发现不了的颈髓早期轻度的损伤改变;ADC、FA、λ1、λ2、λ3值改变的程度可以反映颈髓损伤的程度.

    作者:刘彩霞;袁明智;杨林;陈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胃腺癌供血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的优化

    目的 比较能谱CT与单能量技术对胃腺癌细小供血动脉CTA质量的影响,探讨优CTA质量的佳单能量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66 keV和佳单能量3组模式重建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比较140 kVp混合能量、66 keV单能量和佳单能量3组肿瘤供血动脉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以及主观评分.结果 胃腺癌供血动脉佳单能量水平范围为51~ 56 keV,均值为(52.73±1.69)keV;佳单能量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及主观评分显著高于66 keV组和140 kVp混合能量组.结论 能谱CT佳单能量技术能够优化胃腺癌肿瘤供血动脉的CTA质量.

    作者:高飞;董江宁;韦树华;韦超;李乃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点.结果 14例病灶大小平均为(41.3 ±28.5)mm(23.8 ~74.3 mm),境界清楚,呈椭圆形(7/14)、水滴形(3/14)、不规则形(4/14);瘤内钙化(3/14),包膜钙化(1/14),压迫血管但无狭窄(4/14).肿瘤平扫为均匀的低密度[(28.3±9.8)HU],增强扫描主要有3种类型:(1)动、静脉期均为均匀轻度强化,强化幅度均<20 HU(5/14).(2)动、静脉期为不均匀轻度强化,不均匀区呈曲线状、片絮状中度强化,强化幅度20 ~50 HU(8/14).第(1)、(2)两种类型的轻度强化区(增值<20 HU)占瘤体总容积80%以上.(3)动、静脉期呈中度以上渐进性强化(1/14).结论 肿瘤呈较低密度[(28.3±9.8)HU]表现,轻度强化区在瘤体总容积的高占比(>80%)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表现.

    作者:王洁;陈宏伟;方向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肝梗塞逆转一例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术(TH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导致肝梗塞少见,梗塞后经适当处理而逆转者更是少见,笔者遇到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65岁.自述20年慢性肝病病史,肝硬化并胆囊及胆总管多发性结石.2004年11月经B超、CT及MRI检查发现肝右叶顶部巨块型肝癌,肿块大小约5.0 cm ×6.5cm;甲胎球56单位,ALT正常.2004年12月、2005年2月及2007年7月分别经THACE治疗.患者病情较为稳定,期间多次复查甲胎球:6~19单位;多次CT复查:癌灶有大量碘油聚集,未见肿瘤复发病灶(图1).2009年3月CT复查:肝右叶顶部癌灶碘油部分吸收.原癌灶下部近第二肝门处出现一低密度块影,大小约3.7cm ×4.3 cm,提示肿瘤近处复发转移(图2).

    作者:毛明刚;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低剂量扫描序列组合在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两期扫描序列参数的改变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关系,找出合理的低剂量序列组合,控制并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将9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检查.A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管电压均为120 kV,管电流均为600 mA;B组增强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400mA,平扫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400 mA;C组增强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平扫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250 mA.对图像进行客观及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包括测量颈总动脉及基底动脉的CT值,本底噪声及信噪比,主观分析包括对血管进行容积再现及大密度投影处理并结合轴位图像进行评分,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 各组头颈血管内CT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的噪声及信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及B组之间的噪声及信噪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噪声较高,信噪比较低.A组与B组之间对头颈血管的解剖结构显示以及颅底骨质的去除情况(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P<0.01)及B组(P<0.01)之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评分较其他两组低.B组、C组比A组辐射剂量平均分别降低了29.7%和53.3%.结论 对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两期扫描序列参数作出适当的更改,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头颈CT减影造影的辐射剂量.增强扫描120 kV、400mA与平扫100 kV、400 mA的序列组合能满足影像诊断需要.

    作者:洪璇阳;许乙凯;罗沛霖;周毅方;解晋军;池晓宇;胡迪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0 T MR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超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癌32例、前列腺良性病变24例)行MR常规序列(T1WI、T2WI)及DWI扫描(b值=0s/mm2、1000 s/mm2、1500 s/mm2 、2000 s/mm2),将常规序列与不同b值DWI进行组合分为3组,即MR常规序列联合DWI b=1000 s/mm2(A组)、b=1500 s/mm2(B组)、b=2000 s/mm2(C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b值时,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间ADC值的差别;对A、B、C3组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以确定它们区分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当b值分别为1000 s/mm2 、1500 s/mm2 、2000 s/mm2时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均低于前列腺良性病变,两者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间ADC值重叠范围逐渐减小;C组(b值为2000 s/mm2)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998),其与B组(b值为1500 s/mm2)及A组(b值为1000 s/mm2)的AUC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85,P<0.05;Z=15.42,P<0.05).结论 3.0 T DWI(b=2000 s/mm2)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佳诊断b值为2000 s/mm2,相应佳临界ADC值为0.87×10-3mm2/s.

    作者:张鑫;余永强;钱银锋;张诚;吴津民;胡孝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7N9亚型人禽流感的胸部CT早期表现

    目的 探讨H7N9亚型人禽流感的胸部CT早期表现.方法 8例经临床确诊的H7N9亚型人禽流感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接受胸部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病变数目、分布、范围、病变形态及纵隔、胸膜改变等.结果 8例H7N9亚型人禽流感患者胸部CT扫描均有异常发现,共发现13个病灶,分布于上叶5个(38.5%),中叶1个(7.7%),下叶7个(53.8%).CT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实变,其中肺叶性或肺段性7例(87.5%),小斑片状1例(12.5%).2例(25%)合并有结节状影.结论 H7N9亚型人禽流感胸部CT早期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有助于早期提示临床诊断.

    作者:王雪元;胡粟;毛新峰;顾云斌;诸伟;王建良;李国华;屠建春;赵卫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宁腿综合征脑内铁代谢异常的MRI测量研究进展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脑内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但误诊误治率均很高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1,2].该病早由17世纪的Thomas Willis描述,1945年Karl-Axel Ekbom首次将其命名为“不宁腿”[3],所以又称为“Ekbom综合征”.根据国际不宁腿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RLS Study Group-IRLSSG)2003年更新的诊断标准,新调查显示欧美国家发病率为5% ~ 10%,亚洲国家相对较低(新加坡约0.1% ~0.6%)[1,3].我国尚未有此方面的权威统计.

    作者:于建华;肖新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节育环右侧腹膜后异位并脓肿形成一例

    患者女,45岁.体检B超发现右肾重度积水,患者无腰腹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未排肉眼血尿,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胸闷不适等症状.腹部平片(图1):双侧泌尿系区域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征象,盆腔中部子宫区域见一节育环影,右侧骶髂关节旁见金属影,呈“T”形改变,考虑为另一节育环影.CT扫描(图2、3):右肾及右侧输尿管上段明显扩张积水,第二骶椎右前方见“T”形金属影,其内侧见大小约为4.8 cm ×4.5 cm的类圆形偏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右侧输尿管与其分界不清,其上输尿管扩张,其下输尿管未见扩张.子宫宫腔内见“T”形节育环影.

    作者:李齐勇;梁社富;林国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腮腺腺泡细胞癌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ACCP患者的CT和MRI资料(14例CT检查,6例MRI检查),回顾性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0例均为单发肿瘤,16例位于腮腺浅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病灶大径<3 cm者18例,呈边缘光整、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3 cm者2例,呈边缘不光整、不规则分叶状肿块,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其中1例侵犯耳前皮肤,1例包绕下颌后静脉.密度(信号)均匀4例,不均匀16例.14例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9例;6例MRI病灶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15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 ACCP的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征性,确诊终依靠病理,CT、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江明祥;张敏鸣;邵国良;邝平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T引导下肺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后粒子迁移临床随访分析

    目的 对CT引导下肺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后进行临床随访,探讨碘粒子迁移概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所有CT引导下肺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54例患者接受了83例次粒子植入术.每例患者接受1~5次粒子植入术,碘粒子数量为10 ~ 120粒,对其展开影像学随访复查(普通X线或CT检查).检查范围主要为胸部,随访时间1天~1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每例患者碘粒子迁移概率、每例次植入术粒子迁移概率、每粒粒子迁移概率及迁移位置.入选标准:碘粒子植入术后必须至少有1次影像学复查的病例.剔除标准:同时有其他部位碘粒子植入.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有42例患者63例次碘粒子植入术,碘粒子植入数量一共3179粒.17例患者23例次粒子植入术后共87粒碘粒子出现迁移,每例患者碘粒子迁移概率为40.5% (17/42).每例次植入术碘粒子迁移概率为36.5% (23/63),每粒碘粒子迁移发生概率为2.7%(87/3179).碘粒子迁移位置有:胸膜腔67粒,左心室12粒,肺脏8粒.结论 肺部恶性肿瘤碘粒子植入后,碘粒子可发生迁移,常见位置为胸膜腔和肺脏,亦可进入心脏及血管,可能有潜在医疗风险,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洪居陆;韦玉新;李慧;张雪林;唐秉航;高明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近瘤周区DTI对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近瘤周区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7例HGG、12例转移瘤DTI资料,测量近瘤周区平均扩散率(MD)值、小MD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佳截断点及其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GG近瘤周区平均MD值和小MD值分别为(1.493,0.409)×10-3 mm2/s和(1.36,0.37) ×10-3mm2/s(分别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下同);转移瘤近瘤周区平均MD值和小MD值分别为(1.673,0.2) ×10-3mm2/s和(1.55,0.288)×10-3mm2/s;HGG和转移瘤近瘤周区平均FA值分别为(0.108,0.042)和(0.076,0.038).两组肿瘤近瘤周区平均MD值、小MD值及平均FA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Z值分别为-2.614、-1.993和-2.126,P值分别为0.009、0.046及0.034).ROC曲线分析,小MD值为1.41 ×10-3 mm2/s时,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100%;平均MD值为1.53×10-3mm2/s时,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91.7%;平均FA值为0.10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但敏感性仅58.8%,特异性83.3%.小MD值、平均MD值及平均FA值鉴别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06、0.623及0.421.结论 HGG与转移瘤的近瘤周区平均MD值、小MD值及平均FA值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两者,且小MD值效果较好.

    作者:全冠民;高云云;袁涛;赵大伟;崔彩霞;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半定量栓子负荷评价APE患者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半定量栓子负荷(CT栓塞指数)评价栓塞程度及其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改变的价值,为APE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既往无心肺基础疾病存在的APE患者135例,选取Qanadli栓塞指数表示半定量栓子负荷,以25%及5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Ⅰ°、Ⅱ°、Ⅲ°组,分析各组间右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气分析的差异性及与Qanadl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间四腔心切面右室大短径(RVD4-CH)、右左室大短径比(RVD4-CH/LVD4-CH)、肺动脉主干宽度(dPA)、上腔静脉直径(dSVC)、奇静脉直径(dAZ)、室间隔形态、下腔静脉对比剂返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总体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RVD4-CH、RVD4-CH/LVD4-CH分别在Ⅰ°与Ⅲ°、Ⅱ°与Ⅲ°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A、dSVC、dAZ分别在Ⅰ°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间隔形态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下腔静脉对比剂返流在Ⅰ°与Ⅲ°以及Ⅱ°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E患者的栓塞指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右心功能变化,可及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作者:樊凤飞;张瑞荣;平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长骨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十余年”入院.专科检查示:右膝关节胫骨结节处触及明显的包块,质硬,推之不移,压痛明显,局部皮温及皮色正常,右膝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髌骨研磨试验(-),膝关节过身过屈试验(-),侧搬试验(-),右下肢皮肤感觉正常,远端血运可.影像学检查包括膝关节X线平片、CT及MRI(图1~3).肿瘤标记物阴性;术后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表型显示:S-100(++),Viment(+),NF(+/-),Ki-67 <5%.

    作者:贾润慧;周晟;唐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多角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35岁.活动后右手拇指掌腕部肿胀、疼痛、功能受限半月.体检:右手拇指掌腕关节处明显肿胀、压痛,皮温略增高,未触及明显肿块,无静脉怒张,体温正常,血压不高.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及其他相关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刘文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SC-PWI)在原发性肌骨肿瘤(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PMST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析肿瘤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负性强化积分(NEI)、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M)、大上升斜率(MSI)、大下降斜率(MSD)等灌注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TIC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类型.良、恶性肿瘤组间灌注参数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佳参数及阈值.结果 65例PMST TIC分布类型:良性肿瘤Ⅰ型24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1例.恶性肿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Ⅳ型16例,良恶性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Ⅲ、Ⅳ型作为恶性肿瘤判定标准,则TI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94.6%,准确性92.3%.灌注参数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NEI、MSD、MS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9、0.841、0.798.MTE、T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I 35.96作为判定良恶性的佳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84.6%、83.8%.结论 DSC-PWI TIC类型结合灌注参数(NEI、MSD、MSI)有利于提高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率,其中以TIC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高,灌注参数NEI敏感性高.

    作者:王砚亮;崔君;李莉;卞益同;白峥嵘;马烨;王爱军;朱凯;赵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膜弥漫性平滑肌瘤病一例

    患者女,40岁.因“自觉右下腹包块1周”入院.既往史:孕4产2,8年前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体检:盆腹部可扪及大小约17 cm×10 cm×10 cm包块,质地中,无压痛,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A-125:26.5U/ml.超声检查:子宫前上方见“哑铃”状囊实性不均质肿块,包膜完整,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

    作者:李振宇;李恒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一例

    患者女,14岁.以“发现左乳肿块1年,进行性增大4个月”为主诉入院.1年前偶然发现左乳一枣样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清,活动度佳,4个月前于月经初潮后肿物迅速增大,无局部红肿热痛,无乳头溢液等,月经周期规律,经量中等.专科检查:双乳不对称,左乳体积较右乳明显增大,双侧乳头基本居同一水平,左乳皮肤张力较高,表面血管怒张,可触及约10 cm×10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可,边界清,无压痛.

    作者:付汪星;程敬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