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穿孔、腹腔包裹性积液误诊肝包虫一例

党延平;王怀常;安慧群

关键词:胆囊穿孔, 腹腔, 包裹性, 误诊, 上腹部, 浊音, 皮肤黏膜, 静脉曲张, 患者, 发育正常, 蜘蛛痣, 移动性, 入院前, 淋巴结, 肩背痛, 既往史, 肝包虫, 肠鸣音, 阳性, 体检
摘要:患者男,65岁.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无呕吐,伴有肩背痛.入院后体检: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淋巴结未触及,上腹部隆起,可见胃型,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略紧张,右上腹平脐叩诊浊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既往史:患者曾于20年前行两次肝包虫手术.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纵隔侵袭性胸腺瘤一例

    患者女,40岁.胸闷、胸痛,心悸半年,并进行性加重.体检:慢性贫血貌,左下肺叩诊浊音,震颤减弱.

    作者:涂珍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胆囊穿孔、腹腔包裹性积液误诊肝包虫一例

    患者男,65岁.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无呕吐,伴有肩背痛.入院后体检: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淋巴结未触及,上腹部隆起,可见胃型,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略紧张,右上腹平脐叩诊浊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既往史:患者曾于20年前行两次肝包虫手术.

    作者:党延平;王怀常;安慧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T扫描发现枕骨变异一例

    患者男,19岁.因头部外伤就诊.体检:营养、发育良好,五官对称,外观无畸形.右额部见局部皮肤青紫,无皮肤破损.CT扫描:脑组织及颅外软组织未见异常;骨窗见枕骨中下部,由枕骨内、外隆凸至枕骨大孔处有一线样长约27 mm裂隙(图1、2),宽约1.0 mm.边缘光滑、硬化,贯穿枕骨内外板.颅骨无凹陷及移位征象.

    作者:温毅;张瑞萍;张延林;尹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下丘脑错构瘤一例

    患儿女,11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就诊.患儿2个月前突发阴道流血,血量不多,每次持续约3~4 d,间断29 d左右又出现第二次阴道流血.体检:身长约80 cm(较同龄儿高),双侧乳房增大(约3 cm×3 cm);外阴色素稍沉着.精神、运动发育基本正常.盆腔CT检查提示:子宫明显增大,宫体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冠状位T1WI显示鞍上偏左侧有一类圆形等信号结节状病灶,大小约1.2 cm×1.0 cm,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图1),T2WI见肿块与灰质等信号;矢状位显示病灶与下丘脑相连,垂体柄受压,增强后瘤体无强化(图2).MRI诊断考虑为:下丘脑错构瘤.术后病理证实与MR诊断相符.

    作者:徐女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R灌注成像在评价脑内胶质瘤残留或复发方面的价值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方法评价常规MR和灌注成像(PWI)对脑内胶质瘤术后早期残存与复发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内胶质瘤86例,其中术后残留或复发50例,均经二次手术证实;其余36例术后随诊18个月以上无复发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PWI,获得相对脑血流容积彩图,并计算肿瘤相对血容积比值.采用Windows 98版ROCKIT软件进行ROC分析,使用微软Excel 2000软件绘制ROC曲线图. 结果 86例胶质瘤术后的影像资料经ROC分析显示,常规MR曲线的a值(截距)为0.12,b值(斜率)为0.95,Az为0.5343;结合PWI的方法a值为0.56,b值为1.23,Az为0.6370.两种方法ROC曲线的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1).在胶质瘤术后残存或复发的诊断方面,结合PWI的MRI诊断方法明显优于常规MRI. 结论在术后早期,对胶质瘤残存与复发的监测方面,常规MRI结合PWI能明显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郑斐群;余永强;钱银锋;柏亚;张诚;潘发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撕裂伤CT追踪观察(附二例报告)

    肺撕裂伤在胸部外伤中并不少见,但其CT表现描述较少,影像动态观察者更少.CT是发现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佳影像方法.笔者报道CT追踪观察的肺撕裂伤2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作者:李淑玲;宋希宽;刘旭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无症状髋臼唇在T1-FL3D序列MPR中的MRI表现

    目的研究无症状髋臼唇的形态、信号在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三维T1加权成像(T1-FL3D)序列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中的影像表现,为髋臼唇病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影像学基础. 资料与方法对22名无症状志愿者34个髋关节进行MRI扫描,年龄12~60岁,其中12人行双侧髋关节扫描,10人行单侧髋关节扫描,采用T1-FL3D序列,放射状MPR,分别对髋臼唇的断面形态、边缘情况、内部信号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共得到272个髋臼唇断面图像,其中三角形210个(77.2%),不规则形44个(16.2%),缺如18个(6.6%),髋臼唇信号不均匀49个(18%).不规则形和缺如型髋臼唇以及髋臼唇信号不均匀的情况出现的频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结论无症状髋臼唇的形态信号随年龄的不同而改变,三角形为髋臼唇常见的形态.T1-FL3D序列MPR对于髋臼唇MR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建;李石玲;郭智萍;朱瑾;马晓晖;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部毛滴虫感染一例

    患者女,2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血块为主,伴血丝痰,持续性每日约10 ml,无发热、胸痛、脓痰.体检:双肺未见明确阳性体征.X线平片:左下肺背段见一约4.0 cm×2.1 cm类圆形薄壁空洞,境界清晰,内缘光滑,其内可见一中等密度结节影,大小约2.0 cm×1.5 cm,边缘较光滑,密度较均匀,空洞周围见少许斑片状模糊密影(图1、2).

    作者:孔庆聪;邓星河;张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TL的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5岁. 结果 6例均有近期发现颈部迅速肿大病史,5例伴桥本甲状腺炎.CT显示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肿大型4例;6例肿瘤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侵犯周围组织,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受累. 结论对于年龄>60岁的女性患者,有桥本甲状腺炎病史且近期甲状腺突然肿大者,CT表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强化不显著,应考虑PTL.

    作者:关玉宝;周良平;曾庆思;谢念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评价SPN的终目标是为了及早发现病灶和准确定性,以免延误能治疗的早期肺癌和避免良性结节的不必要手术.目前,影像学检出和定性SPN均有较大进展.笔者搜集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王晓华;马大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FDB 2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并行增强扫描. 结果单发型16例,多发型5例.其中下肢骨10例(11块),面颅骨5例(8块),上肢骨4例(4块),骨盆1例(4块),肋骨1例(4根).X线平片和CT像上表现囊状改变13例,磨玻璃样改变5例,丝瓜络状改变2例,虫蚀状改变1例;MR T1WI病灶为低信号,T2WI可为低、中、高信号. 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FDB的诊断各有优缺点,可互为补充.

    作者:耿敬标;李文进;柏根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一例

    患者女,17岁.发现左上腹肿块1周,无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作者:徐青;黄庆娟;王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 H-MRS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组神经元逐渐发生变性凋亡所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长,且进行性加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大多不明.由于同其他很多疾病和病症相重叠,所以其临床和病理表现复杂,加之缺乏特异的生化、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国内外对该组疾病认识仍然不足.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和MRS对该组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其中MRS作为目前唯一无创性研究活体组织器官、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的分析方法,广泛用于神经和精神病学研究,倍受世人关注[1].因1H核自然丰度高,且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灵敏度好,故其在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中的应用广泛.笔者综述了1H-MRS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方雷;余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炎症在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并制备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活化巨噬细胞上清液对VSMCs增殖的效果,并用地塞米松进行干预,观察地塞米松对巨噬细胞活化及其对VSMCs增殖的影响. 结果 (1)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促进VSMCs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随浓度增加,吸光度(OD)值及每分钟闪烁次数(cpm)值也相应增加,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5.23和23.98(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干预后OD值及cpm值随地塞米松浓度增加而降低,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63.36及13.07(P<0.01);两两比较10-11mol/L、10-9mol/L及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 结论活化巨噬细胞促进VSMCs增殖,表明炎症反应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地塞米松能够抑制其促增殖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或治疗再狭窄的作用.

    作者:王建波;杨建勇;陈伟;庄文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结节性硬化伴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8岁.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头痛、恶心,近10 d头痛加重,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右眼视物不清.双侧面颊见多发蜡点状黄红色丘疹.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

    作者:娄立志;程新芳;李福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源于血管的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男,64岁.于左股骨中下部触及8.5 cm×5.0 cm软组织肿物,界限不清,质硬,轻度压痛,活动差,左小腿肌腹轻度肿胀,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作者:付文利;韩耀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胎儿腹部异常的MRI诊断及评价

    目的分析胎儿几种腹部异常的MRI表现,说明MRI在胎儿异常诊断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资料与方法对14例(12例经剖腹产或手术病理证实,2例随访观察)的胎儿腹部畸形的MRI表现进行研究. 结果 14例中5例为脐部畸形,其中3例为脐膨出, 2例小型,囊内为大网膜及小肠成分;另1例为巨型,囊内容物为肝脏及肠腔;2例为腹裂,突出物为肠腔结构.2例为肠系膜囊肿,胎儿腹腔内见囊样占位灶,1例直径约5 cm,另1例巨大,直径约10 cm.1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MRI表现为全肠腔明显扩张. 1例先天性巨结肠,以直肠扩张为主的肠腔扩张.1例为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MRI表现为胃泡明显扩张,胃泡右侧、肝脏下缘见囊样信号灶,呈双泡征表现.1例为环状胰腺、异位胰腺,MRI表现为十二指肠扩张,呈不全性梗阻改变.1例为肝脏囊肿,MRI表现为肝右叶前段包膜下囊性病灶,大小约3.1 cm×2.7 cm×2.4 cm.1例为双肾轻度积水,MRI见双侧肾盂稍饱满,肾盏略增宽.1例为左侧膈疝,MRI见左侧胸腔内正常肺组织消失,呈混杂肠腔信号. 结论 MRI作为产科胎儿超声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对病变多方位的显示具有较高价值,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玉珍;张忠阳;刘明;周晶;范国平;李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 H-MRS对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作用及病理级别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36例,按照WHO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Siemens Sonata 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表面线圈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 结果脑胶质瘤的1H-MRS表现:肌酸(Cr)轻度下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显著下降,胆碱(Cho)显著增高.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Cho/Cr比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 NAA/Cr、NAA/Cho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63,-0.851), Cho/Cr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为0.858). 结论 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作者:龚才桂;王小宜;刘慧;周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先天性巨输尿管一例

    患者女,35岁.2年前在外院B超提示: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左侧肾盂积水.近来感左侧腰部胀痛来院就诊.彩超提示:左肾结石伴左肾中度积水;左输尿管全程囊状扩张.X线平片:两肾区、输尿管及膀胱区域内未见不透X线结石影及异常钙化影.静脉肾盂造影(IVU):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40 ml后,分别摄7 min、15 min两肾区加压片,右侧肾盂、肾盏显影正常;左侧肾盏轻至中度扩大、积水,左肾盂未见显影.解压后30 min、50 min、90 min各摄1片,右侧输尿管对比剂排泄顺利,左侧肾盂、上段输尿管直至盆腔段输尿管对比剂由淡变浓自上而下缓慢充盈,左侧肾盂、输尿管全程扩大积水.124 min摄片(图1),左侧输尿管入膀胱处见一长约2 cm狭窄段,近狭窄处输尿管管腔扩张明显,宽径5.2 cm.IVU报告:左侧巨输尿管及左侧肾盂肾盏中度扩大积水.后手术所见与IVU显示一致.

    作者:周智华;李冰;李春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DC值术前评价脑膜瘤病理级别的研究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区分良性与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的可行性,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33例脑膜瘤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检查,并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的ADC值.术后对脑膜瘤进行病理分级及分型,并计算肿瘤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 及肿瘤的细胞核/浆面积比. 结果Ⅰ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与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与Ⅱ、Ⅲ级脑膜瘤的细胞核/浆面积比及肿瘤细胞数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质ADC 值与肿瘤细胞数及核/浆面积比相关.Ⅰ级脑膜瘤部分混合型、纤维型与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有重叠. 结论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有助于术前鉴别病理级别.

    作者:尹丹;邓利猛;王小宜;廖伟华;周建华;陈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