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理论新技术推动医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理论, 技术推动, 人类基因组, 肿瘤疫苗, 老年人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养成, 心脑血管疾患, 抗原性, 工程学, 白蛋白, 转基因动物, 预防和治疗, 帕金森氏病, 老年性痴呆, 发生及防治, 组织工程, 应用技术, 异种蛋白, 医学领域
摘要:人类基因组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对解开自身的诸多秘密,甚至包括感知、思维、记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将取得重大进展。疾病发生及防治,特别是精神疾患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研究也许会有新的突破。 在生物技术领域:除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之外,细胞工程特别是干细胞的保存、增殖及应用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会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使许多过去的所谓绝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放射病,甚至肿瘤,都有得以治愈的可能。由于组织工程的研究捷报频传,软骨培养成功,血管培养成功。可以预计诸多组织的培养成功,对修复外科、畸形矫正,以至美容整形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蛋白质工程学也许是继人类基因组工程学之后,下个世纪是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譬如,如何将动物的白蛋白,经过少数几个氨基酸的置换,制成与人白蛋白相或相同的物质;如何降低异种蛋白的抗原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而又避免过敏反应;如何提高肿瘤的抗原性,进而研制成功肿瘤疫苗,并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面对老年社会的措施:老年人群除了心脑血管疾患、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病以外,还有近10%的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而老年妇女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老年人群是需要医学呵护,需要卫生资源的人群。如果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未来的社会将不堪设想,而当“一个孩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时,其社会负担将难以承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骨化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防治研究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将13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B组49例,C组37例,分别于术后次日口服维生素C、消炎痛和布洛芬。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异位骨化发生率A组与B组、C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可有效地预防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发生。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唐农轩;刘晓平;周银;怀居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术后的康复护理及手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食指背侧岛状筋膜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拇指及虎口软组织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本组32例38指术后介入相关常规护理、心理支持与手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手功能康复训练后显著于训练前(P<0.01)。结论康复训练是保证食指背筋膜皮瓣的成活,重建手功能的关键措施。

    作者:徐西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187例疗效观察

    1987年以来采用持续牵引、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神经根型187例。1 资料与方法男100例,女87例。年龄20~50岁。椎动脉型100例,神经根型87例,均经X线协助确诊。病程<1个月40例。1~6个月68例,7~12个月38例,1年41例。采用持续固定式颈椎牵引后加红外线照射。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酌情加减,一般采用10~17kg,红外线照射(飞利浦公司生产灯泡)电压200V,功率250W,治疗时皮距40cm直接照射颈椎、肩背部,以舒适热感为宜,时间15min,1次/d。再采用北京金豪公司J 18电脑中频治疗仪,载频4kHz,调频15~150Hz,调幅度100%,治疗时采用1处方,电流耐受量,衬垫面积100cm ×2cm,依颈项两旁放置衬垫并置,每次20min,1次/d,每8~12次为1个疗程。

    作者:陈耀明;罗泳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枕大神经封闭治疗颈性头痛91例

    我科1994年3月~1999年6月接诊头痛患者1442例,其中确诊为颈椎病9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平;张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排尿训练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男性直肠癌术后患者,年龄28~54岁,平均36岁,性格均认真、神经质。其中5例病人对手术有恐惧心理。方法:(1)术后下膀胱留置导尿管进行膀胱训练:因手术后患者不能自然排尿,放置膀胱留置导尿管并应及时做膀胱训练。通过开、闭留置导尿管的铗子,定时放出一些尿液,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故各个环节都要求做到无菌或是清洁操作。本组患者1d总尿量1 400~2 200ml,膀胱训练1次保持在300 ml以下,每3h开放1次,夜间全开放(21时~翌晨6时)。

    作者:孙家兵;王旭程;尹成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弱视儿童的家庭综合康复训练分析

    目的评价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方法对245例465眼不同年龄、类型、程度和注视性质的弱视儿童,采用家庭用的射光弱视治疗仪的红光闪烁、Haidinger刷和多用红色滤光胶片等综合康复训练法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弱视训练的总有效率为87.74%,中心注视基本治愈率为92.44%,旁中心注视为41.95%。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率为96.42%,屈光参差性为57.77%,斜视性为57.78%,形觉剥夺性为50%。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显示年龄越小疗效越满意。结论采用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是一种疗效高、疗程短、患儿容易接受的康复方法。

    作者:李继红;马忠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第二次卫生革命处于攻坚阶段,人类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已初见端倪

    癌症再过20年有望被攻克。有人已明确指出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下降50%,大部分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发的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避免发生截瘫。随着癌症的被攻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到2020年至2030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21例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刘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M-2SC-A型温热磁振治疗仪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分析

    我科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HM-2SC-A型温热磁振治疗仪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等39例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资科与方法39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短5d,长13年,其中有颈椎病8例、肩关节周围炎10例,腰腿痛6例、肌紧张性疼痛4例、三叉神经痛3例,肋间神经痛2例、慢性胃炎5例、褥疮1例,均采用日产HM-2SC-A型温热磁振治疗仪患处治疗,多采用对极疗法,即两极板同时对准治疗部分,每次10~20min,通常15min,比较适宜,1次/d,10次为1疗程。

    作者:沈慧英;柴梦英;姚连娣;齐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

    寻求医学服务者: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还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儿服务等等)。 医院的出路:(1)化整为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疗保健工作。(2)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重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和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作者:任德胜;邹音;谢维炎;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钟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

    1 脊髓损伤早期排尿障碍的管理由脊髓外伤所致的脊髓休克即脊髓外伤的早期,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尿闭。肾脏也处于一时性休克状态,因此,尿的生成一时性锐减虽没达到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尿液就自动地流入膀胱,膀胱的逼尿肌弛缓反射力消失,而尿道括约肌闭锁难于开启,是出现尿闭的原因。首先要从处于完全闭锁状态的膀胱,把尿液诱导出来。为此必须遵守以下5个原则:(1)麻痹状态下的膀胱不要处于过度伸展,此时膀胱没有尿意及紧张感,如放置不管,尿液可潴留到1000~2000ml,这样使膀胱壁过度伸展,逼尿肌纤维和壁内神经受到损伤,麻痹状态恢复以后遗留下功能障碍;(2)排尿训练要从早期开始。对处于麻痹状态下的膀胱给予周期性的一定强度的紧张刺激使其恢复机能(膀胱内潴留尿液以500~600ml为限度,多余的尿液要导出去)。(3)保持尿路无菌状态。因麻痹状态下的尿路粘膜对感染的防御机能低下;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控镇痛术引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报告

    我科自1999年以来共行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术(PCEA)502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5例,经处理恢复良好,同时我们对PCEA药物配制进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伟红;许毛峰;耿清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84例运动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运动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84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介入运动康复训练措施,以放松运动、腰背肌运动、矫正与脊柱柔韧性运动、及日常生活良好姿势、长期运动方式等指导。结果康复效果达94.6%。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是术后重建腰腿活动功能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骨移植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回顾与进展

    创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均可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寻找理想的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方法是骨科长期致力解决的课题。骨移植术是其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目前骨移植术包括:(1)自体骨移植(包括游离骨移植及带血循骨移植);(2)异体骨移植;(3)异种骨移植;(4)人工骨移植。随着近年组织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上述骨移植材料与以BMP为代表的骨生长因子复合,或与自身骨髓、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论何种骨移植,其对骨缺损修复机理涉及3种生物学功能:(1)骨传导作用,即作为桥梁支架使宿主组织长入和新骨沉积[1];(2)骨生成作用,提供具有直接成骨潜能的组织细胞[2];(3)骨诱导作用,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3]。

    作者:袁志;胡蕴玉;马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alo-vest矫形器治疗第2颈椎齿突Ⅲ型骨折术后早期活动的疗效观察

    对于第2颈椎(C2)齿突Ⅲ型骨折,传统颅骨牵引方法骨折端固定效果不确切,病人卧床时间长。我院于1991年6月至1998年6月将Halo-vest矫形器用于治疗C2齿突Ⅲ型骨折,术后可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杨德森;刘保坚;张贵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物理疗法综合治疗脑卒中61例疗效观察

    脑血管意外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残发生率较高。我们采用物理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61例患者,男38例,女23例。经临床及V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其中脑梗塞54例,脑出血7例。年龄39~75岁,平均59.4岁。病程24h内17例,~10d31例,~30d 5例,~4个月8例。

    作者:曹晶;王芳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伤科接骨片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消肿、止痛效果观察

    我科从1995~1998年通过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结果伤科接骨片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阳;廖劲松;廖世文;袁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第5腰椎神经根运动障碍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因素引起Lo神经根运动障碍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75例术后伸拇长肌肌力明显下降或瘫痪病人进行4~88个月随访,平均34.8个月。结果随访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率为92.7%,侧隐窝狭窄症恢复率50.0%,中央椎管狭窄症恢复率为26.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伸拇长肌肌力障碍术后恢复佳。

    作者:邵世坤;张世清;张永利;王晓;王维;曹鸿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消肿止痛汤在骨折后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多数骨折病人均需外固定,外固定拆除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自1989年以来,以自拟消肿止痛汤,外洗患侧关节,配合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子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