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L-6、WBC、hs-CRP、PCT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王赛红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计数,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88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WBC、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WBC、hs-CRP、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均P<0.05),两组血清IL-6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性(r=0.932、0.897、0.926、0.918,均P<0.05).结论 IL-6、WBC、hs-CRP、PCT检测有利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AT-MP (RNA)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早期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恒温扩增法肺炎支原体RNA检测(SAT-MP)结合胸部X线检查在早期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3例咳嗽、发热症状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SAT-MP检测和MP-IgM检测,SAT-MP阳性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 入院24h时血清MP-IgM阳性14例(3.02%),经双份血清MP-IgM检查确诊MP感染19例(4.10%).经SAT-MP检查共发现36例(7.77%)MP感染患者.SAT-MP诊断M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11%、98.59%、68.42%、94.82%.SAT-MP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MP感染阳性率高于血清MP-IgM(P<0.05).36例SAT-MP检测阳性患者胸部正位X线检查均可见肺炎病变.结论 SAT-MP检测MP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与X线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可用于临床疑似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白丽梅;董昔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IL-10和IL-13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疗效及对IL-10和IL-13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收集84例AR患儿,分为SLIT组和对照组,各42例.SLIT组采用SLIT,并配合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患儿鼻部症状评分(TNSS)、用药评分(TMS)、IL-10和IL-13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1年、2年时TNSS评分及TM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SLIT组的IL-10水平显著上升,IL-13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治疗1年后IL-10及IL-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IL-10水平与TNS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0.47,均P<0.05),IL-13水平与TN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0.72,均P<0.05);而治疗1年后IL-10及IL-13水平与TNSS评分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 SLIT对尘螨引起的儿童AR疗效满意,且IL-10和IL-13表达水平的变化有望作为评价舌下脱敏疗效的指标.

    作者:吕渊;叶栋;章菊琴;张秀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068例O~3岁婴幼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婴幼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1 068例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按照性别、年龄段不同分组,经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此次调查共收集了1 068例婴幼儿资料,检验获得血清25-(OH)D测定值平均值为(39.73±11.897)ng/mL.其中25-羟基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2例(0.19%),平均值(3.15±1.557) ng/ml;缺乏29例(2.72%),平均值(16.75±2.291)ng/ml;不足177例(16.6%),平均值(26.32±2.736) ng/ml;充足857例(80.2%),平均值(43.21±9.808)ng/ml;过量3例(0.29%),平均值(81.08±30.456) ng/ml.不同性别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年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 068例0~3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不同程度的不足,男性和女性缺乏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3岁血清25-(OH)D水平偏低.

    作者:裴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及实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处理;实验组实施FTS理念,给与术前镇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胃肠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解大便时间、Nakai术后疗效评定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解大便时间、出院时间和术后1周Nak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干预腰椎融合术患者,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提早恢复正常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军;徐涛;赵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3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在平衡胃肠道环境、保护胃黏膜等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锌硒制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短(均P< 0.01);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锌硒制剂在缓解患儿病情、预防再发腹泻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朱红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痛干预理念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剖宫产能解决临床不良妊娠,但是该分娩方式属于是一种入侵式操作,分娩时对产妇产生的创伤、刺激较大;且部分产妇对于剖宫产分娩缺乏了解,不免会产生各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再加上剖宫产后的疼痛等,容易进一步增加痛苦,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1-2].无痛干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尽可能降低围术期疼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3-4]].

    作者:裘亚君;王吟春;方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重超声造影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US)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胃溃疡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36例)和恶性组(n=24例).两组均给予DCUS检查,分析DCUS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结果 DCUS显示恶性组溃疡胃壁增厚隆起多呈“火山口”表现、局部血管丰富杂乱,良性组溃疡胃壁呈低回声轻度增厚伴较小范围凹陷、壁层次结构清晰可辨.良性组和恶性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对比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灌注时间、基础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组峰值强度、增强强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均P< 0.05);DCUS鉴别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4.44%、95.83%、95.00%,与病理结果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DCUS表现存在差异,DCUS可提供胃壁及病灶的解剖结构、血流灌注等依据,可作为鉴别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光亮;陆安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胸腰椎骨折患者110例,对照组55例予以传统后路跨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5例加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管侵占率、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椎管侵占率、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畸形,脊柱稳定性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杨明席波;施玉友;张恒杰;黄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转移相关性长链非编码RNA

    胃癌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肿瘤致死原因中胃癌排在第二位,东亚地区有着极高的胃癌发病率,且以中国为甚[1].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仅次于肺癌[2].由于缺乏早期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胃癌被诊断时常常已处于进展期,即使有幸在早期被诊断明确且成功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仍存在不低的复发率[3].进展期胃癌患者虽然可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但是预后仍然不理想[4].近年来,对于胃癌转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其分子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

    作者:林梦婷;宋皓军;丁小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妇女血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目的 探究血尿酸(SUA)改变对围绝经期妇女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妇女205例,为基线数据,随访3年后数据为随访数据.依据SUA水平分为A组(Z40~4.18mg/dl),B组(4.19~4.72mg/dl),C组(4.73~5.33 mg/dl),D组(5.34~6.99 mg/dl);依据血尿酸变化幅度(△SUA)分为5组(≥2.00 mg/dl),4组(1.00~1.99 mg/dl),3组(0.00~0.99 mg/dl),2组(-1.00~-0.01 mg/dl),1组(<-1.00 mg/dl).对基线和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基线及随访时,A组eGFR高于B、C、D组(均P<0.05),D组发生eGFR下降风险较A组高(OR=1.716,P=0.001);校正影响因素后,eGFR仍呈增加趋势(OR=1.707,P=0.003).5组随访时eGFR较1、2、3、4组低(P<0.05),△eGFR增幅较其他4组显著(P<0.05),eGFR下降发生率较1、2、3、4组高(P<0.05);△eGFR与△SUA呈正相关(r=0.173,P<0.05),△eGFR随△SUA增加逐渐增加(β=1.524,P<0.01),校正影响因素后,△SUA仍为△eGFR独立危险因素(β=1.562,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SUA升高程度是估算eGFR降低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灵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L-6、WBC、hs-CRP、PCT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88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WBC、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WBC、hs-CRP、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均P<0.05),两组血清IL-6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WBC、hs-CRP、PCT水平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性(r=0.932、0.897、0.926、0.918,均P<0.05).结论 IL-6、WBC、hs-CRP、PCT检测有利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赛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行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行腰背肌强化康复训练),各34例.术后15周对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晨希;陈栋梁;陈雅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自从LC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1].本研究将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LC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炜;张梦欣;邵琼;黄张君;符明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血管阻力指数联合平均动脉压对重症脑病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肾血管阻力指数(RRI)联合床旁平均动脉压(MAP)对重症脑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56例重症脑病患者于入院后监测RRI,采集生命体征MAP及实验室数据等.结果 急性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R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非AKI组),两组RRI、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患者MAP分为<90mmHg组,90~110 mmHg组和>110 mmHg组,MAP90~110mmHg时RRI低.结论 重症脑病合并AKI患者预后差,MAP维持在90~110mmHg,患者的肾血流灌注佳.

    作者:王婳;刘鹏;许兆军;王芳;沙宇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特比澳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目的 探讨特比澳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将67例ITP患者分为特比澳组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两组的疗效、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特比澳组总有效率高于糖皮质激素组(P<0.05),治疗后7d、14d时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糖皮质激素组(P<0.05).结论 特比澳治疗ITP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董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脊柱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12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胸腰椎骨折后路矫形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安慰剂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双膦酸盐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状况,两组术前、手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4个月月及1年的骨密度值,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即刻较术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均P< 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4个月的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1年的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增强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加快胸腰椎骨折椎骨质疏松的修复速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吉新;兰思恒;刘华飞;付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危重孕产妇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孕产妇死亡率(MMR)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医学的进步、孕期保健的完善及高危妊娠管理的提高,大大降低了MMR.但研究发现,近年来孕期伴严重合并症妇女人数逐年升高,一些发达国家MMR甚至不降反增,此现象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同样存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MMR同比上升了30.6%.如何进一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控制并有效降低MMR,是现今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且紧迫的公共卫生难题.

    作者:王娟娟;朱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肝损伤的危险性分析

    目的 分析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化疗的218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肝损伤发生率,分析影响肝损伤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患者中,化疗肝损伤127例(58.26%),其中Ⅰ度73例(33.49%)、Ⅱ度36例(16.51%)、Ⅲ度18例(8.26%),Ⅰ度肝损伤发生率高.单因素结果显示:酗酒、携带乙型肝炎(乙肝)病毒、Ⅱ~Ⅴ级消化道反应均是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肝损伤的主要因素(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酗酒(OR=4.012)和携带乙肝病毒(OR=3.384)均是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酗酒和乙肝病毒感染是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此类人群的肝功能检测,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和抗乙肝病毒治疗,以降低肝损伤发生率.

    作者:廖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4969例奥氮平血药浓度日常检测及药师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日常检测的4969例奥氮平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4969例奥氮平血药浓度按照不同性别及年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服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平均服药剂量及平均血药浓度与< 18岁组、18~44岁组、45~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8岁组、18~44岁组及45~60岁组的女性平均血药浓度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血药浓度差异较大,需临床密切监测,以便对不同对象及时调整服用剂量,通过定期分析血药浓度和药师干预方式能够使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

    作者:张巧真;黄敏芳;宋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84例采用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部分缓解率、缓解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为15(6~2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2(5~22)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增进化疗疗效.

    作者:陈丽剑;洪国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