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飞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呈低龄化趋势,每年新增患者超过13万例[1].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由于患者对宫颈癌的害怕、恐惧,加上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往往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卓洁晶;何颖;蒋莉莉;蒋钱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因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青睐[1].但该术式仍存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慢及易并发创口感染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好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成为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对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朱巧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ARB类药物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云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与前列腺癌发生率以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同一年龄段正常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S的患病率,探讨MS对前列腺癌发生及恶性程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血糖(FBG)、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MS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更低,同时前列腺癌合并MS的患者处于更高危险级别的可能性更低.
作者:陈善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近期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入院时MPV水平的中位数分为MPV≤10.65 fl组(76例)和MPV>10.65 fl组(74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PV与治疗后1、3个月时哮喘控制不佳(ACT评分<20分)的关系.结果 两组FEV1、FEV1/FVC、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时的ACT评分及哮喘控制测试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V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ACT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WBC、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均P< 0.05).MPV是患者治疗后1、3个月时哮喘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应当密切监测MPV水平,用以评估治疗及近期预后转归.
作者:付瑜;鲍立慧;刘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后倾对内固定术后再手术率的影响.方法 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102例,测量股骨头后倾角,随访1年,观察1年内再次手术病例.单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内再次手术17例(16.7%),其中股骨颈不愈合后内固定松动脱出7例,单纯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5例,1例内固定进入关节腔,其中10例股骨头后倾角≥20°.回顾性分析显示Gaden分型、骨折后手术时间及股骨头后倾角为危险因素.结论 股骨头后倾角≥20°是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应该重视.
作者:邵永科;施松青;袁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状况.方法 选取经常规超声检测疑为胆囊占位性病变者96例,均进行三维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测,察看其病变胆囊壁完整性、增强水平、基底状况和增强模式;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增强CT和超声造影检测病变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96例患者经手术和术后病理确诊:38例是恶性肿瘤,其中4例为腺瘤癌变,34例是中腺癌;58例为胆囊良性病变,其中16例为胆囊腺肌症,6例为腺瘤,20例为息肉,16例为合并胆结石或胆泥.三维超声造影对胆囊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水平较高,分别是95.0%、95.2%、94.7%、94.7%与94.7%;和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0.795);增强CT对胆囊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水平较高,分别是92.5%、95.2%、89.5%、90.9%与94.4%;和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26).结论 增强CT和超声造影检测胆囊病变时其诊断效能都比较高,两者互补可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影像资料.
作者:黄晓萍;蒋孝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有研究报道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25%,而尸体解剖统计中发病率可达50%以上;但由于子宫肌瘤的患者多数无自觉症状仅偶然在体检时发现,发病率其实难以估计.随着女性对生殖健康观念的增强的和超声筛查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此数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子宫肌瘤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性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肌瘤生长的速度、有无症状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后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手术虽然是根治子宫肌瘤的唯一方法,但由于子宫肌瘤恶变率仅为1/300,临床上也有大量带瘤生存的客观事实,对于无变性、无肌瘤合并相关临床症状以及拒绝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作者:刘丹秋;汪期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其及对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留置导尿,观察组选择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尿潴留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平衡膀胱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尿潴留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平衡膀胱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间歇性导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潴留,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路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乐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缩短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在术后4h拔除尿管,对照组按术后护理常规于术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舒适度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舒适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缩短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可以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富春燕;沈金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在子宫标本中检出率为69%~77%.大多数平滑肌瘤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特殊生长方式的肌瘤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对1例子宫非典型平滑肌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子宫非典型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旨在为子宫非典型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鉴别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加颖;张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F-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1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采用MPCNL与F-URL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效果、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性碎石清除率和术后28 d结石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F-URL方案,MPCNL方案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可有效提高早期结石清除效果,但F-URL方案有助于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和住院时间.
作者:张东友;李代畅;王跃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等6种炎症指标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血培养且同时检测PCT、血常规和CRP的患者62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PCT、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LR、PLR、CRP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同时比较上述炎症指标在革兰阳性菌(G+菌)组和革兰阴性菌(G菌)组之间的水平差异.结果 除PLR外,血培养阳性的PCT、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LR和CRP均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均P<0.05).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血流感染的诊断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CT、中性粒细胞比例、NLR、CRP、WBC、PLR,其中PCT的AUC大于0.70,以0.22 μg/L作为截断值时,其敏感性为84.60%,特异性为52.50%.除WBC和PLR外,G菌感染患者的PCT、中性粒细胞比例、NLR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感染患者(均P>0.05).结论 PCT对诊断血流感染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不同种类病原体感染的水平差异显著.
作者:陈业劲;孙毅;胡耀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麒麟丸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108例LUF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组54例.对照组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给予麒麟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含量在月经第3天、卵泡成熟日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麒麟丸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LUFS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体内雌孕激素,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作者:尤向阳;黄书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辅助治疗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普拉克索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各41例,共治疗12周.于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8及12周时日常生活能力(UPDRS Ⅱ)、运动障碍(UPDRS Ⅲ)及并发症(UPDRS Ⅳ)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7.80%vs 58.54%,P<0.05).两组治疗8、12周时UPDRS Ⅱ、UPDRS Ⅲ及UPDRS Ⅳ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2周时UPDRS Ⅱ、UPDRS Ⅲ及UPDRS Ⅳ评分低于治疗8周时(均P< 0.05),观察组治疗8、12周时UPDRS Ⅱ、UPDRSⅢ及UPDRS 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vs26.83%,P<0.05).结论 帕罗西汀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利江;胡燮君;易志红;刘文瑜;井睿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27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妊娠、生育情况.结果 35岁以上患者妊娠率降低,不同年龄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历的升高,妊娠率升高(P<0.05);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量对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的大小对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在术后对患者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及子宫肌瘤大小是子宫肌瘤术后影响妊娠能力的因素(均P< 0.05).结论 患者年龄越大、学历越低、术前子宫肌瘤直径越大,术后妊娠概率越低.
作者:虞可文;陆碧露;汪期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2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气传导听阀值,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听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听阀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听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没有短暂性眩晕、发作性眩晕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胃血管球瘤(G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系统性回顾经病理证实的8例胃G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贫血、便潜血等情况.影像学表现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情况、生长方式、平扫密度、是否有钙化、增强后强化程度及肿瘤表面是否有黏膜溃疡形成等.结果 8例患者均无贫血症状,便潜血实验阳性者4例.病变位于胃窦部7例,胃大弯区1例.8例肿瘤均位于胃壁内,呈类圆形,边界清晰,未见明显分叶,长径0.7~5.1 cm,平均3.0 cm.平扫CT值呈软组织密度,CT值25~44 HU,平均33 HU,2例肿瘤内可见细点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强化显著,2例肿瘤表面有黏膜溃疡形成.结论 掌握胃GT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此病的临床诊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帮清;倪丽欣;徐贤;罗曼;楼晓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卒中常规流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行静脉溶栓的72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各关键时间点.结果 实验组到院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到院至卒中小组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及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常规采集至报告时间和凝血功能采集至报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减少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作者:吴月飞;韩栋;徐瑶;黄悦士;杨剑宏;吴宇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盆腔包裹性积液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方式对盆腔包裹性积液进行针对性治疗,该方法创伤小,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本次研究随机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6-12月收治的72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盆腔包裹性积液介入治疗与护理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英;张婷;张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