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PDCA循环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

邓少娟;刘玉玲;雷友金;全小明;吴蓓;甘红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PDCA,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临床实践能力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61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持续动态改进临床教学方案,对照组根据大学临床教学方案实施临床教学,采用OSCE作为测评工具.结果:试验组护生实习早、中、晚期OSCE成绩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除护理技能外,其余三项成绩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持续动态改进临床教学方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协调配合、协同育人,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组织再造及协同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结合医学专业的教育特点及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出思政协同育人的模式、途径及协同育人的保障措施和成效评价等,着力构建适合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作者:陈录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BL案例撰写与教学实施的省思

    问题导向学习(PBL)能够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PBL实施深刻推动了医学教育改革,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介绍吉林医药学院PBL教学实施情况,阐明了PBL案例的撰写流程、规范和审核体系以及PBL教学要求和实施流程,PBL教学省思将为PBL教学的持续推进和高质量案例的积累奠定基础.

    作者:赵丽微;辛程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运用“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长治医学院15级护理医学专业两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满意该教学法.结论:“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作者:汪军梅;裴晋红;栗学清;张毅强;黄燕;苏娇;李钰娜;卫路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案例分析法应用于产科护理带教中提高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产科护理实习中对护生护士核心能力提高的作用.方法:选择产科护理实习生141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带教,通过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考察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产科护生带教中,可有效提高护生护士核心能力.

    作者:崔星慧;管艳杰;马玉磊;刘建明;王益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在普外科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在普外科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8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名实习生.对照组实习生使用常规的模式进行带教,观察组实习生在常规基础上使用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带教.对两组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护理操作以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实习生护理知识、护理操作以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测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带教管理中使用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护理能力,改善带教的效果.

    作者:陶益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归纳分析法对国内护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应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培养目标来整合和选择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核心胜任力如何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作者:肖婷;李惠萍;丁晓彤;江笑笑;章毛毛;王艺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届57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将2015年58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实施“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题模式”.评价两组实习前后满意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分析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及求知欲三个维度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学生总体满意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5个条目得分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实习满意度.

    作者:秦秀群;梁骊敏;邵梦烨;方蘅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早接触”在护理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早接触”课程在护理本科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本科学生第二、四个学期后的暑期开设“临床护理早接触”课程,用自制的问卷、职业认同感量表、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价效果.结果:8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评价良好;学生的护理职业认同感得分提高(P<0.05);批判性思维除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外均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早接触”能提供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夏杰琼;张彩虹;蔡小霞;郭洪花;万峰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狼疮肾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尿蛋白、抗ds-DNA、C3和C4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C3、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抗ds-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狼疮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洪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DTR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TR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重症医学科实习的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及DTR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DTR教学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实验组在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DTR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值得进一步改进推广.

    作者:林化;倪琦;马春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化新生儿内容BOPPPS教学过程的探索

    目的:寻找儿科学BOPPPS理论教学的优化方案.方法: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组、BOPPPS组和优化组进行新生儿内容教学.结果:BOPPPS教学在学习/价值感、群体互动、知识宽度方面优于传统授课组;三组在各种客观测试的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OPPPS教学过程可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流程优化.

    作者:章殷捷;凌剑蓉;赖正清;谢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OSCE考试成绩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目的:对近六年某高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OSCE成绩进行分析,探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将2011-2016年参加OSCE考试的1175名考生的总成绩和6个考站的分项成绩分年度纳入自行设计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成绩和护理技能考站成绩逐年递增(r总成绩=0.54,P<0.01;r护理技能=0.32,p<0.01).除健康教育等3站成绩之间没有相关性外,其他考站两两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人才培养中实施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骙骙;罗倩倩;郝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组和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时间、VAS评分、PD、BI、PLI、CA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激光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显著长于手术刮治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手工刮治组(P<0.05);激光治疗组的PD、BI、PLI、CAL均显著低于手工刮治组(P<0.05).结论: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结合口腔基础治疗好,值得推广.

    作者:叶志飞;杜艳;朱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耳鼻咽喉科见习中的实践和探索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耳鼻咽喉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见习生80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结合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分别进行主观教学效果评价和考试成绩对比.结果: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课堂吸收率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试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可以显著提高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带教的教学效果.

    作者:庄惠文;王仙仁;吴旋;刘敏;江广理;熊观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师培训5W1H方法探索——以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为例

    目的:探讨在“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师的培训中应用5W1H方法效果;方法:本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手“医联体”,通过“走下去、送上来”加强医疗互动和师资整合,应用5W1H方法分析解决全科医师培训问题,应用于学科建设、基地管理、师资交流、培训质量监管等八个方面.结果:“医联体”模式下的全科医师培训5W1H方法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师学习积极性、临床服务能力,提高培训满意度.结论:在“医联体”模式下在全科医师的培训中应用5W1H方法,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

    作者:杨丹丹;张继红;李家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论教练技术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教练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其核心在于追求内心变化和成长,其本质与医学人文教育是相通的.二者都试图通过对自我的探索、觉察,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教练技术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以及完善的操作流程,能够为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教练技术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邓如芝;林娜;李英姿;李小曼;张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8例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主要原因包括拉血不畅、患者体外循环凝血以及护理者对于该报警处理操作不及时.结论: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限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并对其加强监控,能有效确保治疗能顺利进行,减少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作者:姚秀野;吴建敏;王伊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HEL模式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应用SHEL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外科患者中所发生的62例护理差错隐患进行分析,具体为月份分布、差错类别,使用SHEL模式进行加强,并且还需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与改进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强化和防范后,与防范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护理中应用SHEL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改善缺陷、分享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圣路易斯大学观美国高等教育——医学通识课程设置启示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以“核心课程”为主,关注文化、历史、社会、宗教、艺术等对学生的影响.文章通过整理访问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医学预科课程设置情况,分析其特点与结构,从不同角度总结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

    作者:冯宪敏;孔繁利;时文艳;刘迪;孙宏宇;王柳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和2班学生,其中随机抽取1个班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另1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TBL教学法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和优良率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大多数学生认为T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延长了课外学习的时间.结论: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值得在预防医学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牛莹莹;谷红梅;刘凤海;范兴君;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