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留学生产科实习的探讨

赵骏达;陈洁;殷艳

关键词:翻转课堂, 留学生, 实习, 产科
摘要:目的:通过引入翻转课题的理念,提高留学生产科实习的效果.方法:将31名实习留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带教法,另一组采用更新带教法,比较两组学生出科考试和英文病例书写的成绩.结果:两组学生的成绩在医患沟通和病例分析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更新教学法组优于传统带教组,但是,在技能操作和英文病历书写两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翻转课堂的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翻转课堂的方法在临床实习中应用也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探讨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具有资源丰富、形象直观、交互性强,并可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系统内的三维图像是虚拟的,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替代标本.若能将以尸体标本为基础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虚拟的数字人解剖系统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也许是当今较为理想的解剖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王松涛;陶晶;崔卫刚;孙春莉;付升旗;刘恒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三年间于我院就诊的118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组与123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发脑梗塞组与大面积脑梗塞组相比,仅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对ACI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东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药理学课后小论文在提高药理学教学成绩中的研究

    药理学属于药学的专业知识,课程的理论内容较多、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庞杂,难学、难记、易混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选取药学专业153和药学相关专业240名学生,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课后小论文撰写辅助教学后,对期末考试的客观题部分分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课后小论文撰写对于药理学教学效果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姚新刚;李琳;刘叔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早接触”在护理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早接触”课程在护理本科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本科学生第二、四个学期后的暑期开设“临床护理早接触”课程,用自制的问卷、职业认同感量表、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价效果.结果:8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评价良好;学生的护理职业认同感得分提高(P<0.05);批判性思维除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外均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早接触”能提供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夏杰琼;张彩虹;蔡小霞;郭洪花;万峰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运用“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长治医学院15级护理医学专业两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满意该教学法.结论:“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作者:汪军梅;裴晋红;栗学清;张毅强;黄燕;苏娇;李钰娜;卫路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现代信息技术在妇产科学教与学的应用

    目的:探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妇产科学教与学中的效果.方法:2014级临床1班学生162人为试验组,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妇产科学病理产科部分的教学讲授过程中,2014级临床2班学生158人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讲授完毕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并对试验组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凤兰;陈杰;梁利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归纳分析法对国内护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应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培养目标来整合和选择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核心胜任力如何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作者:肖婷;李惠萍;丁晓彤;江笑笑;章毛毛;王艺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HEL模式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应用SHEL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外科患者中所发生的62例护理差错隐患进行分析,具体为月份分布、差错类别,使用SHEL模式进行加强,并且还需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与改进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强化和防范后,与防范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护理中应用SHEL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改善缺陷、分享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肩周炎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肩周炎临床超声图像特点,考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确诊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与临床终诊断比较,考察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总结超声诊断肩周炎的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于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检出率为70%.超声下肩周炎图像主要表现为:肩部组织结构出现毛糙、增厚,异常强回声,回声不均匀、杂乱、中断,局限性异常信号等表现.主要鉴别要点:正常肩部超声图像组织结构清晰,筋膜菲薄.肩周炎患者超声图像肩部组织结构毛糙、增厚,筋膜不规则增厚.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对肩周炎确诊患者的检出率为70%.肩周炎患者超声影像图表现特征明显,与正常肩部组织的超声图像的明显区别可作为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沈华良;谭燕;陈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声门下气管恶性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

    目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声门下气道恶性肿瘤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住肺癌或其他肿瘤转移至气道上段(声门下)导致气道堵塞呼吸困难的25例患者,采用喉罩全麻下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并行术前评估,术中监护及术后观察随访.结果:25例患者经镜下介入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管腔明显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患者出现术中心律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患者出血较多,终止手术并予以止血后好转.结论:术前严密评估与准备,术中麻醉配合及术后注意观察,喉罩全麻下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声门下气道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晓虞;陈华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耳鼻咽喉科见习中的实践和探索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耳鼻咽喉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见习生80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结合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分别进行主观教学效果评价和考试成绩对比.结果: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课堂吸收率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试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可以显著提高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带教的教学效果.

    作者:庄惠文;王仙仁;吴旋;刘敏;江广理;熊观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互联网+”手机课堂的高校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模式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孕育的产物智能手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及教育改革.我们将手机课堂运用于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开发出了涵盖手机课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显示,手机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满意度,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作者:傅卓凌;陈利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校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调查分析

    目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校外教学基地的临床教学,为完善临床医学校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围绕管理体制、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师资培训体系等开展调查研究,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结果:现行的校外教学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必须对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作者:刘亮;李凤珠;葛明;周庆;咸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格教学在医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临床教师34人,对其进行微格教学培训前、后教学技能的对比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板书技能外,学员其他技能的评分在培训前和培训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评分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教师采用微格教学培训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技能.

    作者:张国刚;梁莉;邬晶;张霓妮;赵盼盼;文继舫;兰小筠;刘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届57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将2015年58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实施“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题模式”.评价两组实习前后满意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分析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及求知欲三个维度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学生总体满意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5个条目得分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实习满意度.

    作者:秦秀群;梁骊敏;邵梦烨;方蘅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医学微生物学》某一章节内容作为实验对象,以2014级留学生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实验组进行“小组竞赛式”翻转课堂教学.通过阶段性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测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学生对“小组竞赛式”翻转课堂持正面评价,认为该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结论:“小组竞赛式”翻转课堂适用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教学,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王金冬;吴晓燕;王红艳;付玉荣;刘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医学本科生模块教学改革班临床实习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探讨模块教学改革对医学本科生考研与实习矛盾的影响.方法: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生模块教学改革班、传统教学班及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了考研与实习矛盾的问卷分析,并对两个班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临床实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结论:教学改革班在考研和实习之间矛盾上的冲突明显小于传统教学班,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来解决的.

    作者:倪艳波;杨静;张立霞;李继轩;金昌洙;林绪涛;杨东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为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健康教育程序和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建立一套启发思考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在医学专业学生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总评成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掌握学习策略促进学习迁移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培养有健康教育科研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李玲;陈丽霞;沈勤;杨莉莉;沈梨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独立医学院竞赛模式教学法效果浅析

    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部分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探索通过竞赛模式激发医学生自学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结果表明,竞赛模式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独立医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其中对于小专业和学习目标较明确的医学生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作者:申英英;张楠;刘耕;石芳;乔素娟;黄远尘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及质控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8例血液净化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主要原因包括拉血不畅、患者体外循环凝血以及护理者对于该报警处理操作不及时.结论: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限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并对其加强监控,能有效确保治疗能顺利进行,减少血液净化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作者:姚秀野;吴建敏;王伊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