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互联网+”手机课堂的高校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模式探讨

傅卓凌;陈利丽

关键词:智能手机, 手机课堂, 教学模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孕育的产物智能手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及教育改革.我们将手机课堂运用于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开发出了涵盖手机课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显示,手机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满意度,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本科生模块教学改革班临床实习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探讨模块教学改革对医学本科生考研与实习矛盾的影响.方法:对五年制医学本科生模块教学改革班、传统教学班及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了考研与实习矛盾的问卷分析,并对两个班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临床实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结论:教学改革班在考研和实习之间矛盾上的冲突明显小于传统教学班,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来解决的.

    作者:倪艳波;杨静;张立霞;李继轩;金昌洙;林绪涛;杨东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运用PDCA循环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

    目的:运用PDCA循环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61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持续动态改进临床教学方案,对照组根据大学临床教学方案实施临床教学,采用OSCE作为测评工具.结果:试验组护生实习早、中、晚期OSCE成绩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除护理技能外,其余三项成绩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持续动态改进临床教学方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邓少娟;刘玉玲;雷友金;全小明;吴蓓;甘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校企(院)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实现路径与探索——以泉州医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矛盾.产教融合、校企(院)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是化解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泉州医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的经验,提出技术技能积累实现的主要路径:(1)校企(院)协同创建多种层次技术技能创新平台;(2)校企(院)协构建同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3)校企(院)融合推动企业(医院)将学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4)校企(院)耦合营造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协同,工学整合式与分散式学习结合的校企(院)学习文化.

    作者:吕国荣;吕红军;吴家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运用“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长治医学院15级护理医学专业两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满意该教学法.结论:“级联式组内互动”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作者:汪军梅;裴晋红;栗学清;张毅强;黄燕;苏娇;李钰娜;卫路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JCI标准新常态下教学医院医德教育的探索

    教学医院是医德教育、培养高素质合格“准医生”的重要基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JCI标准认证已成为各大医疗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文章拟以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探讨基于JCI标准新常态下的教学医院,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作者:刘曦;童剑萍;沈晔;陆定;孙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用于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的60名外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室先后顺序将护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名,分别给予传统带教方式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两组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以及对带教教师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各项观察指标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外科带教,可提升学习效果,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王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OSCE考试成绩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目的:对近六年某高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OSCE成绩进行分析,探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将2011-2016年参加OSCE考试的1175名考生的总成绩和6个考站的分项成绩分年度纳入自行设计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成绩和护理技能考站成绩逐年递增(r总成绩=0.54,P<0.01;r护理技能=0.32,p<0.01).除健康教育等3站成绩之间没有相关性外,其他考站两两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人才培养中实施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骙骙;罗倩倩;郝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护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归纳分析法对国内护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应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培养目标来整合和选择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核心胜任力如何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作者:肖婷;李惠萍;丁晓彤;江笑笑;章毛毛;王艺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专家督导和Mini-CEX应用在临床见习带教教师培养中的探索研究

    目的:探索专家督导和Mini-CEX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培养年轻教师的作用.方法:在专家督导下,采用Mini-CEX对年轻教师的临床见习授课进行评价,由学生在课后对年轻教师和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进行授课效果评分.结果:6位年轻教师Mini-CEX评分7个项目均获7分以上,所需要的督导次数为3-6次.年轻教师和副高以上的教师在授课效果评分的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专家督导和应用Mini-CEX,对提高年轻教师的临床见习教学能力有明显效果.

    作者:郑俩荣;张明;张晋碚;王珊珊;关念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BL+CBL+PBL教学模式在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BL、CBL、PBL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2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LBL、CBL、PBL相结合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及期末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及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将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到护理学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谢亚芹;赵娟;于全鑫;孟凡星;董雅洁;李瑞香;李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届57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将2015年58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实施“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题模式”.评价两组实习前后满意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分析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及求知欲三个维度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学生总体满意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5个条目得分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实习满意度.

    作者:秦秀群;梁骊敏;邵梦烨;方蘅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探讨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具有资源丰富、形象直观、交互性强,并可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系统内的三维图像是虚拟的,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替代标本.若能将以尸体标本为基础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虚拟的数字人解剖系统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也许是当今较为理想的解剖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王松涛;陶晶;崔卫刚;孙春莉;付升旗;刘恒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格教学在医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临床教师34人,对其进行微格教学培训前、后教学技能的对比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板书技能外,学员其他技能的评分在培训前和培训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评分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教师采用微格教学培训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技能.

    作者:张国刚;梁莉;邬晶;张霓妮;赵盼盼;文继舫;兰小筠;刘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现代信息技术在妇产科学教与学的应用

    目的:探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妇产科学教与学中的效果.方法:2014级临床1班学生162人为试验组,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妇产科学病理产科部分的教学讲授过程中,2014级临床2班学生158人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讲授完毕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并对试验组学生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凤兰;陈杰;梁利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HEL模式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中应用SHEL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外科患者中所发生的62例护理差错隐患进行分析,具体为月份分布、差错类别,使用SHEL模式进行加强,并且还需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与改进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过强化和防范后,与防范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差错隐患防范护理中应用SHEL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改善缺陷、分享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姜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和2班学生,其中随机抽取1个班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另1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TBL教学法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和优良率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大多数学生认为T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延长了课外学习的时间.结论: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值得在预防医学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牛莹莹;谷红梅;刘凤海;范兴君;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组和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时间、VAS评分、PD、BI、PLI、CA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激光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显著长于手术刮治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手工刮治组(P<0.05);激光治疗组的PD、BI、PLI、CAL均显著低于手工刮治组(P<0.05).结论:Er,Cr:YSGG激光结合口腔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结合口腔基础治疗好,值得推广.

    作者:叶志飞;杜艳;朱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互联网+”手机课堂的高校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模式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孕育的产物智能手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及教育改革.我们将手机课堂运用于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开发出了涵盖手机课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显示,手机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满意度,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作者:傅卓凌;陈利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相关指标在不同仪器上经临床化学检验的结果比对分析

    目的:考察并比较采用不同生化检测仪器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9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复检测3次.检测指标包括肾功能相关指标、电解质K+、血糖、血红蛋白.对两种不同仪器检测结果做方差齐性检验,对相关性做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对两种不同仪器检测各项指标均值的方差进行齐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回归方程为Y=0.910X+ 0.492,有明显正相关性.结论:7180型和7600型两种仪器性能均较为稳定,其检测结果的差异通过比对分析均可接受,均在实验室质控要求范围内.

    作者:胡玲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案例分析法应用于产科护理带教中提高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产科护理实习中对护生护士核心能力提高的作用.方法:选择产科护理实习生141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带教,通过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考察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产科护生带教中,可有效提高护生护士核心能力.

    作者:崔星慧;管艳杰;马玉磊;刘建明;王益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