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孙静;张小飞;刘洁琼;贾天芊

关键词:Box-Behnken效应面法, 银线草, 总黄酮
摘要:目的::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 X1)、液料比( X2)和提取时间(X3)为自变量,以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Y)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银线草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54.8%,液料比为13.6,提取时间为2.0 h,通过3批验证提取工艺参数,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实测值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4%。结论:使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度更高。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试验法优选炙甘草汤壳聚糖絮凝纯化工艺

    目的::优选炙甘草汤的壳聚糖絮凝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总含量及除杂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液质量浓度、壳聚糖加入量、静置温度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炙甘草汤壳聚糖絮凝纯化的佳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25 g·ml-1,静置温度25℃,壳聚糖加入量12%。结论:优选的壳聚糖絮凝纯化工艺除杂率高,指标性成分损失量少,为炙甘草汤的剂型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曾庆锋;谭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地榆鞣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地榆鞣质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地榆鞣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测定胞外碱性磷酸酶( AKP)、钾离子( K+)、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菌体胞内和胞外总三磷酸腺苷酶( T-ATPase)含量;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观察蛋白谱带变化和通过透射电镜( TEM)观察菌体超微结构,从而阐述地榆鞣质的抗菌机制。结果:地榆鞣质能够有效抑制革兰阳性菌,而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地榆鞣质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悬液中AKP、K+、可溶性蛋白、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大;胞内和胞外ATP酶浓度发生显著变化;SDS-PAGE蛋白图谱结果表明,经地榆鞣质处理的菌体无明显的蛋白条带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体细胞完整性被破坏。结论:地榆鞣质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能够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破坏细胞的完整性。

    作者:周本宏;松长青;姜姗;吴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厚朴中β-桉叶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厚朴中β-桉叶醇的含量。方法:以β-苯乙醇为内标物;色谱柱为Zeborn ZB-WAX (60 m ×320μm,0.5μm)毛细管柱,柱温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气化室温度250℃;载气为氮气,流速1.3 ml· min-1;分流比4∶1。结果:β-桉叶醇在0.0151~0.2712 mg·ml-1(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17%,n=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厚朴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张金;余华丽;毛菊华;范蕾;纪佳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菌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布鲁菌感染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思路。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菌感染患者的会诊,针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职业和接触史,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用药,协助临床医生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彭红艳;周慧;黄兴富;刘灵敏;李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联苯双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 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接种HSC-T6细胞于96孔板和6孔板中,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联苯双酯作用于细胞24 h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0μmol·L-1),DDB在实验浓度(8~64μmol·L-1)能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P<0.05),促进HSC-T6的凋亡(P<0.05);药物处理过的HSC-T6细胞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DDB可通过上调HSC-T6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魏丹芸;张洪;张英;彭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粉碎前后重金属铬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多批次样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药用辅料)粉碎前后的铬含量检测,证明通过不锈钢材质制药机械进行中药细粉加工将导致产品重金属铬超标。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B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明胶空心胶囊“铬”[检查]标准。结果:大部分检验数据显示,样品的铬含量不同程度超标。结论:使用不锈钢材质的制药机械设备会导致中药生产过程中铬超标,给产品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作者:曾秋初;李衡;刘建存;张铁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常规治疗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重塑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气道重塑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重度COPD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BMD)、血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BMD、BGP、AKP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BMD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期,BGP和AKP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EV1、MMP-9和IL-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除IL-8外其他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气道重塑,短时间使用对患者骨代谢无不良影响,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骨密度下降。

    作者:王金春;程今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1例伊立替康导致的迟发性腹泻。方法: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迟发性腹泻的原因,机制,遗传因素和治疗。结果: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与其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SN-38)的细胞毒性有关。基因多态性是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患者腹泻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加强伊立替康用药患者的药学监护十分重要。

    作者:夏晖;王璇;王之彝;朱红;曹明雪;王黎黎;刘峰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我院门诊妊娠患者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妊娠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妊娠期患者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门诊2014年临床诊断中涉及妊娠但不包括“正常妊娠监督”的处方,依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妊娠分级药物使用情况、相关法规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归纳分析及点评。结果:共抽取处方882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3±0.1),平均处方金额为(77.7±0.2)元,其中不合理处方31张(3.5%)。结论:需加强临床医师的相关知识培训和药师的处方审核,进一步促进妊娠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房嫣;崔恒菁;杨婉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中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中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9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A组(标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B组(中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和对照组(地塞米松)3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3组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A、B 两组患儿治疗后Plt、PCT、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A、B 两组患儿间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效果显著,能够达到标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且有效减少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丽;朱海豹;郎巧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材DNA条形码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滥用现象带来的众多有害反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药物安全使用问题亟待解决。 DNA条形码是一种强有力的分子鉴定技术,它能弥补传统形态学和化学方法鉴定中药材的不足之处。近年,DNA条形码技术给中药材的鉴定带来了新的视野也获得了众多突出性成绩。一些热门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如ITS, ITS2, psbA-trnH, rbcL, matK已经用于中药材的鉴定。

    作者:郭慧;王谦博;贾力维;丁常宏;郭盛磊;王振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银花芒果片中绿原酸、芒果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银花芒果片中绿原酸、芒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150 mm ×4.6 mm,5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波长切换时间序列采样:0~8 min为327 nm,8~20 min为258 nm。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140~2.5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2%(n=9);芒果苷进样量在0.042~0.76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德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含量的RP-HPLC法。方法:采用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2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至4.0)-乙腈-甲醇(30∶1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浓度分别在0.4~40.0μg·ml-1和0.2~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9.7%,RSD分别为0.92%和0.85%(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可用于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果秋婷;张小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孔树脂对丁香叶抗菌有效部位分离富集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丁香叶抗菌有效部位。方法:以静态吸附与解吸附实验对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选定D101树脂进行分离工艺优化,包括树脂用量、径高比、洗脱流速、洗脱液浓度及用量等。结果:结果表明,佳的条件为55%乙醇洗脱,吸附流速1 BV·h-1,洗脱流速5 BV·h-1,6 BV25%乙醇去除杂质,8 BV的55%乙醇洗脱得到有效部位。结论:提取液经D101树脂纯化后抗菌有效成分的含量达到65%以上,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制备丁香叶抗菌有效部位。

    作者:邵平;曲艳国;林丽峰;韩晓妮;张跃飞;韩凌;殷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药师职业生涯管理初探

    目的::从管理学与心理学角度对医院药师的职业生涯管理进行初步探讨,为药剂科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借鉴发展心理学中的近发展区理论,分析医院药师职业生涯管理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管理理念与具体管理手段。结果:药剂科管理者应树立动态发展的员工观,形成尊重差异、因材管理等理念,转变管理角色,提升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并通过轮转与定岗、职业指导、发掘潜力、开辟通道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等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结论:建议药剂科管理者利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医院药师进行系统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这将有助于实现员工和科室共同发展的目标。

    作者:杜小莉;梅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甲磺酸沙芬酰胺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甲磺酸沙芬酰胺中对映异构体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 Chiralpak AS-H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正己烷-乙醇-二乙胺(75∶25∶0.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5℃。结果:甲磺酸沙芬酰胺与其对映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0;两者分别在1.007~2517.500μg·ml-1和0.909~2273.200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0;对映异构体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9%,RSD为2.3%(n=9)。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甲磺酸沙芬酰胺产品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琪;张倩如;刘静媛;郭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效麻醉药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的制备及药效学评价

    目的::制备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双效麻醉药,并考察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对成犬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考察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对成犬的麻醉效果。结果: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平均粒径为(217.6±48.2) nm,多聚分散系数为(0.212±0.032),Zeta电位为(-31.2±3.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药效学研究表明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对成犬部分脾切除手术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双效麻醉药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有望用于临床。

    作者:潘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目的::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 X1)、液料比( X2)和提取时间(X3)为自变量,以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Y)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银线草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54.8%,液料比为13.6,提取时间为2.0 h,通过3批验证提取工艺参数,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实测值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4%。结论:使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度更高。

    作者:孙静;张小飞;刘洁琼;贾天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氯霉素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氯霉素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中氯霉素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方法:使用ZORBAX SB-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pH 3.0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醋酸曲安奈德在6.12~48.96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 RSD=1.3%(n=9)。氯霉素在62.1~745.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0%(n=9)。结论: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氯霉素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平;曾蔚欣;孙路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血管粥样硬化、保护肝肾等多种药理作用,但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参考大量文献,对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出姜黄素可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制备成不同剂型等方法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作者:孟庆丽;赵婧琳;史丽颖;刘红梅;唐景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