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门诊妊娠患者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房嫣;崔恒菁;杨婉花

关键词:处方, 妊娠用药,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妊娠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妊娠期患者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门诊2014年临床诊断中涉及妊娠但不包括“正常妊娠监督”的处方,依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妊娠分级药物使用情况、相关法规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归纳分析及点评。结果:共抽取处方882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3±0.1),平均处方金额为(77.7±0.2)元,其中不合理处方31张(3.5%)。结论:需加强临床医师的相关知识培训和药师的处方审核,进一步促进妊娠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巴马神酒对小鼠补肾壮阳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巴马神酒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小鼠交配能力及精子数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巴马神酒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模型小鼠体重、体温、自主活动次数、耐寒能力、生殖器官脏器系数及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对去势性肾阳虚模型小鼠生殖器官脏器系数、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及勃起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小鼠交配能力及附睾精子数量的影响。结果:巴马神酒能增加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小鼠的体重、体温和自主活动次数,提高耐寒能力以及使精囊腺和前列腺、包皮腺、附睾的脏器指数上升,并提高血清中SOD含量和降低血清中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巴马神酒能使去势性肾阳虚小鼠的包皮腺及胸腺脏器系数有所提升,并缩短阴茎勃起潜伏时间(与模型组比较,P<0.05);巴马神酒能提高正常小鼠的交配能力和附睾精子数量(与空白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巴马神酒具有一定的补肾壮阳作用。

    作者:林劲;刘碧好;欧阳辉;周园;梁春玲;钟燕春;周玖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联苯双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 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接种HSC-T6细胞于96孔板和6孔板中,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联苯双酯作用于细胞24 h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0μmol·L-1),DDB在实验浓度(8~64μmol·L-1)能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P<0.05),促进HSC-T6的凋亡(P<0.05);药物处理过的HSC-T6细胞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DDB可通过上调HSC-T6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魏丹芸;张洪;张英;彭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羟基氯喹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并评价羟基氯喹(HCQ)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HCQ(4.78,9.55,19.10,38.20,76.40μg?ml-1)对A549细胞、HepG2细胞、HT-29细胞、K562细胞、Hela细胞和B16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A)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和IC50。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浓度达到38.20μg?ml-1的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 HCQ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70(A549)、27.47(HepG2)、5.72(HT-29)、14.03(K562)、20.21(Hela)、13.62(B16)μg?ml-1。结论:HCQ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肺癌、直肠腺癌、肝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红白血病方面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涛;李国铭;薛林路;黄博;王琪;邓长生;徐勤;宋健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蒿琥酯干混悬剂的处方筛选及质量考察

    目的::筛选青蒿琥酯干混悬剂的佳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以及干燥失重等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填充剂、助悬剂、黏合剂和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优选出佳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主药的含量,考察不同转速及溶出介质对其溶出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制剂在温度为(30±2)℃、相对湿度为(75±5)%条件下放置4个月的稳定性。结果:青蒿琥酯干混悬剂的佳处方为:以蔗糖作为填充剂,15%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8%黄原胶和12%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浓度为6%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30醇溶液(50%乙醇)为粘合剂。采用优化的处方制备4批样品,其标示含量均大于95%,沉降体积比均高于0.9,20 min时的溶出度均在80%以上,样品放置4个月后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要求,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所筛选的青蒿琥酯干混悬剂处方工艺简单、重复性好、稳定可控。

    作者:王荣;周本宏;张玲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粉碎前后重金属铬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多批次样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药用辅料)粉碎前后的铬含量检测,证明通过不锈钢材质制药机械进行中药细粉加工将导致产品重金属铬超标。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B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明胶空心胶囊“铬”[检查]标准。结果:大部分检验数据显示,样品的铬含量不同程度超标。结论:使用不锈钢材质的制药机械设备会导致中药生产过程中铬超标,给产品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作者:曾秋初;李衡;刘建存;张铁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麻黄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考察

    目的::优选麻黄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麻黄根总黄酮的含量及收率为评价指标,对纯化方法进行优选,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佳工艺参数。结果:佳纯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搅拌20 min。结论:此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大工业生产。

    作者:程东岩;王隶书;高军;程东红;王超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赤雹的研究概述

    赤雹为满族民间习用中药材,治疗腰腿疼痛和腰部扭伤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本文查阅国内外赤雹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近30年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赤雹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隶书;岳乐乐;程东岩;王超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汉族PCI患者CYP2 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川东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批格雷抵抗( C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治疗(首次)患者,采取血标本,利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测序检测系统确定基因型,根据不同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后测定ADP诱导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AP)。结果:入组110例患者中,快代谢组52例(47.3%);中间代谢组42例(38.1%);慢代谢组16例(14.6%)。服药前3组不同代谢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服用3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后24 h,3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17.74%±5.87% vs 21.44%±8.71% vs 27.05%±8.83%, P=0.044)及降低幅度(20.08%±5.94% vs 18.87%±4.72% vs 11.54%±2.94%,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间代谢组及慢代谢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快常代谢组高,降低幅度均较快常代谢组小。110例患者中发生CR 21例(19.1%),其中三组代谢型发生CR的例数分别为2例(3.8%)、12例(28.6%)、7例(43.8%),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间代谢组及慢代谢组患者更容易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尤以慢代谢组为甚。结论:川东北PCI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存在相关性,慢代谢基因型患者常规使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高疗效较差。

    作者:苏强;唐志立;杨思芸;唐捷;王龙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目的::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常用的4种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别在0,0.5,1,2,4,8 h内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和pH的变化。结果:在8 h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的外观及pH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小于5%葡萄糖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尤其在4h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在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略高于药典标准。结论:建议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推荐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虽然说明书未提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本试验可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用药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作者:周芬;高声传;史英;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乳癖消颗粒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的抗痛经作用。方法:采用缩宫素致小鼠扭体实验观察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的抗痛经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乳癖消颗粒的各提取部位均能显著减少缩宫素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P <0.05,P<0.01或P<0.001);其中,水溶性部位效果好(P<0.001),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消颗粒的水溶性部位具有显著抗痛经作用。

    作者:王树圆;纪宏宇;孙晓佳;吴琳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血管粥样硬化、保护肝肾等多种药理作用,但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参考大量文献,对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出姜黄素可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制备成不同剂型等方法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作者:孟庆丽;赵婧琳;史丽颖;刘红梅;唐景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甲磺酸沙芬酰胺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甲磺酸沙芬酰胺中对映异构体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 Chiralpak AS-H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正己烷-乙醇-二乙胺(75∶25∶0.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5℃。结果:甲磺酸沙芬酰胺与其对映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0;两者分别在1.007~2517.500μg·ml-1和0.909~2273.200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0;对映异构体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9%,RSD为2.3%(n=9)。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甲磺酸沙芬酰胺产品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琪;张倩如;刘静媛;郭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百令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应用1.5%腹膜透析液,6000 ml·d-1,试验组再加用百令胶囊2.5g,po,tid,共观察6个月。1个月时评估两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两组患者1,3,6个月时肾功能及腹透液中TGF-β1水平变化。结果:透析1个月时,两组Kt/V及Ccr比较无差异,血肌酐均明显降低(P<0.05),3,6个月两组血肌酐水平无明显波动。对照组1,3,6个月TGF-β1水平逐渐升高(P<0.05),试验组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百令胶囊可降低患者腹透液中TGF-β1水平,从而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姚素花;麦李明;张龙;陈超;石俊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次性输液器和鼻氧管中挥发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分析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对10批一次性输液器,6批无菌鼻氧管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试,并分析产生气味的主要物质。方法:采用顶空进样装置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 HP-5MS 石英毛细管柱(30 m ×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全扫描总离子图定性检测样品挥发性物质。结果:采用GC-MS法鉴别一次性输液器和无菌鼻氧管的挥发性化合物,共测定出19种嗅感物质,包括烃类、醇、醛和酯等羰基化合物。结合气味检测方法,发现2-乙基己醇浓度对样品气味等级影响大。结论:部分样本气味评级高,可能与2-乙基己醇含量较高有关,应引起重视。

    作者:吴珺玮;钟玲;吴斌;徐新军;晏荣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种中药提取物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中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 MTT法测定3种中药提取物作用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消化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呈阳性;冻存前后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MTT检测结果显示培养72 h后,0.3125~5.0000 mg·ml-1芦荟凝胶提取物、0.1563~2.5000 mg·ml-1白芨提取物、0.0750 mg·ml-1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明显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丹参多酚酸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时间和浓度关系密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高浓度药物组对成纤维细胞由促进变为抑制作用。结论:芦荟、白芨、丹参提取物可通过促进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羟脯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徐莲;符旭东;熊蕊;罗梦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肾病Ⅳ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百令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ET-1、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降低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肾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平;万世文;杜新芝;薛艳梅;高会智;闫燕;武艳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炙甘草汤壳聚糖絮凝纯化工艺

    目的::优选炙甘草汤的壳聚糖絮凝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总含量及除杂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液质量浓度、壳聚糖加入量、静置温度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炙甘草汤壳聚糖絮凝纯化的佳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25 g·ml-1,静置温度25℃,壳聚糖加入量12%。结论:优选的壳聚糖絮凝纯化工艺除杂率高,指标性成分损失量少,为炙甘草汤的剂型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曾庆锋;谭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菌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布鲁菌感染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思路。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菌感染患者的会诊,针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职业和接触史,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用药,协助临床医生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彭红艳;周慧;黄兴富;刘灵敏;李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再次清宫术后宫腔残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再次清宫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再次清宫术后仍有宫腔残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及醋酸甲羟孕酮片,对照组在清宫术后口服新生化颗粒,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转经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HCG降低差值,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转经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子宫功能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秀;陈洪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试论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我国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性和意义。方法:结合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阐述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意义。结果:建立培养专业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临床药学服务,必将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提升。结论: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迫在眉睫,意义重大,是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孙洪胜;曹俊岭;梅全喜;曹广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