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葎草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张娜娜;张振巍;石磊

关键词:葎草, 水提液, 体外抑菌试验
摘要:目的::研究葎草水提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小抑菌浓度( MIC)和低杀菌浓度( MBC)。结果:该药对试验菌株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大肠埃希菌的MIC和MBC值浓度同为31.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值浓度同为3.91 m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和MBC值分别为125 mg·ml-1和250 mg·ml-1。结论:以水煎液为研究对象,考察葎草的体外抑菌效果更贴近临床应用形式,为葎草相关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金玄痔科熏洗散有效部位制剂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对金玄痔科熏洗散及有效部位新制剂进行GC-MS分析,建立了有效部位新制剂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GC-MS方法对金玄痔科熏洗散及有效部位新制剂中的主要组分进行分析,并确定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对10个批次的有效部位新制剂进行了测定,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有效部位新制剂的GC-MS指纹图谱。结论: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金玄痔科熏洗散有效部位新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作者:别文华;刘蔚;李力;周道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菝葜不同提取部位对卵巢癌细胞的活性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菝葜不同提取物对卵巢癌细胞的活性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法利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菝葜中的有效成分,获得菝葜不同提取部位。采用CCK-8法检测菝葜不同提取物(0,50,100,150,200μg·ml-1)对低侵袭力A2780及高侵袭力HO-8910PM卵巢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时间点24,48,72 h两种卵巢癌细胞的状态。结果:正丁醇提取部位(SCR-B)对A2780和HO-8910PM卵巢癌细胞的IC50分别为47.5,69.2μg·ml-1,乙酸乙酯提取部位(SCR-E)对A2780和HO-8910细胞的IC50分别为147.9,166. 0μg·ml-1;菝葜提取物对两种卵巢细胞A2780及HO-8910PM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SCR-B对卵巢癌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强于SCR-E,且其对A2780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HO-8910人卵巢癌细胞。 SCR-B对卵巢癌细胞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于丽秀;胡丽玲;廖婧;陈东生;华小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长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长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和帕司烟肼及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等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加用利福喷汀;观察组加用利福布汀。均连续治疗1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涂片及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痰液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41.86%、32.56%,与对照组相当(P>0.05)。两组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喷汀或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长效治疗均可加速患者痰液细菌学转阴和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罗惠倩;赵承杰;曹杨荣;冯炜;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耐斯糖含量优选制巴戟天炮制工艺

    目的::以制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为指标,优选制巴戟天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测定耐斯糖含量的方法优选炮制工艺。色谱柱为Welch AQ-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97);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漂移管温度为40℃;低温雾化。结果:耐斯糖在0.2148~0.6444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5%,RSD=3.5%(n=6)。结论:基于耐斯糖含量测定的制巴戟天佳炮制工艺为:甘草用量为4%,拌炒时间为15 min,煮制锅温为200℃。

    作者:周灿;熊辉;廖莎;樊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注射泵静注。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率、尿量、肝功能、肾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h、6 h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尿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的AST、ALT及LDH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BUN、SCr、β2-MG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BUN、SCr、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IL-1β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浆IL-1β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 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率及尿量。

    作者:周丽;厉旭光;林贤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SPG膜乳化法制备溶菌酶-PLGA微球的研究

    目的::采用白砂多孔玻璃膜( SPG膜)乳化法结合W/O/W复乳-溶剂挥发法,研究制备载蛋白类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微球的一种新工艺。方法:以溶菌酶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比较制备过程中处方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对所制得的微球进行理化性质、微球的体内相容性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溶菌酶微球载药量为11.84%,包封率为72.43%,平均粒径为63.89μm,径距为0.67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药物溶菌酶被包裹在微球内。微球的体内相容性良好,体内降解缓慢。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制备蛋白类药物-PLGA微球的新工艺,微球的体外体内性质良好。

    作者:杨梦琪;张永明;陈德;朱婉华;杨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设计并制备符合中试产业化生产的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方法:以溶出度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结果:以泊洛沙姆188、葡甲胺、聚维酮( PVP) K30、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 MCC) PH101、山梨醇、硬脂酸镁及包衣粉为辅料,按照特定的制备工艺制备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与参比制剂相似。结论: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杨欣;龙勇;林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薯蓣皂素洁净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薯蓣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目前工业上薯蓣皂素的生产方法主要为直接酸水解法,但强酸的使用不仅会破坏薯蓣皂素的结构,从而降低皂素产率;同时酸水解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因此薯蓣皂素的洁净生产是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本文对近年来薯蓣皂素洁净生产技术及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新技术及工艺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提供建议。

    作者:杨光义;魏晋宝;叶方;张晨宁;雷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 AKBA)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KBA低剂量组、AKBA高剂量组。皮下注射ISO 100 mg·kg-1诱导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后,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检测血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心肌钙蛋白I( cTnI)、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变化,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KBA高剂量组大鼠心电图ST段移位显著低于模型组;AKBA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心肌酶的CK-MB、cTnI、LDH;AKBA高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中MDA,升高SOD活力;AKBA高剂量组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小于模型组;AKBA高剂量组抑制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AKBA组能有效抑制ISO所致心肌缺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敏纯;李玉文;王明明;张一恺;陆扬;孙渊;丁一;爱东;王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拟方坐浴二号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坐浴二号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日便后用坐浴二号坐浴熏洗并常规伤口换药治疗,对照组每日便后温水清洗患处后,在皮损和瘙痒处均匀涂搽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并常规伤口换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2.0%)和总有效率(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瘙痒消失和皮损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方坐浴2号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湿疹有良好临床疗效,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俞立民;徐跃军;卢勇;覃鑫;俞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药师》编辑部迁址公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塞通软胶囊溶出度的研究

    目的::考察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方法:参照日本《医疗用药品品质情报集》中的溶出度试验条件,并根据血塞通软胶囊处方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溶出介质进行选择,分别考察了血塞通软胶囊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的体外溶出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 HPLC-ELSD)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三者总和的溶出度,并通过相似因子( f2)法对3种成分的溶出度曲线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 Rg1,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16.0 mg·L-1(r =0.9996),3.0 ~60.0 mg·L-1(r =0.9998),4.0~80.0 mg·L-1(r=0.9997);在介质pH 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以三七皂苷R1为参比,血塞通软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Rb1的f2均大于5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胶囊的溶出度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具有相似的溶出特点。

    作者:兰茜;盘正华;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目的::分离纯化冬虫夏草菌发酵液多糖,并对虫草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冬虫夏草菌,水提醇沉法提取虫草发酵液多糖EPS和菌丝体多糖IPS,联合使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虫草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再通过硫酸咔唑法分析糖醛酸含量。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EPS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78 kDa,多糖含量为94.8%,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4.5∶8.0∶1.0;糖醛酸含量为6.0%。多糖IPS 的Mr为42 kDa,多糖含量为92.5%,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2.8∶3.0∶1.0;糖醛酸含量为4.5%。结论:虫草多糖EPS和IPS均是杂多糖。

    作者:李蓉;孙书娟;江晓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BPR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 IPROS)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和IPROS评分从第4周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PRS和IPROS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BPRS和IPROS评分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社交能力及认知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汤庆平;张静;赖根祥;李宏;金国林;朱贵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香菇多糖联合氟尿嘧啶体内外抗肝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与氟尿嘧啶(5-FU)的联合抗肝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香菇多糖联合5-FU对H2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接种H22细胞昆明小鼠为模型,进行体内抑瘤作用的考察,测定抑瘤率、脾/胸腺指数以及脾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体外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多糖的加入并没有进一步提高5-FU对H22细胞的抑制率,对细胞周期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体内抑瘤实验表明,香菇多糖与5-FU具有协同抑瘤作用,与单独使用5-FU比较,香菇多糖25,50 mg·kg-1联合5-FU组抑瘤率显著提高(P<0.05);香菇多糖25、50 mg·kg-1可以纠正5-FU所致的荷瘤小鼠免疫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荷瘤小鼠脾/胸腺指数。结论:香菇多糖与5-FU具有协同抑瘤作用,其机制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并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顾琼艳;吴美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治疗癫痫新药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研究进展

    查阅国内外关于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治疗癫痫的新文献。文献结果表明,醋酸艾司利平口服吸收快、半衰期长、药物动力学呈线性,无明显的药物相互关系。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相比较,醋酸艾司利平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饶志方;王婉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征症状的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咳嗽、湿性啰音、气喘和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2.50%,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建新;吕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葎草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葎草水提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小抑菌浓度( MIC)和低杀菌浓度( MBC)。结果:该药对试验菌株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大肠埃希菌的MIC和MBC值浓度同为31.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值浓度同为3.91 m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和MBC值分别为125 mg·ml-1和250 mg·ml-1。结论:以水煎液为研究对象,考察葎草的体外抑菌效果更贴近临床应用形式,为葎草相关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娜娜;张振巍;石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伏立康唑致严重药物性肝损害及低血钾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1个月前于我院二部行肾穿刺检查,诊断为膜性肾病Ⅰ~Ⅱ期,应用甲泼尼龙片64 mg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早晚各750 mg口服治疗,2周后,患者复查24 h 尿蛋白定量无改变。1周前咳嗽、咳痰,未在意。3d前患者双下肢水肿加重,于2014年7月15日入我院治疗。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双肺肺炎。给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2 g,ivd,qid,治疗7 d,肺炎好转,8月2日复查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8月2日起更改治疗方案为给予甲泼尼龙足量联合环孢素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530)50 mg,po,bid治疗膜性肾病,患者入院以来甲泼尼龙片一直维持64 mg · d-1, po。查真菌D-葡聚糖117.9 pg·ml-1,为预防真菌感染加剧,给予伏立康唑片(北京博康健基因有限公司,批号:20140305)200 mg, po,bid。当时查血钾3.84 mmol·L-1,AST 26 U·L-1,ALT 39 U·L-1,γ-谷氨酰转肽酶42 U · L-1。8月7日复查肝功:AST 360 U·L-1,ALT 445 U·L-1,血钾3.12 mmol·L-1且自述双下肢无力。考虑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提出可能与伏立康唑使用有关。当时复查真菌D-葡聚糖58.06 pg· ml-1。经与主治医生商议考虑真菌感染已经控制,可以停用伏立康唑片,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d-1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d-1,同时针对低血钾给予口服枸橼酸钾颗粒2 g ,tid。8月12日复查肝功:AST 100 U· L-1,ALT 147 U·L-1。8月10日复查血钾为3.84 mmol· L-1。治疗期间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89.2 ng·ml-1,在正常范围内,经继续治疗,肝酶恢复正常,患者于8月19日要求出院。

    作者:张晓荧;李月阳;张文锐;宋燕青;张四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伐沙班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下肢骨手术患者共94例,按使用药品不同分为Ⅰ组(利伐沙班片10 mg,po,qd)和Ⅱ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4000 IU,ih,qd)。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情况,用药前后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数据、深静脉血栓( DVT)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停药后恢复正常,其他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无明显变化。Ⅰ组发生大出血1例,Ⅱ组3例;Ⅰ组未发生DVT,Ⅱ组发生3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DVT的发生效果良好,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陈虹宇;吴振波;包华健;何伟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