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郑欣;邓凤祥

关键词:姜黄素, 鳞状细胞, 肿瘤,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细胞系SCL-1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后,CCK-8法观察姜黄素对SCL-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mRNA的表达,酶标比色法检测Caspase-3 及-9的活性.结果:浓度大于10 μmol·L-1姜黄素能显著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上调细胞内Caspase-3及-9 mRNA的表达及活性.结论:姜黄素能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调Caspase-3及-9的表达及活性是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蒲公英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蒲公英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250 mm × 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4%磷酸(52∶4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浓度分别在1.68~16.80 μg·ml-1(r =0.999 7),1.52~ 15.20 μg·ml-1 (r=0.999 8)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98.46%,RSD分别为2.49%和2.89%.结论:本方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合同时测定蒲公英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

    作者:赵惠茹;郭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银杏内酯B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辛伐他汀5mg· kg-1)、银杏内酯B三个剂量组(8,4,2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取主动脉,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进行病变分级评分;取血清,测定血脂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银杏内酯B能改善AS大鼠的主动脉病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内酯B高、中、低剂量可分别降低AS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可显著升高AS大鼠血清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银杏内酯B各剂量能显著升高SOD活性,降低AS大鼠血清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银杏内酯B的抗AS作用可能与增强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作者:刘艳茹;张国斌;于晓云;李晓晓;张博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六味千骨巴布剂的皮肤安全性试验研究

    目的:考察六味千骨巴布剂的皮肤毒性.方法:利用健康白兔正常和破损皮肤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利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利用健康白兔正常和破损皮肤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六味千骨巴布剂对受试动物皮肤均未产生急桂毒性、过敏性和刺激性.结论:六味千骨巴布剂的皮肤毒性较低,皮肤外用安全.

    作者:郭美华;宋永熙;刘世萍;胡宝荣;马妍妍;李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奥拉西坦原料及其注射剂中奥拉西坦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拉西坦原料及其注射剂中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μm),有关物质测定采用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至2.5)为流动相A,流动相A-乙腈(50∶ 50)为流动相B的梯度洗脱法,含量测定采用流动相A的等度洗脱法,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0.5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主峰和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杂质A浓度在0.734 0 ~9.787 1 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5.6%(RSD =1.5%,n=9);奥拉西坦在60.71 ~121.4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 =0.6%,n=9).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能检出更多的杂质,准确度高,能有效质控奥拉西坦原料及注射剂中的有关物质和含量.

    作者:袁利杰;刘辉;李婷婷;朱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小儿四维葡钙片和颗粒中三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小儿四维葡钙片和颗粒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 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加入0.05%庚烷磺酸钠,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梯度洗脱,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分别在0.530~6.356 μg(r=1.000 0)、0.043 0 ~0.516 4 μg(r=1.000 0)、0.019 4 ~0.232 8 μg(r=1.000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片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RSD =0.15%,n=9)、99.43%(RSD=0.45%,n=9)、99.14%(RSD =0.49%,n=9);颗粒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为99.56%(RSD =0.14%,n=9)、99.14%(RSD=0.45%,n=9)、99.13%(RSD=0.42%,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四维葡钙片和颗粒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焕宇;邓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友灵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骨友灵凝胶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骨友灵凝胶的处方筛选,确定佳处方,采用体外透皮方法对制剂处方进行透皮吸收研究.结果:确定骨友灵凝胶佳处方工艺为:取40ml骨友灵浸膏,加入11 g泊洛沙姆407、月桂氮(草)酮3ml、丙二醇5ml、乙醇25 ml,加适量水至100 ml.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前12 h搽剂与凝胶剂累积释放量相当.结论:骨友灵凝胶工艺简便、可行.

    作者:林丽峰;韩晓妮;曲艳国;韩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对1例药疹的分析与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疹诊断中的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依据循证药学证据对1例23岁脑外伤术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过敏史调查,依据药疹发生的一般规律,判断药疹与醒脑静注射液的相关性.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掌握药疹的鉴别与处理,弥补非专科医师对药疹诊断知识欠缺的不足,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可以有效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作者:万平;熊鹏举;陈集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米力农对合并心力衰竭老年肺炎患者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合并心力衰竭老年肺炎患者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合并心力衰竭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氧疗、抗感染、强心和稀释痰液、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米力农注射液10~15 mg加入50 ~ 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0.5 μg·kg-·min-泵入,qd,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心脏射血分数(EF%)、心功能分级改善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CRP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达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治疗合并心力衰竭老年肺炎可明显改善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氧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钟佰强;黄宝贤;方淑青;朱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畲药檵木叶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

    目的:建立畲药檵木叶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SB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4~0.282 μg(r =0.999 9),0.015 ~0.136 μg(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7%(RSD=1.74%),99.05%(RSD=1.84%).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畲药檵木叶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乐;刘敏;李水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姜黄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细胞系SCL-1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后,CCK-8法观察姜黄素对SCL-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mRNA的表达,酶标比色法检测Caspase-3 及-9的活性.结果:浓度大于10 μmol·L-1姜黄素能显著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上调细胞内Caspase-3及-9 mRNA的表达及活性.结论:姜黄素能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上调Caspase-3及-9的表达及活性是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郑欣;邓凤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CHOP方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药学服务

    目的:针对25例R-CHOP方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药学服务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等方面,介绍药学服务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充分评估治疗的获益及潜在风险,采取合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论:临床药师对化疗全过程的用药监护,为患者提供完善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戎佩佩;宋金春;吴玥;李萌;彭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维生素B2联合制霉菌素治疗足癣60例观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维生素B2联合制霉菌素外敷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60例,观察组外敷阿司匹林、维生素B2及制霉菌素混合物,对照1组外敷制霉菌素,对照2组外敷制霉菌素和阿司匹林混合物,早晚各1次,总疗程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阿司匹林、维生素B2和制霉菌素联合应用治疗足癣治愈率高、效果显著.

    作者:武改;付海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酚苄明片中酚苄明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复方酚苄明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第一法,溶出介质为0.1 mol·L-1盐酸溶液900ml,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0.7%磷酸水溶液(含0.5%三乙胺)(45∶ 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结果:酚苄明在5~6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99.8%(RSD =0.9%,n=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酚苄明片中酚苄明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胡兵;文王亮;单晓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坎格列净的研究进展

    坎格列净是一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药,抑制葡萄糖的肾重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尿排泄.美国FDA于2013年3月批准其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坎格列净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降低患者体质量和收缩压,且低血糖风险较小.不良反应是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作者:安富荣;崔岚;王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同时测定参坤养血颗粒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丹参素和党参炔苷

    目的: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参坤养血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丹参素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速1.0ml·min-1;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3∶2),流动相B为0.2%甲酸溶液;检测波长λ1=260 nm(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检测波长λ2=210 nm(检测黄芪甲苷),检测波长λ3=280 nm(检测丹参素和党参炔苷).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丹参素和党参炔苷分别在0.012 8 ~0.256 0 μg(r =0.999 3)、0.015 2~0.304 0 μg(r =0.999 6)、0.039 4 ~0.788 0 μg(r =0.999 4)、0.100 6~2.012 0 μg(r =0.999 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7.92%、98.13%、97.80%,RSD(n =6)分别为1.76%、1.41%、1.12%、1.19%.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参坤养血颗粒的含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俊;冷湘静;高锦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DUR和DUE法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

    目的: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分析评价某院呼吸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出院的203例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治疗过程监测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纳入DUR分析的抗菌药有35种,其中12种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UI)<1,17种药物DUI=1,6种药物DUI>1;DUE结果显示,99.0%的患者进行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对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复查的比例分别为79.7%,42.0%,52.4%,60.7%和68.4%.DDDs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莫西沙星、头孢唑肟和氟康唑.结论:该院CAP患者抗菌药使用仍须加强用药过程监测.联合应用DUR和DUE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CAP患者的用药情况.

    作者:施静;张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和抗炎解痉止痛等基础治疗.奥曲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8h,至肛门排便排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d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5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奥曲肽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奥曲肽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

    作者:裴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菌药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菌药使用对预防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感染及费用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同期配对临床对照研究,纳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择期LC术病例364例,其中未使用抗菌药组(A组)9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组(B组)按性别、年龄(±5岁)、民族、入院评估和出院诊断与A组3∶1配对,共27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的平均住院费和平均西药费分别较B组下降586元和451元(P<0.01),两组治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使用与否对预防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感染无影响,且不使用抗菌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

    作者:李朝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ABC分析法评价我院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效果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应用情况,为完善抗菌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抗菌药应用数据分为整治前(2011年1~6月)和整治后(2013年1~6月)2组,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并结合ABC分析法,对整治前后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AUD)以及整治后用药频度(DDDs)降低的科室分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32.95%下降至整治后的19.67%;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由75.76%下降至54.88%;AUD均值由85.24降至54.94;整治前、后DDDs降低的A类科室共7个,下降程度前3位的科室是A类科室中的普外科、呼吸科和产科.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多项控制指标有明显改善,对促进我院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某些指标离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努力,将抗菌药管理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作者:李梦媛;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UPLC法测定倍他米松尿素乳膏中倍他米松含量

    目的:建立倍他米松尿素乳膏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45℃,进样量20 μl.结果:倍他米松在12.35~92.64 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为0.74%(n=9).结论: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稳定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倍他米松尿素乳膏中倍他米松含量测定.

    作者:张振兴;孙旭;高媛;陈瑶;刘云云;周平;黄国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