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英;陈殿红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指头臂动脉干均完全闭塞或极重度狭窄者[1],是头臂型大动脉炎中病变严重的一种.这些患者脑缺血症状严重,可以频繁地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视物模糊,明显视力下降,甚至双目失明,头晕、头痛,记忆力严重减退等.
作者:韩月红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6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为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课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选择2007年6-12月同类患者50例为对照组,沿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课堂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唐运香;高早琼;胡君娥;汪靖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合理、牢固地做好胃管固定,不但能保证胃管作用的发挥,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此,我们总结了一种新的胃管固定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非常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小荃;张平;王林娟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在产程活跃期对胎头浮动初产妇实施体位干预,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待产过程中采用体位干预,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直至宫口开全,不予体位指导.分析比较2组产后出血、分娩结局、羊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2组新生儿体质量及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孕妇实施体位干预,可加速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从而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段春英;陈殿红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和有机碘溶液或高渗溶液),易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药液渗漏的机会[1].5%碳酸氢钠为高渗溶液,快速静脉输入时局部浓度较高,可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形,影响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肿、痛[2].我科于2008年6月收治1例高龄重症患者,在静脉输注碳酸氢钠过程中发生药液渗漏,后导致患者皮肤坏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蓉;黄立锋;李晓静;万凌;王伟丽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作者:骆俊秀;汪吉平;张永勤;王孝慧 刊期: 2009年第3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急危重患者的增多.有效的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成为基础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性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咽腭反射的减弱[1].颅内压增高、恶心、呕吐、抽搐等极易造成呼吸困难、误吸和呼吸道感染.为保证机体组织的氧供,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我科2000年5月-2008年10月对11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徒手经鼻气管内留置吸痰管、面罩给氧、湿化给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燕萍;荔志云;曹文峰;季玮;李琪;杨文莲;武弋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痰热清(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海南爱科制药有限公司)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2008年10月12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全身多处火焰烧伤,面积达35%.
作者:章建丽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等外周大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下腔静脉的穿刺技术[1].PICC置管后24 h内一般都有少量出血且能被敷料吸收,临床均采用砂袋局部压迫等方法止血[2],但止血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笔者2008年1-10月将吸收性明胶海绵用于PICC穿刺点止血,并对其止血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香;朱文芳;胡玲美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比较1999年及2007年手术室单位时间内的护理人力成本投入的变化,为制订合理的护理服务价格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成本核算公式,分别核算1999年及2007年手术室手术配合的单位护理人力成本,并以外科常见的阑尾切除手术为例,分析不同护理人力成本投入的差异.结果 2007年手术配合的护理人力成本已远远高于物价部门制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时的1999年的护理人力成本.结论 护理人力成本大幅提高,有关部门应合理制定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
作者:陈晓阳;刘则扬;张利岩;孙玲;公静;毛莎;王曼 刊期: 2009年第32期
脑疝是神经外科急症,通常在确立高颅压性脑疝的诊断后首先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1].然而,护士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形成、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所诱发的低颅压性反常性小脑幕切迹疝的认知缺乏不知脱水降颅压、头高15~30°卧位等常规性救护措施反而促发反常性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和发展,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例,并成功救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翠霞;李泽福;邵伟;刘永良;张文生 刊期: 2009年第32期
高频电刀是一种可以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子外科器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但是它在电凝组织时所产生的烟雾却有很多不良反应.为了能及时将烟雾吸走,降低烟雾给手术人员带来的危害,临床多使用一次性带吸引器的电刀笔,但这种电刀笔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费用.
作者:王小杰;侯青波;江敏;阮君芬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我科是专门接待外宾的科室,由于地处北京市中心,承担着大量的外宾急救任务,为了给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急救服务,我科总结多年急救经验,自制一种急救档案及用物袋,在应对突发事件、抢救急诊患者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广屏;张天 刊期: 2009年第32期
脑卒中患者并发严重压疮的治疗,一般采用常规的换药疗法,但由于脑卒中患者并发严重偏瘫,压疮局部营养条件很差,组织再生缓慢,且伤口引流困难,因此常规换药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疗效.我院2008年5-8月应用人工皮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2例脑卒中并发特大压疮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珍瑛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围手术期体温<36℃称为低体温,其发生率为60%~80%[1].肝移植患者在围手术期体温下降是一种常见现象.据报道[2],在肝移植中通常无肝期患者体温有显著降低,在新肝时降至低,有时低至32.3~33.0℃.所以本实验主要观察的是肝移植患者无肝期和新肝期体温变化.
作者:仲米兰;程月娥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需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在前臂掌侧第一、第二腕横纹线上下连线的中间,距外侧(桡侧)0.3~0.4 cm(低出生体重儿)或0.5~0.6 cm(足月儿)处为人针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取血法.比较2组的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后的连线定位采血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稚梅 刊期: 2009年第32期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商品名为来立信,属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肝素钠系自猪的肠黏膜或牛肺中提取精制的一种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为无色澄明液体.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及抗凝处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留置针的抗凝封管处理时发现二者配伍出现白色混浊,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碘伏消毒剂与杨驰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的皮肤消毒效果,寻求更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 将104例自愿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用碘伏消毒剂常规皮肤消毒2遍,实验组用杨驰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常规皮肤消毒1遍,用秒表分别记录消毒和待干时间,并测量棉签浸消毒液的长度,消毒后分别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比较2组的消毒效果.结果 实验组消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消毒待干所需总时间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棉签浸消毒液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消毒效果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碘伏消毒剂与杨驰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皮肤消毒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但复合碘棉签消毒操作简便,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王红明;石玮;王明弘;李春卉;孙艳美;董薇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稳可信通用名为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性状为白色粉末或冻干之块状物,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佳乐施通用名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为含4%琥珀酰明胶的血浆替代液,性状为淡黄色稍带黏性的澄明液体,适用于低血容量时的胶体容量替代液,可预防脊髓或硬膜外麻醉后可能出现的低血压.
作者:孙靖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现状,发现目前气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帮助降低由气道护理不当而引发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方法 走访上海市2家医院儿科ICU,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操作情况,调查样本40例,对护理人员的气道护理过程及患儿在气道护理前后的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 息儿在气道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气道压力值比较有显著差异,调查发现2家医院ICU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中,对气道护理规范的依从性、按需吸痰、1次气道护理时间、吸痰后及时记录与医嘱的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合理的气道护理频率应是必要时进行,医嘱为按需吸痰,建议标准里写进根据SaO2、心率和患儿气道分泌物量的实际情况确定吸痰次数,护理记录按实际次数,补充制订吸痰管插入深度标准.
作者:郑蕾;傅丽娟 刊期: 200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