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期

朱从群;樊去仙;乐治文

关键词:膀胱癌, 超声诊断, 肿瘤侵犯, 组织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案, 远处转移, 原发肿瘤, 泌尿系统, 患者, 淋巴结, 区域, 临床, 分期, 地界, 报告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当患者的组织学诊断确定后,精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确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和深度,有无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正确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影像学检查是临床界定肿瘤侵犯范围的佳手段,现将38例患者的超声诊断与分期报告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P16和C-erbB-2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16和C-erbB-2与肺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存档石腊包埋的肺鳞癌标本进行P16和C-erbB-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P16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在肺鳞癌分别为42.2%和51.1%;P16的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低表达和C-erbB-2高表达可作为肺鳞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邢凌翔;杨炯;陈德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继发窝囊肿的诊治(附8例报告)

    我院于1988年8月至1999年12月间,收治了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继发窝囊肿的患者,术中同时行窝囊肿摘除及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波;王以强;冯华明;黄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办好高校广播 强化育人功能

    高校广播工作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具有育人的功能。因此,高校广播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面向广大学生,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下面联系我院广播工作的实际,对高校广播的育人功能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作者:张晓燕;王德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应用“引产I号”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引产Ⅰ号”配方  蓖麻油30ml,鲜鸡蛋3个,加食盐少许,搅拌均匀,炒熟后立即食用。

    作者:阎北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两种固定法的比较与选择

    目的:就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对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41例病人,共256侧肢体,均为Ⅲ度胫腓骨骨折。用钢板内固定174侧,用外固定架66侧,一期截肢16侧肢体。结果:钢板内固定组一期创面感染率12.9%,二期创面感染率21.05;外固定架组一期创面感染率13.64%,二期创面感染率18.18%。两种固定法二期创面肉芽长满时间,钢板内固定组(n=19):3周以内6例,占31.58%,3周以上13例,占68.42%,外固定架组(n=22):3周以内17侧,占77.27%,3周以上5侧,占22.73%。钢板内固定组平均愈合时间120±8.4天,畸形愈合率5.17%;外固定架组平均愈合时间180±9.3天,畸形愈合率18.18%。结论:可一期闭合创面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首选钢板内固定;不能一期闭合创面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则以外固定为佳。

    作者:林博文;肖德明;黎伟凡;谢伟平;曾纪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科类成人教育实验课教学的特征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场所,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开展直观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必修课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实验课与普通高校教育同一专业的实验课有一定的不同,具有如下特征。

    作者:胡娟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46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现将我院1991至1998年住院的老年病人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4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43±4.58岁,70岁以上28例(61.0%)。全部病例皆有各种不同的基础疾病,其中慢阻肺合并肺心病、呼衰29例(63.0%),慢阻肺5例(10.9%),肺癌4例(8.7%),糖尿病3例(6.5%),肺结核2例(4.3%),支气管扩张症2例(4.3%),白血病1例(2.2%)。其中危重病人28例(61.0%)。

    作者:李剑军;张秀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上矢状窦破裂9例报告

    我院自1997年12月~2000年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导致上矢状窦破裂9例,通过急诊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江;王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虎杖煎剂对大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虎杖煎剂对大白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实验设虎杖煎剂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观察各组大白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变化。结果:虎杖煎剂三个剂量治疗组均能降低血MDA含量和SDH活性,增加SOD活性,减轻肝损伤程度。中剂量效果佳。结论:虎杖煎剂具有良好的保护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尤以中剂量疗效佳,其机理可能与抑制体内的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罗德生;郑红花;刘琴;罗丽芳;李映红;王梅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联合抗病毒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体外培养的HepG2中,再加入羟基无环鸟苷(GCV),观察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在感染复数(MOI)小于100或GCV浓度小于400μg/ml范围内,单独应用载体或GCV,对培养细胞的形态与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当两者合并应用时,GCV在6.25μg/ml和MOI在33以下,即可表现出对HepG2细胞的杀伤,且杀伤效应与其浓度存在显著的剂量相关性。将转染了HSV-TK的HepG2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证实了“旁观者效应”的存在。凋亡细胞占可计数细胞的62.6%。结论:HSV-TK/ GCV对肝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HepG2细胞的重要方式。

    作者:沈洪珍;袁学文;何小飞;李方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早期诊治结核性脑膜炎42例临床体会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情变化迅速,其治愈率和病死率决定于治疗开始的早晚,因此结脑早期诊治尤为重要。作者就42例结脑的早期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余俊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椎间盘炎1例分析

    患者女,33岁,于1999年6月7日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以“腰5骶1椎间盘突出”收入院。入院查患肢直腿抬高小于50度,跟腱反射减弱,于1999年6月11日在硬膜外麻下行腰5骶1髓核摘除术。术后第一天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疼痛症状消失,第二天晚上出现腰骶部剧痛,腰背肌痉挛,体温40℃,血沉65mm/h,行抗菌素和对症治疗疼痛无缓解。诊断为“椎间盘炎”,于6月19日在局麻下行椎管探查术,术中见椎间隙及陷窝处有脓性液被包裹,术中吸出脓液并冲洗,置引流管。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杆菌,术后应用敏感抗菌素。4周后体温恢复正常,6周后腰腿痛明显减轻,血沉恢复正常,8周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住院71天出院,随访半年无异常,恢复正常工作。  椎间盘炎是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一种严重手术并发症,临床上极少见。我科从1994年~1999年共行腰椎间盘手术535例,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发生率为0.19%。椎间盘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部剧痛,腰背肌痉挛,伴有高热,血沉增高。由于病程长,症状重,病人常有焦急、悲观、消极情绪等表现。其治疗措施为:①术前对一般情况较差的病人,给予高蛋白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并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②做好手术器械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③将破坏的椎间盘组织彻底清除,避免损伤软骨结构。④术后常规使用大剂量有效抗菌素。⑤加强护理, 主要包括卧硬板床休息,重视心理护理,超短波,TDP灯照射,进行腰背功能锻炼和早期活动患肢等。

    作者:赵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试论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管理与改革

    期刊作为当今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载体,具有信息量大、时间性强、报道及时、内容广泛等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丰富期刊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文献,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以及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不可忽视的“窗口”,加强图书馆期刊的管理与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蒋若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川芎嗪佐治小儿哮喘45例疗效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时明显影响小儿正常生活,其特点是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气道高反应性。为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应用川芎嗪静滴治疗4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内镜高频电治疗大肠大息肉18例报告

    我院1990年4月至2000年4月,从内镜检查的2968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387例次(716颗),其中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直径>2.5cm以上较大息肉18例(20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

    目的:探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并对克氏针进行改良。方法:将克氏针针头1cm加工成螺纹状,再将针头做轻度弯曲,治疗锁骨骨折病人。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治疗锁骨骨折病人37例,优良率为97.3%。结论:改良克氏针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改良后增加了摩擦力,减少退针,增加了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且操作简单,易推广。

    作者:张晓明;肖德明;代成甫;徐忠世;陈基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氯氮平的副反应

    氯氮平(Clozapine),亦称氯扎平,系二苯二氮草类广谱抗精神病药物,是院外维持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特别适用于需长期服药治疗的精神病人。但其自投放临床使用以来,随着使用的普及,新的毒副反应不断出现。为使临床上更全面了解氯氮平的副反应,便于安全用药,对氯氮平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发生机理等综述如下。

    作者:杨万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当患者的组织学诊断确定后,精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确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和深度,有无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正确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影像学检查是临床界定肿瘤侵犯范围的佳手段,现将38例患者的超声诊断与分期报告如下。

    作者:朱从群;樊去仙;乐治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总管粗大伴右侧副肝管1例

    男尸,身高166cm,年龄约50岁。  肝左管与肝右管汇合成肝总管时,发现汇合处膨大,压扁径为12mm,距肝门8mm。肝总管粗大,走行在肝固有动脉的右前方。中段压扁径为12mm,末端压扁径为11mm,全长25mm。在与肝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时,发现有右侧副肝管存在。右侧副肝管起于肝门右侧,在胆囊深面和胆囊管外侧走行,于胆囊管末端从后方注入胆总管的后壁。右侧副肝管起始处压扁径为8mm,中段压扁径为8mm,末端压扁径为7mm,全长30mm,与肝总管成50夹角注入胆总管。其营养由胆囊动脉分支供应。胆道其余部分未见异常。

    作者:李敏才;胡圣望;胡振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胞二磷胆碱加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报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临床上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期死亡及远期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1992年3月至1999年3月,我院收治新生儿HIE 120例,对其中的6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加脑活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