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章;罗自娟;孙娟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的、空腹血糖>10.0mmol/L的2型糖尿病65例,随机分为血糖控制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3例。两组用优泌乐1日3次、来得时1日1次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联合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1日1次,连续治疗4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S、PPBS、HbA1c极显著下降(P<0.01);SF、CRP显著下降(P<0.05),且与血糖控制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TC、TG、LDL在联合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在血糖控制组有下降趋势;Fe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降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朱圣群;陈接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孕中期使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单脐动脉的形态和血流信号特征进行观察,与产后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脐血管和脐内静脉血流,其检查意义明显优于产后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两只血管血流情况,从而对畸形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在中期孕检中对单脐动脉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维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外科护士带教中的效果,总结带教经验。方法:抽取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某院外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进行为期10周的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在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100%(30/30),对照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76.6%(23/3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辖区内管理的0~3岁儿童6~8月、18月、30月龄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致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354名各月龄儿童血常规检测中发现有42例儿童缺铁性贫血,其中中重度缺铁性贫血2例。儿童贫血与家庭收入,监护人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科学喂养均有关系,与生产方式及性别关系不大。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进行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曾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认知功能是脑的记忆、注意、语言及视空间技能等高级功能,其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日益增多,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约1/3的患者可发展成痴呆[2]。因此如果在轻度阶段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3]。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测定体内化学物质的无创性检查,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及其病理生理过程的阐述起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MRS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现就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杜远敏;杜柏林;梁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控制教育、合理营养对新生儿体重、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单胎头位初产妇609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实验组进行孕期体重控制及合理营养。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结果:实验组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增加≥6发生率、难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能有效控制巨大儿和难产的发生率,从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赵希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校2012级高护1班学生60名,设为观察组,选取同级高护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向两组考生发放测试考卷和调查问卷,比较两组考生的卷面成绩以对教学的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成绩为87±7.4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4±13.2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综合能力,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29例髋部关节疾病患者,对其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取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1~2.5年之间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关节功能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成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发现22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为93.1%。结论: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对髋部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保留患者的股骨颈、颈干角和前倾角,这样有利于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是远期疗效仍待观察。
作者:梁英军;孟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CHD)患者自护能力影响。方法:将8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助于提高CHD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于建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接受正畸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树脂性黏结剂,观察组采用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比较两组黏结剂的黏结强度、牙面残留情况、釉质脱矿情况。结果:两组的黏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留黏结剂情况方面观察组0分及1分所占总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6、12个月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程度为0级,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具有较好的黏结情况,对牙釉质具有更小的不良影响,综合优势明显。
作者:毛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药物不良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息息相关。我国抗生素问题非常严重,由抗生素引起的系统不良安全日益增多,如何加强抗生素使用控制,提升抗生素使用配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临床抗生素使用状况着手,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照上述内容提出对应使用要求,望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培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服药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体重控制、贫血的纠正,对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的了解,对抗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其对血透的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成功60例,治疗成功率为93.75%,且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外形、面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手段通常会采用急诊微创手术,并且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手术临床观察工作至关重要。阐述了高血压出血病情的概念,并通过选取患者案例分析患者的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情况。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验证浒苔多糖粗提物上调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其是否通过PI3K/PTEN/Akt/mTOR通路实现。方法:以不同浓度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RAW264.7细胞,干预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mRNA的表达水平;以100nmol/L雷帕霉素、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干预RAW264.7细胞,测定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h,可获得佳增殖率53.47%;RAW264.7细胞分泌IL-6的水平随着浒苔多糖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在24h达到分泌高峰,TNF-α分泌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F=311.63,P<0.001),同时随着干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F=51.80,P<0.001);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24h后,mTOR表达水平增高(F=4.256,P=0.029;F=20.606,P<0.001);较之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组,500μg/mL浒苔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组IL-6水平下降44.58%,TNF-α水平下降65.96%(P均<0.001)。结论:浒苔多糖粗提物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调节其细胞因子释放,可能与PI3K/PTEN/Akt/mTOR通路有关。
作者:陈洁;吴小南;陈榕芳;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Estradiol,E2)对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犬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犬10只,随机分为2组:HS模型组(HS组)、雌激素治疗组(E2组),每组5只,采用股动脉放血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休克60min后行液体复苏,E2组同时给予雌激素治疗。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水平,HE染色后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Paller评分法评估肾小管损伤程度。结果:与HS组比较,E2组血清SCr、BUN水平和肾小管Paller评分均下降,E2组肾组织HIF-l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2能减轻HS犬肾脏的病理损害,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2上调HIF-l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曾莎青;张达雄;徐亮;王育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运用多角度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华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近年来华南地区三省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医药卫生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具体哪个省的投入产出效率比较高。同时还参考了与华南地区相比,国内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相近的其它省份和边远省份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华南三省在人财物投入和整体的医疗卫生收入和诊疗覆盖面这个方面效率都比较好,但在将医院总人数和总床位数作为投入,将各省医院总的诊疗人数和体检人数做产出时,仅广东省能达到DEA效率值为1有效,广西和海南的效率值只有0.59和0.49。分析数据提示,因新医改政策增加了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各省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特别是医院决策层要进一步思考提高服务效率和规模效率优化的问题。
作者:李翠华;周怡;杜珠英;彭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情况,分早期组(发病后24h内手术22例)、中期组(发病后24~48h手术60例)、延期组(发病48h后手术20例)。结果:早期组无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19.6%,平均住院时间10.5d;延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住院期间复发再手术2例占9.5%,平均住院时间13d,早期手术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死亡率为3.33%,延期组治愈率90%,死亡率为10%。结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好发病后24h内手术。
作者:李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某院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主要脂质指标并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的主要脂质指标却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均可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影响更小,奥氮平有可能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并发症风险,在临床使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
作者:陈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血液净化患者展开护理研究,了解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的护理质量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期间不适感以及护理缺陷产生率。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内瘘未一次性完成,观察组仅有4例;透析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适感,观察组仅出现2例;护理缺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缺陷。三项对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减少护理操作中的失误,提升内瘘成功率,减少透析期间不适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江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