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雄;刘生;蒋宁一;卢献平;刘幸光
肌纤维母细胞瘤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但发生在骨的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十分罕见的肿瘤切除术.大体病理学检查肉眼:23cm长左胫骨一段,切面骨髓腔内10cm×3cm×3cm肿物,色灰白,带有粘液,边界清楚,部分呈鱼肉状,侵犯骨皮质.
作者:顾莹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肌纤维母细胞瘤又称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浆细胞肉芽肿,炎症假瘤,炎性纤维肉瘤等.全身均可发生,常见于肺部,胃肠道、腹腔、纵隔、肝、脾、膀胱和乳腺均可发生.原发于骨胳少见,文献中仅见3例报道[1,2].
作者:梁荣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在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IV)、层粘蛋白(LN)中的应用.方法利用ELISA与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检测116例慢性肝炎组、215例正常组和36例肝硬化组的血清HA、PCⅢ、CIV、LN,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两种方法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ELISA法准确、简便和安全,可代替RIA法.
作者:黄龙;郑定容;杨庆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缓解期27例和正常对照者26例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TT3、TT4、FT3、FT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p<0.01);肺心病缓解期组TT3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TT4水平无差异.3组患者TSH水平无差异.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反映了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全身状态和严重程度.动态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观察肺心病的发展和转归.
作者:夏碧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t(14;18)融合基因Bcl-2/Jh突变点,在AL诊治过程中的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集AL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CR方法检测Bcl-2/Jh基因3种不同重排方式的发生率.结果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者体内mbr、mcr和mdr的发生率分别为46.6%、41.2%和13.8%.发生3种易位的机率为1.72%、2种易位的机率为5.2%.结论 Bcl-2/Jh在AL患者治疗前后的发生率和重排率虽有不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
作者:张洁霞;张晓红;谭获;毛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和血脂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根据总胆固醇水平分为两组:高胆固醇组和非高胆固醇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日间、夜间及24h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量化指标.结果日间、夜间、24h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及日间、24h舒张压血压变异性与胆固醇具有正相关性,高胆固醇组日间、夜间及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胆固醇组.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具有正相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对两者联合干预治疗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征;邓顺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肺癌患者、53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25和CA153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单项敏感性CEA为44.3%,CA125为48.4%,CA153为34.8%,联合检测时阳性率为74.5%.结论三项指标均对肺癌具有诊断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高俊;廖伟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测定45例常规治疗组和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病人治疗4、8周后sICAM-1、TNF-α以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上述三个因子水平治疗4、8周后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水平降低与TNF-α水平降低呈相关性(p<0.05),但sICAM-1和TNF-α水平降低与TC降低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作者:周庆;黄波;杨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 的病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甲旁亢患者和25例正常人进行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并与B超、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9例原发甲旁亢患者(其中甲状旁腺瘤49例、异位甲状旁腺6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甲状旁腺癌2例)应用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法、B 超、CT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8.3%、71.4%、83.3%;特异性分别为100%,80.2%,88.5%.结论 99m Tc-MIBI双时相显像对机能亢进的甲状旁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患者术前定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李艳;李伏燕;吴立兵;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有效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9例椎管肿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 89例肿瘤中,位于颈段30例(33.9 %);胸段38例(42.7%);腰段13例(14 .6%);骶段8例(8.9%);肿瘤为髓外、硬膜下66例(74.2%),髓内肿瘤23例(25.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73例(82%),次全切除9例(10%),7例(7.9%)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加椎管减压术.术后出院时85.3%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疼痛得到缓解的多.有10.4%的病例术后症状与术前无变化.另有4.3%的病例术后症状加重.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则是其关键的诊治手段.
作者:陈葆;何俊德;杨韶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A1298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直肠癌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对56例直肠癌和143例正常对照组MTHFR A1298C基因型作比较.结果在正常对照中, MTHFR A1298C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5%、24.5%和7.0%,而在直肠癌病人中分别为67.9%、23.2%和8.9%,两者无差异.结论 MTHFR A1298C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与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何铭均;罗劲根;柳息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治疗下咽颈段食管癌、复发性喉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食道剥脱、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治疗晚期的下咽癌、食道上段癌和复发性喉癌共22例的疗效,其中下咽癌6例、复发性喉癌8例、颈段食管癌8例.6例行根治性颈廓清术,1例行功能性颈清术,1例同期进行右上肺转移癌切除术.21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除1例在术后45d死于广泛性脑梗死外,余21例术后随访1~8年,其中随访1年,全部存活;随访2年,存活20例;随访3年,存活15例;满5年随访的12例中,7例存活,2例失访.术后并发咽漏2例.结论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是治疗下咽癌、颈段食管癌和复发性喉癌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健新;何建行;张明;陈劲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在院间转运重症儿童中的实际使用效能.方法实施转运的患儿于转运前根据转出医院记录的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前评分;回院后48h内再记录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后评分;根据两次评分与实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非危重、危重、极危重3组患儿,转运前后各组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1).转运前后评分差值≤0者,与>0组病死率差异显著(p<0.01).死亡组评分≤70分者,>70、≤80分者,>80、≤90分者,在转运前后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评分法在院间转运中使用效果良好,并可根据评分法设立转运指征.
作者:马文成;王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支气管等动脉出血所致的28例大咯血介入手术的配合护理作了报道.文中着重对手术的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作了总结.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就诊者的心理测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门诊心理咨询的初诊者进行心理测验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多为城市女性居民,青壮年,工人,高中以下者.绝大多数属于医学问题(91.8%),其中以神经症为多(59.6%):较常见症状为抑郁(3.18分)、焦虑(2.35分)和强迫(2.33分);以N型人格及E内向人格占多数.结论门诊心理咨询者中多数有医学问题,心理测验是心理咨询者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富英;邓慧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 概述肌纤维母细胞瘤(myofibroblastoma)是近年来被命名的间叶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程度不同的慢性炎细胞及粘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因其发病率低,组织发生不明,病理组织学变化多样,既往文献报告有各种命名,包括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黄色瘤、粘液样错构瘤、淋巴样构瘤、假肉瘤、炎症性纤维肉瘤等[1,2].
作者:蒋宁一;张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总结高血压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阅读与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关的文章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高血压健康教育在教育对象、内容、方式、模式及效果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发生率的影响还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碧萍;邹丽华;罗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在血透患者中推广合理膳食,改善电解质营养,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方法采用营养治疗及营养评价.结果合理膳食结构比普食合理;合理膳食中电解质达RDA标准而普食不达标;提示合理膳食平均体重55.4kg>普食53.5kg(p<0.05)及临床表现比普食好,合理膳食疗效比普食高.合理膳食的血清电解质均正常,而普食则不正常.结论合理膳食,结构合理,营养改善,血清电解质正常,以致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建议推广合理膳食.
作者:林红燕;古英明;林长清;贺意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人工食管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只植入胸段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的实验动物模型术后所进行X线平片和食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 X线平片清晰显示胸内植入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植入的位置原位固定>9个月3只;2~3月内脱管3只;>3个月内脱管4只;管体全部滑至胃内.食管造影连续摄片显示重度新生食管狭窄3只;轻度新生食管狭窄4只,同期介入安放食管支架2只.全组仅见1只发生吻合口细小瘘,无发现其它胸内并发症.结论①X线检查是进行人工食管动物实验研究简单且实用的检查方法.②食管造影连续摄片检查方法可为已建立植入人工食管的猪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的观察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
作者:黄健民;陈德基;梁建辉;郑兆斌;俞晓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与原发损伤的关系,为判断运动功能恢复提供借鉴.方法对168例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治疗观察随访,按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21例脊髓完全损伤无1例运动功能恢复,14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20.4%恢复到C级,54.2%恢复到D级,40.1%恢复到E级.结论脊髓神经损伤后其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原发损伤的程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可恢复1~2个级别,如果按0~5级的肌力评定,治疗后肌力可提高2~3级肌力,若要使肌力恢复到5级,那么治疗前的肌力低在2~3级,而0~1级肌力很难恢复到5级.
作者:张明友;苏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