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邓清;李朝华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I)是由于腹部术后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发生率占肠梗阻的1% ~2%.我院自1980~2000年,发现EPII 26例,早期由于认识不足,经手术后才能证实. 近几年,在严密的观察下行保守治疗,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
作者:李社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胆系疾病是一多发、常见病,易反射性引起心血管症状及心电图(ECG)改变,临床称胆-心综合征.该征常与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混淆,延误治疗.为了解胆系疾病对心功能的影响及治疗原发病灶对心功能恢复的作用,将资料较完整的60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与结果
作者:张女亘;孙光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胰腺癌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西方国家,胰腺癌居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四位 ,在女性居第五位.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已失去手术时机,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近年来研究发现,胰腺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的改变有关,是多次基因打击的结果,包括k-ras、p-53、p-16、DPC4等的改变.现就与胰腺癌有关的基因的检测近况作一概述.
作者:方维丽;王邦茂;吴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研究胃腺癌患者Hp感染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 )空白基因型的关联,探讨Hp感染和GSTM1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机制,采用多重PCR法检测56例胃腺癌患者的GSTM1基因型,并用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抗体检测Hp感染.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66.07%,GSTM1空白基因型在Hp+胃腺癌患者中的频率为67.57%,在Hp-胃腺癌患者中的频率为31.58%,差异有显著性(P<0. 02 5).结果表明GSTM1空白基因型在Hp感染的胃腺癌患者中更常见,提示GTSM1缺乏可能提高了机体对Hp启动的胃癌发生过程的易感性.
作者:叶梅;刘君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研究动脉内皮损伤后的中膜变化及在管腔狭窄中的作用,将16只兔子随机分为损伤组及假手术组:损伤组用2F Forgarty球囊导管损伤其左侧颈总动脉,于术后8 周处死,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左侧颈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直径,并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显示,损伤组的内膜及中膜明显厚于假手术组,而两组的血管直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除内膜增厚外,中膜的增厚也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管腔狭窄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巢升平;曹茂银;杨礼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氯沙坦治疗1个月后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应用生化及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3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尿白蛋白、血IgG 蛋白、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为一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作者:钟亚;叶梅;王宇琴;许喜泳;哈黛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皮损发展较快且迅速增多,慢性病程.目前治疗以局部涂药、冷冻、激光等破坏疣体的方法为主,但易形成瘢痕或遗留色素沉着.多发性扁平疣由于疣体数量多,不易彻底清除,因而复发率高.1995年2月~2000年1月,我们采用自身疣体接种治疗 46例多发性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宋继权;宋韬;孙祥银;郑楷平;宋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人们采用多种手术方式进行许多在过去曾被认为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上肝移植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肝脏疾病.但无论是肝脏损伤、肝脏手术还是肝移值,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甚至引起肝脏功能的衰竭而影响疗效.如何提高肝脏的自我保护能力,调动其内源性的保护机制,目前已成为肝脏外科发展的方向和热点.我国是肝脏肿瘤的高发国之一,探明这一保护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卢昕;刘志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距离放射治疗开始于1905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初使用镭作为放射源进行治疗到今天,这一手段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近距离治疗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短暂性置入(放射源经施源管置入肿瘤部位,疗后拔出)与永久性植入( 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部位,在体内自然衰减).在技术方面重要的进展包括后装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80年代以高剂量率微型源后装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近距离治疗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置源的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其主要步骤是先将施源管置入所需部位,拍摄定位片,计算机辅助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优化,并将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及时间进行编程,使步进马达将微型放射源驱动到设计好的驻留位置,进行照射,因此更加安全、准确、可靠、简便,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现代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腔内治疗(如鼻咽癌) 、管内治疗(如食管癌、支气管肺癌)、组织间插植治疗(如前列腺癌、舌癌)、术中置管术后治疗、敷贴治疗(如皮肤癌)共5种形式,即所谓4I、1M.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面,由于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辅助性手段的广泛使用,可以利用CT、MRI等影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出粒子种植的空间分布,指导粒子植入的过程,令几何布源合理、可靠;通过粒源间距和活度的调整,令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因此近年来逐渐兴起,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治疗.
作者:吴君心;徐国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采用内镜与X线相结合的插管低浓度钡剂灌肠检查方法对已行肠系钡餐检查的74例小肠不同病因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 74例中:7例憩室,8例息肉,5例肿瘤,1例克罗恩病,总检出率为28.4%, 高于肠系钡餐检查(6.8%),P<0.01.结果表明,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种较为全面、方便、安全、有效方法,而且无需贵重设备,病人易于接受, 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吴杰;吕江林;李红燕;彭开文;郭秋惠;胡伟;肖信书;王宗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脾脓肿在临床上实属少见,我院1995~1998年共收治3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28~52岁;病程1个月~1 年.
作者:陈小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根据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患者的CT资料,分析CT展示上颌骨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点,证实了良性此类病变具有病变边界清楚、有硬化边、无邻近软组织肿块等共同特征,并以此区别恶性病变;各上颌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亦各具特征.
作者:陈韵彬;林海澜;段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研究2型糠尿病患者各临床变量,如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DB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等与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 r,Lepr)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Lepr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常规检测血糖、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 ,于相同条件下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按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 )和胰岛素的敏感指数(ISI).结果显示,本组糖尿病患者中存在Lepr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其中2927 位C→A(Ala976Asp)变异频率为100%,3057位G→A(Pro1019Pro)总的变异频率为80%;其3057 位G→A变异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成负相关(P=0.0461),与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WHR)成正相关(P=0.030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epr基因 3057位G→A变异与BMI、WHR、DBP、TG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结果表明:本组糖尿病患者中存在Lepr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其变异主要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局部体脂分布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鲁红云;徐焱成;朱宜莲;孙家忠;范幼筠;邓浩华;杨锦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输卵管妊娠(TP)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占全部妊娠的2%[1].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腹腔镜及敏感性高的β -HCG测定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部分TP有可能在5~8周及破裂前作出诊断.而有关TP的治疗亦从破裂后抢救患者生命的急症手术演变到破裂前在严密观察下进行的保守治疗[ 2,3].保守治疗可保留患侧输卵管,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我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TP,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许俐;刘秀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硫酸镁应用于临床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在脑外伤方面应用不多,近几年来它作为一种脑保护剂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研究其对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早期治疗效果,我们于1999年1月~ 2000年12月选取了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进行硫酸镁治疗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作者:赖连枪;张浚;尹夕龙;杨玉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治疗手段的不确定性.如目前能取得好治疗效果的外科手术,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40%左右,但能手术的肺癌,充其量只占所有肺癌的30%左右.探讨目前肺癌治疗中的争论,寻求有力的证据, 也许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善目前肺癌治疗的困境.
作者:吴一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9~2000年采用自行研制的B超穿刺导向器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囊肿5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叶家新;张瑞舟;朱圣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原发性肠系膜恶性肿瘤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疾病,我院近10年内共收治10例,误诊3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许汉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0年美国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基因治疗以后,基因治疗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迅速展开, 给我们治疗一些传统疗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疾病的发生机理没有彻底阐明之前,基因治疗还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1].在基因治疗中如何把目的基因转入病人体内并稳定表达是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载体的改造、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等诸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2].现就有关转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许晓楠;张红梅;安利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