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剂的制备和抗过敏作用初探

初阳;李蕾;丁一航;姜明燕

关键词:马来酸氯苯那敏, 二氧化钛, 正交试验, 乳膏, HE染色
摘要:目的 优选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剂的优处方,并初步考察其抗过敏作用.方法 以乳膏剂色泽光泽度考察、稳定性考察及显微镜法观察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优处方.并将该制剂涂抹于被紫外线照射的小鼠皮肤上.结果 制备40 g乳膏中二氧化钛的投药量为3 g、扑尔敏的投药量为0.2g、乳化时间为30 min、乳化温度为70℃时,乳膏效果较好.小鼠背部皮肤HE染色观察显示其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结论 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可有效抗紫外线过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丁苯酞、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丁苯酞、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的11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1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4.5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1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得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马来酸桂哌齐特及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高,使用安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更年灵胶囊中3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更年灵胶囊中淫羊藿苷、维生素B1及维生素B6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方法,色谱柱:Ultimate AQ-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4%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2%的三乙胺,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3)(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0℃;流速:1.0 mL/min.结果 淫羊藿苷、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分别在4.052 ~ 48.624、21.63 ~255.12和20.50 ~246.0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1.000、1.000,n=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37%(RSD=1.08%)、100.93%(RSD=1.70%)和99.34% (RSD=1.7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更年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邹燕;龚秋翼;赵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患者能否安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方法 结合1例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的临床案例,检索2015年1月之前国内外研究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文献,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篇(2 308例受试者),分别从“研究药品、纳入人群特点、交叉过敏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5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亚胺培南与青霉素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8% ~25%之间,美罗培南与青霉素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0.9%之间;交叉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瘁、药物热、喘憋、中性粒细胞减少、面部水肿、呼吸窘迫、关节痛、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管内溶血等.结论 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或者皮试阳性的患者,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青霉素过敏情况(相关药品、发生时间和类型、严重程度等);确有必要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应谨慎使用并进行密切监护,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或在床旁准备过敏抢救药品和设施.

    作者:马丽萍;陈灿;张蕾;赵继红;吝战权;沈司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出现不良反应一例

    1例78岁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咯血,通过对患者相关治疗药物的分析,推测其咯血原因系华法林可能与胺碘酮、伏立康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并对相关文献证据进行了探讨.

    作者:赵永峰;王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576株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该菌的感染提供诊断及用药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5岁(WHO关于老年人定义)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老年患者576例,采用CLSI 2014年版判断标准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判定,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6例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住院时间长、高龄、基础疾病复杂、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过创伤性操作等.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39.76%、18.75%、16.84%;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病房、神经外科病房、介入病房,且明显多于其他病房.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不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坦比较敏感,耐药率仅为3.58%,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第1、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为94.44%;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30%左右;另外,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唑喃钠、呋喃妥因、哌拉西林耐药率则均大于70%.结论 老年患者易罹患院内感染,感染致病菌呈现多重耐药,且检出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临床经验治疗来说,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已不适用于该菌所致感染的治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可作为仅次于碳青霉烯类用于控制该菌感染的第二选择,同时应加强药敏监测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以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成海娟;张毅;庞鹏飞;徐小嫚;周潇;李芳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产灵丸中4种有效成分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产灵丸(防风、苍术、白术等19味药物)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苍术素醇和苍术素4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3 mL/min;检测波长:254nm(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337 nm(苍术素醇、苍术素);柱温为30℃.结果 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苍术素醇和苍术素质量浓度分别在5.22 ~ 104.40 μg/mL (r =0.999 3)、4.95 ~ 99.00 μg/mL(r=0.999 7)、4.89 ~ 97.80 μg/mL(r=0.999 5)、6.34 ~126.80 μg/mL(r=0.999 2)时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9%、97.21%、100.07%、96.90%,RSD (n =6)分别为1.19%、1.13%、0.89%、0.85%.结论 该定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并且重现性好,可作为产灵丸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苍术素醇和苍术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坚;徐菁;李鹏;朱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对心源性脑栓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康复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24例脑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对症治疗(如脱水及口服吲哚布芬+舒降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病理性棘波振幅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计算治疗前、后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能显著降低脑栓塞患者脑电图病理性棘波振幅、E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提高脑栓塞患者局部脑血流量、ADL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效应,松弛脑栓塞区血管平滑肌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降低脑栓塞患者脑电图病理性棘波振幅,有效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栓塞有理想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雪松;汪蓉;彭吉霞;郭俐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联合组60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ETV组60例,单纯行恩替卡韦治疗;派罗欣组60例,单纯行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3%,派罗欣组为60.0%,ETV组为61.7%,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ETV组、派罗欣组(P<0.05),而ETV组、派罗欣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HBeAg血清学应答显著优于ETV组(P<0.05);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均优于派罗欣组(P >0.05);ETV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与派罗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丽;王丽;曾义岚;吴蓓;段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解痉止痛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解痉止痛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薄荷脑及陈皮浸出液;采用理化法鉴别水杨酸甲酯;采用HPLC法测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及辣椒浸出液中辣椒素的含量.色谱条件:①水杨酸甲酯含量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 (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05 nm;柱温为25℃.②辣椒素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elchrom 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结果 薄层定性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专属性强;理化鉴别反应灵敏,阴性对照无干扰.水杨酸甲酯含量在0.13 ~2.6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0%,RSD为0.43%(n=6).辣椒素在0.091 ~2.9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6%,RSD为1.45%(n=6).结论 本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崔亚玲;何静;张朝绅;郭晓欢;马宏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MI-PCI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急诊PCI静脉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重构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rhBNP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在PCI术前静脉推注负荷量rhBNP,再以0.007 5 μg/(kg· min)维持静脉持续泵入直至术后72 h,常规组术前给予50 μg/min硝酸甘油维持静脉持续泵入直至术后72 h,分别测定两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室彩超指标及术前、术后72 h、术后3个月血浆NT-proBNP、Ald、CRP、IL-6水平.结果 PCI术后72 h、3个月NT-proBNP、Ald水平与PCI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PCI术后72 h NT-proBNP、Ald水平与PCI术后3个月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Ald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72 h、3个月对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2 h、3个月CRP、IL-6水平与PCI术前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术后72 hIL-6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72 h CRP、IL-6水平与PCI术后3个月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IL-6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72 h、3个月对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左心室各指标与PCI术前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LVDd、LVPWT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CI术后3个月左心室对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静脉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孙阿林;潘斌;周鹏;张国强;李晓东;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芹菜素对烟草烟雾提取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芹菜素改善烟草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给予烟雾提取物(CSE)模拟吸烟环境和不同浓度芹菜素.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SE组、芹菜素组,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以及细胞上清液中IL-6、TGF-β、INF-γ各因子的表达.结果 芹菜素在24h和48 h均能显著缓解不同浓度CSE诱导的内皮细胞存活率的降低,降低不同浓度CSE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同时芹菜素可抑制CSE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以及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6、TGF-β、INF-γ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芹菜素以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为标靶,抑制吸烟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时文波;于常声;甘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呋塞米对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呋塞米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2周将3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心衰对照组(12只,生理盐水)及呋塞米组[12只,20 mg/(kg·d)].药物干预4周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心肌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以及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31)和胶原纤维Ⅲ(CollagenⅢ)mRNA的表达.结果 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呋塞米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5),而射血分数(EF)升高不明显.呋塞米组的AngⅡ、醛固酮、CVF及TGF-β1和CollagenⅢ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呋塞米能进一步激活心衰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进而升高TGF-β水平,促进心肌纤维化重构,终加剧心功能的恶化.

    作者:罗经宏;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奈达铂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使用奈达铂(NDP)与顺铂(DDP)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79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奈达铂40 mg/m2+地塞米松10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胸腔注入给药;对照组给予顺铂40 mg/m2+地塞米松10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胸腔注入给药.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为(84.21±11.92)分,高于对照组的(71.86±10.8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期为(16.83±3.68)个月,对照组的生存期为(13.11±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顺铂相比,奈达铂胸腔灌注治疗NSCLC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更有效且不良反应较轻的方法.

    作者:陈晓东;段琼玉;宣莹;吴荣;曾越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苯妥英的遗传药理学进展

    目前研究认为基因多态性是抗癫(癎)药物苯妥英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基因多态性导致癫(癎)患者个体出现不同的苯妥英药理、毒理作用.随着遗传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研究者对苯妥英用药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介绍了苯妥英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萍;雷家川;郭咸希;宋金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柚皮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模型组(SAH组)、柚皮苷治疗组(Nar组,80 mg/kg),每组20只.各组10只大鼠取患侧大脑皮质匀浆液,检测MDA含量;另10只大鼠断头取脑,固定后常规包埋后切片,HE染色测基底动脉内径周长.TUNEL和NEUN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柚皮苷能明显降低SAH氧化应激指标MDA的水平(P<0.01);并显著抑制脑基底动脉血管痉挛(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柚皮苷能显著减少SAH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 柚皮苷可以减轻大鼠SAH后早期脑血管痉挛,减少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AH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苏静缘;李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DCA循环在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在药品效期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计划、执行并持续改进.结果 通过PDCA循环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可以减少药品失效现象,促进药品安全管理.结论 PDCA循环是实现药品效期规范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岩;滕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卡芬净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目的 分析并探讨米卡芬净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米卡芬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为多见,另外可见心血管疾病、溶血及过敏反应等.结论 鉴于米卡芬净可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医药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防止ADR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王芳;李莎;于玉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CI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方法 将9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规范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PCI围手术期均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其中A组(45例)患者在PCI术前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顿服,术后以每晚20 mg口服1个月,之后改为每晚10 mg口服治疗;B组(45例)在PCI术前后一直予以1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及随访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出血情况(牙龈出血、口腔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PCI术中植入支架数量、围手术期抗凝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术后1个月内出血发生率为35.7%,B组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能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作者:陈铁汉;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剂的制备和抗过敏作用初探

    目的 优选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剂的优处方,并初步考察其抗过敏作用.方法 以乳膏剂色泽光泽度考察、稳定性考察及显微镜法观察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优处方.并将该制剂涂抹于被紫外线照射的小鼠皮肤上.结果 制备40 g乳膏中二氧化钛的投药量为3 g、扑尔敏的投药量为0.2g、乳化时间为30 min、乳化温度为70℃时,乳膏效果较好.小鼠背部皮肤HE染色观察显示其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结论 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可有效抗紫外线过敏.

    作者:初阳;李蕾;丁一航;姜明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小鼠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肝炎动物模型,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治疗机制,为治疗人类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Balb/c小鼠80只(雌雄各半),配对后随机分对照组、病毒感染组、丹参酮大剂量组、丹参酮小剂量组,丹参酮大、小剂量组经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1、0.5 mg/(10 g·d),对照组、病毒感染组注射等体积细胞维持液DMEM,四组均治疗21 d.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小鼠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小鼠肝功能:总胆红素(STB)、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CYP2E1、CYP1 A2、CYP3A4、CYP2D6、CYP2C9活性.结果 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21 d后,丹参酮大小剂量组LN、PC-Ⅲ、cⅣ、HA、TGF-β1、STB、TBA、ALT、GGT、AST及CYP2E1、CYP3 A4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大、小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小鼠接种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机制与其活血化瘀、降低TGF-β1、抑制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酶活性,促进肝功能恢复有关.

    作者:雷尚芳;白娜;鲍升娟;雷尚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