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安非他酮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安非他酮组和喹硫平组,每组34例,分别口服安非他酮与喹硫平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定其临床疗效,用生活质量问卷( GQOLI )评定生活质量,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第1、2、4、6、8周,喹硫平组较安非他酮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显效率高于安非他酮组(P<0.05)。治疗8周后,喹硫平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GQOLI总分提高( 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TESS评分低于安非他酮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安非他酮。
作者:林承凤;赵俊雄;黄惠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我院MICU病区的用药情况,规范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制定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调查表,使用美康PASS系统记录患者姓名、ID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使用情况等,对我院MICU病区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MICU病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量呈急剧上升趋势,主要用于颅内血管性疾病、脓毒血症及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等患者,超说明书和超剂量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结论目前,我院MICU病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法。临床科室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需备案,确需超说明书用药时,医生和药师必须做到谨慎行事并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作者:黄琳琅;彭海莹;万春燕;刘雯;林鸿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病程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70例,按术前疼痛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3个月)35例,B组(≥3个月)3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1d、术后24 h、术后72 h进行VAS评分和简易智能评价量表( MMSE)评分。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2分以上,则认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结果各时点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POCD发生率A组为21.2%,B组为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2 h POCD发生率A组为18.2%,B组为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存在慢性疼痛的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病程≥3个月),POCD发生率更高。
作者:卞慧娴;杜海亮;王娇;王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配伍问题。方法检索、分析近年来有关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配伍禁忌的国内医药文献。结果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匹胺钠等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应避免将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匹胺钠等药物配伍。
作者:黄娟;冯仕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ADRs)及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索近5年国外有关伊立替康ADRs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伊立替康的ADRs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伊立替康引起的ADRs,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喆;李萌;朱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恩利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7例应用恩利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在入院前、治疗后3个月及出院后半年评价恩利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出院半年后再次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患者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晨僵时间和夜间背痛VAS平均评分值及ESR、CRP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利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护理干预后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作者:梁红霞;李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ADR 67例,将所得病例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所致ADR以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常见,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所致ADR的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周婵婵;朱泓霞;周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肺内外各种致伤因素引起的症状严重、发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危重症,由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为常见。因此对于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极其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期刊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论述,为进一步研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赵利利;戎浩;孙芳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症手足口病( 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选择同期30名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抗病毒、降颅压等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收集体检儿童和重症HFMD患儿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儿血浆S-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分析比较两组重症 HFMD 患儿临床疗效及 NSE、S-100β的变化情况。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NSE及S-100β分别为(17.49±4.36)μg/L、(490.17±119.57)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8.74±2.21)μg/L、(295.60±90.96)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3、-6.18,P <0.01)。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转阴时间分别为(3.62±1.14)、(3.25±0.96) d,均较对照组[ (4.50± 0.99)、(4.32±0.93) 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7、3.08,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90.91%、5.45%,观察组为76.36%、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27,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浆NSE及S-100β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NSE及S-100β差值分别为(-9.26±1.98)μg/L、(-179.14±42.66) ng/L,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NSE及S-100β差值为(-4.58±2.91)μg/L、(-70.80± 18.0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06, 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重症HFMD患儿疾病的转归。
作者:朱磊;刘冉;许凤;孟露露;尹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 UC)在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常用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且在维持治疗阶段易复发。近年研究发现,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的维持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就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赛;周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在临床十分常见,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中毒的原因涉及营养、环境、毒性物质和基因等因素。中毒性视功能损伤与药物治疗、酒精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均有发生。典型的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是渐进性、双侧无痛性视力下降伴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药物(包括中草药)所致的视神经病变更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前期干预可能减轻甚至防止视力损害的发生。
作者:王影;童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2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诊疗,提供药学监护,在医生应用新型抗肺纤维化药物治疗时提出药学建议。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特长参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诊疗,有效协助临床诊疗。结论临床药师应参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诊疗,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肺纤维化药物提供帮助。
作者:冯瑾;王宏虹;王实慧;徐红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PSA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二甲双胍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78例T2 DM男性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男性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和民族匹配)均排除既往或同时患有前列腺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急性感染(包括活动性的结核)和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对收集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行回顾性的病例对照分析。结果①糖尿病组PSA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②T2 DM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者的总PSA水平及游离PSA水平低于非二甲双胍组(P<0.01,P<0.05)。结论 T2DM 患者血清PSA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二甲双胍可能有降低前列腺癌风险的作用。
作者:郭颖;吴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某三甲医院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过程中,依据《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细化管理要求,优化管理流程,促进门诊麻醉药品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和客观条件制约的原因,存在一些问题,也有待改进。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每搏量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均明显升高(t=11.073、3.610、10.434,P<0.05),血液流变学参数-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t=3.716、8.158、6.910,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俊平;方五旺;张丙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硫化氢( H2 S)对老龄急性脑梗死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8~20月龄,体重500~7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 C组)、模型组( M组)、NaHS 组( N组)、生理盐水组( S组)。 N组于制作模型前25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射H2 S外源性供体NaHS(28μmol/kg);S组于制作模型前25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不行任何处理。采用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致急性脑梗死模型。于急性脑梗死后第1~5天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进行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于急性脑梗死后1、3、5 d( T1~T3)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海马组织,电镜下定量测定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各项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M组、N组和S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A3区突触数减少,间隙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突触界面曲率减小(P<0.05);与M组比较,N组急性脑梗死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海马CA3区突触数增加,间隙变窄,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变厚,突触活性区长度延长,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5);与N组比较,S组急性脑梗死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A3区突触数减少,间隙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突触界面曲率减小( P<0.05)。结论 H2 S可改善老龄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CA3区突触结构改变有关。
作者:郭丹丹;章以杰;刘志成;常国江;林俊;田苗苗;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配合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多糖配合心理护理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浓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黄芪多糖组患者手术后3项免疫指标( CD4+、CD4+ /CD8+及NK)升高,血清中TNF-α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心理护理组患者治疗后NK升高,TNF-α、IL-6和IL-8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4项指标( CD3+、CD4+、CD4+ /CD8+及 NK)升高,CD8+下降,血清中 TNF-α、IL-6、IL-8和IL-1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黄芪多糖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2项指标( CD3+和NK)升高,TNF-α和IL-1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多糖配合心理护理不仅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还能降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直肠癌患者免疫力。
作者:张娆;潘琳;张露露;张显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