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内Glut-1、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 组,13只)和糖尿病模型组(32只)。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 STZ )52 mg/kg,1次/d,连续5 d;正常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上述缓冲液。完成STZ 注射72 h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并同时测尿糖,血糖≥16.7 mmol/L、尿糖+++以上者列入糖尿病观察对象。将造模成功的28只雄性大鼠,按体重、空腹血糖随机分为DM模型组对照( DM组,14只)、雷公藤内酯醇组( TP组,14只)。结果 DM组、TP组第4、第8周的24 h尿mALB定量较C组明显增加(P<0.01),且DM组第8周高于第4周(P<0.01),TP组第8周较第4周明显降低( P<0.01)。 DM组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Glut-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Glut-4的表达均有所减少(P<0.05)。与DM组比较,TP组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Glut-1的表达降低(P<0.01);Glut-4在系膜细胞的表达升高(P<0.05),在上皮细胞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内的Glut-1含量,增高Glut-4在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达。
作者:尤丽菊;郭辉;李宜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肺内外各种致伤因素引起的症状严重、发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危重症,由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为常见。因此对于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极其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期刊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论述,为进一步研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赵利利;戎浩;孙芳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安非他酮组和喹硫平组,每组34例,分别口服安非他酮与喹硫平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定其临床疗效,用生活质量问卷( GQOLI )评定生活质量,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第1、2、4、6、8周,喹硫平组较安非他酮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显效率高于安非他酮组(P<0.05)。治疗8周后,喹硫平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GQOLI总分提高( 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TESS评分低于安非他酮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安非他酮。
作者:林承凤;赵俊雄;黄惠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卵泡刺激素( FSH)对卵巢癌细胞株的增殖作用,探讨FSH在卵巢上皮性肿瘤( OE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HO8910细胞及SKOV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O8910细胞及 SKOV3细胞卵泡刺激素受体( FSHR)的表达;以0 IU/L的FSH作为对照组,不同浓度FSH分别培养HO8910细胞和SKOV3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吸光度值A,并比较各实验组的增殖指数(增殖指数=实验组吸光度( A)/对照组吸光度( A)×100%);以佳FSH浓度为实验组,等量培养液替代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佳时间,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①HO8910细胞FSHR表达阳性,特异性位于细胞核周及细胞质内;SKOV3细胞FSHR表达阴性;②不同浓度FSH作用于HO8910细胞24 h、48 h、72 h时,其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增殖程度与FSH呈浓度依赖效应,40 IU/L FSH培养48 h时,细胞增殖指数高(P<0.05),随着FSH浓度升高(直至160 IU/L),该细胞株的增殖并未继续增加。 SKOV3细胞各实验组A值均较对照组略有升高,40 IU/L FSH培养48 h时,细胞增殖指数高(P<0.05),但未表现出明显的FSH浓度依赖效应;③FSH浓度为40 IU/L时,培养HO8910细胞及SKOV3细胞48 h,两种细胞 G0/G1期比例均减少, S 期及 G2/M 期比例均增加( P <0.05)。而且 FSH 对HO8910促进细胞分裂作用较 SKOV3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建立 FSH 作用于HO8910和SKOV3两种细胞模型,证实FSH与FSHR均与卵巢癌的增殖相关;FSH对FSHR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细胞作用呈剂量效应;FSH通过促进细胞周期时相变化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且当FSHR阳性时,细胞周期变化更明显。
作者:刘晓梅;郑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某三甲医院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过程中,依据《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细化管理要求,优化管理流程,促进门诊麻醉药品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和客观条件制约的原因,存在一些问题,也有待改进。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猴头菇中核苷类成分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系统适用性、准确性、重复性、线性范围、耐用性进行研究;分别考察样品制备的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结果本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耐用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法科学合理、准确可靠,可作为猴头菇药材中腺苷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作者:岳显可;曹岗;吴瑶;陈忠;杜伟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探讨七氟醚对老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8月龄,450~500 g,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大鼠于麻醉前进行Morris水迷宫适应性训练3 d,于麻醉结束后1、3、7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①定位航行实验。组间比较:麻醉后1、3 d,I组、S1组逃避潜伏期较C组延长(P<0.05);麻醉后3 d,I组、S1组总游泳距离较 C组延长(P<0.05);麻醉后7 d,I组逃避潜伏期和总游泳距离较C组、S1组延长(P<0.05)。组内比较:与麻醉后1 d比较,麻醉后3、7 d各组逃避潜伏期和总游泳距离均延长(P<0.05,P<0.01)。②空间探索实验。 S1组、S2组的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TP)和TP与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TP/T)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浓度七氟醚对老龄大鼠早期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高浓度七氟醚、异氟醚均可引起老龄大鼠早期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一过性下降,但这些变化均在麻醉后第7天趋于恢复,且七氟醚恢复较异氟醚快。
作者:韦晓勇;李军;王毅;闵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做好药学监护工作。方法阐述临床药师对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临床药师与医生协商制定了化疗方案,并就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感染及皮肤毒性反应给出了相应的用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熟练掌握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与临床医生协作,根据患者疗效及时调整用药,终顺利完成周期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作者:王明媚;周亮;张鑫;王心慧;卫晋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我院MICU病区的用药情况,规范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制定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调查表,使用美康PASS系统记录患者姓名、ID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使用情况等,对我院MICU病区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MICU病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量呈急剧上升趋势,主要用于颅内血管性疾病、脓毒血症及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等患者,超说明书和超剂量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结论目前,我院MICU病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法。临床科室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需备案,确需超说明书用药时,医生和药师必须做到谨慎行事并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作者:黄琳琅;彭海莹;万春燕;刘雯;林鸿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 UC)在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常用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且在维持治疗阶段易复发。近年研究发现,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的维持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就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赛;周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患者自我饮食运动调节。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发展,注射外源性胰岛素都是必须的治疗手段。胰岛素有低血糖风险,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该在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降低低血糖的危险。德谷胰岛素是一种新型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半衰期接近25 h,只需1次/d给药,且其在到达稳态时没有胰岛素累积现象,峰谷比较其他基础胰岛素低,因此,低血糖风险更低。本文对德谷胰岛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朱路;李华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尾状核内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大鼠分为凉血通瘀方治疗组、脑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凉血通瘀方治疗组采用凉血通瘀方灌胃,其余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观察脑出血后12h、1d、2d、3d、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法及聚合酶链反应监测脑水肿组织AQP-4蛋白、AQP-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治疗组和脑出血组在不同时间段内神经功能缺损均高于对照组,其脑组织含水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较,凉血通瘀方治疗组在脑出血后2、3、5 d时,AQP-4表达显著降低,在3、5 d后,大鼠AQP-4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凉血通瘀方能够降低脑水肿组织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
作者:李建军;马铁柱;梁晋;孙世中;王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配合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多糖配合心理护理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浓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黄芪多糖组患者手术后3项免疫指标( CD4+、CD4+ /CD8+及NK)升高,血清中TNF-α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心理护理组患者治疗后NK升高,TNF-α、IL-6和IL-8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4项指标( CD3+、CD4+、CD4+ /CD8+及 NK)升高,CD8+下降,血清中 TNF-α、IL-6、IL-8和IL-1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黄芪多糖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2项指标( CD3+和NK)升高,TNF-α和IL-1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多糖配合心理护理不仅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还能降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直肠癌患者免疫力。
作者:张娆;潘琳;张露露;张显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新活素)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BioZ 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0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 HR)、收缩压( SBP)、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输出量( SV)、每搏指数( SI)、速度指数( VI)、加速指数( ACI)、预射血期( PEP)、收缩时间比率( STR)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减慢,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明显提高(P<0.05),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明显缩短(P<0.05),血浆脑利钠肽浓度(BNP)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治疗的量化指标。
作者:汪亚芸;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病程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70例,按术前疼痛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3个月)35例,B组(≥3个月)3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1d、术后24 h、术后72 h进行VAS评分和简易智能评价量表( MMSE)评分。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2分以上,则认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结果各时点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POCD发生率A组为21.2%,B组为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2 h POCD发生率A组为18.2%,B组为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存在慢性疼痛的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病程≥3个月),POCD发生率更高。
作者:卞慧娴;杜海亮;王娇;王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丹皮酚磺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 n=25):神经阻滞联合丹皮酚磺酸钠综合治疗;Ⅱ组(n=25):单用神经阻滞治疗。以治疗前后VAS评分、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和合用止痛药物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Ⅰ组、Ⅱ组治疗前的 VAS 评分分别为8.92±0.76、8.52±1.05,治疗后1~3周,VAS 评分分别为3.24±0.78、2.64±0.49、1.28±0.79,5.08±0.64、4.12±0.78、3.12±0.67,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VAS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症状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合用止痛药物次数明显减少。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丹皮酚磺酸钠综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神经症状,疗效显著而安全。
作者:蒋晶晶;姚鹏;田悦;张锦;吴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每搏量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均明显升高(t=11.073、3.610、10.434,P<0.05),血液流变学参数-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t=3.716、8.158、6.910,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俊平;方五旺;张丙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ADRs)及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索近5年国外有关伊立替康ADRs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伊立替康的ADRs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伊立替康引起的ADRs,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喆;李萌;朱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