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胡碧蓉;张玲;金时

关键词:丙泊酚,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组100例,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咪唑安定组100例,采用咪唑安定镇静治疗.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镇静诱导,再给予微量泵持续滴注,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评估,其中Ⅰ级为镇静不够,Ⅱ~Ⅴ级为佳镇静,Ⅵ级为镇静过度;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指标的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剂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总费用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丙泊酚组95例(95.00%)达佳镇静程度,咪唑安定组93例(93.00%)达佳镇静程度,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有4例(0.04%)发生平均动脉压下降,在停药后15 min左右循环稳定;咪唑安定组未见明显循环、呼吸系统等指标变化.丙泊酚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剂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25.3±4.5)s、(23.4±4.5)min、(2.9±0.4)h,咪唑安定组分别为(45.5±6.7)s、(56.4±10.3)min、(6.2±1.2)h,前者均明显短于后者(P<0.05).丙泊酚组镇静费用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均有显著的镇静效果,但丙泊酚起效快,咪唑安定镇静作用持续时间长,且丙泊酚价格相对较贵,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克拉霉素与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克拉霉素与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应用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治疗,实验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通过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内镜黏膜形态评估(Lund-Kennedy评分法)、Lund-Mackey CT评分情况以及鼻腔黏膜纤毛传输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在治疗8周、12周和16周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 C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治疗后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欢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抗甘露聚糖肽胶囊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多抗甘露聚糖肽胶囊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共计1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与干预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炎、抗组胺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抗甘露聚糖肽胶囊.采用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评估患者症状体征,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TNF-α与IgE水平.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6%,干预组总有效率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风团数目、瘙痒程度、U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1),血清TNF-α与IgE水平降低(P<0.01),但干预组显现出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 多抗甘露聚糖肽胶囊通过降低体内的炎症介质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余晶晶;王玉;吴方毅;孟祖东;汪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目的 探讨κ-阿片肽受体激动剂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产妇,均足月、头位、单胎,19~38岁,ASA Ⅰ~Ⅱ级,一般情况良好,自愿要求实施分娩镇痛.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按布托啡诺用药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A组:0.06%;B组:0.08%;C组:0.1%)和对照组(D组:不选择分娩镇痛,未经任何镇痛药物干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VAS(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同时抽取母体外周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动脉混合血检测布托啡诺血药浓度及β-内啡肽(β-EP)的浓度.结果 布托啡诺组VAS评分在整个产程进展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B、C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布托啡诺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产妇镇静表现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A、B组镇静表现低于C组(P<0.05);布托啡诺组新生儿脐带动脉混合血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母体静脉血的血药浓度(P<0.05);布托啡诺组外周静脉血β-E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酒石酸布托啡诺因其独有的κ受体激动与μ受体拮抗作用,在完善镇痛的同时,避免了很多阿片类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0.08%布托啡诺用于静脉分娩镇痛,镇痛效果好,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房先杰;彭艳红;陈新艳;牛世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复方呋喃西林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呋喃西林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35:65)(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结果 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10.00~200.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54%(n=6).结论 本方法 快速、简便,可提高含量测定结果 的准确性.

    作者:王逢春;王敏;张瑞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羟乙基淀粉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静脉点滴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7、14 d后,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进行评分,采用Rankin评分和Barthel 指数对两组治疗后3、6个月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良好率为84.21%,对照组良好率为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对照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郭莉丽;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温阳止泻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阳止泻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以及对其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感染轮状病毒并导致肠炎的2个月~3岁小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轮状病毒性肠炎西医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剂量的温汤止泻散.对比两组患儿的腹泻时间、止泻疗效,测定心肌酶谱.结果 试验组患儿平均腹泻时间为(55±12)h,对照组为(102±1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心肌酶谱的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止泻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好,并能降低心肌酶谱的酶含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单纯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每日睡前应用1次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三餐口服二甲双胍(Det组,32例)、每日睡前1次中效胰岛素(NPH)联合三餐口服二甲双胍(NPH组,28例),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blood glucose,2h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BG、2hBG、HbA1c、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1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FBG、2h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发生3例(3/32)低血糖,NPH组发生13例(13/28)低血糖.Det组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增加情况明显低于NPH组(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控制血糖,但地特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在控制体重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邵洋;杜强;王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组100例,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咪唑安定组100例,采用咪唑安定镇静治疗.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镇静诱导,再给予微量泵持续滴注,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评估,其中Ⅰ级为镇静不够,Ⅱ~Ⅴ级为佳镇静,Ⅵ级为镇静过度;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指标的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剂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总费用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丙泊酚组95例(95.00%)达佳镇静程度,咪唑安定组93例(93.00%)达佳镇静程度,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有4例(0.04%)发生平均动脉压下降,在停药后15 min左右循环稳定;咪唑安定组未见明显循环、呼吸系统等指标变化.丙泊酚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剂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25.3±4.5)s、(23.4±4.5)min、(2.9±0.4)h,咪唑安定组分别为(45.5±6.7)s、(56.4±10.3)min、(6.2±1.2)h,前者均明显短于后者(P<0.05).丙泊酚组镇静费用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均有显著的镇静效果,但丙泊酚起效快,咪唑安定镇静作用持续时间长,且丙泊酚价格相对较贵,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作者:胡碧蓉;张玲;金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与用药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治疗中发挥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 以1例住院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根据支气管扩张症诊治指南,及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药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和探索,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进行合理处置.

    作者:姚毅强;沈学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氨酚羟考酮胶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的超前镇痛作用

    目的 观察氨酚羟考酮胶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前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7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于术前8 h、90 min口服1粒氨酚羟考酮胶囊;对照组35例,患者术前30 min注射80 mg盐酸哌替啶.术后两组均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T1)、神经根显露时(T2)、摘除突出髓核时(T3)、缝合切口时(T4)、术后2 h(T5)的VAS评分分别为(1.8±0.6)、(4.9±1.2)、(2.5±0.3)、(1.5±0.4)、(4.2±0.8),均低于对照组的(2.3±0.4)、(6.5±1.3)、(3.2±0.6)、(2.2±0.5)、(5.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盐酸哌替啶援助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8.57%,均低于对照组的22.86%、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酚羟考酮胶囊镇痛效果明显,用于LDH手术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硝酸益康唑克霉唑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研制硝酸益康唑克霉唑乳膏,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以硝酸益康唑、克霉唑为主药制备乳膏,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所制制剂为白色均匀细腻乳膏.克霉唑的含量为标示量的90%~110%,硝酸益康唑的含量为标示量的90%~11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101.11%,RSD分别为1.4%、1.8%.结论 该乳膏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作者:高松田;徐兴亚;周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依从性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方法 将2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氢氯噻嗪口服,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 vs.81.0%,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缬沙坦相比,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且安全性好,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相关的白细胞减少病例,总结用药剂量、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症状及转归.结果 共收集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相关的白细胞减少11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中位数时间为用药后14 d,经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在1周内恢复,中位数时间为3 d.结论 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其机制与免疫介导或骨髓抑制有关,停药并经对症治疗后可恢复.

    作者:毛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降低脑血肿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将82例脑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实施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42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表(SSS)及Barthel指数(BI)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总好转率为88.10%,高于A组的67.50%(P<0.05);B组血肿完全清除率为35.71%,高于A组的15.00%(P<0.05);B组治疗20 d后SSS评分、BI值为(35.62±8.57)分、(62.78±11.36),均高于A组的(26.69±8.84)分、(54.69±10.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可促进血肿清除,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来曲唑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来曲唑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我院6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1例,采用来曲唑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31例,以紫杉醇化疗为主,加来曲唑进行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来曲唑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组患者缓解率及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芳;曹德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方氨酚烷胺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氨酚烷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2例复方氨酚烷胺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与患者超量用药有关,其次与患者高龄、饮酒相关.结论 应重视复方氨酚烷胺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加强对该类药物监管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潘小玲;陈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36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18例,对照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联合组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以及平均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82.3%)(P<0.05);③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了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国珍;寿淑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猴头菌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猴头菌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小鼠60只,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均接种S180荷瘤造模,造模成功后,小鼠随机分为猴头菌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和模型对照组5组.猴头菌多糖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猴头菌多糖200 mg/(kg · d)、100 mg/(kg · d)、50 mg/(kg · d),连续给药10 d;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40 mg/(kg · d),连续给药3 d;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10 d后对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FN-γ和IL-2,分离瘤体,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环磷酰胺组和猴头菌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均对S180荷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68.52%、32.10%、43.21%、18.52%,中剂量组瘤重显著小于高、低剂量组(P<0.05),大于环磷酰胺组(P<0.05).模型对照组小鼠IFN-γ和IL-2分别为(17.35±6.21)、(11.22±2.5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5.28±5.44)、(16.01±3.21)(P<0.05),猴头菌多糖中剂量组IFN-γ和IL-2水平[(40.42±11.33)、(16.43±3.86)]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低于环磷酰胺组[(59.42±15.44)、(51.31±9.53)](P<0.05).结论 猴头菌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提高血清IFN-γ和IL-2水平,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夏松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8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治疗(泮托拉唑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均治疗3~6 d.其中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禁饮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及出血量,仔细记录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发生情况.结果 泮托拉唑组治疗第1天、第3天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泮托拉唑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为(1.5±0.4) d,奥美拉唑组为(2.4±0.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泮托拉唑组显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6% vs.48.72%,P<0.05);泮托拉唑组、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44% vs.94.87%,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应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相当,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泮托拉唑显效快,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提高显效率.

    作者:李兴丰;陈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实施RFA治疗,B组50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 两组完全损毁率及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联合GSH治疗肝癌可促进病灶清除,改善肝功能.

    作者:胡刚;虞伟星;范晓松;陈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