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39例病理学研究

杨红鹰;白月奎;张保宁;刘秀云;孙耘田

关键词: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微小转移, 多层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病例.对28例阴性前哨淋巴结及所属非前哨淋巴结,在原组织蜡块平面100μm深处切片2张,1张HE染色,1张免疫组化染色;于200μm深处切片1张,行HE染色.结果39例中前哨淋巴结转移率是非前哨淋巴结的4.3倍;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8例67枚阴性前哨淋巴结和424枚非前哨淋巴结,2例(2枚)发现有转移,与单切面HE染色法相比,敏感性提高7.1%;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由8.3%降为7.1%.结论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早发生也是易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用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诊断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2例

    例1女性,2岁.发现腹部包块20余天入院.CT示上腹部腹膜后恶性肿瘤,周围组织受侵犯.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直径7cm,位于左肾前方,上极与胰尾相连,边界不清,内侧与腔静脉、主动脉粘连,无法分离,行肿瘤部分切除术.

    作者:李惠;仝铁;徐韬;丁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附睾鳞癌1例

    患者男性,59岁.右侧阴囊肿块伴胀痛4个月.4个月前,感右侧阴囊持续性胀痛伴肿胀并向右下腹放射,可触及睾丸下一青豆大小肿块,渐增大至鸽蛋大小,胀痛渐累及左侧.查体:右睾丸内下方触及-4 cm×3 cm×3 cm肿块,质中,呈囊性,表面光滑,无结节,与睾丸、附睾连接,与阴囊壁游离,透光试验弱(+).

    作者:钱伟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边形,呈实性成片状、巢索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胞质嗜酸性,向周围浸润,侵犯神经.淋巴结内见癌转移.NSE、CgA、Syn和serotonin阳性.结论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来源于外分泌导管或腺泡上皮的Kultschitsky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常伴有类癌综合征,属低度恶性,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并结合临床特征.

    作者:何向蕾;严志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盆腹腔陈旧性包虫囊肿的病理诊断

    目的分析盆腹腔陈旧性包虫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HE染色,显微镜阅片.结果病理特点有:①囊肿内充满黄色或黄白色牙膏样物,黏稠但不油腻.镜下为颗粒状紫色坏死物,有时可掺杂黄白色半透明粉皮样物(包虫囊角质层).②囊壁均由无内衬上皮之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常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伴透明变性及钙化.结论需与其他盆腹腔囊肿及囊性肿瘤鉴别.

    作者:都吉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39例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病例.对28例阴性前哨淋巴结及所属非前哨淋巴结,在原组织蜡块平面100μm深处切片2张,1张HE染色,1张免疫组化染色;于200μm深处切片1张,行HE染色.结果39例中前哨淋巴结转移率是非前哨淋巴结的4.3倍;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8例67枚阴性前哨淋巴结和424枚非前哨淋巴结,2例(2枚)发现有转移,与单切面HE染色法相比,敏感性提高7.1%;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由8.3%降为7.1%.结论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早发生也是易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用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作者:杨红鹰;白月奎;张保宁;刘秀云;孙耘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进行光镜、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肿瘤由异常的神经节细胞和许多平行排列的有髓纤维构成.网染显示瘤细胞间无网状纤维.免疫组化标记CgA、NF、NSE、Syn和S-100(+),GFAP(-).结论此类肿瘤具有错构瘤和真性肿瘤两者的特征,为良性病变.诊断依赖于MRI、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作者:金夏祥;金行藻;张新华;李南云;吴波;周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黏膜活检中黏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分析胃黏膜活检中黏液细胞癌的病变特点,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避免误诊漏诊.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PAS、AB染色法,对93例胃黏液细胞癌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结果根据组织学特点,将癌组织分布形式分为黏膜固有层浅层、黏膜固有层深层、弥漫分布、黏膜边缘及坏死组织周围5种病变类型,其在93例标本中分别占8.6%、31.2%、30.1%、11.8%和18.3%.每种黏液细胞癌类型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及细胞周围的组织变化均有所不同,其癌细胞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黏液分泌特点.结论胃黏液细胞癌的形态特征与组织分布具有相对的特殊性,掌握其特点可以在外科病理检查中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王文亮;张传山;张晓晖;胡沛臻;马福成;佟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房性棘球绦虫原头蚴生成、发育和繁殖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了解多房性棘球蚴在中间宿主体内寄生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方法连续石蜡切片观察98例手术切除的人体多房性棘球蚴病的病变组织和3例人工感染的黄鼠病变标本.结果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繁殖由泡蚴生发层细胞增生形成斑状、丘状或蕈状生长,出现口裂、顶突钩、吸盘、形成育囊,发育成熟.结论该寄生虫在终末宿主中以雌雄同体进行有性繁殖,在中间宿主中是由生发上皮细胞增殖形式进行无性繁殖.凡宿主感染带虫卵的孕节或原头蚴即可引起该病.

    作者:刘学庭;黄月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舌部良性间叶瘤1例

    患者男性,44岁.因自觉舌苔厚,发现舌中部肿物入院.查体:颌面部左右对称,舌中部可见一个大小约1.5 cm×1.5cm的外突性肿块,黏膜表面稍红,无破溃出血,质中等硬.手术见肿瘤位于舌中部,大小1.2 cm×1.2 cm×1cm,基底部质硬,界限尚清,周围黏膜无异常.

    作者:张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肠道多种疾病并存1例

    肠道多种疾病同时并存,在临床上时有可见,但同时有5种病变存在,却非常罕见,故予以报告.患者男性,63岁.因便血1月余就诊.查体:直肠距肛门口8 cm处有一肿块约8 cm×4cm,以直肠癌手术.

    作者:季亚新;陈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的意义(英)

    作者:石雪迎;廖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抗原修复液的种类、温度及作用时间对抗原修复的影响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常用手段,但使用哪种修复液却有不同看法[1~4].为此本实验对抗原修复液中的离子种类、离子浓度、pH值、温度及作用时间分别做了实验,旨在探讨这些因素对抗原修复的影响.

    作者:贺占国;赵龙坡;陈彦杰;孙明;成继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183例临床病理分析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就我院诊治的183例尖锐湿疣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资料为我院1990-01-2001-06间的外检活检标本,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

    作者:兰春莲;钟惠冬;陈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叶瘤1例

    患者女性,1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右侧肢体无力,初始可自行缓解,后加重波及右颜面部,伴头痛、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视物模糊、盗汗、尿便失禁.头颅MRI示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有明显强化效应,其内有囊变,考虑胶质瘤.

    作者:邵景元;顾诤;武铁;张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中几个难点的认识

    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正常淋巴组织有高度模拟性,导致组织学诊断的困难.常见的难点有:①对NHL细胞与组织结构异型性改变的识别;②残留淋巴滤泡(或生发中心)NHL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③具有淋巴窦性浸润的NHL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④免疫组化标记对在NHL诊断中的正确评价.

    作者:朱梅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19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观察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对19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进行观察,其中9例标本做了电镜检查.结果本组以中年女性多见,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6例为局限单发性囊性肿块型,7例为多发性囊性结节型,6例为弥漫性囊性结节型,其中8例肿瘤复发.19例肿瘤细胞CI均(+),而HCI均(-).肿瘤细胞胞浆内keratin、vimentin及EMA等均(+).结论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是一种具有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好.

    作者:于国;高杰;李冰;李维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肝纤维化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7例CHF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7例CHF患者的平均年龄为9.5岁,男女之比为2:5,7例均有门脉高压症状,4例肝功能轻度异常.肝组织学特征为粗细不等的纤维条索或纤维间隔穿插、包绕排列尚有序大致正常的肝实质,纤维间隔内胶原较致密;3例伴有明显的小胆管增生、扩张和畸形,其中1例呈典型的Caroli病改变.结论CHF的诊断要点为有门脉高压症状的年幼患者;较致密的纤维间隔穿插、包绕大致正常的肝实质,但不形成典型的假小叶;可伴有小胆管增生、扩张和畸形.

    作者:周光德;赵景民;张泰和;孙艳玲;王松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肿瘤组织中bcl-2和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快速上升[1],但对其交界性病变(不易鉴别良恶性的乳腺肿瘤[2])和有些腺瘤的鉴别认识不足.本文对三者进行bcl-2、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索这两项指标与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作者:张国民;张蕾蕾;李福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腺瘤癌变52例大肠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52例经大肠镜检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分型进行分析.结果52例腺瘤癌变以绒毛状腺癌为主.结论大肠癌与腺瘤癌变有关,腺瘤不论大小均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作者:杨丹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主管: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