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姚芳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肺部感染,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祛痰、吸痰管吸痰等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后患者体温、血常规、肺部炎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达到一定程度的好转,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S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一种疗效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通与哌拉西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1例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和哌拉西林1周后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夫西地酸、丙种球蛋白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外营养等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痊愈。本文通过对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血栓通和哌拉西林的不良反应及TEN的发病机制进行文献复习,提示临床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及皮肤等情况,一旦发生TEN,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

    作者:程云忠;龚春龙;鲍同柱;舒迅;周纳新;万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某肿瘤医院去甲万古霉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3年1-7月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87份病历,参照相关指南,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87份病历中,用药合理30例(34.48%),不合理57例(65.52%)。其中适应证不适宜42例,疗程不适宜33例,溶媒不适宜27例,用法用量不适宜1例。结论去甲万古霉素在该院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用药监护,保证合理用药。

    作者:刘妮;龚倩;朱青;符一岚;曹丽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低分子肝素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佳用药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佳用药时间。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3例,根据术后使用LMWH的时间随机分为6 h组和12h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1、2、7d的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值,术后1、3d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术后1、3 d的凝血功能。结果12 h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6 h组(P<0.01),术后1、2、7 d的大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2、7 d的小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3 d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6 h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 d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的APTT、PT和TT水平在术前与术后3 d和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6 h使用LMWH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肢体肿胀,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郑豪芬;杨腾衡;陈其福;邓宇;郑豪侠;王家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治疗时程利多卡因乳膏对淋巴免疫治疗患者注射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时程下,利多卡因乳膏对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注射穿刺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行淋巴免疫治疗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 C组)、利多卡因1组( L1组)、利多卡因2组( L2组)及利多卡因3组( L3组)。 L1组、L2组和L3组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涂以凡士林乳膏,贴3 M薄膜覆盖,L1组、L2组和L3组分别于贴薄膜后1、15及30 min时揭去薄膜后常规消毒注射,观察各组患者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与C组和L1组相比,L2组和L3组患者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2组相比, L3组患者 VAS 评分无显著变化,而 L3组满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5 min治疗时程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的注射穿刺痛并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曾洁群;刘春林;胡佩英;赵柏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管理体会

    目的对门诊药房药品数量和金额管理进行探讨,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管理较易出现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归纳管理体会,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结果减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疏漏,加强药品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可有效提高药房药品数量和金额管理的效率。结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合理性是保证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准确率的根本,完善药品相关制度是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管理的前提。

    作者:彭燕;郑青燕;徐明霞;张玲莉;宋金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颅脑术后患者发热会诊临床药学思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颅脑术后发热患者会诊中建立临床思维的重要性。方法针对颅脑术后发热患者,临床药师从发热原因分析着手,运用临床药学思维模式提出合理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分析病因、参与制订治疗方案等途径和方法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以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朱美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碘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碘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不同厂家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并对3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将碘化钠注射液稀释为20倍稀释液,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进行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本研究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碘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赵昕;贺康洪;赵文军;高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艾塞那肽的临床不良反应和处置措施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国外有关艾塞那肽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处置措施进行总结。艾塞那肽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患者的胃肠道方面,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等。此外,艾塞那肽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京伟;罗艳;崔松林;王丽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五味子药材中木脂素提取工艺优选及同时测定其不同产地9种木脂素的含量

    目的:优选五味子药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建立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9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木脂素类成分总含量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查甲醇溶剂体积、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五味子提取工艺的影响。色谱柱:Diamonsil C18(2)(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佳提取工艺为100倍甲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1 h;五味子醇甲、Gomisin D、Gomisin H、五味子醇乙、Gomisin G、Gomisin B、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完全分离,在测定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89),平均回收率(n=6)为98.06%~101.65%。结论本方法灵敏、专属,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的来源鉴别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本优化提取工艺简单、快捷、经济,对木质素类成分提取效率高。

    作者:崔妮;王青;王莹;王鹏远;张桃莉;顾宜;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纳米载体逆转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有积极的意义,但肿瘤细胞产生的耐药性又是肿瘤化疗失败常见而又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多药耐药性( 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为常见。 MDR使药物从靶细胞中清除或阻断发挥药效的途径,是癌症治疗的重大障碍之一。纳米颗粒药物传递系统( DDS)是一种潜在的逆转MDR的工具,可以通过靶向针对多药耐药的肿瘤细胞本身或肿瘤的内皮细胞来实现功能。本文就逆转MDR中DDS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菁;王玉珏;卢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3年诊断为结核病的451例病例,并对可能影响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年龄(≤45岁)和脂肪肝为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壮年(≤45岁)人群、脂肪肝患者,应采取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以减少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王芳;杨永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为临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胃肠道功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γ-GT、IL-6、IL-8、CRP、TNF-α、MDA、SO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10、GSH-P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症状缓解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保护肝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强、并发症发生较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丁金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氯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脏ACE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40 g),通过部分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14 d模型组、28 d模型组、14 d氯沙坦大剂量组、14 d氯沙坦小剂量组、28 d氯沙坦大剂量组、28 d氯沙坦小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6只。术后24 h开始灌胃给药,小剂量氯沙坦组10 mg/( kg·d)灌胃给药,大剂量氯沙坦组30 mg/( kg·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用药14 d、28 d后,行HE染色,明确心肌组织缺血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ACE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中ACE2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 P<0.01),呈时间依赖性。氯沙坦剂量依赖性增加ACE2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加心肌缺血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的表达量,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作者:常建梅;崔贞玉;韩素霞;郭李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脂多糖加速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在非酒精性肝炎( NASH)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碱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 NASH 模型。18只雄性 C57BL/6小鼠分为3组, MCS+Saline组给予正常饮食+腹腔生理盐水,MCD+Saline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MCD+LPS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腹腔注射1 mg/kg脂多糖,共2周。在后一次注射的6 h之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肝脏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血清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含量。结果 MCD造成小鼠肝脏中大量脂肪滴的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血清ALT升高,脂多糖注射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凋亡,肝脏中TBARS进一步升高,血清TNF-α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MCD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中,腹腔注射脂多糖引起血清中TNF-α升高,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因此,脂多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临床预防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需要关注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状。

    作者:张威;史国兵;张敬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儿童用药评价

    目的分析 ICU患者和 PICU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为儿童患者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PICU病房治疗的49例重症感染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以及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 ICU病房治疗的68例重症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将浓度值、年龄、肝肾功指标等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0.00)。进一步分析显示,成人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5~20μg/mL时,其疗效好( P=0.03);儿童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15μg/mL 时,其疗效好( P =0.00)。结论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儿童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偏低,血药浓度偏低,应给予足量万古霉素,以使其血药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作者:周敬凯;张媞;邹佳运;李爽;孙浩;肇丽梅;陈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祛痰、吸痰管吸痰等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后患者体温、血常规、肺部炎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达到一定程度的好转,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S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一种疗效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及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0例,使用沙格列汀5 mg/d+二甲双胍2000 mg/d;对照组20例,使用二甲双胍2000 m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P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等,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两组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辛爽清;米垚川;孙媛媛;王笑烨;于轶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42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2例),分别给予多巴胺8~20μg/( 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 kg·min)微量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治疗前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等。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分别为30.95%、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3.15±18.41)、(110.12±17.05)次/min,MAP分别为(72.25±9.36)、(73.72±9.84) mmHg;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0.38±18.20)、(108.69±16.52)次/min,MAP分别为(73.01±9.40)、(74.28±9.96) 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H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24 h 乳酸清除率分别为45.82%±6.07%、67.15%±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分别为(5.10±0.88)、(3.19±0.65) mmol/L;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为(3.29±0.65)、(2.11±0.43) 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减慢心率,提高血乳酸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

    作者:潘姣;陈朴;郑宇;瞿纪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评价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 IR组)、硫氢化钠组+IR组( H组)、亚低温+IR组( M组)和硫氢化钠联合亚低温+IR组( HM组)。采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制备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M组、H组和HM组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其中HM组减轻明显。与S组比较,IR组、H组、M组和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M组和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H组和M组比较,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下调心肌细胞GRP78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常国江;刘涛;刘志成;章以杰;林俊;田苗苗;宋晓丽;王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用药分析和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针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司匹林、甘油果糖氯化钠的用药调整方案开展药学监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临床药师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杨春琳;金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